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牛奶可乐经济学-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焕嗬钟诮饪死嗳粘P形盏亩琳摺K渌岛芏嗳艘晕醚Р豢伤家椤⒛岩岳斫猓伤幕驹砑虻ビ质导省8菥咛迨吕斫庹庑┰恚寄芎敛环蚜Φ卣莆账2恍业氖牵笱Ю锊⒉徽饷唇叹醚АN以诳的味笱е唇毯蟛痪茫父錾碓诓煌鞘械呐笥巡辉级馗曳⒗戳税5隆 ぁ“⑴怠。ād Arno )的这幅漫画:很南兴向你介绍刺儿头先生。他是个经济学家,可人真的很好。

机会成本概念漫画就是事实。如果人们觉得它有意思,那准是因为它说出了一些真相。早在阿诺的漫画流传开来之前,我就注意到,每当在社交场合,人们问起我的职业,我回答自己是经济学家时,他们总会有点失望。我不禁追问为什么。不少人会提起多年前上过的经济学概论课,“全都是那些可怕的图表。” 19 %的美国大学生只上过一门经济学课程, 21 %的人上过一门以上,只有 2 %的人主修经济学。具有经济学博士头衔的人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可那些充斥着公式和图表的可怕的经济学概论课,不少都要归功于这些可以忽略不计的极少数人。结果,大多数上这些课的学生没学到什么知识。上课六个月之后,学生们参加基本经济学知识测试,他们的表现比从没上过概论课的学生好不了多少。真是丢脸啊!一门收了几千块钱学费的课程,居然没创造任何价值,这说得过去吗?

学生们似乎连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都没弄懂。如果你上过经挤学课程,至少听说过“机会成本”这个词吧。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享情的价值。举个例子,假设你森了一张美国大歌星埃里克 · 克莱普顿 ( Eric Clapton )今晚演唱会的免费门票。注意,你不能转售。可另一美国大歌星鲍勃 · 迪伦( Boh Dylan )今晚也在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迪伦的演唱会票价为 40 美元。当然,你别的时候去看他的演出也行,但你的心理承受价格是 50 美元。换言之,要是迪伦的票价高过 50 美元,你就情愿不看了,哪怕你没别的事要做。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试问,你去看克莱普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去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惟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 50 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迪伦演唱会票所需支付的叨美元。所以,不去看迪伦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 50 一 4D 二 10 (美元)。如果你觉得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至少值 10 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伦的演唱会。按一般的看法,机会成本是经济学概论课上要介绍的两大(或三大)重点概念之一。但根据我们现在手边的可靠证据,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掌握这个概念。鼓近,经济学家保罗 · 费雷罗(Paul Ferraro )和劳拉 · 泰勒( Laura Taylor )向几组学生提出了上述克莱普顿/迪伦问题,看看他们能否做出正确回答。他们出的是选择题,只有 4 个答案: a 。 0 美元 b ; 10 美元 c 。 40 美元 d 。 50 美元

如前所述,正确的答案是 10 美元,也就是你不去看迪伦演唱会所牺牲的价值。可是,费雷罗和泰勒向 270 名最近上了经济学课程的大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只有 7 。 4 %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因为只有 4 个选项,哪怕学生们是随机选择,正确率也该有 25 %。看起来,同学们似乎觉得掌握这些知洲良丢脸。之后,费雷罗和泰勒又向 88 名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提出了同一个问题,这回的正确率是 17 · 2 % ― 比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高两倍,但仍比随机选择的正确率要低。为什么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没能表现更佳呢?窃以为,主要原因是,在典型的概论课上,教授会给学生灌输几百个概念,机会成本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模模糊糊,一笔带过。倘若学生没花足够的时间在上面,没在不同的例子里反复演练,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它。但费雷罗和泰勒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教经济学的讲师自己也没掌握机会成本的基本概念。 2005 年美国经济学协会开年会的时候,他俩向 l99名专业经济学家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只有 21 。 6 %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 25 。 1 %的人认为去看克莱普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 25 ; 6 %认为是 40 美元,还有 27 。 6 %认为是 50 美元。费雷罗和泰勒核查了经济学概论最主要的教科书,他们发现,大多数教科书对机会成本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来帮助学生解答克莱普铆迪伦问题。他们还注意到,比概论程度更深的教科书也未曾耐心、深人地介绍这个概念。在大学微观经济学的首选课本当中,索引里都找不到。机会成本”这个词。然而,机会成本有助于解释一大堆有趣的行为模式。举个例子:众所周知,美国沿海大城市和中西部小城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峰异。为什么曼哈顿的居民大多粗督没耐性,而堪萨斯首府托皮卡的居民却友善又谦恭呢?

