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控制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理控制术-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一切都不在乎……”

心理控制训练

1.不要提前琢磨你要说什么。只用张开嘴说就行。说到那份上时便即兴发言。(耶稣建议我们向大众说话时,根本不要考虑我们应该说什么,因为到时候灵魂会建议我们说点什么好。)

2.不要事先计划(不管明天怎样)。做事前不要想。边做边矫正行为就行。这条建议似乎很偏激,然而它实际上是一切伺服机制起作用必须遵守的方式。鱼雷不会对前进过程中的所有错误“前思后想”,不会在错误出现之前就纠正它们。它必须先行动起来(朝目标飞去),然后再纠正可能发生的所有错误。

3.不再自我批评。内向型的人总是沉湎于对自我批评的分析中。每做一件事之后(尽管这件事很简单),她都会对自己说:“我该不该那样做呢?”

当她有足够勇气说点什么之后,又立即对自己说,“也许我不应该说那样的话。也许别人会错误地理解它。”不要把自己搞得一团糟。有效而有益的反馈起作用时是无意识的、自发的、自动的。只有在一年才进行一次左右时,有意识的自我批评、自我分析和反省才有用,才值得提倡。但是,如果一刻接一刻、一天接一天连续不断地放“马后炮”(或者每周一早上都对过去一周所做的事进行深刻剖析),就有百害而无一利了。对这种自我批评保持警惕,一旦出现,便来个“急刹车”停住它。

4.养成说话时比平时大声的习惯。内向者由于说话时柔声软语而“声名狼藉”。想办法提高说话的音量。你不必用生气的语调对别人大喊,只用有意识地练习说话时比平时大声即可。大声说话本身就是一种“抑制解除剂”。实验表明,如果你在举重时大喊、大声咕哝或呻吟,便能举起比正常水平高出15%的重量。对此的解释是,大声叫喊能解除抑制,使你能施加自身的全部力量,包括那些被抑制阻止或封闭的力量。

5.喜欢别人时,想办法让别人知道。内向型的人对于表达“好”情绪就像表达“坏”情绪一样害怕。如果想表达爱,他害怕别人说他多愁善感;如果想表达友谊,又害怕别人认为他溜须拍马或见风使舵。如果恭维某个人.他害怕别人认为他肤浅或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完全忽视所有这些负反馈信号吧。每天至少恭维三个人。如果你喜欢别人的行为、穿戴或话语,就让他们知道。要直截了当。“我喜欢这样,乔。”“玛丽,这顶帽子真好看。”“吉姆,这证明你真聪明。”如果你已婚,每天至少要对配偶说两遍“我爱你”。

第十二章|让你心情平静的自助式镇静剂

◆几乎在所有的目标追寻情景中,人自身的内心稳定剂本身,都是一个需要始终保持的重要目标。

◆运用你心灵中的平静小屋。它既可以作为一种日常使用的镇静剂,减缓神经反应,也可以作为一种擦除剂,把残存的情绪从你的情绪机器中擦掉,因为这些残存物不适用于新环境。

担心影响血流循环、心脏、腺和整个神经系统,尤其是影响身体健康。

——查尔斯·W·梅奥

如今很流行的镇静药物能带来安宁和平静,能通过“雨伞效应”减少和消除神经系统症状。就像雨伞保护我们不淋雨一样,各种镇静剂在我们与令人讨厌的刺激源之间树立了一道精神屏障。镇静剂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们能极大地减少和消除我们自己对外界刺激源干扰的反应。但是,镇静剂不能改变环境。恼人的刺激源仍然存在,我们从理智上依然能够辨认出这些刺激源,但从情绪上可以不对它们作出反应。

在第七章讨论快乐的话题时,我们说,我们的情感不依赖于外界,而取决于自己的态度、反应和响应。镇静剂为此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实际上,它们能减少或缓解我们对负反馈的过度反应。

也许应补充一点:如今的医疗团体似乎在使用药物上太着急、太随意了,每一种可以想象的心理疾病,从儿童多动症到成年人的焦虑症,都要求助于药物来治疗。最新的“医学博士在线就诊业”和通过互联网开药物处方最让人厌烦。

在患有严重焦虑症或患有强迫性行为方式的人眼里,美国中西部焦虑症研究中心的露辛达·巴丝特博士在该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这些研究完美地遵守心理控制理论的基本原则。我极力推荐她提供的自助式材料和自助服务,其中包括她的著作《从惊恐到强大》(你可以将本书作为了解该领域的起点)。该作者小时候就开始患有急性焦虑症,到1981年发展为全面性的广场恐惧症。她以自己的治疗过程为框架,补充数千例病例,创立了一套课程,并在著作中加以介绍。这套课程甚至可以帮助那些患有严重焦虑症的人,再回归自己真正的个性。

