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 第3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伊藤信重却有些失神。

他是50年代生人,四十岁刚过。当他有记忆的时候,日本同样穷的底掉,许多地位很高的人也买不起袜子,以至于他的父亲每年冬天都要光着脚穿木屐上班。伊藤信重至今还记得父亲拼命工作的场景,那种辛苦到深夜,也不肯浪费一分钟时间的模样,给予了他极大的刺激。

听了李政夫的翻译,又听了他的评论,伊藤信重换上了凝重和尊敬的表情,眼睛看着老技术员,口中道:“你是无法理解那种迫切的想要民族复兴的心情的。为了日本的复兴,我们可以不吃不喝只工作。哪怕累死在工厂里也没有关系,只要日本能够强大起来,能够成为骄傲的国家强大起来……”

李政夫有点不自在了。和日本比起来,新加坡连小国寡民都算不上,总共300万的人口,甚至不够一次大型战争消耗的。

因此,他确实是无法理解民族复兴这个词,新加坡甚至都不算是一个民族。但他还是不喜欢伊藤信重这样说,于是,李政夫打断了伊藤信重的呢喃,道:“这个人说的是中国。”

“那说明中国是走在复兴之路上。”伊藤信重顿了一下,再轻声道:“我们挡在了他们的路上。”

“何至于。”

伊藤信重笑的很古怪,道:“看看苏城的疯狂就知道了,铁路运输是源源不断的。现在是7支勘探队抵达了,那在路上的也许还有七八支勘探队,在中国,他不知还组织了多少人准备运输……”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开始试钻的时候。”李政夫微微皱眉,道:“勘探期间,咱们还能用装备弥补一些,钻井对人力的要求就有些高了,咱们就算按照勘探队的数量来算,也就是四五个钻井队,要是第一批的钻井没有出油,就很危险了。大华肯定会装备10个以上的钻井队。”

伊藤信重低头想了会,道:“我们不可能在人数和钻井队的数量上超过大华实业的,如今的办法,就是准确判断钻井的位置,争取第一次试井能有重大发现,两轮以内找到油层。”

在石油勘探中,使用地震仪、重力磁力等手段,都是为了判断地底的情况,这种时候,准确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找错了地方,钻井队钻的再深,钻的再快也是没用。

不过,第一次钻井的时候,因为信息不足,往往都是钻不到油的,所以才叫试井。大多数时候,第一次钻井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地下信息,并不一定会选择有可能出油的井位,而是选择能够了解地层的位置。通过钻取岩心等方式,了解地质状况后,再安排接下来的钻井位置。

正常的勘探,钻三五口干井是非常普遍的。要想两轮内找到油层,除了技术以外,还需要一些运气。

李政夫也没有好办法,只能点头说道:“我尽量准备充分一些,但钻井队的数量,也确实要增加一些……”

他还想说什么,声音被中国人的笑声给盖住了,凝神去听,那老技术员已经开始讲笑话了。

老技术员手舞足蹈,比划着道:“我当时从那老鼠窝里,足足掏出了3斤半的黄豆,回去以后,把我师父给乐的,连忙给煮了,全队都喝黄豆汤,有好几个腿肿起来的,立马就好了……”

缺乏蛋白质。李政夫心里想着,却见苏城不知怎的向外走去。

看到他的动作,李政夫就一阵脑仁疼。

莫非又来了勘探队?都这么晚了,他们就没有休息的吗?

他盯着苏城一路走到伐木场的外圈,然后一拐,顿时松了一口气,暗想:不是去门前接人的。

然后,就听轰隆隆的发动机声。

“不是吧,真的又来人了?”李政夫转念一想,又乐了:“他们两支勘探队都住不下,这下子,我看他们住哪里。”

伊藤信重在旁看着他又喜又忧,不由碰了碰他,道:“你怎么了?”

“嗯?我想大华实业又有勘探队来……”

“是挖掘机。”伊藤信重给他指了一下。

发动机的轰鸣,果然是几台挖掘机发出的。

吃饱喝足的勘探队员们也跑了出来,重新拆卸安装帐篷。

西伯利亚的冻土极结实,要是用铁锨和镐头的话,一天一夜也挖不出一个地窨子,大会战时期,30多人要挖一两天,才能有个勉强栖身的地方。用挖掘机的效率就高多了,功率足的情况下,十多分钟就能完成一个地窨子的初步工作。自然有熟悉的勘探队员,跳下去进行修缮。

见中国人挖地窖,新马集团和伊藤集团的人都好奇的跑了出来,阿里克塞也是满脸抱歉的向苏城解释住宿不足的情况。

只有伊藤信重,满腹的心事。临时营地的承载能力大大增强,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止苏城增加勘探人数了。

……

第三百七十章 勘探地图

库瓦克的临时营地,被中国后勤工作人员称作铁打的营盘,因为勘探队来到这里,最多休息两天时间,就会开赴油区。一队又一队的人马来了又走,应了那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铁营”的说法很快也被外国人所接受了。不管是苏联人、日本人还是新马公司邀请来的挪威人和巴西人,都用铁营来称呼他们的总后勤基地。

