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自成和李过就到了那间冰冷的窑洞里,到地方就见天黑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飘洒下来,那雪下得好大,眨眼工夫连窑洞的门都封了。李自成和李过两人冻得满地乱蹦,却是怎么也等不到姓钟的朋友送来吃的喝的。

等了大半夜,李自成顶不住了,就钻出窑洞四处搜索,忽见附近有一座文庙,庙中供奉的是至圣先师孔子。李自成进了庙,左看右看,顿时大喜,这文庙中,竟然有可以用来生火取暧的木头。

孔圣人的牌位。

当下李自成挟了牌位,急忙返回来,和李过两人生了火,逃亡途中,原本就是惊心不定,疲惫不堪,此时再被暧暧的火焰一烤,两人就昏昏睡了过去。

看看天色将亮,就听见远方人声熙攘,李自成叔侄二人正睡得香甜,浑然不觉,忽听窑洞外边一声呐喊,数不清的人冲了进来,将二人按倒,牢牢的捆了起来。

完了,李自成面如死灰,和李过脚步踉跄的被扭送县衙。

到了县衙,就见知县升堂,惊堂木一拍,三班衙役齐声喝威,李自成二人被按得跪倒在地,就听知县声色俱厉,劈头盖头,严厉的批评了他们竟然敢拿孔圣人的牌位烧火取暧的错误行为,批评过后,县太爷下令:将这两个狂徒枷在衙门口,以此教育广大群众,以儆效尤。

枷过之后,李自成二人被拖了回来,县太爷问:你们现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没有?

李自成和李过响亮的回答:回大老爷,认识到了。

你们错在哪里了?县太爷再问。

我们不该拿孔圣人的牌位来烧火,李自成痛心疾首的道:以后我们保证痛改前非,尊重读书人,再也不胡来了,请县太爷看我们的行动吧!

县太爷非常满意:这就对了嘛,早这样不就没事了嘛。

教育释放。

李自成和李过两人磕了头,倒退着出了县衙,相互对视一眼,突然之间疯了一般,向着远方拼命的飞跑。

这时候有驿丞给县太爷送来了海捕文书,县太爷拿起来一瞧:嗯,海捕文书上的这两个人,好面熟啊,本官好象在哪里见到过他们。

这时候的李自成和李过,已经是脚不沾地,疾奔如飞,犹如旗花火箭,电光石火一般,冲出了绥德县境。

史书上说,李自成这个人,“善走”,意思是说他逃起命来,那是相当的快,等县太爷醒过神来,再想派人追赶,早已是来不及了。

(5)从宋江到李逵

李自成此一去,便参加了官军,投在甘肃巡抚梅之焕的部下,当上了一名总旗,下辖50名士兵。

此后不久,李自成追杀农民起义军,战场上他大显身手,打得闯王高迎祥落花流水,落荒而逃,李自成因而荣立二等功,官升把总。

这个官,是明代武官中最低最低的级别,但官衔再低,好歹也是个官啊。

于是李自成就兴高采烈,跟随在参将王国的马屁股后面,继续去镇压农民军。

官兵队伍浩浩荡荡过了兰州,向东行进,抵达金县。

这个金县却有点古怪,队伍来到这里,竟然不见知县率一乡的父老出迎,没有花鼓队,没有秧歌舞,也不见香喷喷的猪羊给大家端上来。当时李自成就看不下去了,这是搞什么搞吗,官兵打仗,流血卖命,你个小小的金县县令不说捧着银子出来欢迎,这不明摆着是欺负人吗!

官兵汹汹,就要攻打金县。金县的县令无奈,就命人从城墙上吊下去一百两银子,说:金县地方狭小,民众贫寒,如今城里粮也无一粒,银子就这么多,你们大家看着办吧。

一百两银子,虽然不多,可大家分一分,也聊胜于无,于是最先到达县城的一伙兄弟,就把这一百两银子分了。

后面的兄弟们却是什么也没有捞到,心理极度的不平衡,就聚集在金县城下吵吵闹闹,可是这次县令说什么也不露头了,众兄弟感觉自己好没面子,恼怒之下,发声喊,干脆打破金县,冲入城中,揪出县令来一顿痛打,然后兄弟们开始挨家挨户的砸门搜索,不信就找不出金银来。

兄弟们正在忙着,这时候参将王国来了,一瞧这情形,登时火了:你们这是干什么?扰民滋事,殴打县令,你们是不是拿自己当农民起义军了?眼里还有没有王法?给我统统拿下!

抓住了6个闹得最凶的,以正军法。

这6个滋事的乱兵,其中有3个,是李自成的结义兄弟,所以这时候,李自成是绝对不能袖手旁观的。

于是李自成就上前替自己的兄弟求情:王参将,你看这事,虽说兄弟们有错,可是大家的出发点还是好的吗,还不是为了……对不对,王参军,就看我的面子,这事算了吧。

王参将却冷冰冰的道:李自成,你要搞清楚,你现在是官兵,不是农民起义军,不能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这几个滋事乱兵,实属害群之马,如果不杀,何以正军法,行军令?

