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雨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花季雨季-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因为柳清没有姐姐们漂亮,所以她比姐姐们用功。从一个普通学校,一下考进市重点……

柳清一想起这些就心酸,也许因为这是自己拼了命考上的重点学校。要柳清退学,柳清格外心疼,对于出国,柳清也有自己的认讽。她没有萧遥的信心,没有苏拉的胆魄,没有姐姐的姿色,柳清对出国第一个念头就是〃怕〃下了飞机,怎么圭?我说的英语人家能听得懂吗?怎么生存?遇到坏人怎么办……像柳眉那么漂亮的人都混不好,何况自己这样不漂亮的人。自从柳眉第二次回国,柳清对出国总是惴惴的,可是一见人家出去,心里又痒痒的。萧遥不出国的事柳清知道了,她有些感动。萧遥在班上曾谈过他的一些感想,他最后说的一句盾绪柳清印象根深刻,萧遥说:如果你们中间有人正要或准备投身〃洋插队〃的潮流时,一定要量力而行,看看自己是否拥有那份财力、精力、智力、魄力!柳清觉得这话像是对她说的。她不得不掂掂自己的分量。她觉得至少要高中毕业后再考虑。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连续不停,柳清没好气地问:〃谁呀?〃

〃柳清。〃是妈妈。

妈妈怎么上这来了?出了什么事吗?柳清腾地从上铺滑下,一边应着,一边飞快地收拾了一下房间,再去开门。

妈妈像柱子似地立在门口,手里拎着一个大胶袋,满脸恼火:〃搞什么名堂?磨蹭这么久。说罢,迈着正步进来。妈妈上下打量着房间。这是一问明亮而杂乱的宿舍。桌上残留下昨晚的瓜子壳,还有一碗碗仔面的残渣,桌角一大堆参考书。

〃有本事就一辈子别回家!〃

〃要期末考了。〃

〃你都不读了,还考什么!〃

柳清撇了撇嘴,坐在下床的角上,不说话。

妈妈打开带来的大胶袋,缓和一下气氛:〃这是干净的衣服。…

柳清心里有一点过意不去了。

〃这是给你的。〃妈妈递上一包水果。

柳清越发过意不去,她犹豫了一下,拿起一颗荔枝,开始剥皮,觉得喉咙有点堵。被冷落惯了的柳清猛然间受此〃恩典〃,竟感到不自在起来。

〃古人说手摸得到脚,脚摸不到手,一点也没错!〃

柳清觉得眼前模糊起来,她把荔技放入口中,觉得不像以前那么甜,而是酸涩的味道。妈妈正在收拾柳清的脏衣服。把它们卷在一起,装进包里。柳清觉得被妈妈宠得难受了。妈妈这人就是这样,哪个女儿在身旁就骂哪个,哪个女儿不在身边就想哪个。

〃妈。我自己会洗的。〃

妈妈不理她,把衣服装好:〃柳清,你到底考虑好了没有?〃

柳清没说话,一动也不动。

〃你怎么像个木头人!我可告诉你,你别后悔啊,你瞧你两个姐姐多本事。你呢?考大学,考得上吗?再说,大学有什么呀,出国才威水(威风)呢!傻女,你怎么这么惜懂,唉,我不知道造了什么孽,这世摊上你这么个扫帚星!〃

妈妈又骂上了,柳清没生气,不过起先的负罪感已骂跑了。被妈妈这么一骂,柳清倒觉得平衡了,舒服了,谁也不欠谁了。

〃你再想想吧,我走了。〃

还想什么?妈妈向来偏心,觉得姐姐什么都好,她什么都不好,柳清偏要做出点什么结她们看看。妈妈太偏心了.他说牛柳叶时梦见玫瑰花,生柳眉时梦见风凰花,生她时梦见狗尾巴草,这叫啥梦?柳清不服气。

〃你好好看英语吧,我走了。〃

柳清陪妈妈下楼。走廊上遍布着一堆一堆的垃圾,厕所里散发出刺鼻的臭气。那个负责冲刷厕所的女工。嫌工钱太少。扔下这一摊子,开小卖部去了。

〃你们这儿真脏,要不是和张大约好去看家什,我也不会顺路来看你。

原来如此!今天来校探视对妈妈而言不过是〃顺路〃。

〃股票又涨了,270多点。妈妈十分甜蜜他说。

柳清望着妈妈离去,很心寒。股票的涨跌竟直接影响妈妈对她的态度。〃我一定要凭自己的本事考上大学给你们看!柳清愤愤地想。

离家的人员有出息

祝你成功

在英国,有人曾统计过,最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绝大多数是生长在外地的人。以〃创新〃著称于世的美国人,很难找到一生固守一地的,所以人们讲美利坚民族是一个〃无根〃的民族。在改革后的我国农村,先富起来的农民中有不少是复员退伍的军人和跑外的人,他们广见博识,对党的政策反应敏感,领会得快。可见,创新的人才。只能出现在流动的社会。现代人只能在流动中形成,这不仅是逻辑的推论,更是历史的事实。

