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梦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梦全书-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梦见战争,象征紧张。但是是什么让梦者紧张?如何做才能使梦者不再紧张?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细节中。

对改善自己的心理来说,弄清这些细节的答案才是更重要的。

即使一个人把梦的情节讲得很清楚了,也仍旧会遗漏一些细节,通过了解细节,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

例如一个人讲梦:“……后来来了一个人,告诉我这个迷宫很好走……”。你也可以问他“刚才那个告诉你迷官好走的人,他有什么特征和表情吗?”

当然,询问对方的时机要掌握好,既不要让梦者因他的叙述被时时打断而不快,也不要错过时机。

往事如梦

回忆往事,恍如一梦,这种感觉是人们常有的。即使你是大英雄大豪杰,曾经有过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当浪潮涌过之后,你回忆过去的辉煌经历,也不过如一个梦,像一个梦一样不真切,像一个梦一样隔着一层。即使你有过让人们惊叹的爱情故事,在结婚几年后,这些动人的经历也会淹没在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中,你回忆起来过去也不过像一个梦,轻盈飘渺恍恍惚惚。假如你的过去不是那么轰轰烈烈,而是平淡的,在平淡中虽有些你自己才能品出的味道,在年华老去之后,回忆中这也如同一个梦。

回忆往事如同说梦。

有的“梦”还很鲜明,一起谈到过去,“梦者”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壮士情绪因之激昂、爱人的浪漫情怀又重新唤醒,同学仿佛回到少年,但是谈完之后,人散屋空,杯盘狼藉,所有的过去离你远去,“梦”也随风而逝了。

有的“梦”已经模糊,只仿佛花去留香,似有若无,仿佛一缕游丝,难于捕捉。在回忆中你寻找着线索,试图编织起原来的故事,但是它们像一个影子一样无法固定,只留下一种感伤在心里。

少年人对未来的想象明明是个梦想,但是少年人不觉得是梦;年长者的回忆虽然是过去发生过的,但是在年长者的感觉里却真如一梦。

苏东坡,这才华横溢,文章一时独步天下的宋代奇人,一生命运颇为奇特。少年得志,和父亲弟弟同时在科举中高中,天下闻名;后来身列高官,议论国政,成为国家栋梁;

以后,又因小人陷害,被连连贬滴,直贬到当时最蛮荒偏远之地。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一天,他遇见一个卖饼老婆婆,老婆婆一句话总结了他的经历:一场春梦。

“事如春梦了无痕”,苏东坡写道。春天刚刚醒来,回忆梦境,梦已如朝雾散去,多少梦中喜怒都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往事如梦。

既然往事如梦,我们的释梦是不是也可以用于往享,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往事的回忆当一个梦来解,看这个梦是什么意思?

这想法似乎荒唐,但是实际却并非荒唐。我曾经做过尝试,把过去实际的事件的回忆当梦来解释。虽然在这种解释中,我们无法说释的是对是错,但是这“释梦”却往往触动对方,因为这解释或者是正说出了对方的性格最深的秘密,或者是正说出了对方自己半生的感慨。

往事为什么可以像梦一样解?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做过一个工作,根据一个人能回忆最早的记忆,他可以分析出这个人的性格。

为什么从一个人极小时的一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呢?因为,心理学研究者早就发现,人的记忆不是像计算机一样的机械记忆。人的记忆是有选择的,你记着什么事没有记着什么事,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和你的性格、价值观、对人生的感受等等都有关的。所以有些大事你可能已经忘记,而一些小事却记得很牢。你的“原始人”编排你的记忆时,实际上已有所取舍、有所加工。我们知道,历史学家写历史时,不是在记流水帐而是把自己的思想观念也溶进去了。同样,你的原始人在记录你自己的心灵史时,也溶人了他的信念。一个自信的人,可能记忆中更多的是自己的成功,而忘记了一些失败。一个怨大尤人的人,可能记忆中经常是别人对自己不公正。原始人在总结自己的一段生活时,不愿像一个哲学家一样用语言说出哲理,更愿意像一个小说家一样,用一段故事来说出自己的人生感想。或者说,更像司马迁,司马迁通过编写《史记》来说出自己的人生观。所以,你回忆起来的任何事,实际上已经不仅是一件事的描述,而是一个寓言、一部小说,它以生活细节象征着一种人生体验。

所以,我们只要把这往事当梦解释,就可以理解这个人的性格、人生观等。

如果我要求一对夫妻“回忆一件你们刚认识时的小事”,然后我把这件事当梦来解释,我就可以从中发现他们婚姻中的一切。他们以后所有的和谐和冲突,在这件小事中都有象征或苗头。

如果我要求一个人回忆“你刚来到这个公司时的一件小事”,我以释梦的手法,也可以发现他在这个公司的基本处境。

如果我们要求一个人回忆“你很小的时候的一件事”,或者如阿德勒一样要一个人“回忆你记得最早的一件事”,那么他的回忆就是反映了他对“来到世界”的基本态度和印象,我们从中自然可以了解他的性格了。

