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声- 第8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点点头朗声道,“好,我代表市政府提名担任市长助理的人选——”

见安在涛有意放权给杨华,众人互相对视了一眼,也默然不语,静静地等待着杨华开口提名。在这房山市里,杨华是市长是二把手,既然安在涛都表现出对杨华的足够看重和信任,其他常委当然就更不敢怠慢。

不过,长期以来,房山官场上一直都有这样的流言蜚语:认为杨华不过是安在涛掌控房山局面的一个道具,属于那种安在涛指哪打哪不敢有任何主见的傀儡——但从最近的情况来看,很多人却在大跌眼镜:这个以往并不显山露水的低调女市长,似乎渐渐开始初露锋芒头角峥嵘了。

“我就说嘛,谁愿意当被人摆布的玩偶呢。我看杨华这个女人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市委副书记马德胜悄然瞥了杨华一眼,见她神色飞扬,隐隐有某种意气风发的味道,不禁暗暗笑了笑,突然想到:照这样发展下去,杨华会不会因为争夺权力而渐渐跟安在涛分道扬镳甚至是反目成仇呢?如果到了那个时候,房山的局面就有意思得多了……

马德胜一念及此,不由就有些胡思乱想,心思飘远了。直到耳边传来杨华那沉稳有力的女中音,他这才猛然收敛心神,认真听了起来。

“经过认真考察,我认为,以下四名同意基本上符合担任市长助理的资格和条件。房山市国资委主任邹广平,财政局局长薛烈,发改委主任周云,卫生局局长张致恒。”

杨华轻轻道,“上述四名同志,业绩优秀,综合素质高,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均在县处级实职的岗位上工作多年,有着充分的工作经验。我认为,从这四名同志中择优吸取三名同志担任市长助理加入到市政府班子里来,对加强全市行政和经济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上提名是否妥当,请安书记和同志们讨论决定。”

杨华的话一说完,众人都沉默下来。杨华提名的这四个人,在任职资格上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年富力强,均是担任县处级正职实职三年以上的部门一把手。但是……众人一时间也拿不准,杨华的提名有没有得到安在涛的批准,事前是不是跟安在涛通过气……同时,安在涛此番是真的要放权还是故作姿态,众人都不敢确定,谁也不愿意主动开口乱说话乱表态。

会议室里沉默下来,气氛变得有些尴尬和沉闷。杨华坐在那里,虽然脸上笑吟吟地,但心里其实不怎么舒服。竟然没有一个人开口支持自己……自己这个市长的权威看来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低。同时也充分可以看出,安在涛对房山权力的掌控力是如何之强。

杨华心里暗暗叹息了一声。这个年轻的男人真是太可怕了……所幸自己一直坚定不移地站在他的身后,如果是自己稍有“不轨”之心,自己这个市长的下场恐怕……虽然跟安在涛的关系一直很融洽甚至可以说很亲密,但杨华想到这里还是忍不住出了一身冷汗,凛然起来。

安在涛皱了皱眉,暗暗向马晓燕使了一个眼色。一开始,马晓燕装作没有看到,但后来见安在涛有些“发怒”,便清了清嗓子淡淡道,“我赞成杨市长的提名。邹广平这个同志我很熟悉,是市里有名的业务型干部……财政局的薛烈和发改委的周云以及卫生局的张致恒,综合素质都很过硬,党性人品都靠得住,我认为市里应该把这些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提拔到更高的领导岗位上来,为全市各项工作的有力推进贡献力量。”

马晓燕主动开口,杨华松了一口气。她心里明白,马晓燕之所以肯主动开口,肯定是经过了安在涛的授意。否则,马晓燕断然是不会当这个出头鸟的。

马德胜心里权衡了一下,又扫了一眼安在涛的脸色,觉得自己要开口表态支持杨华一下。他马上接起了马晓燕的话茬去笑道,“嗯,杨市长的提名,马市长的意见,我都很赞同……我说诸位啊,敞开来谈谈嘛,有啥不好说的?还怕得罪人?嗯?”

马德胜这样一插科打诨,会场上的气氛也顿时就活跃起来。组织部长周济南,宣传部长孙广生,市委秘书长刘德奎是外来的干部,对这几个人不怎么熟悉,所以只是说了几句面子话,但政法委书记郑方和纪委书记邹同却对邹广平四人非常熟悉,其中薛烈还是郑方提拔起来的干部。因此,郑方两人在确定安在涛并不反对的前提下,对杨华的提名开始大加“点评”。

既可以给杨华这个市长面子,又做了顺水人情,这样的事情谁不会干?普通人都会做,遑论是这些整日里以权谋为生的厅级干部了。

杨华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安在涛笑吟吟地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众人表态,自己却没有说什么。等最后一个人表态完毕,安在涛这才朗声一笑,“同志们,今天我们这次会议的气氛很好,大家畅所欲言没有遮遮掩掩……嗯,我们就是要提倡这种开放、民主、高效的会风……”

