《仕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仕途- 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下去,桃树花期看来是赶不上桃花文化节活动的日子了,活动组委会的人急得屁眼冒烟,忙跑去给甫迪声和栾喜民两位汇报。两位领导又不是武则天,发份诏书什么的,寒冬腊月牡丹也会听话地开放。当然跟诏书性质差不多的红头文件,甫迪声他们还是可以提笔签发的,究竟桃树会不会听红头文件,谁心里也没数。心里有数的是桃林干部职工绝对会听红头文件。通过红头文件,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集中起来,促使桃树们按时开花,也不是完全没有这个可能。

于是紧急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研究对策。有人提出延期举办桃花节,倒春寒总会过去的,今年的桃花反正今年得开放,不可能挪到明年,到时再举办活动也一样。这话说了等于没说。能够延期还不好办?可明星们领导们大款们会跟你延期吗?对于他们这些重量级人物,时间就是金钱,就是生命,谁敢拿他们的金钱和生命开玩笑?

又有人提出跟外地花卉生产基地联系联系,说不定他们有培植好的耐寒桃树,越寒冷桃花开得越勤,临时购来栽上救救急。这也不太可行,别说世上难有越寒冷越开的桃树,就是有,要将数十万株桃树运回来,再栽下去,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人力物力财力不说,时间也不允许。究竟桃树不比大棚蔬菜之类,移栽起来方便。

说起大棚蔬菜,还有一段光荣历史,桃林的领导自然不可能忘记得这么快。说是有一年上级首长到了下面,要从桃林经过,省里给首长排了个日程,视察桃林的菜篮子工程。所谓菜篮子工程,其实就是大棚蔬菜。那年桃林确实架了些蔬菜大棚,可并没形成规模,是记者夸大其词,写成文章发表在报上,引起上面注意,才让领导们动了这个心。这下可急坏了桃林领导,只好发动干部职工,还有驻桃部队官兵和武警战士,拔去城郊菜农地里现有瓜菜,连夜架设大棚,同时找来数百辆大卡车,从外地紧急调运连泥带土的蔬菜,将大棚塞个密不透风。首长看过大棚蔬菜,非常满意,对桃林的菜篮子工程倍加赞赏。他老人家哪里知道,桃林是出了血本的,事后光赔偿城郊菜农损失一项就花了两三百万元,更别说其他开支了。当然这些钱也没白花,首长刚离开桃林,媒体上连篇累牍的大块头题报道就发表出来了,全国各地纷纷派人到桃林来学习宝贵的菜篮子工程经验,桃林领导也就一个个喜不自胜,城头上拉屎,出尽了风头。

菜篮子工程的宝贵经验自然没法复制,只能再研究别的办法。可研究来研究去,也没研究出什么高招。又去找全国有名的园艺教授,虚心向他们讨教。教授们也直摇脑袋,说今年这么厉害的倒春寒,想要桃树像往常一样按时开花,估计谁也办不到。

可领导们并没死心。费了那么大劲,已筹备得差不多的桃花文化节,莫非就这么泡了汤?这是关系到市委提出的两立工程能否顺利实现的大事,再难的题也要攻下来。大家继续开动脑筋,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一起出谋划策,谁也不相信还有被屎尿憋死的。

还别说,有人真的想出了妙着。不是闹倒春寒才误的桃花花期吗?就应该从这个寒字上下功夫。寒者温度低之谓也,也就是说关键得给桃树御御寒,升升温。那又怎么御寒升温呢?又不可能在桃花岛上装个大空调,将温度升上去。只能用些土办法,比如给桃树绑上棉衣棉被,就像人穿衣服盖棉被能保暖一样。还可把火盆火钵端到桃树下,烧上木炭柴火,直接给桃树御寒升温,看桃树们还好意思无动于衷不?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常委们觉得也只好死马当做活马医,就这么着了,一致表态同意。然后通过红头文件,将常委决定贯彻到单位,落实到个人,发动全体干部职工一齐行动,为桃花按时开放,为桃花文化节活动成功举办,尽自己一份力气。还硬性规定,每位市级干部负责桃树至少三十棵,局级干部至少二十五棵,处级干部至少二十棵,党员干部至少十五棵,非党普通干部至少十棵。质量标准是每棵桃树要有一盆木炭火,主干裹上棉被棉衣,枝干缠上两层以上棉布。还出台了处罚措施,谁没完成任务,达不到质量要求,领导就地免职,普通干部降一级工资,三年不得评先评优。

文件下发后,桃林报纸电视展开了一周时间的滚动式报道,各单位进行认真贯彻学习,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将桃花岛和沿途桃树的升温任务,具体分配到处室和个人。领到了任务,大家分头准备棉被棉衣棉布和火盆火钵木炭柴火。棉被棉衣棉布还好,每人家里总有些多余的,火盆火钵和木炭柴火却不怎么好找了,城里人早装上空调,还到哪里去找这些玩意儿?有人就提出是否在桃树旁边挖个火坑,直接在上面烧火得了。领导不同意,说那会把土烧焦,烫死桃树。而火盆火钵可以随时挪开,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第六章

政府办自然也分到了任务。乔不群主持召开了全办干部职工大会,将任务紧急分配到个人,然后赶紧回家做准备。按红头文件规定,他有二十五棵桃树的任务,史宇寒也是局级干部,加上她的二十五棵,两人共计五十棵。这就意味着,他们家要准备更多的棉被棉衣棉布,以及足够的火盆火钵和木炭柴火。这可把他们难住了,一下子哪里拿得出这么多东西?

