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奇闻趣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兵器奇闻趣事-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12年美国人又经过改进,制成了消音步枪,声音小得就像撕一张纸一样。后来美国间谍情报部门,又加强了研究改进,使微声手枪更加小巧玲玫,成了间谍人员主要武器。
当时美国总统有位好友,挑了一支最好的微声枪去送给总统。他进到白宫时,总统正在办公桌前跟一位先生交谈。这位朋友有意下去打扰总统,他把一只沙袋放在总统办公室对面走廊的角落里,对着沙袋打了十枪,然后用手绢包着手枪,进了总统办公室,这时周围的人谁也没有听到枪声。这位朋友把发烫的手枪往总统桌上一放,告诉总统他已经开了十枪。总统不信,伸手一摸手枪是热乎乎的,这才惊讶不止,并幽默地对朋友说:“只有你才能带着这种武器闯入我的办公室来,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我脑袋早开花了!”
15 攻克柏林的百灯闪击战
攻克柏林的战役就要打响。吉瓦科夫上校率领的坦克团是一支英雄部队,担负着对德军阵地攻击的任务。白天成千成万士兵藏在奥得河岸,一到天黑就拼命修筑隐蔽阵地,使横穿波兰的坦克悄悄地进入这些掩体。
总攻命令下达,眼看只有五分钟了,各战车发动了机器,所有火炮装进了炮弹。时针指向五点整,这时奥得河还是一片黑暗。
突然,在奥得河主尼斯河的上空,5000枚红色、白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将又长又宽的河西岸无际大地照得亮如白昼。也就在这个时候,前沿隐蔽着的140余部聚光探照灯。前沿阵地的所有汽车、坦克、装甲车上的灯光也同时打开,射向德军阵地。苏联的英雄坦克团立即冲击掩体,开着灯对着德军阵地向前冲去。相当1100亿瓦的强烈灯光直射德军第一道防线,刺眼的光柱照得德军官兵无法睁开双眼,相反苏联坦克团却对德国阵地一举一动一目了然。
同时德国官兵根据过去经验,苏联的火箭炮——喀秋莎一旦发言,就会闪出强光。对这种火箭炮的威力,德军吃尽苦头,打得他们抬不起头来,炮弹爆炸形成一股强大的风暴,要卷走一切,摧垮一切,相当恐惧。今天突然如此一片强光,德军官兵又以为喀秋莎要发言了,都吓得抱头鼠窜,赶快藏在防炮洞里,阵地上空无一人。
德军官兵面对这些奇特的灯光,恐惧万分,而苏联军队8000门大炮开始了猛烈轰击,在高空侦察机的指示下,不断修正方位,向目标猛轰。
万炮齐鸣,暴风雨般向德军阵地倾泻了足足半小时的炮弹;黑压压的轰炸机群、歼击机群从空中向柏林阵地压去。炮火开始延伸,坦克、装甲车,步兵在前进!
希特勒曾下令,在奥得河到尼斯河的第一道防线上,挖出无数道反坦克沟、陷井并架起数千门反坦克炮。这还不算,他们下令组织一万六千多个反坦克爆破组。希特勒扬言,在第一道防线上,就要搞掉苏联坦克三分之二。
可是这下出人意外的被探照灯摧垮了,这些爆破小组只有少数在抵抗,而且他们的行动都在苏联坦克炮火之下,很快把他们消灭了。接着坦克火炮对着防炮洞射击,把躲在里面的德国鬼子炸死。
英雄的坦克团在喀秋莎火箭炮的支援下,又朝前冲去,逼近了柏林城。
百灯闪击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个创造,成了攻克柏林冲破第一道防线的突击兵器,立下了不朽功勋。
16 子弹在人体内旅行
原苏联有位老司机,1987年他已经69岁。有天夜里,突然他全身发冷,不停哆嗦,接着发起高烧。家里人立即把他送进了医院。
到了医院后,这位名叫萨波日尼科夫仍然高烧不退,吃药打针都不灵。
到了第二天夜里,他剧咳不止,全身战栗,突然,他从喉咙里咳出一粒金属物体,咚的一声落在水泥地板,上。他打开灯往地板一看,发现此物是一颗子弹。
原来萨波日尼科夫,在46年前参加卫国战争时受过伤,有颗子弹一直留在体内,没有想到这次剧咳竟把这颗子弹取出来了。
第二天他觉得病痛已除,就高高兴兴从医院里出来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种子弹在人体内旅行的怪事还不少,英国伞兵李察·宾格利少校的身上,一颗子弹在他身上旅行了36年。
这位近70岁的退伍军人,现住在英国狄方郡。他是参加朝鲜战争受伤的,他清楚记得,在抢攻一座多石的山头时,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哒哒”的
机枪打伤,连中四发。但奇怪的是,他在战场医院急救时,发现身上风有三个弹洞,医生也只取出三颗子弹,还有一颗是否在身上,他也弄不清楚,反正由医生来处理吧!他在这战斗中左眼瞎了。
