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官路商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官路商途- 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省里的那篇文,等同于禁伐令。但是光有保护还不够,我去看过,大部分的林地都伐空了,荒了,省林业厅的头头脑脑给拿掉一大批,可惜没用,省里只有力气恢复一部分公益林,还得推动原料林地建设。虽然国务院87年就出台《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但是快十年了,国内有多大进展,前些年,搞草浆,成本低,项目投资少,这几年意识到搞草浆,环境成本太大,我们国家已经支付不起这么高的环境成本,才开始淘汰草浆,上木浆,木浆投资太高,对原料林还有严格地要求,加上国外木浆供应情况还好,国内的几家大厂,少有打算自己上制浆项目地,上制浆项目最关键的是要有原料林基地,靠天然林不行,不过,我们这次可不是搞什么原料林基地,而是一下子就强上百万亩级营林项目,而且要同时在小江中上游的九个县搞……”

“听得出,你对这个项目有些意见?”许鸿伯问道。

周复笑着说:“新光纸业将城南区造纸工业园里的厂子都买下来,总资产也不过四个亿,做事总要按步骤来,我是有些意见,跟恪少也当面提过了,他没有听,我只有老老实实做自己份内的事情……”

许鸿伯知道张恪为什么要找他当顾问了,分散到九个县同时营造原料林,势必要依赖当地政府发展农户与原来的森工企业一起分难营林的任务,这其中的环节可比由新光纸业直接承揽一大片林地来植林复杂得多,惟一的好处就是处理得当营林速度会异常的快。

“你们掏六十万年薪请的这个人就是为了做这个?”许鸿伯低头思量,又抬头看着周复,“你们打算几年能有成……”

“今年就要投两个亿进去,计划是明年底要营造一百万亩……”

许鸿伯点点头,说道:“急是急了些,看得出,新光纸业的这个项目可是跟省里的那篇发文互为补充啊,小江中上游什么状况我没有亲眼见过,可能真到了非常紧迫的时候,张恪倒不是从企业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张恪与他老子、与唐学谦说过这事?”

周复苦笑着说:“可能还没有,前期的营林还是其次,后期的制浆项目才是重头戏,大约有四五十亿左右的投资,要有可能,唐学谦怎么会同意这个大的投资落到别人嘴里?我想张恪还没有跟唐学谦提及这事,不然不会没有一点动静。”

许鸿伯问道:“你们拿六十万年薪请来的那个人,对这个项目有什么意见?”

“那人叫宋志佑,水平很高,在国内是最早研究速丰林遗传种植的那批人,八六年出国留学,后来留在金利纸业任职,不过不是再做研究,而是转行做了管理,对于搞林纸一体化,他倒是支持先建原料林基地再建制浆厂,若是先建制浆厂是完全没有社会责任感的投资。不过啊,速丰林从营造到可以砍伐,少说也要五六年,这么大的一笔投资,五六年之后才出效益,目前除了锦湖,国内还有没有人会这么做……”

许鸿伯点点头,说道:“现在有些人急切的,恨不得三四年就收回投资成本,五六年之后才出效益,绝大多数的投资人都等不及。投资这个项目,真要非常大的魄力才行……”

第五篇 布局 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揽子解决方案

位于城南区南郊、毗邻开发区的南郊工业园两年前还只有两三家厂,九五年初,城南区就将这里更改为造纸工业园区,锦湖所承包的造纸厂陆续迁入工业园,由锦湖投资建设公用系统、仓储物流与污水处理系统,而各家厂只负责承建生产线,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所用资金大多来自于国家对造纸企业技改项目的扶持资金。

新光纸业集团筹建之后,张恪推翻之前与正泰集团约定的并购进度表,打算一揽子并购所有的造纸厂。

与各家造纸厂商谈的并购价都包括两部分,一为净资产部分,由于新厂多为贷款筹建,而老厂的土地、厂房等资产不在并购范围之内,包括新厂造纸厂新厂在内的十二家造纸厂的净资产仅为六千万;二为锦湖为并购所支付的溢价部分,包括对原造纸厂技术储备、政策支持、约定的税收优惠等无形价值所支付的溢价,这一部分正请国内会计事务所进行公正的评估,按照新光厂的标准计算,差不多一共要支付一亿四千万的溢价。

一揽子解决方案就是,锦湖向包括城南区政府在内的地方财政,一年内支付清与并购资产净值相等的六千万,溢价部分由转为十年期的公司债,以此一举彻底解决产权上的问题。

这十二家造纸厂多为区属企业,最终的审批权在市里,一家一家的并购,不会引人注意,就像收购新光厂那样,可是要一下子收购其他十一家厂。而且新光纸业集团这段时正炒作六十万年薪的事情,省内有很多媒体都盯过来。新光纸业集团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唐学谦也只能将这事拿到市常委会议上讨论。

