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奇情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湖奇情录-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帝赵匡胤也开明,就准了他的心愿。后来,赵匡胤实在仰慕他的奇才,便亲自御驾到华山之上,与陈抟下棋打赌,如果陈抟输了,便要随他下山辅助他治理天下,如果赵匡胤输了,便把整个华山赐给陈抟,两人亲自在朝阳峰的亭子里对弈,结果是赵匡胤输了,于是陈抟便赢得了整个华山。于是他便开山授徒,在此传授道家学说,成为了一代宗师。
世传陈抟此人贪睡,一睡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不下床,像天竺圣僧练瑜珈术一样。其实他却是在练一种厉害的武功,他从《河图》、《洛书》等这些上古奇书中领悟了“化气归真”的哲理,独创了一套能强身健体的吐呐心法,因为是在太乙池旁边感悟出来的,便取名《太乙心诀》,没想到这套心法后来竟然成为了江湖中一门极其厉害的上乘内功心法,这就是后来名震江湖的太乙玄功,他还创立了一套拳法和剑法,让门徒习练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就是华山派的太乙拳和华山剑法。他同时还创立了阴阳鱼八卦阵、两仪太极图等。这位精通先天之学、独创了太乙玄功、与达摩老祖齐名的华山派开山祖师爷后来活了一百一十八岁。
华山派最初全是道士,到了北宋末年,朝廷腐败无能,金兵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华山上便涌来了无数逃难的老百姓,华山派的弟子也下山对金兵大开杀戒,帮助老百姓逃出金兵的铁蹄,华山派的道观里也有了许多老百姓参加习武,华山派的道士也逐渐还俗,开始吃肉了,为了对付金兵的屠杀,华山派广收弟子,准备对付金兵的报复,于是便形成了今天的华山派。华山派的剑法和太乙拳法经过历代掌门的不断改进,比当初又精妙了许多,特别是华山派的太乙玄功,更是道家内功的精华,华山派到南宋时期已经名列在少林之后,成为武林中第二大门派。直到明朝时期武当派兴起,而华山派因为内讧元气大伤,才衰落了下去。
华山自古是风景名胜之地,华山派也接纳香客和游客,但游客必须捐献香资和银子,才能上华山游览,而且是在华山派弟子的陪同之下游山玩水。杨聪等人到了华山脚下,休息了一日,杨聪和简长老等人便决定上山游玩,以便查看华山的地形,杨聪化装成一个满脸大胡子的富商少爷,简长老和鲁长老两人也贴上胡子化装成两个老家丁,三人于是便往山上而去,因为这华山派对上山的游客盘查得甚严,因此兵器是不能带上山去的,杨聪的打狗棒和鲁长老、简长老的竹棒特别显眼,三人也不敢带上山去,因此柳铁生便在山下接应。
华山自古就以雄奇著称,早就有“自古华山一条道”之说法,上山的起点便是玉泉院。这玉泉院是上山的必经和唯一途径,此院修建于宋代,是陈抟的开山大弟子贾得升为了纪念其师而修建的,因为院中有一股清泉从地底下涌出来,泉水清冽甘甜,而且传说此泉水与山顶的镇岳宫中的玉井相通,因此取名玉泉院。华山派的人见杨聪身穿一身华丽的丝绸,出手大方,便乐意领三人上山游览,两个华山派弟子领着三人入了玉泉院,只见院子里长廊回合,殿宇、亭台、秀石别致精美,四周溪流环绕,茂林修竹点缀其间,果然环境幽雅。
过了这玉泉院往山上而去,行了大约250多里路,三人便见有一堵石门挡路,并有人把守,那两个华山派弟子告诉杨聪三人,这便是五里关了。五里关是上华山的第一关,行了不远,三人又看见有一道石门,仅容一人只身通过,那两人又告诉杨聪三人这道石门叫“华铁门”,是上山的第二关,也有人把守。杨聪三人暗暗留神,发现这两道石门高耸挺拔,果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都暗暗发愁。过了华铁门,便来到了毛女洞、经云门等处,然后往上走,杨聪三人又看见一块巨大的石头挡在路上,这巨大的石头正好横在华山的第一道险境千尺嶂之下,那两个华山派弟子告诉三人这巨大的石头叫“回心石”,几人绕过回心石来到千尺嶂下,这千尺嶂高20多丈,有370多级石阶,杨聪仰头上看,只见这石阶沿着那悬崖峭壁盘旋而上,狭窄的石梯直插云霄,仅容一人通过。几人扶着石阶拾级而上,只见两边的崖壁陡峭如立,头顶仅见一线天光,这才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这千尺嶂上也有人把守。
过了千尺嶂便到了百尺峡和仙人桥,这白尺峡也是险要之地,是上华山的必经之地,依山傍壑,铺有570多级石阶,这百尺峡上也有一道天险,叫“老君犁沟”,相传是当年太上老君在华山修炼时,看到人们开山凿道,十分艰辛,便以自己的青牛挽着铁犁在此悬崖上犁出了一条道,故名“老君犁沟”。过了这老君犁沟便是仙人桥了,这仙人桥横在深谷之上,也是上华山的必经之路,过了仙人桥便是华山的北峰云台峰了,这云台峰山势孤耸,三面是悬崖绝壁,只有一道山岭通往南面的山峰,地形险要,从云台峰南上便可见一道黑色的山脊,宛如一条青龙横卧在空中,龙头龙尾各搭在一座山上,此山脊便是华山有名的苍龙岭了。
