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这个基,是一定要登的;这个帝,是一定要称的。

吴三桂的登基称帝,看起来分明是在扯淡,实际上却是有深意的。

这个深意,就是他知道自己马上就会死掉。他活着,是一杆大旗,许多人扎在这杆旗下吃饭。可他死了之后,这些人怎么办?

必须要为这些善于吃饭的人们,再立起一杆大旗来。

假以时日,说不定在这杆大旗之下,真的会出现一个天才的人物,这也是说不定的事儿。

康熙十七年三月一日,67岁的吴三桂正式宣布他在衡州登基了。

先在市郊南狱之麓筑一坛,置办御用仪仗,卤簿一应必用之物。

然后是宫殿的选址,现在修筑宫殿,无论如何也是来不及了,那就征用民房吧。还有就是宫殿必须是黄|色的,可民房什么怪颜色都有,偏偏就是没有黄|色,怎么办?

好办,涂上一层黄漆就是了。

三月一日这天,吴三桂头戴翼善冠,身穿大红衣,骑着马,出宫至郊外,登坛,行衮冕礼。正行礼间,忽然东北方向一道黑气,冷森森地突然泛起,宛如一条巨大的黑色巨蟒,突然弥升于高空。众人大骇之际,就听得高天中炸雷一个接一个响起,那情形就像有人在高空的云端上向着地面发射大炮;继而是暴雨如注,浇得参加登基仪式的官员百姓及宾客们统统成了落汤鸡。

众人纷纷走避,抱头鼠窜,只有吴三桂骑在马上,一动也不动。

女婿夏国相吓坏了:陛下,陛下你没事吧……

吴三桂抬了一下手:嘘,你听!

夏国相倾耳一听,登时色变,

高天的云际深处,竟然有一个飘忽不定的歌声,断断续续,隐隐约约地响起。声音似人而非人,非人又类于人,分明是一种不是人的什么东西,正在努力发出一种能够让人听得懂的声音……

细听空中那诡异的歌声,唱得却是:横也是两年,竖也是两年。

夏国相满脸的茫然:这歌声……啥意思呢?

吴三桂低声告诉他:这歌声,唱的是咱们的年号,昭武的昭字。

没错,昭武的“昭”字,横竖都是两笔。

此外,这个“昭武”年号确实是大大的有问题。“昭”字是刀口架在斜日上,而“武”字是止戈之意。也就是说,吴三桂建立的这个短命王朝,最多不过是两年的折腾头。

23.长沙大战

得知吴三桂已经在衡州称帝,康熙当时就疯了一样,在皇宫里左右冲撞,见人就打。

他是皇帝,太知道吴三桂这么个搞法的用意了。

吴三桂是在戏弄他。

所以必须要打掉吴三桂。

越快越好。

长沙大战,就此爆发。

长沙大战,双方计有二十万兵力投入战斗。当时从湖南到江西,到处都是行军的部队,有清军,也有吴三桂的人马,大家行色匆匆,经常是清军刚刚走过,吴三桂的军队就到了。双方在行军路线上有着密切的默契,二十万大军在这么小的地方争相赶路,竟然没有一次相互遭遇过。这表明大家都有意识地让开对方,急什么,到了长沙再打也不迟。

吴三桂抵达长沙之后,就有一个使者梁质人,前来求救兵。吴三桂对他说:你既然来了,就先别急着走。隔日你看朕是如何大败清军,等你回去后,告诉东方诸豪杰。

第二天,梁质人陪同吴三桂走上谯楼,放眼一看,霎时间梁质人魂飞魄散。

只见城楼下面,是密麻麻蚂蚁窝一样的清军大营。这时候清军统帅岳乐扎营于长沙东,官山的后面,并于城北铁佛寺后面布阵,至城西南,成半圆形,分兵十九路,绵延数十里。

而吴三桂的人马,则在城西布阵,结营岳麓山,横亘数十里,军容之盛,为近古所未见!

观看了军容,就听吴三桂吩咐道:传旨,取朕的斩将刀来,朕要亲自下场,斩岳乐的头让尔等一观。

众人大骇,急忙拦住道:陛下不可,千金之躯,不可涉险……要不,咱们派大将王绪出场好了。

大将王绪,就是跟马宝一块去救韩大任的那一位。

王绪救不得韩大任,这事真的不怪王绪,因为韩大任已经人格退缩回到了母亲的子宫里,除了韩大任的亲妈,没人能把他再揪出来的。

大战开始了,就见王绪身披雪白的银甲,胯下一匹白玉胭脂千里霜,率了士兵五千人,直捣入清兵大营之中。

清兵大营中,却是悄寂无声,也不见有任何骚动。

众将心平气和地等,等了好久,却仍然不见清兵大营有任何响动。王绪这几千人,竟尔似泥牛入海,一去不回了。

众人惊心不已,偷看吴三桂脸色,见吴三桂形容淡定,这才平静下来。

继续等,又等了好久,清兵大营里,仍然是没有任何声音。不唯是王绪神秘地失踪了,就连大营里的清兵,好像也都消失了。

再看吴三桂脸色,见他神色如常,大家放下心来,再继续等下去。

等啊等,等啊等,足足等了快一个时辰,却仍然不闻杀入清兵大营的王绪有任何动静。

众人再拿眼睛看吴三桂,只见他全身颤抖,站了起来,说了句:完了,王绪已经完了……

众人眼前齐齐一黑,同时呻吟了一声。

完了!

