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控制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理控制术-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许多例子中,改变外部形象似乎能创造“一个全新的人”。许多事例证明,我手中握的手术刀变成了一根魔棒,它不仅能改变病人的外表,而且能改变病人的整个人生。生性害羞、不善交际的人变得大胆而无畏;一位“笨”男孩变成机灵聪慧的少年,后来还成为某知名公司的管理人员;工作表现下滑、信心不足的推销员成了自信的典范。也许最让人吃惊的,要数那位向来怀有“铁石心肠”的罪犯,他几乎在一夜间从无可救药的家伙(从未展示任何求变的渴望)变成“囚犯标兵”,还以出色的表现赢得假释机会,并于出狱后在社会上承担了负责任的角色。

60多年前,我在《新面孔——新未来》一书中描写过许多类似案例,本书描写得更多的是我的同伴而非社会大众。图书上市后,一些知名杂志刊登了类似文章。此后,刑事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精神病专家的问题便像炮弹一样向我袭来。他们提的许多问题我根本无法作答,但的确促使我展开了一项调查。让人奇怪的是,我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一点不比从成功中学到的少,也许不能说更多罢。

其实,这些成功很好解释。那个耳朵过大的男孩曾经听别人说他的外表就像一辆两侧车门敞开的出租车,一辈子受人奚落和嘲弄——这种嘲弄往往是那样残酷无情。与别人交往意味着蒙羞和痛苦。他怎能不尽量避免接触社会?他怎能不害怕与人打交道、将自己封闭起来?他在各方面都害怕自我表现,从而成了有名的“笨蛋”。如果你了解了这些表现,他在耳朵矫正后、困窘和蒙羞的根源得以消除从而肯定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事实上他确实正常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想想那个由于车祸惨遭毁容的推销员。每天早晨修面时,他都能看到下颌那道丑陋的伤疤,以及那张扭曲得奇形怪状的嘴。他平生第一次痛苦地觉得难为情。他自惭形秽,觉得自己的相貌肯定让人唯恐避之不及。那道伤疤成为他挥之不去的梦魇,他和所有其他人是那样“不同”。他开始琢磨别人对他怎么看、怎么想。没过多久,他的自我意象伤得比脸孔还要严重。他开始失去自信,变得刻薄而敌视。很快,他的所有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保护自尊心、避免任何可能使他羞辱和难堪的场面,成了他生活的首要目标。在这种情况下,面部损伤的矫正和“正常”脸庞的恢复在一夜之间便改变此人的整个人生观,改变了他的自我感觉,并使他在工作中取得更大成功,也就不难理解。

一个谜团始终让我不解:如果手术刀有魔力,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脸部焕然一新却始终死性不改呢?

既然如此,那些心灵并未发生变化的例外情况又该如何解释?为什么那个由于鼻子长了肉瘤而一辈子特别害羞和难为情的贵妇人,尽管通过外科手术后鼻子恢复正常、脸庞也堪称美丽,却仍然一如既往地扮演丑小鸭的角色,仍然充当那个让人讨厌的姐姐角色,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如果手术刀本身有魔力,那么这种魔力为什么不能施加给这个贵妇人呢?

还有,那些脸孔重新焕发青春却仍然死性不改的人究竟为何?有些病人固执地认为,外科手术根本没有使他们的脸庞发生任何变化,这些人的反应作何解释?每位整形医生都有过类似经历,甚至可能像我一样,被这种病人的固执搞得不知所措。有些病人无论外表发生多大变化,总会固执地认为“我看上去和以前一模一样——你什么也没做”。朋友几乎认不出他们,甚至连家人也难以辨认,而且为他们新焕发的“美”而欢欣鼓舞,但这些病人自己却坚持认为只能看到一点点变化,或者看不到丝毫变化,甚至否认曾经有某种变化发生。对比术前与术后的照片并不能带来美好的感觉,甚至会唤起敌意。似乎有某种奇怪的精神魔力使然,这些病人会这样自圆其说:“当然,我看到那个肉瘤的确不再长在鼻子上——但我的鼻子看上去仍然没什么两样。”或者说:“那个疤也许看不见了,但它仍然还在那里。”

带来自豪而非羞愧的伤疤

还存在一种现象,我们从中能找到让人捉摸不透的自我意象的蛛丝马迹:并非所有伤疤和容貌缺陷都必然带来羞愧和耻辱。年轻时我在德国学医,看到许多学生骄傲地袒露着“刀疤”招摇过市,像美国人佩戴荣誉勋章那样自豪。造成刀疤的“角斗士”大都是大学校园的“精英”,其脸上的疤痕就是证明身份和地位的“功章”。对这些男学生来说,面颊上“得到”一个骇人的伤疤所获得的心理影响,就像从我的推销员病人脸上除掉伤疤引起的心理反应一样。于是我开始懂得:刀本身并没有魔力,它既可以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伤疤,也可以为另一个人除掉伤疤,其心理效果一样。

搞不懂的“虚构之丑”