30多年都过去了,他一直没有感到什么痛苦,可是到了最近几年,感到不对劲,老是脑袋疼得厉害。后来实在受不了,他要求到医院开刀。经医院检查,发现在他眼睛后面藏着一件硬物,但在动手术之前,谁也弄不清这硬物到底是什么。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眼科专家阿伯拉罕·韦已医生只用半小时,就找到了那硬物,镊子拿出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外科手术教授米路士·艾水博士对此医案非常有兴趣,详细地研究了这颗子弹为什么行走到眼睛后面。他说这颗子弹在朝鲜战场宾格利少校受伤时,进入了少校的心脏,并由一个心室进入另一个心室,再从主要的心脏动脉离开,总行程达3。5尺远,最后在左眼后面停了下来。博士说:“宾格利少校中弹时,子弹可能贴在一条静脉上,后来植入静脉之内。”

第二章水面兵器
17 火器首次用于海战
公元1161年,金兵南侵,其中应用700余艘兵船,水兵7万余人,由苏保衡率领南下,驻在胶州湾陈家岛一带,准备跟南京李宝清率领的舰队在海上决战。
李宝清经过分析,他认为战胜金兵是可能的,因为金兵在内陆上长期生活,不习惯海上生活,只要掌握好风向潮流就有可能制服金兵。当时宋朝拨给他的士兵只有3000人,战船120艘,跟金兵庞大舰队相比,显然是劣势。
宋军浩浩荡荡由江阴出发,舰队乘风破浪地北进。可是到了航途中间,突然遇到强大的北风,浪大风狂,很快把舰队吹散了,零零落落的退到宁波会合,同年9月,宋军舰队再次从宁波出航,这回比较顺利,到10月1日抵达海州。这里也有许多抗击金兵的义军,李主清召开了会议,进行合编,作短期休整,然后再次继续北上。
宋军舰队行至距陈家岛30海里的石臼岛停泊,金兵庞大舰队一听宋军的到来,立即准备迎战,一场海战迫在眉睫。
金兵组成的成份很复杂,内部矛盾尖锐,一部分部队没有参战就向宋军投降。再说女真人骑马射箭是高手,一到了战船上就“傻眼”了。那船整天东摇西晃,女真人看到天摇海晃,就头昏眼花,连站也不敢站直,只是匍匐而行,不敢乱动。
这些弱点,早在李宝清估计之中,1月27日李宝清下令向金兵发起攻击,整个舰队击鼓为号,向金兵舰队靠近。27日早晨,李主清判断会有南风,果然太阳一出来就南风劲吹,宋军战船发起攻击,先是放箭,接着又射出火箭,把金船点着了。正在金兵开始混乱时,李宝清又下令用最新的兵器。把一个个人球应用抛石机抛向金兵船队的上空,接着这些火球在空中爆炸,里面全是石灰和瓦片,杀伤了许多金兵,而且那石灰粉使金兵眼睛睁不开了,风助火势,使金兵舰队成了一片火海,互相撞击,动弹不得。金兵战船的帆,多数应用油绢,一遇火星就燃烧。倾刻之间,数百艘战船被烟火吞没,数万金兵将士,多数不会游泳,只好活活被烧死,被淹死。
金兵一部分未着火的战船,从侧面来攻宋军。李宝清指挥将士登上乘船展开白刃战,金军中又有3000多汉族士卒投降,打到深夜二更时,这场大规模海战才结束。李宝清这时得知,有数十艘金船漏网,他下令追击百余里,终于全部把金兵舰队歼灭。
这场海战决定了金朝的命运,皇帝完颜亮34万南侵的军队,由于海战失利,陆上又受挫,导至内证,完颜亮皇帝被杀害,南侵计划完全破产了。
这次海战,宋军人数战船都处劣势,但他掌握了天气的风向,又有先进武器火炮,实际上是火药包,结果战胜了南侵的金兵庞大舰队。
据历史学家考证,火药用于海战,金宋海上之战是首次,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
18 彼得大帝是个造船迷
沙皇波得一世对航海和造船有浓厚的兴趣,他亲自办起第一所航海学
校。有一天,有人告诉他,学校里的一群贵族子弟不好好学习航海,竞相到修道院去胡闹,有意逃避学习。彼得一听很恼火,马上下令把这些贵族子弟集中起来,去工地上打桩做苦役,其中有海军上将的儿子、孙子,也有皇家子弟,一个也不例外。惩罚性的劳役结束后,又把这些贵族子弟送到外国留学,要他们学习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彼得为了尽快掌握造船技术,他自己也以留学生的身份到阿姆斯特丹学造船,他在那里跟技师和工人门一起参加了建造三桅巡洋舰工程的全过程。
在工厂里彼得有双灵巧的手,干活学技术都非常刻苦,他干的技术活常常使技师和匠师吃惊。1697年11月,当彼得亲手参加制造的三桅巡洋舰“彼得保罗”号下水时,造船的老师保罗举行隆重仪式,把毕业证书发给他,并称赞他“是个勤奋而又聪明的木工”他掌握了一个木工必须掌握的一切技术。
他不但学会了造船的全过程,而且学会了船体结构和绘图学。
彼得掌握了这些技术之后,他马上回国全力抓海军建设,亲自领导为亚速海舰队的造船工程。
为了造船,彼得不吝惜时间和精力,就连吃饭和睡觉他都常常在工地上。
而且他还有一个特点,每一艘军舰下水,他都把它当成一件大喜事,他可以放下手中一切事情,赶去参加军舰下水仪式。1705年,在沃罗涅什船厂,就有29艘大型战舰下水,他每次都亲临现场。有次生病发烧,他也要人扶着他去参加。
彼得每当参加下水仪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