这里举一个例子。一位女性回忆她和丈夫订婚时,说到了一个细节:在饭店吃饭时,丈夫的父母坐在圆桌一边,她的父母坐在另一边,她本来认为她和男朋友应该挨着坐,形成“三对夫妻”的局面。但是男朋友却坐在了他父母的中间。

如果这是一个梦,我们的分析是:她的男朋友坐在了他父母的中间,象征着他在心理上还是儿童,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他结婚后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而她的位置却很尴尬;他对妻子将较为冷淡,他在夫妻性生活上较为淡漠。

我们还可以把父母当作弗洛伊德所谓的“超我”的象征,分析出她丈夫的性格是较为道德严谨的,因为他生活在“超我”的中间。

把往事当梦解是闲暇时的一个很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可以给你许多关于自己生活的领悟。

找证人和线索:侦破梦的案子

我已经讲了梦的词汇、成语和语法,按道理说,各位读者应该已经可以释梦了。试着释一释后,我想有的朋友会很满意,发现自己已经能知道不少“原始人”的作品的意义了。可是也必定有些人不满意,因为他们发现,有些梦还是释不出来。

这是由于梦有所不同。有的梦就是由普遍象征组成的,当然容易释;但也有些梦,本身就说话“吞吞吐吐”,或好多内容没有说出来,或话里有话,或者使用了一些只有梦者自己懂得的比喻,或者与一些个人经历有关。这些,释梦者是不能一下子看明白的。

释梦毕竟是一个人自己潜意识中的原始人和他的自我说话。释梦者就是那个外人,他很难明白梦的意思。

这种时候,释梦者就需要让梦者联想,让他通过联想想到那些有关的事,说出来,释梦者就会明白了。

寻找旁证也能起到帮助我们了解梦的作用。所以在这里,我先大略说说找旁证与联想的方法。再谈寻找旁证关于寻找旁证,在第二章已说过一点了,所以现在只是再谈。

前面我说过,释梦者应问间梦者昨天做了什么事,想了些什么,遇见了什么人,从中寻找线索。还应了解一下梦者是什么样的人,近来心情如何等等。

在梦者讲完梦后,如果你不能解释,马上就可以问这些问题。

在问问题的时候,要明确提问的目的,你不是为了记录他昨天的生活,你了解这些事是为了释梦。因此你要把每一件他昨天做的事。想的事,每个昨天他遇见的人都试着和梦联系一下,看看是否有些关系。

比如他说:昨天我早上上课,中午睡了一会儿午觉,下午看了一会书,晚上看了场电影,就干了这些事。

这看不出和梦有什么关系。这时你就要继续找关系,更细致地找。

你可以问梦者:“晚上你看了什么电影?”梦者介绍了电影的内容后,你就可以从梦的内容中寻找与梦相似的或有关的东西了。

最先发现的,很可能是电影里的某个情景或人物改装后进入了梦。比如白天看电影里出现过狮子,也许梦里也就会出现狮子。这种表面上的相似必定与内在的相似联系着,释梦者应该先看看电影里的狮子怎么了,然后再以此推断梦里的狮子怎么了。

人们睡前看的电影,读的书都会唤起他们对自己的联想,这就会引起梦。因为人们看电影读书时,总是要把自己投射在内。看电影时,会把自己想象成主角或其他角色。为角色的悲喜而哭笑时,无非在为自己哭笑,这种感受必定会进入梦里。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此话千真万确。事实证明,没有一个梦和梦者他所见所做所想的事无关。只要细心寻找,释梦者总可以找到这些引发梦的事件,由这些事件启发,总可以更好地去理解梦。

再有,梦总是和情绪有关的。白天你所闻所见的那些不影响情绪的事,很少会进入梦。比如你日常的工作。读的课本,一般与梦元关。而那些能够触动情绪的事,比如谁说了一句伤害你的话等等事,虽然小,仍旧会进入梦。所以释梦者要重点去问那些与情绪有关的事。

在白天,我们总是多少压抑着自己情绪,所以,白天的情绪表现也许不明显,但是到梦里,这种情绪就会以很大的强度出现。白天你也许被人抢白一句,只是稍稍有点不满,到了梦里,你也许就要把那个无礼的人杀掉。所以如果发现在白天有一点点情绪,而这情绪和梦中情绪相似,那么,这件白天的事与梦就很可能有关系。

如果释梦者发现,梦和白天的某种享有关,但是白天的情绪与梦中不同,比如白天梦者很敬佩一位讲演的名人,在梦中却梦见是一位梦者平时很反感的人甚至动物上台,那么,梦中的情绪是真实的。

问梦者白天遇到过什么人时,梦者会说出一些人来,释梦者当然不可能都认识。这时,可问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