对一个本来就有先天缺陷的人或者由于不幸事故惨遭毁容的人来说,整容手术似乎真能为他们带来神奇逆转。从这类事例不难推出,一切对于不幸、失败、恐惧、焦虑和缺乏自信心的医治,都意味着进行大规模整容手术,以消除所有身体缺陷。然而,根据这一理论,那些拥有正常面孔或者容貌让人可以接受的人,应该不存在任何心理障碍。他们应该快乐、幸福、自信、不急不躁。但我们明明知道事实并不如此。

这一理论也不能解释一些人为什么会前往整容手术办公室,要求重新整容、以治愈某种纯属“虚构之丑”。比如,有些35~45岁的女性就认为,哪怕外表再正常不过(有许多女士甚至很有魅力),她们看上去依然“很老”。

有些年轻女子之所以认为自己不好看,只是因为她们的嘴、鼻子或胸围与当前风靡一时的好莱坞女星、年轻的流行歌星或者所在校园最受欢迎的女孩不能完全媲美:另一些男士认为自己的耳朵太大、鼻子太长。

这种“虚构之丑”并不罕见。有人对小至十几岁的青少年和大学生、大到成熟男女的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70%、80%甚至90%)人对自己外表上的某个部分并不满意。

如果“正常”和“中等”这两个词的确有现实含义,那么很显然,老百姓当中不会有90%的人外表“不正常”、“与人不同”或“有缺陷”。然而调查显示.我们的总人口中有接近同样比例的人总能找出某种原因证明自己应该为“外表意象”(基于自我观察和对他人的反应而作出的对身体外貌的主观臆想)感到羞愧。

当然,在某些案例中,这种羞愧会变成某种积极的不满,激励人们着手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减肥或身体锻炼。然而在另一些事例中,它要么会激发人们尝试某种注定失败的减肥或锻炼方式(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强烈的自我意象为他们设定了一些限制),要么导致人们从此沉沦或陷入不幸。

这些人反应得就像面部真有缺陷一样。他们产生了与外表有实际缺陷的人相同的羞愧感。他们开始产生同样的恐惧和焦虑。同样的心理“绊脚石”,妨碍和阻塞了他们追求“完美”人生的能力。尽管他们的“伤疤”更多是精神和情感而不是外表上的,但却具有相同的摧毁能力和削弱威力。

为什么有钱人和权势者也有不快

为什么好莱坞炙手可热的明星、成功者、有钱的“俊男靓女”,为什么赢得亿万美元天价合同而衣食无忧的运动员,为什么富可敌国的商界精英或权倾朝野的政治家,往往也令人吃惊地闷闷不乐、由于酗酒或吸毒成瘾而自甘堕落,或者在各种各样的公众场合丢脸、做一些有损形象的举动?这种现象我们每天都耳闻目睹,已经见怪不怪。

“他们买了宝马,还在磨坊谷购置价值300万美元的豪宅,却仍然在早上睁开双眼时说‘我的自我感觉不好'”。这里引用的是斯蒂芬·哥德巴特博士的话。斯蒂芬是一位心理学家,曾为硅谷里许多从事网络和高科技工作的百万富翁治疗过所谓的“对财富的非分之想综合症”。

与通过外科手术改进人的外表缺陷相比,财富、成功、权力和名声更难确保你得到幸福和安宁。

自我意象——真正的奥秘

自我意象的揭示,能解释我们适才讨论的一切显而易见的分歧。它是一切解决方案的共同点——是我们掌握的一切案例的“决定因素”,无论这些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失败还是成功。

奥秘是这样的:要想真正活着,也就是说,要想追求到令你满意的生活,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切合实际的自我意象伴你一生。你应该发现“自我”能为你接受。你必须有一种健康的自尊,必须有一个你能信得过、靠得住的自我,一个你不为之羞愧、能通过它自由展现自己而不必躲躲闪闪、遮遮掩掩的自我。你必须了解自己,既了解自己的强项也了解弱点所在,而且要诚实、坦然地面对自身优长和缺陷。自我意象应该是对“真我”的合理近似,既不能凌驾让也不能避而不及。

当这种自我意象完好无损、安然无恙时,你就会感觉良好;当它受到威胁时,你会觉得焦躁和不安。如果它很适当,可以让你全心全意为之自豪,你就会感到自信。此时,你可以无拘无束地释放自我、展示自我,能够发挥自己的“最佳功能”。如果这种自我意象成为遭人羞辱的目标,你就会努力隐藏而不是展示它。创造性地展示自身行为的努力会受到阻碍,你变得充满敌意、极难相处。

如果面部伤疤也能提升自我意象(就像校园里那些“角斗士”一样).那么自尊和自信也会得到提升;如果面部伤疤贬损自我意象(就像那位推销员一样),其结果只会导致自尊和自信的损伤。

如果某个面部缺陷通过整形手术得到矫正,那么只有当受损的自我意象也相应得到矫正时,才能产生巨大的心理变化。有时候,哪怕已经成功地做了手术,受损的自我意象依然没有改变,就像病人的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