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孩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好孩子- 第4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栏、哨楼、箭楼与鹿角拒马等木质建筑无不粉碎,垒墙、射台、羊马墙、陷阱与壕沟土石工事无不坍塌,偶有几枚石弹砸入曹军士兵群中,顿时又溅起无数的血花碎肉,也响起无数的惊叫与凄厉的惨叫。

曹军营中不屈不让的同样飞出了无数巨大石弹,同样是呼啸着飞向袁绍军的襄阳炮阵地所在,虽然屡次大亏的袁绍军已经学精了,不再把襄阳炮在毫无遮拦的野地上集中使用,把投石阵地拉得十分漫长每一架襄阳炮之间的距离都拉得很开,但一轮石雨落下后,还是有三四架袁绍军的襄阳炮被砸得粉碎,更有二十余名躲避不及的袁绍军士兵被砸得粉身碎骨,伤者倍之。

这是一场极其罕见的投掷武器对攻战,攻守双方都动用了数量庞大的配重式杠杆投石车,向着对方的阵地狂轰乱炸,袁绍军的投石目的主要是捣毁曹军此前修建的防御工事,曹军的投石目的则完全是为了摧毁对方的投石武器,在长达十天的投石大战中,两军先后动用了数以千计的超时代投石武器,死伤炮手工兵也都超过了五千人,两军损失的造价昂贵的投石武器加起来也超过了七百架,打得是两败俱伤,筋疲力尽。

同时为了尽快摧毁袁绍军的投石武器,尽可能的保护赖以坚守的营防工事,曹军队伍除了冒着生命危险不断抢修加固营防工事外,还先后六次派出敢死队突袭袁绍军的投石阵地,与保护投石阵地的袁绍军队伍展开一轮又一轮的浴血奋战,难以数计的两军将士为此血染沙场,也有无数的两军将士为此壮烈牺牲,死伤同样众多,损失同样惨重。

精锐尽出的曹军队伍在战斗力明显更加出色,再加上很早之前就重视襄阳炮的操作训练,比袁绍军打得更准更快,所以曹军无论是在兵员伤亡方面还是在襄阳炮损失方面,与袁绍军的损失比都达到了一比二以上,但大袁三公到底还是本钱大底子厚,除了对自军士兵的贪生怕死和笨手笨脚颇为不满外,大袁三公总的来说还是相当满意这个襄阳炮对轰的战术。

让脾气暴躁的大袁三公满意这个襄阳炮对轰战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可以摧毁曹军营前那些烦人工事,二是可以逼迫曹军离开工事保护主动出击,与兵力雄厚的袁绍军对拼人命消耗,所以不要说是二比一的损失比了,就是三比一的损失比,大袁三公也会毫不犹豫的把这个战术持续下去,再所以即便沮授建议只需对峙即可,不必耗费这么多人命钱粮与曹军对耗,许攸也建议分兵偷袭许昌去抄曹老大后路,大袁三公都一概不听,一个劲的只是打造襄阳炮与曹老大对轰,固执得就好象不正面击破曹老大就不符合自己四世三公的身份一样。

如此一来自然苦了本小利薄的曹老大了,保守的被动挨打迟早会营破身亡,全力反抗也抗不过胳膊比自己大腿还粗的大袁三公,所以曹老大除了拼命打造襄阳炮与大袁三公对轰外,根本就找不出一条破解之策,只能是硬着头皮与大袁三公对拼对耗下去,竭尽全力的延缓自己的败亡时间,苦苦挣扎着等待转机——准确来说是可能出现的转机。

天色好不容易黑了,在损失了八十余架削弱版襄阳炮后,大袁三公终于下令结束了第十天的襄阳炮对轰战事,象得胜的公鸡一样的昂着头领着队伍凯旋回营去了,紧张苦战了一天的曹军士兵则纷纷瘫倒在千疮百痍的战场上,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休息,战时担任辅助工作的老弱士卒与民夫则挑起了善后工作,或是抢救伤员,或是搬运尸体石弹,收集一切可以利用的军械物资,更多的人则是在抢修工事,填补被石弹砸坏的栅栏,夯补被砸倒砸塌的垒墙,挖开崩塌的壕沟陷阱,修补这道摇摇欲坠的工事防线,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的工事防线。

伤员的呻吟声在营地中回荡,绝望的气氛也笼罩在每一名曹军将士心头,窃窃私语间,无数的曹军士兵都已经在提出质疑,自军还要这样坚持多久?或者说自军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多少时间?而看到将士们这副垂头丧气的模样,曹老大嘴上虽然还在鼓励将士效力死守,心里却已经在流泪又流血了。

“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复述着荀彧书信上的言语,一向乐观的曹老大也不由是谓然长叹了一把,“文若先生说得容易,也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做起来,实在太难了啊。”

叹息完了,曹老大摇了摇头,又做了一个深呼吸,努力把心中的悲观情绪赶出脑海,然后转向陪伴在一旁的荀攸问道:“公达,我们派去与陶贼联系的信使,可有消息?”