床上有被有褥,衣柜里和各人身上有棉有布,都拿去给桃树御寒升温,人还要不要御寒升温?至于火盆火钵和木炭柴火,对于城里人来说,早就成了稀缺资源,就是拿着大钱都不知到哪里去购买。

后来还是史宇寒出主意,到她乡下老家去找亲戚朋友要,要不到就适当出些钱。老家人倒也大方,史宇寒刚一张嘴,他们就纷纷搜出家里没用的棉质衣被,又勉强凑上一批火盆火钵和足量木炭,送到他们手上。史宇寒提出付钱,他们坚决不收,说这些东西不值两个钱,送人都送不掉,钱什么钱?只是疑惑,过去只有城里人拿这些不用的东西,送到乡里来救灾扶贫,莫非如今城里也发了灾,出了贫,倒过来要乡下人送温暖送春风了?两人只好如实解释,市里要办桃花文化节,可偏偏今年出了倒春寒,桃树开不了花,只好拿这些东西去给桃树们御寒升温,催花快开。笑得老家人都岔了气,说自从盘古开天地,还从没听说有这么好玩的新鲜事,大概是城里人吃得太饱,消化不良,想着法子促消化。既然可帮城里人促消化,也算是积阴功,老家人显得更加热情,见乔不群的小车装不下这么多东西,还义务出动三部拖拉机帮忙运送,开向桃林城,再穿城而过,直奔桃花岛。平时拖拉机是不能招摇过市的,这天拖斗里装着给桃树御寒升温的紧急物资,又有乔不群的小车前面开道,交警也识时务,大开绿灯,一路放行,不敢与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对着干。

待乔不群和史宇寒赶到桃花岛上时,桃树林里已是人山人海,广大干部职工正在给桃树们裹棉缠布,燃炭生火,干得热火朝天。好久没碰着这种集体行动了,大家很是兴奋,一个个有说有笑的。还有人唱起歌来:

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大家鼓起掌来,说唱得真好。不过也有人提出,这歌听是好听,却与大家正在进行的革命工作无关,若是唱些关于桃花的歌就更有意思了。于是又有人唱道: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啊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在哪里放哨站岗,总是把你深情地向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迷人的故乡。桃园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桃花映红了姑娘的脸庞。啊故乡,终生难忘的地方,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

有歌声促兴,大家干得更欢了,一个个不知疲倦的样子。

不用说,常委和几大家领导也领到给桃树御寒升温的任务,一个个身先士卒,加入劳动队伍。政府领导和政府办干部的桃树分在一处,离乔不群及几位副秘书长和副主任不远的桃树下,就是栾喜民和何德志几位政府领导。别看明里领导们的任务比其他干部多,其实也就象征性地一人给那么三五棵桃树,还有秘书帮忙,不可能累坏领导贵体。主要是让领导来做个表率,好上镜亮相。赵小勇刚才还给电视台记者打过电话,记者们早到了桃花岛上,正在忙着给甫迪声等市委领导摄像,待会儿再到这边来拍政府领导。

就在大家翘首企盼电视台记者到来时,栾喜民跑到桃林边上的树丛里方便了一下。领导方便没什么奇怪的,领导也是人,也有血有肉,有呼有吸,有灵有性,自然也有入有出。问题是领导方便完后,不知是想着桃林一千多万人民群众还没完全脱贫致富,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有一个扫尾工作没来得及完成,下面拉链忘了拉上。也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大家都发现了情况,唯独栾喜民本人浑然不觉。本来冷天裤子穿得多,没拉上拉链也无伤大雅,换了别人肯定不会有谁介意。可栾喜民不同,身为堂堂市长大人,一举一动都令人瞩目,备受关注。平时大会小会,他总是反复强调,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现在他本人的门竟然没关好,以后又怎么好再教育人家呢?再说待会儿电视台要来摄像,将领导时开时合的拉链门摄进镜头,播到屏幕上,让全市广大人民群众都瞧在眼里,影响就不怎么好了,对政府形象更是个重大损害。

各位于是心里寻思,怎样才能让栾喜民早些发现破绽,自觉关门闭户,维护好政府形象。直接提醒吧,又怕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