李自成一听就急了:王参军,务请三思,你要想拿兄弟的性命给自己立威,只怕兄弟们不依你。

王国眼睛一瞪:大胆李自成,你要造反不成?

造反就造反,谁怕谁?李自成火了,登高一呼:兄弟们,王参军不体恤部下,要拿兄弟们的脑袋祭旗,今天砍的是这几个兄弟,明天就是你和我,我们能坐以待毙吗?

被李自成一鼓动,在场的300名官兵一起鼓噪起来,王国大怒,拨剑向李自成冲了过来。来得正好,被李自成迎上前去,抢先一刀,就听忽悠一声,王国的一条手臂已经飞上了半空。

王国于愕然之中,就见李自成满脸冷肃,复一刀,刺入他的小腹中。

王国毙命,金县的县令也倒了大霉,被兄弟们拖出来打了个半死。

等到甘肃巡抚梅之焕得知消息,急急派人追来,李自成却早已带着这300号乱兵逃入了荒郊,正式脱离了官兵的编制,成为了农民起义军中的一支。

此一去,李自成如龙归海,如虎归山,从此无人可制。

(6)男怕入错行

等到落草为寇,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李自成这才明白了他以前为什么净碰上倒霉事。

没别的原因,只是他这个人没放对位置。

有句老话,叫做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的前半句,意思是说人人都是人才,都是不凡之辈,但弄到最后很多人却是籍籍无名,更有很多人沦为“失败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只是因为这些人“入错了行”,没有放在最能够发挥他们才能的地方。

就拿李自成来说,他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军事指挥家,此人打起仗来,神出鬼没,捉摸不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仰之弥高,钻之弥深,不要说把他放在大明末年,就是整个人类历史,能和他比划比划的人,也是非常的难找。

李自成指挥的战斗,是出了名的无厘头,忽南忽北,声东击西,毫无规律可循。

李自成最典型的战役,是四打开封,五歼官兵主力,中国革命史上最经典的战术,围点打援,就是从李自成这里总结出来的。而历史上能与李自成的四打开封战役相提并论的,大概只有四渡赤水了。

这样的人你让他去送信,信不丢了才怪,你让他养马,马能活着才是怪事,让他守着老婆过小日子,这老婆要是不偷人,那就更是怪事了。

李自成的位置就在战场上。

别的不说,单拿老婆偷人这事来说,这跟李自成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此人心机深沉,人莫能测,每逢战事,李自成召开军事会议,会议上将领与谋士踊跃发言,献计献策,李自成却从来不说一句话,脸上不见有丝毫的表情,没人知道他说的对不对李自成的心思,说到最后,李自成一拍桌子,就俩字:散会!

他不做决定,不拍板。

对别人的任何建议和观点,也从来不作评价。

他只是行动。

一旦他下令,三军行动,谁也不知道大家在干什么,部队往哪个方向走,一切都蒙在鼓里,但等战事过后,甚至再过去好长时间,人们才慢慢的揣摩过味来,才能弄明白他到底是用的谁的计策。

而且李自成特喜欢过苦日子,他攻城掠地,无往不胜,但攻克城池之后,却不允许将士入住,就住在野外的营帐里。李自成的营帐动辙连绵数百里,望之如穹庐,帐幕用几十层甚至上百层厚帛缝制,箭射不入,连火药喷射出来的铅丸都打不透。

这样的男人,是铁打的军人,可是女人遇到李自成,那可就惨了。

试想,一个女人嫁给了李自成,你对这个男人说话,他却不回答,你发火,他脸上也不见丝毫的表情,这日子过得多么恐怖。

所以李自成的女人,例来有一个偷人的习惯。

李自成自从加入了农民起义军之后,声势浩大,算是事业有成,就又娶了一任妻子高氏,这就是有名的高夫人了。

高夫人有个弟弟,叫高杰,也是一员悍将,李自成因为怀疑小舅子有通官兵之嫌疑,就将高杰调回了老营。却不想老营中,李自成不知何时又娶了第三个老婆邢氏,这位邢氏端的貌美如花,心思灵透,懂会计,精筹算,而且精通武艺,就帮助李自成度支粮饷。高杰来到老营之后,就天天给邢氏帮忙打下手,就这样两人天天凑在一起,眉目情挑,侬情蜜意,结果又闹出了笑话,让小舅子把姐夫的二奶给偷跑了。

翻天鹞子高杰携邢氏投奔官军,是李自成|人生中遭遇到的最大闹剧,这不能不影响到他对女人的看法。

感情上的失落,使得李自成更加精心的琢磨战争,这在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做补偿效应,大概的意思就是视力不好的人,听力多半会强于别人,左腿短一截的人,右腿铁定就长出一截……在情场上搞不惦的人,事业上就会发狠咬牙,钱赚得比别人就多一些。

情场失意,战场得意。

就这么一个道理。

李自成原本是不世出的天才军事家,再发狠咬牙,那就更厉害了。

早年起事的农民军一支又一支的被官兵消灭,唯独李自成,却是势力越来越大,渐拥百万之众,横行天下,行军中如遇河流大川,只要李自成一声令下,百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