“回丞相,没有。”荀攸无奈摇头。

“都走了十三天了,也该回来了吧?难道路上出事了?”曹老大有些担心,又很快笑道:“肯定没被拦截,不然的话,袁绍匹夫也不会天天和我们对拼霹雳车了,肯定早就分兵去断我们的粮道,加促我军的断粮了。”

“丞相,请息声。”荀攸紧张的看看左右,低声说道:“请勿提断粮二字,我军补给困难,军中早有断粮传言,倘若士兵听到丞相言语,只恐会生出更多传言,益发的动摇军心。”

“公达所言甚是,吾受教了。”

曹老大点头,虚心接受了荀攸指出的自己失误,也就在这时候,终于有传令兵飞奔来报,说是派去与陶副主任联络的信使已经回到了官渡大营,曹老大一听大喜,赶紧领着荀攸等人急匆匆回到中军大帐,召见刚从昌邑回来的自军信使。而那名信使向曹老大见礼后,马上就取出了两个信袋,双手呈过头顶,恭敬说道:“禀丞相,这是徐州陶使君命小人带回来献给丞相的,陶使君还说,丞相只要看了书信,就什么都明白了。”

曹老大也不说话,还亲自下座来接两个信袋,先拆开了一个信袋后,只看得信中书信一眼,曹老大就楞住了,疑惑说道:“飞火枪的枪药配方与制造方法?陶贼给吾这个有什么用?飞火枪袁绍军早就见过了,已经不可能在战场上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了啊?”

嘴上的奇怪说着,曹老大手上又飞快打开另一个用火漆封着的信袋,取出袋中白绢观看,然而又只看得一眼后,曹老大顿时就又楞住了,还把嘴巴张得可以塞进两个鸡蛋,一旁的荀攸、郭嘉和程昱等人见情况不对,忙过来与曹老大同看那道书信,却见那块尺长雪白缣帛上,仅歪歪扭扭的写着两个大字——乌巢!

“陶贼写这个地名是什么意思?”

荀攸惊讶说道,旁边的郭嘉和程昱也是面面相觑,搞不懂陶副主任葫芦里卖什么药,倒是曹老大迅速醒悟了过来,立即冲到了大帐中悬挂的地图旁,开始在地图上寻找乌巢的位置,很快就发现乌巢位于袁绍军大营的后方四十里,也位于酸枣县境内的乌巢泽之北,袁绍军在那个位置布置有一座军营,但这座军营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但因为距离官渡比较谣言,道路又被四座袁绍军偏师营寨阻拦,曹军斥候尚未探知,所以标注还是空白。

“怎么有四座袁绍军别寨把守道路?是巧合?还是袁绍对这座乌巢别寨特别重视?”曹老大麾下的几个奸诈谋士也发现了情况不对,稍一转念后,郭嘉、荀攸和程昱三大坏种同时醒悟了过来,“陶贼送我军飞火枪之术,又指点乌巢地名?难道说,乌巢是袁绍的屯粮之所?!”

“马上派斥候细作去调查!”曹老大咬着牙齿命令道:“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给我查清楚,乌巢这座袁绍军大营,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再有,马上按照陶贼提供的配方,连夜赶制飞火枪,越多越好!”

“诺。”荀攸等人答应,然后程昱又担心的提醒道:“丞相,就算乌巢真是袁绍的屯粮之地,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攻取吧?尤其是我军奔袭乌巢的路上,还有四座袁绍军别寨拦截,不管是想蒙混过关,还是强行突破,都绝对没有那么容易啊。”

曹老大的眉头又皱起了,但很快就重新舒展,道:“没关系,先做好准备再说,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准备,等机会到来的时候再想准备就晚了。”

程昱点了点头,不再劝阻曹老大做无用功,同时程昱也有些疑惑,道:“奇怪,就连近在咫尺的我军都不知道乌巢的情况,陶贼远隔乌巢数百里,是怎么知道的?”

“肯定有内奸。”曹老大武断的一挥手,道:“陶贼虽然与袁绍翻了脸,但他与袁尚、刘氏等人的骨肉亲情还在,之前与袁绍交好时也肯定乘机在袁绍队伍里安排了大量内奸,探到这件军情大事不是很难。总之吾这次怎么都得感谢陶贼,如果乌巢真是袁绍匹夫的屯粮之所,那么陶贼送给吾的,就将是我军反败为胜的最好机会,唯一机会!”

……

曹老大确实很应该好好感谢一下人品高尚的陶副主任,因为同一时间的袁绍军营中,人品贵重的陶副主任的另一封书信,也恰好送到了大袁三公面前——本来这道书信应该是上午就送到大袁三公面前的,可惜大袁三公正在忙着监督士兵用削弱版襄阳炮攻打曹营,消息送到了袁绍军目前的首席参谋郭图先生面前,与陶副主任积怨极深的郭图先生自然不会让陶军信使轻易如愿,当场就下令把陶军信使拿下,又直到大袁三公收兵回营、还正在大骂几名将领掩护襄阳炮阵地不力心情很不好的时候,这才把陶副主任的书信献到了大袁三公面前。

郭图先生这一次显然是打错如意算盘了,打开信袋看到陶副主任送来的加强版襄阳炮图纸,又看到了陶副主任态度恭敬语气卑微的书信,心情只是稍微不好的大袁三公马上就是转怒为喜,拍案笑道:“好!想不到霹雳车还可以改进到这地步,最远投四百步还最重可投三百斤的石弹,这次再有不用怕曹贼的霹雳车对轰了!”

大喜之下,大袁三公除了把图纸交给陈琳,命陈琳火速送到工地赶制,又开心的向郭图问道:“陶应来书认错致歉,说是吾只要派遣使者持天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