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人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者人际-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全是真话。”

“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说的全是真话呢?”

萨波达王挣扎着站起来指着天地发誓说:“天在上、地在下,如果我刚才说了一句谎话,请惩罚我!如果我说的全是真话,请让我的身体平复如故!”

说也奇怪,萨波达王的话音刚落,全身突然长出了新肉,与没割过之前一模一样,甚至连个伤疤刀痕也没留下。

天地诸神看到这种情形,个个合掌赞叹萨波达王的高尚品德,为他恢复健康而欢喜雀跃。

据《贤愚经》卷一《梦天请法六事品》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如有的人见到几个朋友背着他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爱人有时对自己态度冷淡一些, 又会觉得爱人是不是有外遇了;单位领导对自己的工作报告不置可否时,就怀疑领导对自己有了看法等等,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给自己使坏。喜欢猜疑的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这种人心有疑惑,不愿公开,也少交心, 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由于自我封闭,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流露, 便由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

造成猜疑的成原因有以下几种:

1.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

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 越画

越粗,越画越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的寓言了:一个人丢失了斧头, 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 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 他断定贼非邻子莫属了。可是,不久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居儿子, 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 几乎都同这种封闭性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

2.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任

古人说:“长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长相疑。不过, “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联系。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别人, 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有怀疑,至少是信心不足。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 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一个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别人, 越不易产生猜疑心理。

3.对交往挫折的自我防卫

有些人以前由于轻信别人,在交往中受过骗, 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损失和感情挫折,结果万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

猜疑的人通常过于敏感。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很有灵气,有创造力,但如果过于敏感,特别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用理智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 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 如“疑人偷斧”中的那个农夫,如果失斧后冷静想一想,斧头会不会是自己砍柴时忘了带回家, 或者挑柴时掉在路上,那么,这个险些影响他同邻人关系的猜疑,或许根本就不会产生。 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 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却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此时,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2.培养自信心。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 相信自己会与周围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 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 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3.学会自我安慰。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 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不必斤斤计较,可以糊涂些,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烦恼。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 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 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4.及时沟通,解除疑惑。世界上不被误会的人是没有的,关键是我们要有消除误会的能力与办法,如果误会得不到尽快的解除,就会发展为猜疑;猜疑不能及时解除,就可能导致不幸。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同你“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以便弄清真象,解除误会。猜疑者生疑之后,冷静地思索是很重要的, 但冷静思索后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该通过适当方式,同被疑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心。 若是误会,可以及时消除;若是看法不同,通过谈心,了解对方的想法,也很有好处; 若真的证实了猜疑并非无端,那么,心平气和地讨论,也有可能使事情解决在冲突之前。

第15节:祸从口出

弥多喜欢说别人的闲话,大家都讨厌他,看见他来了,总是避开,或者赶他走,没有人爱和他在一起。弥多觉得很难过。

佛陀对大众说:说人家闲话,是不好的行为,既使人受害,又使自己难过,多么愚笨呀。

《多话的弥多》

说别人的闲话,是一种讨人厌的行为。

这个世界上总有不断的流言绯语,而每个是非八卦总是由一些不知名的人口中传出。其实大家既热衷于听这些是非,满足内心的好奇感,调节一下情绪,但是却不会真正喜欢一个爱讲闲话、嘴碎的人。嘴碎的人通常给人不稳重的感觉。而且通常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够信任的情况下,这种是是非非很容易摧残尚未成熟的感情。

你是否让别人喜欢,必须彼此相处相互了解之后才能知道。但是往往在未相处之前,给予别人的印象,决定是否继续交往,或者影响彼此交往的关系与亲密程度。别人对你的印象是否良好,表现在你的仪表举止之上,这些包括了你的衣着、你说话的声音语调、你的行为、你的神情等等。

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他的衣着是朴实而大方的,整齐清洁的,而不是标新立异的,也不是衣冠不赖的。他必须保持身体的干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些年轻人懒惰成性,不经常漱洗,邋遢a脏,必然是人见人厌的。与人交谈时的声音语调与态度,也是决定别人是否喜欢你的原因。受欢迎的人对人说话不缓不急,音量大小适当,意思表达清楚,并且能够专注倾听对方的谈话,适时给予响应。同时也要注意自己表情、动作、姿态的适度与高雅。

个人的行为规矩而不粗暴,开放而不放荡,轻松而不随便,也将能留给别人良好的印象。每个人的行为合乎社会的规范,遵守学校的规范,维护善良的习俗,人与人相处是和谐的。你平常表现的神情是否欢愉乐观或沉默寡欢,会带给别人极为不的印象。每个人都希望与快乐的人在一起,分享愉快的气氛,没有人愿意接近悲欢消沉的人,恐怕感染郁闷的心情。振奋你的精神,积极从事你的工作,表现你的活力,将使别人更乐于与你接近?br/》

不要卷入是非漩涡。总有一些人喜欢说长道短,评论是非。像刚到公司的新人,不可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更没有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因此最好保持沉默,既不参与议论,更不要散布传言,卷入是非漩涡。

第16节:欺骗骗不来真情

从前,有一个人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他对妻子十分恩爱,可是他的妻子却并不爱他,因为她另外有了情人,她常想抛弃丈夫,去嫁给她所喜欢的男人。

于是,这个妇人趁丈夫不在家的时候,找来一个老婆婆,秘密对她说∶“我走了以后,请您去弄一个女尸放在我家里,我丈夫回来,您就对他说,我已经死了。”

那老婆婆真的去弄了一个女尸放在她家里。后来她丈夫回来了,果然相信了不疑,很是悲痛,还在尸旁哭了好久,然后把这女尸火葬,把骨灰盛在一个袋子里,并且日日夜夜随身带着,以纪念他们过去的爱情。

至于那个妇人,当时就和她的情人结了婚,但是日子久了,又觉得这个男子讨厌,脑袋又想起原来的丈夫,就跑回来,对她丈夫说∶“我是你的妻子,现在回来了。”

丈夫回答说∶“我的妻子早已死了!你是谁呢?为什么来骗我,说是我的妻子呢?”

妻子虽然再三说明,要求他承认,但是丈夫始终相信他的妻子已死了,总是不肯承认下来。

《装死骗夫的妇人》

感情贵在诚,忌互欺。这个故事中那个妇人自食恶果,实在愚痴可怜。马克思曾说过这样的话:“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很不容易的。友谊总是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播种真诚,收获友谊”,此话不假,诚实守信心理要求人们真实客观地对待事物,用信守诺言来填充别人对你的认识空间。

人们都喜欢诚实的人,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