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奇情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湖奇情录-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力之下的。”
众人听了均默不作声,杨聪道:“总之大家今后要小心,命令丐帮弟子尽量隐蔽起来,同时大家努力查找这弥勒教和忠圣门的下落,尽早替老帮主和简长老报仇。”众人听了均称是,杨聪道:“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想这弥勒教和忠圣门定会像当年的鬼教一样被江湖中人铲除的,明天大家各自返回分舵,小心防范这弥勒教的袭击,我明天与彭长老一起到北京城去,查查这怀恩的线索,大家有什么事情仍然与龙头长老联系。”

第二百零二章 嵩山会盟(一)

大家正想散去,突然一个丐帮弟子进来道:“帮主,少林派有两位神僧在外面求见帮主。”众人听了均静了下来,杨聪道:“请他们进来。”那个丐帮弟子刚出去不久,便领了两个年轻的僧人进来,那两个僧人径自走到杨聪面前合掌道:“小僧悟性、悟空拜见杨帮主。”杨聪起身道:“两位师父不必多礼,请坐!”那个叫悟性的僧人从怀里掏出一个大红帖子恭敬地递给杨聪道:“这是方丈大师令小僧呈送给杨帮主的,请杨帮主到敝寺喝腊八粥,同时有要事商量。”杨聪接过帖子一看,只见帖子上龙飞凤舞地写着“敬请丐帮杨帮主及丐帮众位英雄于十二月初八日光临敝寺共尝腊八粥”,落款是少林派的智空大师。
杨聪猜到是智空大师在召集江湖中的各门派共商对付这弥勒教的计策,但怕这弥勒教有所防范,因此便以请众人去喝腊八粥为名,杨聪于是对那悟性问道:“除了敝帮之外,还有哪些门派届时光临贵寺?”那悟性道:“方丈大师今年遍请天下武林的各掌门和各派的帮主前往敝寺一同共尝腊八粥,以求佛祖保佑天下武林繁荣昌盛。”另一个叫悟空的小僧恭敬地道:“方丈大师和智通大师请杨帮主提前几日到敝寺,方丈大师还有要事向杨帮主请教。”杨聪道:“好!请两位师父下去休息。”那两位僧人合掌行礼,便随着丐帮的一个弟子退了出去。
杨聪把少林派的大红帖子一一递给了众人看了一遍,道:“看来少林派的智空大师已经准备召开天下武林大会了,只要少林派振臂一呼,我想这弥勒教的末日就快要到了,大家明天返回分舵,召集好各分舵的弟子,做好与弥勒教决战的准备。”众人均齐声应是。杨聪又转头对彭长老道:“彭长老,现在还是辛苦你回到北方查那小太监的下落,一有消息你就通知龙头长老,我与鲁长老和宋堂主三人上少林寺就行了。”吴长老道:“帮主,还是带多几个弟兄同去吧!”杨聪笑道:“人多了反而不好,你放心吧!如果这弥勒教的人找上门来,那就省得我们去找他们了。”柳铁生道:“帮主,你与我们一起同路吧,反正现在离十二月初八也不远了。”众人听了也都力劝杨聪与柳铁生等人同行,杨聪见众人一片好意思,也不再反对。第二天,众人都离开总舵返回各分舵,杨聪在总舵又停留了两日,吴长老准备好了马匹,杨聪便与鲁长老、柳铁生等人向西而行,众人一路上边走边打探消息,慢慢向嵩山进发,行了三日才到达嵩山脚下。
第二十回塔林遇少林奇僧嵩山结黄山伉俪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县西北的少室山南麓五乳峰的丛林之中,取“少室之林”之意,故称为少林寺。少林寺是中原武林的发源地,素有天下武林皆出自少林之说法,少林派也是武林中的泰山北斗,乃武林之尊,少林寺乃天下第一古刹,当今武林中素有“南武当,北少林”的说法,少林派是天下第一大门派,少林弟子遍布天下,连武当派的开山祖师张三丰年轻时也曾经在少林寺拜觉远大师学过艺,武当派居于少林之后为第二大门派,华山派居于第三位,武当派没创立之前,华山派居江湖中第二大门派,原华山派在江湖中也是声名显赫的大门派,后来武当派兴起后,华山派便被武当派的威名所盖,但仍然居于江湖中的第三大门派。少林派的武功威名远扬,嵩山少林寺称为北少林,在南方福建莆田的少林寺称为南少林,两寺虽然分据在南北,但仍然是连为一体,莆田少林寺仍然奉嵩山少林寺的法旨。杨聪三人来到少室山下,只见少林寺三面临壑,背靠五乳峰,东临太室山,西是少室山上的万丈悬崖峭壁,前面的少溪河似一条玉带绕寺而过,远见香烟缭绕,梵音袅袅传来,真乃绝妙圣地。杨聪三人来到山下投递了名贴,便有僧人引三人上山,这上山之路也是戒备森严,每一处险要之处均有僧人把守。
少林寺最早建立于北魏太和十九年,是孝文帝为天竺高僧跋陀修建的住锡之地,南朝刘宋末年,南天竺国秀玉王的儿子菩提达摩放弃王位的继承权,师承古天竺禅宗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学习佛教禅宗之法,禅宗主张坐禅“壁观”,面壁沉思,姑息众念,领悟禅理,后来他便成为禅宗二十八代传人。菩提达摩于北魏孝昌三年从天竺来到中原,他四处云游四海,最后来到少室山下,见此处群山苍翠,峰峦起伏竞秀,于是便在少室山半山腰的一个天然山洞里面壁十年,参禅悟理,终于参透了佛教的禅理,便在此修建寺庙,开山收徒,宏扬佛法,他也成为了少林派的开山祖师爷,少林寺也成了禅宗的祖庭。菩提达摩就成了少林派的达摩老祖,他参禅的山洞便叫达摩洞,他最初建立的寺庙后人便称为初祖庵。
达摩老祖最初收了四个弟子,其中得他衣钵的弟子叫彗可,又称禅宗二祖,彗可俗名叫姬光,他为了向达摩老祖求佛法,千里迢迢来到少室山拜师学艺,达摩老祖开始时并不理会他,彗可于是在大雪天立在洞外,经过了一天一夜,雪深过膝盖,达摩老祖仍然不答应他的要求,于是彗可自断左臂,以表示学佛法的决心,达摩老祖见他心诚,便将他从天竺带来的袈裟和饭钵传授于他,赐名彗可。这就是后来“立雪传经”、“断臂求法”、“衣钵真传”三个典故的来历。
彗可之后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五祖以后禅宗分为南宗和北宗,当时禅宗五祖弘忍门下有弟子一千多人。一天,弘忍召集门徒说:“佛门弟子应以超脱生死为人生大事,你们谁能用偈语以世间之福把人们从人生苦海中解救出来,我就把衣钵传给他。”他的弟子们苦思冥想,也想不出来,只有他的大弟子神秀偷偷在墙上写了一首偈颂:“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但此偈语还没悟到佛的本意,弘忍并不满意,叫他继续思考,但神秀苦思冥想,再也想不出更好的来了。又过了几日,有人针对神秀这首偈颂写了一首新的偈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这首偈颂才真正道了出佛的本意,弘忍大是赞赏,但不知道是谁所做,他经过几经周折,终于查出是一位叫慧能僧人所做。
这慧能只是一名舂米劈柴的小僧,并没有读过佛经,也没有听过佛法,却能悟出佛的真谛。弘忍大为称奇,于是偷偷为慧能传授《金刚经》,并把达摩佛祖的衣钵传给他,令他连夜出走,到南方的国恩寺弘扬佛法。后来慧能便成了禅宗六祖,也成了禅宗南宗的创始人。慧能因为当年弘忍传衣钵给他,引起了许多纠纷和争斗,他死后,便不再传衣钵给弟子,而是把佛祖的衣钵藏了起来,于是禅宗衣钵便只传了六代。