上到苍龙岭上,便到了金锁关,这金锁关是通往东峰、南峰和西峰的咽喉,也是华山派的重地,从此处还可通往中峰玉女峰,三峰之间有座镇岳宫,既是华山的名胜,又是华山派的重地,驻守着华山派的众多弟子。东峰朝阳峰、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莲花峰又称天外三峰,高耸入云霄,相传当年武当派的开山祖师张三丰到此见三峰气势磅礴,便大为折服,可惜此时华山派已经占了此山,于是他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三峰,而后才取名三丰。那两个华山派弟子先是带三人游了玉女峰,这华山的中峰之所以取名玉女峰,是因为相传古代有个叫肖史的隐士善于吹箫,箫声感动了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弄玉便离开皇宫跟他到此隐居,故名玉女峰。

第一百七十六章 夜闯华山(二)

游了中峰玉女峰后,那两人又带杨聪三人游览了南峰,南峰落雁峰是华山的最高峰,上到落雁峰,便能饱览整个华山的全景,历代名人墨客到此见华山的雄奇无不叹为观止,北宋著名宰相寇准到此游览,便写了著名的《华山》一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寇准将身在华山之巅的感觉准确生动地写了出来。峰顶之上有一个神奇的“仰天池”,道家称之为“太乙池”,此池常年积水不过一丈见方,但池水长年深不盈尺,久旱不涸,雨涝不溢,春夏秋冬池水始终清澈见底。华山派的祖师爷便在此池旁悟出了著名的太乙玄功的运气之法,故此书取名《太乙心诀》。这南峰还有一处游人必到的地方,那就是升表台,又叫聚仙坪,善男信女在此烧香许愿,然后把纸钱往山谷下扔去,纸钱会漫天飞舞地飞上天空,直到看不见为止,从不会落到山谷之下,因此叫升表台。
由南峰向西北走便是西峰莲花峰了,这西峰莲花峰乃华山派的禁地,峰顶上的翠云宫是华山派历代掌门居住的地方,此峰笔立千仞,悬崖绝壁挺立,因峰顶上的翠云宫前的乱石林立,如片片莲花开放,故取名莲花峰。这莲花峰顶之上还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岩石中间凹下去,形状如刀削斧劈,取名“斧劈石”。相传书生刘彦昌上京赶考路过华山,投宿在华山女神三圣母庙里,见圣母塑像美艳绝伦,心生爱慕之意,便在壁上题诗一首,诗被圣母发现后,她觉得刘彦昌才华横溢,人又长得英俊潇洒,便生了凡心。第二天,刘彦昌离庙启程时,因为大雾迷漫,迷失了方向,又被虎狼追赶,危机之中得圣母和侍女灵芝持宝莲灯相救。侍女见圣母与刘彦昌两人依依不舍,互相生了爱慕之意,便从中撮合,成全了一段凡仙姻缘,两人在华山的仙境里生活了一段幸福美满的生活后,后来刘彦昌便上京赶考了。
这时候圣母已经怀了凡胎,刘彦昌为她腹中的婴儿取名为沉香,没想到圣母的兄长二郎神知道了这件事,他大为生气,便带领神将把圣母压在华山脚下。圣母在山中生下了沉香,然后交给侍女灵芝抚养,刘彦昌下山赶考中了状元,授雒州县令,特到华山来接圣母团聚,才知道她被压在华山脚下。灵芝把沉香交给了刘彦昌抚养,沉香长大后,力大无穷,他知道了母亲的身世后,便一心要救出母亲,于是他离家到处拜师学艺,后来在霹雳大仙的帮助下,终于打败了二郎神,劈开华山救出了母亲,全家才得以团聚。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后来人们便把这块石称为“斧劈石”。游览了莲花峰后,几人才下了华山,杨聪三人回到了山脚下的落角点。
第二天,杨聪与简长老、鲁长老两人休息了一天。是夜,三人穿上夜行衣,决定上华山暗中探听消息,柳铁生带着宋青等人在华山脚下附近,准备发生特殊情况时冲上山去接应。杨聪因为手中的打狗棒比较显眼,便留在了山下,只带了金针圣手赠的那把玉箫在身上,鲁长老和简长老也把竹棒换成了长剑。三人趁着幕色穿过了玉泉院,渐渐到了五里关的前面,这五里关的石门已经关闭,周围的石壁高达数丈,光滑如镜。杨聪运真气于手掌和脚上,展开“壁虎爬墙功”慢慢爬上了悬崖顶上,只见石门旁边的屋子里灯火通明,屋内有七八个人在大声说话,不时还传来猜拳吆喝的声音。
杨聪放下绳子,把鲁长老和简长老两人悄悄拉了上来。三人伏在石门顶上查看了许久,见屋里的人并没发现,先后便跃下了石门,悄悄跃上屋顶,三人如三只大鸟般消失在夜色里,这些人也许做梦都没想到会有人能跃上这几丈高的悬崖爬了进来。三人借着微弱的火石光,慢慢向华铁门摸去,昨天三人游览华山之时已经仔细观察和记住了一路上的地形,加上三人的轻功和武功均已经达到了顶级高手的境界,因此一路上倒也不觉得困难。
这华铁门的石门也早已关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