周复在八锦珍肴居与许鸿伯谈论林纸一体化项目的时候。文山饭店八号楼二楼的会议室里,会议已经进行了好几个小时。这次地会议,市委九名常委一个都不落,宋培明、张知行以及锦湖控股总裁蔡绯娟、新光纸业集团总裁周游,还有刚刚加入新光纸业才半个月时间的副总裁宋志佑列席。

每个人的面前都摆着三份文件,其一是重整后锦湖控股与下属新光纸业、爱达电子地基本财务情况与股权结构的介绍,第二份就是张恪通过新光纸业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其二就是周游组织人手拟定、后由宋志佑修改的林纸一体化项目书。

让大家难以接受的,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市政府秘书长张知行的公子。竟然握有众人难以想象的财富,而且这份财富却是在近两年时间里累积起来的。

看到文件之初,周富明就说了两句:“就知道张秘书长家的小子不简单,不简单啊……”接下来,他就很少说话。关于张恪可能是唐学谦、徐学平一系最核心地人物之一,早在谢剑南上回来海州拜访他时,就听谢剑南提起了……去年十一月初。爱达电子竞夺央视标王的当晚消息传回海,谢晚晴就代表爱达电子向市里通报了一些情况,周富明心里多少有些数,但是也没有想到张恪会是爱达电子的主要创始人,此时又成为锦湖的单一股东。

杜小山、金国海知道的情况更多一些,不过也是这次才知道这么具体。

会议室里地气氛有些凝重,蔡绯娟、周游与宋志佑坐在里面,感觉上并不轻松。周游心里不由的想张这时候在做什么?抬头看了一眼周富明,他脸上的神情还算平静。看不出他心里在想什么,想必以锦天今天地规模,周富明即使想给小鞋穿。也要慎重的考虑锦湖的反弹了。

周富明不说话,其他人也都沉默着。文件都不厚,周游、宋志佑只解说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大家都在翻看手里的文件,谁也没想着要主动发言,总要将这些消息好好消化一下才行。

周富明内心里波澜不定,想起好多以往注意不到的细节,要说对张恪有多少的好感,那绝没有可能,感觉张恪有着这么厉害的手段,还是让人诧异,竟然还有这样让世人瞩目的成就。人总是有差距地,没有差距,人的社会地位就没有这么大的差异性了;只是张恪让别人差距他太多了。

“好吧,文件大家都看了很长时间了,相必都认真钻研了好些遍,不管有没有钻研透,大家都发表一下各自地观点……”

□□□□□□□□□

三份文件,市里能认真讨论的也只有第二份,张恪通过新光纸业提出地一揽子解决方案。

周富明见没有人要说话的意思,侧头对唐学谦说:“学谦,你是市长,你先发表意见……”

唐学谦直了直身子,坐了这么久不说话,人还是感觉有些乏,说道:“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政府很难胜任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现在各地都在摸索不同的道路,海州控股走的是一条路子,新光纸业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也是一条路子,只要有可能更好的从根本性上解决国有企业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就值得尝试……”

锦湖承包经营造纸业厂,争夺国家扶持资金进行技改,兴建新厂,投资污水处理厂,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海州市所面临的环境压力,这一揽子方案又干净利索的解决遗留下来的产权问题。

市委副书记陆溢光见唐学谦说到这里就把目光转向别人,想必想让接下来的话由别人代他说,说道:“这样一个方案,很难让人拒绝,但是实施这一方案,新光纸业集团将走高负债运营这条路,这跟文件上介绍的爱达电子当初的运营模式一些,就算锦湖向新光纸业注入第一笔六千万的收购钱款,新光纸业的净资产也只在一亿两三千万左右,但是负责却高达四亿五千万之多,其中地方政府手里握有一亿四千万的公司债,高达三亿一千万的国家造纸工业技改扶持贷款,将近80%的负债率,新光纸业还能像爱达电子那么幸运,正好赶上行业的好时机?”

实施这一方案,新光纸业高负债运营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会给地方政府手里的那部分公司债带来一定的风险。

陆溢光话里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只是没有人接他的话。

九六年国务院对国有中小企业转让在资产估值方面有一条硬性规定,并购价不得低于转让国企的净资产值,锦湖并购这些造纸企业,除了先期支付等同于净资产值的六千万现金之外,还向地方财政支付一亿四千万的公司债作为并购溢价,在员工安置问题上也一点不给政府留下遗患,即使公司债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这看起来依旧是在整个九十年代,海州市所遇到了一栋最轻松合意的买卖。

杜小山说道:“我看只要前面的六千万拿到手就不能算亏,再说那一亿四千万的公司债,新光纸业也是要支付年息的,一年一千多万的年息还是很可观的,即使新光纸业经营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