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孩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好孩子-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带走了所有能带走的粮食和武器,鲁肃自己牵了一匹马,携上一弓一剑和一包书籍,又亲手点燃了焚毁鲁家城的烈火,毅无反顾的加入了君子军,正式成为君子军一员。看到鲁家城坞堡升起的熊熊烈火,又看到鲁肃牵马独行时的飘然自若,君子军上下无不钦佩万分,也由衷接受了这位豪爽洒脱的新战友。

有了鲁肃这么杰出的带路党领路,在这一带人生地不熟的君子军也终于可以发挥长途奔袭的特长了,当天傍晚,短短一个时辰内,君子军就急行了二十余里,彻底摆脱了孙策大军的追击,迂回到了东城的西南部,留下一座烧成灰烬的鲁家城坞堡,让闻讯赶来的孙策大军捶胸顿足。

在东城西南部露宿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君子军转道向北迂回,在当天上午转上九江通往广陵的官道,并且从路旁农人口中打听到了孙策军动向,得知孙策亲自率领的主力已经在昨日下午通过此地,想来已在昨日夜间抵达了东城。摸清楚了这一点,陶应立即召开作战会议,与鲁肃、陶基等人就地讨论下一步作战计划。

“二哥,我认为我军应该暂缓与敌作战。”陶基第一个开口说道:“从军师亲手绘制的地图来看,九江郡和广陵郡接壤的东城一带地形比较复杂,山多林也多,不利于我军奔袭作战,所以我们最好还是暂时不要惊动孙策小儿,先悄悄尾随他,等他的大军过了古塘,我们再追上去骚扰他们,那一带地势开阔,我们不断的奔袭转移,孙策小儿连追都别想追上我们。”

“太近了。”陶应摇头,反对道:“古塘距离广陵已经只有三百里,我们等孙策小儿过了古塘再发起游击作战,地形虽然对我们有利,但孙策小儿接连吃亏之下,说不定就不理会我们的骚扰,率军直扑广陵,急行军三天就能抵达广陵城,替章诳将军争取不到多少时间。”

“公子言之有理,其实在下认为,东城一带比古塘以东更适合游击作战。”鲁肃附和道:“东城一带地形是比较复杂,不利于我军奔袭作战,但山多林多的地形,却可以让我军很容易就可以摆脱敌人追击,寻找到藏身地,也可以节约战马和将士的体力。而古塘以东的地势虽然开阔,我军却只能靠着远距离转移摆脱敌人追击,如此反复多了,战马很容易累垮。”

“这个不怕,我们的战马是天下耐力最好的战马。”陶基得意起来,“还有我们君子军的将士,也个个都经过严格的耐力训练,耐力惊人。”

“能省力气干嘛不省?你以为这场仗三天两天就能打完?”陶应一巴掌拍在三弟后脑袋上,呵斥道:“广陵的情况难道你没有看清楚?没有十天半个月,城防能不能完善?周遍的百姓能不能全部转移到城中坚壁清野?”

陶基被陶应骂得脑袋一缩,不敢开口,那边鲁肃则又说道:“公子,如果能设法激怒孙策就好了,在下久闻孙策之名,知道他是骁勇善战又勇猛过人,唯一的缺点却是脾气比较暴躁,一旦被激怒就难以收拾。我军如果能够彻底激怒孙策,再在东城一带的复杂地形中不断骚扰孙策,那么孙策必然会不惜一切的追杀我军,从而放缓进兵速度,为我们的广陵守军争取到准备时间。”

“激怒孙策?”陶应马上想起小霸王怒斩于吉和某人三气周公瑾的故事,也立即拍板道:“这是一个好主意,决定了,全军向东城挺进,诱孙策小儿出战!”

“公子打算在战场上激怒孙策?如何行事?”鲁肃好奇问道。

“在战场上激怒孙策小儿?太容易了!”抢着回答的是陶基,而且陶基还笑得非常淫荡,向鲁肃说道:“军师,你就放一百个心吧,我们君子军的队伍里,有好几个将士就是专门训练了用来激怒敌人的,今天正好请你见识见识。”

“还有专门训练了用来激怒敌人的将士?”鲁肃惊讶问道:“公子,真有此事?”

“确有此事。”陶应点头承认,又微笑说道:“听说孙策小儿特别喜欢亲自上阵,和敌人斗将,如果这一次他亲自上阵斗将就好了,说不定……,呵呵。”

带着奸笑结束了战术讨论,陶应立即命令君子军向东城挺进,沿着官道直接向东,大张旗鼓的去找孙策会战。而到了这宽阔平坦的官道之上,君子军的速度优势立即发挥得是淋漓尽致,不到一个时辰就逼近了东城西门外十里内,结结实实的杀了孙策军一个措手不及,还抓到了几个躲避不及的孙策军斥候,为了激怒和诱使孙策亲自出战,陶应又命人将这几个孙策军斥候割去耳鼻,放回东城给孙策报信。

小霸王的脾气果然如同传说中一样暴躁,在便于逃跑的开阔地带列队等待了片刻,东城西门立即城门大开,大约四千的孙策军队伍奔出城来,当中一面大旗,果然写着一个巨大的‘孙’字,同时陶应还在望远镜中敏锐的发现,孙策的这支军队相当雄壮,尤其是簇拥孙策的中军一千余人,更是个个气势非凡,训练有素,奔跑急行之中仍然能保持队形完整,想来就是传说中孙坚老死鬼留给孙策的一千多江东精锐了。

“太好了,只有四千来人。”陶基在一旁低声欢呼道:“最好是孙策小儿象笮融狗贼一样,被我们激怒后一直追杀,那我们说不定可以重演一次广陵大战的奇迹。”

“没那么容易,先不说孙策小儿不是笮融,就算孙策小儿年轻冲动,程普、韩当和黄盖这些老不死的也会拼命拉住他。”陶应摇头,又向陶基吩咐道:“三弟,让将士念起来,一会突袭的轻骑队由你亲自率领,孙策小儿非同常人,我们可能只有一次突袭机会,一定要抓住!还有,箭头上都涂上马粪!”