一个人要有所创新,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素质,即识,胆、才、识,指的是眼力,对事物的洞察力。敏感性;胆,指的是魄力,敢于探险的精神;才,指的是智力、文化水平、技艺、方法。三者互为依存。缺一下可。这三方面素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所具有的信息量,而信息量的多少,与其工作环境。居住条件、流动性有根大关系。

一个人如果长期在一个相对不变的环境中循环往复地生活,没有新信息激发他去思考,去比较,很容易思想僵化,更难有预测未来的能力。相反,一个人若生活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里,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接触一些新信息,〃摩擦生热〃的法则就会发生作用。他可以思路大开,把自己在不同环境中观察到的东西加以比较,找出规律,并以此预测未来,发现社会的〃大趋势〃,因为社会总是处于平衡的运动中,某些地方的今天往往是另一些地方的明天。

一个人长期依偎在父母身边,每说一句话都要看看周园人的眼色。特别是父母对自己的反应,这就导致他遇事谨小慎微,工作循规蹈矩,相反,如果置身子大千世界,他就敢想敢说,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冒险,敢于创新。

一个人走向四方。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要加以解决。要适应新环境。这就激发了他的未知欲,学习、学习、再学习就会成为一种夭职;与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工作,可以培养他的竞争力、进取心、好胜心。就会孜孜不倦地追求,以获得胜过别人的能力;新的知识的输入,不仅增大他的知识存储量,而且使他原有的知识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知识膨胀;广泛的社会交往使他思路开阔,乐于接受新东西;工作、职业和地点的变化,加强了他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利于对变化无常的社会作出反应;远离父母,使他失去靠山,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有利于培训决策能力和果断性;选择职业自由度的加入有利于用其所长,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不仅是他的知识存量,更重要的是他的创新能量。如果一个人不把他所掌握的知识当作创新的源泉,他对社会将是一个废才。

在未来的时代,我们不可能在父母的保护下生存,血缘关系的脐带不可能给我们输送生活的养料,家庭的地位不可能再决定我们自己的地位,救生圈不可能再是关系网。不应再把自己禁锢在家庭的脉脉温情之中,不应再为自己的出身感到骄做或自悲。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把爱的重心由家庭转向社会。

冲破一切狭隘观念的束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干番事业吧!

祝你成功!

这篇文章就是白老师赠给同学们的礼物。谢欣然看后,觉得这些内容对同学大有帮助了,于是连夜用毛笔抄在大纸上。第二天一早贴到墙报上。一会儿.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过去张望,墙报前站满了人。欣然看着黑压压的后脑勺,觉得为白老师尽到了责任。

评选〃特忧生〃

课间,陈明仍坐在座位上,他又变回先前的沉默冷做。同学们偶尔提起那天跳舞的事,他也只是一笑置之,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同学们不由得赞叹陈明的心理素质,如此心无旁骛,实在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这会儿.陈明双眼直勾勾地望着黑板,像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养神似的。

〃陈明,做什么?练气功呀?〃余发打趣道。

陈明笑笑。他知道自己不是练气功,更不是养神,而是学习。板书还没擦,对着数学题,他在训练自己的心算。陈明总是利用一分一秒的时间,而且利用得天衣无缝。

同学们拼命地背,拼命地写,因为期末考试又快到了。同学们的努力是为了期末考,顶多延伸到为了高考,陈明则第一步就是为了高考。在这个商品社会里,在这个许多人对〃四大元老〃(百元人民币)顶礼膜拜,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渔家少年却认为〃唯有读书高〃,并在大多学生认为的苦海中荡游得恰然自得,确实新鲜。对此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陈明也从不企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他甚至觉得别人不理解正是自己的与众不同。若大家都理解的话;他反觉得自己俗气了。

〃陈明、萧遥,老师叫你们去办公室。〃

在办公室,江老师对他俩说:〃本学年的一名特优生将在你们两位同学中产生。

〃画外音〃是:〃你们俩竞争一番吧。

陈明和萧遥对视一眼。特优生评选关卡重重,想脱颖而出,并非那么容易。经过反复筛选。就剩下两人了。而且还同在一个班上。两个男孩都是优秀的。

两个人谁也没说话,心照不宣。

出了办公室,陈明没有提特优生的事,反说了一件听起来似乎与特优生没什么联系的事。陈明问:〃你是不是也打算考清华?〃他好像听同学们如此议论过。

〃大概吧。

陈明点点头,觉得有些哀怨。可不,高考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再一想又开朗起来,毕竟是男孩子,不像女孩子那么小气。是啊,萧遥,也学理,也考清华,这多少对陈明是压力、是竞争。有压力、有竞争,才能奋进呀。陈明向来无敌。如今有了萧遥,陈明要与他一争高低,这多过瘾。

〃我也考清华。〃

〃一起努力哦!〃萧遥说。在出国的事上,陈明和萧遥达成共识。现在又有一件让他俩共同为之奋斗的事。

〃对,一起努力。两颗心开始有了默契,开始贴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