当然,你或许不同意这一前提,但大多数人好像觉得它还算是个中性的描述句。如果你在托皮卡问路,人们会停下来帮你,可在曼哈顿,他们可能看都不看你一眼。因为在这个地球上,曼哈顿的工资水平最高,要做的事情最多,他人时间的机会成本很高。所以,纽约人急躁一点儿是理所当然的。我要求学生们写“博物经济学”作业,灵感得自生物学概论课上老师要学生们回答的那些问题。如果你了解一丁点儿进化论,你会发现很多以前从没注意到的事情。利用这一理论,我们可以识别和思考构建这个世界的基本结构和模式。为什么雄海象比雌海象的个头大那么多?比方说,有个标准的达尔文式问题:为什么大多数脊椎动物的雄性都比雌性大?比如雄海象有 20 多英尺 ① 长, 6 000多磅 ② 重(相当于一辆林肯 SUv 了),而雌海象却只有 800 一 1 200 磅重。在大多数脊推动物身上都可观察到类似的两性差异。按进化论来解释,大多数脊椎动物都采用的是一夫多妻制(也就是说,只要雄性能力足够强,就可以占有多个雌性伴侣),因此雄性必须以竟 ① .英尺二 30 。 48 厘米。一一编者注 ② l 磅二。. 4536 公斤。 ― 编者注争的方式才能获得雌性。雄海象有时候会在海滩上互相击打数个小时,直到其中一方筋疲力尽,满身是血地退却。惟有战斗的胜利者,才能享有临幸上百只雌性海象的权力。这砂化成头等品的一种奖赏,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雄海象会大得多.在限其他雄性海象的争斗中,具有大块头突变基因的海象更容易获胜,于是下一代海象出现这种基因的几率会更高。简而言之,堆性这么大的原因在于,个头小的雄性很少有机会接近雌性。雄孔雀有能开屏的漂亮大尾巴,原因也差不多。实验证明,雌孔雀喜欢有着较长尾羽的雄孔雀,因为,尾羽长象征着身体健康,而受寄生虫折磨的雄孔雀长不出光鲜好看的长尾巴。可对大块头雄海象和有着漂亮尾巴的雄孔雀来说,个体优势却成了群体的劣势。比如,一头 6 000磅重的海象,碰到天敌大白鳌时很难逃得掉。要是所有雄海象体重都能减轻一半,境况会好很多。这样一来,雄海象彼此之间打斗的结果还跟以前一样,而碰到大白盆时又更容易脱身。同样的道理,如果所有雄孔雀的尾羽全都减短一半,一方面,雌孔雀的选择仍跟以前一样,另一方面,碰到天敌时又更容易逃脱。可惜雄海象坚持庞大体格,雄孔雀也不肯放弃自己长长的尾羽。当然,进化竞争并不会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到了某个程度之后,体格较大或尾羽较长的内在弱点,会逐渐超过较易接触雌性的优点。这种成本与收益的平衡,会反映在幸存下来的雄性身上。生物学家的叙述很有趣。它条理分明,看似正确。按这样的说法,假设你看到了单一配偶的物种,即雄性和雌性终身相伴,你就不会发现两性差异。这便是“证明”这个词的古老含义一有规饭就有例外,而“有例外,才能证明规律的存在。”例外验证了规徐。一夫多妻制令我们得出了雄性体格大的结论。而对于那些不果用一夫多妻制的动物,雄性并不比雌性大。例如,信天翁是单一配偶,根据理论,雄性和雌性个头应该差不多大.事实也的确如此。

有例外,才能证明规律的存在:单一配偶制的信天翁,雄性和雌性的体格差不多大。生物学家有关两性差异的描述是站得住脚的。它容易记住,方便对他人转述:如果你能讲述这一类的故事,理解它们的内在原因,你对生物学的认识,也就比死记硬背鸟儿属于鸟纲上了一大级台阶。根据经济学原理,做出叙述性解释,道理也是一样。大多数经济学概论课都不重视叙述(我自己从前也一样)。相反,它们把学生淹没在公式和图表里。数学是经济学知识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源泉,但对这堂课的人门者来说,并不见得是有效载体。除了工程系的学生,以及少数在数学生,以及少数在数学上受过深人训练的学生,大多数试图通过公式和图表来学习经济学的学生,绝不可能真正掌握’‘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著名思维方式。他们把大量精力都花在理解数学细节上了,却忽视了藏在经济学概念背后的常识。

人的大脑是极端灵活的,有能力吸收无数种不同形式的新信息。但大多数脑袋吸收信息,都会存在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一般而言,学生处理公式和图表都很吃力。但由于我们这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变得疽于讲故事,几乎每个人都能轻轻松松地吸收以叙述形式表达的相应信息。这一点,是我在二十多年前参加康奈尔大学的跨学科写作项目时偶然意识到的。研究表明,学习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