随着这声绝望的哀叹落定,清兵大营之中,突然火枪之声震耳欲聋,鼓声急如骤雨,白刃排空,涛翻雪舞,呼声动天地。只见清骑兵纷纷坠马,王绪和他的将士突然之间出现,奋力冲突,锐不可当,清兵大营之中,无人敢撄其锋。

霎时间吴三桂欣喜若狂,一屁股跌坐下去:给朕杀啊!

吴三桂的女婿夏国相、侄儿吴应正、徒有虚名的大将马宝等人蜂拥而出,前去接应王绪。与此同时,清兵大营也突然响起巨大的鼓声,十万士兵齐齐地呐喊起来。

24.衡州战火

夏国相,马宝与吴应正三人抢到王绪面前,齐齐地转身,向自己的大营返身杀回。清兵放箭狂飞,只听吴应正惨叫一声,同时被几支箭贯穿,竟然将他射得从马背上飞跌了出去。夏国相转身力战,狂砍清兵,将吴应正救起回营。

就听身后犹如山洪崩泻,怒峰倾塌,清兵们怒吼着追杀了上来。

突听一声奇怪的笛声,就见城楼下面,山冈之后,卷起了漫天的烟尘。那烟尘来势疾速,顷刻间捣入了清兵大队之中,但听得惊天动地的惨叫之声,就见四十只长鼻子大象,威风凛凛,怒气冲冲,只管拿了巨大的脚掌,狂踩趴在地下的清兵。

这时候的清兵,再要不大溃,那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于是清兵十数万人哭喊着逃命,吴三桂这边同样是十数万人,呐喊着追杀。正杀得痛快,却突听晴天一声霹雳,就见大雨如注,浇得士兵们两眼迷离,压根看不清楚眼前的物事。

传令收兵。

清兵吃了这个大亏,再也不敢招惹吴三桂。难怪这老头偌大年纪了还要瞎折腾,这天底下,真的找不到他的对手啊。

康熙听说了这事,气得破口大骂,骂过之后传旨:三军戴罪立功,务须剿灭吴三桂。待事平之日,从重议罪。

继续拼凑人马,把关外蒙古兄弟的战马都拉来,把平凉的降兵降将统统调到长沙,眨眼工夫,清兵这边又凑足了十几万,再接着来,务须累死吴三桂。

这次清兵旗开得胜,进入湖南东部与东南部,连夺茶陵、攸兴等十二座县城;又在东北部夺了平江、湘阴。然后打听到吴三桂已经御驾回衡州了,于是十数万清兵黑压压地杀奔衡州而来。

清军大队人马中,跑在最前面的,是都统宜理布、统领哈克三。这兄弟二人带了一万人马,狂奔到永兴北六十里的盐沙岭,冲入了一条峡谷。正在飞快跑步之间,突听前方和后方的高空上,响起了一片呐喊之声,就见滚木擂石,轰然落下,将盐沙岭山谷内的出口和进口,统统封闭了。

清兵都统宜理布和统领哈克三傻了眼,只好把刀子一丢,脖子一伸:你砸,砸吧……巨石从山坡上轰隆隆地滚落下来,谷中清兵全部成为尸体。

后面赶来的清兵见状,掉头就走,就听身后杀声震天,大将马宝统兵追杀而来,一直将清兵追回到永兴。

到了晚上,马宝在永兴城下扎了营,清兵们这才松了一口气,赶紧找个地方,躺下来休息休息。

可不曾想,大家刚刚睡着,就听得刀风四起,杀声连天。原来那天杀的马宝马大哥,这厮明明已经扎好了营寨,却没有进营去睡觉,而是率众偷偷摸摸地摸到清兵这边来了。这招实在是太缺德了,难过的清兵们一边抱着大哭,一边拼命地继续狂逃。

接连两次失利,康熙知道后气得半死,当即派了刑部侦探出来,将一大堆清兵的领导统统捆了,带往京城砍头。可是走到半路,康熙又下达了新的圣旨:这些窝囊废现在还不能杀,虽然他们都是窝囊废,可如果把他们都杀了,清军这边连个带兵的也找不到了。

戴罪杀敌,秋后算账。

入夜,康熙坐在月亮下面,苦苦地哀求着:老天爷呀,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这吴三桂已经67了,他怎么还不死啊?求求老天帮兄弟个忙,快点搞死吴三桂吧。

他不死,康熙必死。

事情就是这么的残酷。

25.友好的战区

在清廷这边的历史上,始终是捷报频传的。

之所以弄出这么多的捷报来,那是因为清兵败得太惨,赢家哪来的那么多捷报?赢家只要赢一次就足够了。

只有输家才老是赢个不停。

在战场上,战局始终是呈一面倒的态势,吴三桂这边占据上风。

但是清军却始终有着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康熙比吴三桂年轻。

所以清兵打得不过是黏糊仗,无非不过是拖延时日,指望着拖到吴三桂蹬腿咽气。而且,他们也没有理由失望。

对这件事,看得最明白不过的,莫过于康熙本人了。

康熙十七年九月,清兵于岳州城下集结兵力达七万人,备船数百只,军需堆如小山,粮饷也充足。可是清将却拒绝与吴三桂交火,只是大打宣传战,天天搞出数不清的传单瞎忽悠。

这时候吴三桂方面粮食吃紧,就派了二十多条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