第二百零三章 嵩山会盟(二)

少林寺历代均以禅、武、医三绝并称武林,禅理、武术、医术是少林派代代相传下来的绝技,寺中僧人必须人人参禅学医,并且习武,天资聪颖的僧人还能入达摩堂修炼高深的武功秘籍,少林寺的武功最初源于达摩老祖,当年达摩老祖从天竺带来了《瑜珈术》、《洗髓易筋经》等天竺的武学,还观察动物的动作创立了许多种武功,他依据虎跃、猴攀、鸟飞、蛇行等动作,整理成“形意拳”、“罗汉十八手”等几套拳法传授于弟子和众徒,后来他的几个弟子中又参悟出几套拳法来,少林派的武学就变得越来越丰富了。
到了隋唐之时,因为少林派的僧人志操、惠昙、昙宗、觉远等十三僧救了秦王李世民,并且协助了李世民攻打洛阳的王世充,还活捉了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立下了大功。秦王李世民登极后,亲自上少林寺来勒石纪念十三僧的功劳,还拨银子征发劳力修建少林寺,从此少林寺的禅宗与武学名声大振,香火鼎盛。以后少林派先后出现了几个武学上的奇才,先后又创立了十几种绝学,于是便逐渐形成了少林七十二绝技,弓、弩、枪、刀、矛、剑、盾、斧、钺、戟、鞭、锏、挝、殳、叉、耙头、绵绳套索、白打十八般武艺样样齐全,少林寺也“武以寺名,寺因武显”而名震江湖。
少林派的建筑物占地约三万多亩,著名的寺庙有清凉寺、莲花寺、法王寺、永泰寺、嵩岳寺和少林寺等,大小寺庙和殿堂共有五千多座。其中少林寺是少林派的重地,有罗汉堂、达摩堂、戒律院、藏经阁等重地,后山还有历代高僧和方丈圆寂埋葬的塔林和达摩洞。杨聪三人来到少林寺山门前,只见整座少林寺金碧辉煌,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寺内梵音不绝,香火缭绕,木鱼声声。杨聪见一个身材矮小的白眉老僧身披大红袈裟、手持一串楠木佛珠立在山门之外,他身后站着三个白眉老僧,其中两个杨聪早已认识,一个是传授过他武功的智通大师,一个是智远大师,杨聪便猜到前面的老僧正是名闻江湖的一代神僧智空大师。
这智空大师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名动江湖一时,武功深不可测,但他一直深居在少林寺中,也很少见客,一般的事情和客人都由罗汉堂的智慧大师负责接待和处理,因此江湖中很少有人见过他的面,他执掌着这天下武林第一大派已经三十多年了,段二曾经对杨聪提起过智空大师,杨聪记得段二说过,这天下武林如果要分出个高低来,武功排名第一的只能是智空大师,第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