不过,他们并不是因为那句中国谚语,而是因为来自中国的物资。

大量的井架、绞车、天车、钻机,成吨的钻杆、套管、钢丝绳、加重杆,成箱的钻头、水龙头、振动筛、齿轮、皮带……

堆积在铁营的物资越来越多,铁营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废弃的伐木场就变成了一座堆砌着钢铁的小镇。中国人来来往往,占据了大部分的地方,并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食品和生活物资。

这些原本是提供给莫斯科的小商品,有几个中国小老板,敏感的发现了商机,顺路供应到库瓦克,不仅满足了中国人的需求,还能够高价卖给外国人,赚的竟比去莫斯科还多,此后就专做此类生意了。

新马集团和伊藤商社当作没有看见似的,任由中国人向他们提供高价商品……与之相比,中俄之间的铁路显然更方便一些,运输来的产品种类也更多,而日新两国由于只能使用空运措施,成本只会更高。假如没有中国商人的来往,迫不得已,他们自己也要去俄罗斯境内采购了。

总的来说,库瓦克的临时营地的生活渐渐的舒服了。中国人用前所未见的速度做出了锅炉房,弄好了洗澡堂,还给日益增多的野营房通上了暖气。可供百多人同时吃饭的食堂也建了出来,旁边甚至有一个中国小老板开的饭店,里面单独经营炒菜,并供应酒水,很快成了营地内消遣的主要场所……

随着道路的改善,紧张的物资供应局面宣告结束,大部分人都轻松过来,李政夫却是个例外。

他只要看到苏城,心里就会有抽抽的感觉。

经过库瓦克营地的中国勘探队实在太多了,当第20支勘探队经过的时候,李政夫就放弃了技术碾压的念头。大华实业聘请的勘探队数量已经完全抵消了他们的技术优势,两家公司即使各出一半的钱,外包勘探队的成本也是董事会不愿承受的。

李政夫急的牙周炎都犯了,满嘴的溃疡痛不欲生,待他看到大量的钻井设备进驻,就更着急了,一面催促己方的勘探队,一面对伊藤信重抱怨:“一个月就用掉了700多万美元,竟然还落后于中国人的速度,我现在都不敢回国了。董事会要是问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伊藤信重浑身包裹着毛皮,声音从围巾后面传过来,闷闷的道:“他们既然还没有把钻井队派出去,那就是不确定勘探位置,理论上,我们双方的进度是一样。你要是担心的话,也可以开始准备钻井物资了。”

李政夫撇撇嘴角,疼的眼睛都眯起来了:“我们只聘请5支钻井队,哪里需要像他们这样准备物资。不过,我也有点怀疑,他们有必要现在就准备钻井物资吗……”

“除非他们的钻井队数量很多。”伊藤信重很不情愿的道:“虽然不想承认,但确实有可能。不过……”

伊藤信重迅速调整好了心情,鼓劲道:“我们聘请的钻井队是世界级的,而且有寒冷地区的施工经验,速度一定比大华实业快。”

他指了一下桌面上有点成形的勘探图,又道:“就算是有点落后,也不至于落后太多。我们初勘也快完成了。”

“希望如此。”李政夫已经把希望寄托在了勘探分析和钻井等后续步骤了。

私下里,李政夫甚至有点期待好运气。

勘探确实是讲运气的。再密集的勘探工作,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查”,而只是相对密集的选择勘探点。

百万分之一的重力、磁力普查,点距可以是三四公里,线距则有可能是六七十公里。五十万分之一的重磁力普查或者10万分之一的重磁力普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最终得到的勘探图谱,依然是一串点线汇合起来的几何图形。

但是,如果某一个重要的点没有测量到,例如在一个闭合圈内,有一个两公里宽的断点正好漏网,那就有可能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

李政夫只希望自己的勘探队,能比大华实业的勘探队,得到更正确的结果。

同一时间,苏城也在观察桌面上的勘探图谱。

每两天,勘探队就会用无线电将最新消息送到指挥部来。若是有重大发现,往往还会派人送来原始数据。

库瓦克的勘探地图,也慢慢的变的丰富起来,但还没到能够确定钻井位置的程度。

来自大华实验室采油院的工程师,自两天前就陷入了激烈的辩论。

“北部三号的电法隆起应当优先打一口参数井,应该派遣一支勘探队,确定电法隆起的井位。这对整个油田的开发,最有利。”年忠学是出身本土的勘探专家,曾在石油总公司工作了10多年,参加了数次大型的石油勘探工作。他是在大华集团人力资源事业部的统一公关下,年前跳槽的。和年忠学差不多时间跳槽的还有十几人,苏城也顺势将三次采油所升格为大华实验室采油院,旗下分设钻井采油所和三次采油所。三次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