对许多人来说(也许包括你在内),既不需要用药,也不需要可采用先进的焦虑症治疗措施;你已经拥有的自助式心理控制镇静剂已经足够有效,只要你学会运用它们。

反应过度是一种可以改正的坏习惯

不妨让我们假设你读到此处时,正静静地坐在家中的书房里。突然,电话铃声响了。根据习惯和经验判断,这是一种信号或刺激源,不过你已经学会去听从。你连想都没想,也没有对事态作出有意识的判断,便去接听电话。你从舒适的坐椅上跳起来,向电话机奔过去。这种外部刺激源具有“调动”你的效果。它改变了你的心理状态、你的心绪和动作的自决过程。你一直在安静而轻松地坐在那里看书。你的内心已经安排好了这一切。而现在,所有这一切都突然改变,而改变这种状态的是你对环境中的外部刺激源作出的反应。

我这里想表明的观点如下。你不必非得接电话。你不必遵守外界刺激源的指令。你可以选择完全无视电话铃声的存在。如果愿意,你可以通过“拒绝响应外部信号”,从而继续安静、放松地坐在那里,保持你初始的组织状态。

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这样一幅心像,因为它对于你克服外部刺激源对你的干扰和影响有很大帮助。在想象中看着你静静地坐着,任凭电话铃响,无视它发出的信号,不为其指令所动。虽然你意识到电话响了、应该接,但你就是不在乎、就是不听它的。此外,在脑海中要搞清这一点:外界信号本身对你并没有支配力量,更没有调动你的力量。只不过你过去听从它的话、响应它的信号惯了而已。只要希望,你能形成一种“不作反应”的新习惯。

还要注意到,你不作出响应并不在于做什么、付出什么努力、抗争什么或争取什么,而是什么也不做——即从“做”的状态中放松出来。你只用放松下来,无视信号,随它的“号召”去就是。

电话铃声是一个象征性的比喻,好比你习惯性想施加控制的每一种外界刺激源。现在,你要下决心有意识地改变这一习惯。所谓的“路霸”其实质就是放弃对你自身情绪状态的控制,任由外界刺激源干扰。

由于同时想要多件事而带来的压力,会让你对传真机、手机、电子邮件、在你办公室门口转来转去的人失去控制。

怎样让镇定成为你的习惯

你对电话铃声会自动遵从并自动作出反应。通过同样的方式,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环境中各种刺激源作出反应。

在心理学界,“调节”这个词源于巴甫洛夫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在实验中,他“调节”一条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方法就是把铃摇响之后,便立即将食物送到狗面前。这一过程反复了很多次。先是摇铃,几秒钟之后,食物便出现了。狗“学会”通过在渴望得到食物时分泌唾液,来对铃声作出反应。一开始,这种反应还自有其用途。因为铃声表示食物马上就要送来,因此狗就通过分泌唾液做好吃东西的准备。然而,当这一过程重复很多次以后,只要铃声一响,也不管主人会不会立即拿来食物,狗也会继续分泌唾液。此时的狗已经通过“调节”,只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了。它的反应已经没有意义、也没有什么目的,但出于习惯,它仍然会继续作出相同的反应。

在我们的各种环境中存在大量的“铃声”(即恼人的刺激源),我们已经适应了这些“铃声”,而且出于习惯的存在,还会继续对其作出反应,无论我们的反应有没有目的性。但是,我的朋友,你不是可怜而愚蠢的动物。它们的一生必须始终受到主人的操纵和控制,自己没有思考能力。而我们是人,是具有创造力、理性思维能力、依靠两条腿站立并享受应有权利的人。是“像一条狗那样生活”还是当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被控制还是控制,必须要由我们自己来决定。这是个意义深远的决定,因为它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在这个缺乏尊重的世界里受到尊重呢?

比如说,许多人之所以学会了害怕陌生人,是因为父母教诲他们不要与陌生人打交道。“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糖果”,“不要和陌生人同坐一辆车”,如此等等。避开陌生人,这种反应对于小孩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许多成年人在任何陌生人面前仍然还觉得如坐针毡、坐立不安,哪怕心里明明知道对方是友而非敌。陌生人成了“铃声”,而我们学会的反应就是恐惧、躲避或跑开的欲望。

有些专业推销员在向客户推销时,总是“冷冰冰”的,想方设法找借口或玩花招来逃避推销任务。在为这些推销员提供咨询时,我经常会把深深嵌入他们自身伺服机制中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反应“翻”出来;有些男士或女士不会结交新朋友或者不善于与异性之间建立友谊,在向这些男男女女提供咨询时,我也会经常“翻”出同样的“老皇历”。

还有一种人在向人群、封闭空间、空旷空间、权威人士如“老板”作出反应时,会感到恐惧和焦虑。无论是人群、封闭空间、空旷空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