环视了众人一眼,安在涛向杨华投去温和的一瞥,然后朗声又道,“少数服从多数,既然大多数同志都同意,意见都一致,杨市长的提名就算是通过了……来,大家鼓鼓掌。”

热烈的掌声响起,安在涛一边鼓掌一边与杨华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

……

……

杨华关于市长助理人选的提名在市委常委会得到了通过,而旋即,杨华委托常务副市长马晓燕组织了小范围的公开选拔,四人经过了一系列组织程序和公开面试答辩,邹广平、薛烈、张致恒三人脱颖而出,发改委主任周云面试分数稍稍差一点遗憾落选。

三个新的市长助理走马上任了,但市里报到省里去的四个副市长提名人选却没有了下文。安在涛虽然有心去省里探听一下消息,但转念一想又放弃了。

时光飞逝,转眼间,2005年的冬天就悄然过去,过了元旦,从2006年一月一日开始,房山市的全民免费医疗就正式推行了。

这个冬天对于安在涛来说,是一个非常紧张和忙碌的一年。他不仅要维持市委的日常工作,还要巩固前一段时间推进的行政改革和车改成果,还要抓好以“市南棚户区改造工程”为代表的几个大的工程,同时还要主持全民免费医改工作的筹备组织,忙得是脚不沾地。

忙起来,他能有好几天都吃住在办公室里,连家都回不去。经过了这么一段时间的事实检验,房山市委市政府机关干部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工作狂人。作为房山市委书记,安在涛变成了工作狂人,这对下面的干部们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领导一忙,下面的部门当然就会跟着更忙。

第684章 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上)

2006年2月21日上午,安在涛坐在办公室里看报,从《东山晚报》上读到了《东山晚报》记者来房山采访全民免费医疗的一篇重磅报道——《房山免费医疗该何去何从?》

他是媒体人出身,曾经是业内知名的新闻记者,一看这篇报道的新闻标题,他马上就判断出这是一篇带有负面质疑色彩的报道,因而就皱了皱眉,认真看了下去。

“1月1日,在酝酿了半年之久后,《房山市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试行)》如期推行。这项被媒体称为‘开国内先河’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行近两个月以来,让全体房山人民真正体会到了‘看得起病’的前所未有的实惠,但是,公众道德风险却又把政府推上了一个尴尬的位置……”

“与国家新医改数年仍难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数月前房山医改政策带着‘免费医疗’的字眼横空出世,博得了万千期许和赞扬。然而,如今这项被媒体称为‘开国内先河’医疗保障制度,却面临着‘有病的住不进去,治好了的不出院’实施俩月疲惫不堪、政府财政难以为继的尴尬处境。”

“据房山市卫生局的相关统计,全民免费医疗模式运行的首月,累计接收住院患者9070人,市内定点医疗机构总住院费为1200万元,住院费报销900多万元,人均报销1001元。另外,转市境外医院治疗的患者共有260人,按估算,还有550万…700万元尚未报销,预计,3月份全民免费医疗报销总额在1960万元左右……长期推进下去,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对于房山市财政的压力之大无法言表……”

“受到免费医疗的诱惑,大量的求医者涌入市级定点医院,其数量超过了能够估计到的最高数量。几天里,记者来到光明路中段的房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巡视看到,该医院的550张病床全部爆满。在房山市第二医院,病床同样满员,为了接治住院病者,医院只好在走廊里安置了不少病床。”

“求医潮规模庞大,病床一下成了稀缺品,由于无法给求医者提供住院病床,许多亦应住院的病人神情黯然地在医院里等待、徘徊……房山免费医疗的尴尬是制度设计问题?还是公民道德风险问题?实施两月的房山免费医疗该何去何从?”

看完这篇报道,安在涛的脸色旋即阴沉下来。推行免费医疗后的火爆场景,没有出乎他的意料。在推行这项改革举措之前,他当然已经考虑过老百姓蜂拥而至道德水平较低的因素,但不成想,时下的现实问题却远远比他预计的还要严重得多。

无数人涌入医院,甚至有很多人没有病也都跑到医院排队住院,抱着有便宜不赚白不赚的心思。一时间,房山市几所市属医院和十几家县区定点医院人满为患,目前已经处在了超负荷运行状态中,医院方面叫苦连天,怨声载道。而与此同时,作为改革的推进者和主导设计者,安在涛也面临着市里市外、舆论和上层领导的多重压力。

不过,问题归问题,压力归压力,安在涛并没有觉得自己的改革举措是拍脑袋的决策。免费医疗本来就是一个改革的产物,一个新生事物,没有任何经验和先例可以遵循,自然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逐步完善制度,一蹴而就一团欢喜的局面,那只能是空想。

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他要顶住压力,尽快完善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