陶应领命下去安排,让君子军将士仔细检查武器装备,同时指挥君子军将士整齐朗诵《论语》第一篇,以复杂的口号帮助君子军将士冷静心神。而孙策军走得并不快,君子军把论语第一篇念完两遍,孙策大军才走到了近处,按这个时代的会战规矩,陶应派了一个步弓手过去放箭射阵,还好,孙策也派出了一名步弓手射阵,两个步弓手背靠背向自军所在方向放箭,都准确落到己方队前,然后两个步弓手各自飞奔回阵,换双方主将出阵答话。

为了体现鲁肃的军师位置,陶应这一次是带上了鲁肃出阵与孙策答话,孙策那边的出场阵容更夸张,足足来了四人。为首一人二十来岁,似乎比陶应还要年轻一些,虎背熊腰长手长脚,面孔线条刚硬,想来就是即将名满天下的江东小霸王孙策孙伯符;另一人年龄与孙策相仿,眉目俊秀,仪容美丽,估计应该就是孙策的铁杆基友周瑜周公瑾;另外两将则须发花白,身材魁梧,很可能是程普、韩当和黄盖的江东三大老将的其中之二。

“陶应小儿,果然是你!”孙策远远立定,大笑着大声说道:“昨日我军败兵来报,说是遇到一队专用弓箭的敌人,我猜就是你了,果然没错!”

“贱名有辱尊齿,在下正是陶应。”陶应在战马上彬彬有礼的抱拳行礼,又更加礼貌的说道:“敢问阁下可是大名鼎鼎的孙策孙伯符?”

“我就是孙策。”孙策爽朗答应,对陶应的彬彬有礼颇具好感。

“久仰将军大名,今日得见,在下三生有幸。”陶应礼貌点头,又指着孙策旁边的三人问道:“这三位将军是……?”

“这是我的少年好友,周瑜周公瑾。”孙策果然往那美青年一指,然后又指着旁边的两员老将介绍道:“这位韩当韩将军,这位是黄盖黄将军,都是家父的旧将。”

“久仰,久仰大名。”发现黄盖并非手拿大铁鞭的肌肉男,陶应难免有些失望,心中暗骂小鬼子坑人之余,陶应又向韩当和黄盖拱手说道:“两位老将军的大名,晚辈是实实在在的仰慕已久了,汜水关一战,骁勇如华雄之辈,仍然被两位将军和孙坚孙老将军杀得节节败退,闭关死守,不敢出战!且两位老将军忠心不二,为国事兴兵讨董,报主恩辅佐伯符将军,不离不弃,真乃大忠大义,晚辈钦佩之至。”

陶应的嘴象了蜜一样的不断拍马屁,韩当和黄盖虽然不至上当,却也对陶应好感大生,一起抱拳谦虚。旁边的孙策也哈哈大笑,爽朗的说道:“陶公子,你身边的这位先生,应该就是鲁家城的鲁肃鲁子敬先生了吧?”

“正是,蒙子敬先生错爱,在下已经任命子敬先生为君子军军师了。”陶应坦然回答。

“不敢。”鲁肃也抱拳说道:“想不到大名鼎鼎的孙策将军也知道在下,小可荣幸之至。”

“岂止我听说给你仗义疏财鲁子敬的名字?”孙策手一指旁边的周瑜,大笑说道:“我这个好兄弟周公瑾,更是在我面前再三提起你的大名,昨天听说黄猗小儿企图掠夺鲁家城,逼得子敬先生你放箭还击,公瑾气得当场就砍了那个唆使黄猗洗劫鲁家城的牙门将!还拍着案几叹息,说是大才去矣!果然,先生你摇身一变,马上就成了声名鹊起的君子军军师,陶公子还真是有识人之明啊。”

“子敬先生,在下周瑜,曾任巢湖长一职,与先生算是半个同乡,也久闻先生大名。”周瑜也向鲁肃抱拳,十分诚恳的说道:“子敬先生请见谅,昨日之事,是我们治军不严,冒犯尊驾。瑜不敢企求子敬先生原谅,只希望先生明白一事,那黄猗乃是袁胤的亲信,素来骄纵,与伯符兄并非一路人,下令洗劫一事,也与我等毫无干系。且伯符兄为向先生赔罪,已经命令将士不得追杀鲁家城百姓,任由他们迁居。”

“多谢,多谢。”鲁肃更有礼貌的还礼,又道:“其实公瑾将军的大名,在下也是久有耳闻,今日得见,在下真是三生有幸。”

和陶应这个敌人象久别好友的亲热交谈片刻,孙策和周瑜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见周瑜点头,孙策便又大声说道:“陶公子,子敬先生,不说闲话了,你们奔袭迂回到了我的后方,目的我们很清楚,就是冲着我的粮道来的,但你们恐怕要失望了,我这次带的军粮十分充足,足够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