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元首近来的心情依然不是太好,主要是因为空军进击英国本土的战事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以及英国政府在外交和宣传上的死硬态度。德国空军压倒性的优势并没有在最近两个星期内演变成为无可争议的胜利,持续的坏天气给了英国空军宝贵的喘息之机。

“这原本就不是一场对称的战斗,英国人本土作战的优势明显,他们的战斗机能够得到雷达和地面高炮部队的支持掩护,即便飞机被击落,许多飞行员跳伞后很快就能重新回到战斗岗位,我们的飞行员在座机被击落后成功返回德国的比率就很低,从鹰日开始以来已经有超过600飞机被击落,1000名战斗机飞行员和轰炸机组成员阵亡或者被俘,而英国皇家空军损失的飞行员只是这个数字的零头而已!”

说起这场最终不论由谁摘得胜利果实都注定被载入的战役,雷德尔就显得愤愤不平,周围的人都知道他更多的是在为参战的海军航空部队抱不平,这些精锐的作战飞机和飞行员很多时候都在英吉利海峡以及英格兰南部上空非常令人惋惜的损失掉了——如果继续用在近海防御、警戒巡逻和海上突袭方面,它们应该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张海诺给出一个无奈的表情,他不愿继续就这事和海军同僚深入讨论下去,毕竟说再多也只是海军自己的见解,改变不了元首的执着。他将话题转移到了圣纳泽尔,如果那里被改造成为大西洋沿岸重要补给站和维修基地,对于德国海军的战略将是一个极为有益的补充。

“这是参谋部四周之前制定的计划草案,关于将圣纳泽尔改造成为我们在大西洋沿岸最重要的大型舰艇停泊补给和维修基地!”雷德尔从他的文件柜中取出一份装订整齐的文件,并将它放在张海诺面前,“你也知道,那时候元首给我们的命令是全力准备跨海峡登陆作战,一旦空军成功取得压制性优势而我们也顺利实施登陆的话,也就没有必要和英国海军在大西洋上角力了!”

曾经一心想要改变德国战略大方向,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在元首的执拗面前那样渺小,张海诺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满腹抱怨了,他宁愿更多的去关注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东西,例如这份构造“圣纳泽尔堡垒”的计划草案。

“可英国人仍在顽强抵抗!”他淡淡的说道,并无藐视之意。

“元首本人还是对战事前景抱有十足信心的!”雷德尔有些含糊的说道,其实看看德国空军之前轰炸机数量和质量上准备情况,再结合一个月来获得的成效与付出的损失,人们不难得出一些较为符合实际的推论。

元首的态度整个统帅部人所皆知,只是随着德国航空部队损失的不断增加,一小部分将领的态度悄然发生着变化,逆流的力量也在暗地里寻找机会。对于张海诺对此早有耳闻,在战争爆发前后的一些事件和场合也隐约感受到了那股力量的存在,不过击败波兰、横扫法国让阿道夫·希特勒本人在德国的声望如日中天,现在显然还不是考虑那条道路的最佳时机。

在认真看过海军参谋部的计划方案之后,张海诺再一次对参谋长海耶的才华感到钦佩,“这是一份近乎完美的计划!”

雷德尔立即表示赞同,并告诉他:“一旦计划确定下来,我们将立即着手投入建设!赫尔穆特告诉我,法国人留下了十分充足的造舰设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铁路将格奈森瑙号修理所需的其他设备和配件运送到圣纳泽尔!”

第26章 沉默期的新战略

在帝国的中心,柏林,受成千上万民众夹道欢迎恐怕是普通德国军人做梦才敢去想的。因为7…8月间在大西洋上取得的出色战绩给整个德国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从“格奈森瑙”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选派的百余名官兵有幸成了数百万德国军人中的幸运儿。在柏林主要大街上享受了明星般的待遇之后,他们接着又梦幻般在德国新总理府的马赛克大厅受到了元首的亲自接见,后来还得以在总理府餐厅和元首以及帝国的许多高级将领们共享晚餐。在带着勋章和荣誉离开柏林时,他们中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接下来等待他们还将是一段舒适惬意的假期。

最高统帅部,海军办公室。

“元首已经批准了我们的请示,格奈森瑙号将在圣纳泽尔进行大修,这预计要花上至少四个月的时间,加强圣纳泽尔防御力量的工作也将同时展开!”

作为最高统帅和海军之间的衔接者,雷德尔第一时间向众人通报了来自德国元首的新命令。做工精美的长桌旁此时坐着德国海军最耀眼的九颗将星——海军副司令京特·古泽上将、海军战斗舰队司令冯·芬肯施泰因上将、海军北部防卫司令罗尔夫·卡尔斯上将、海军参谋长赫尔穆特·海耶中将、海军轻舰队司令冈瑟·吕特晏斯中将、海军潜艇部队司令冯·赫森中将、海军潜艇部队战斗指挥卡尔·邓尼茨中将、海军大西洋海岸舰队司令约翰内斯·巴赫曼中将、海军波罗的海防卫司令保罗·范格尔中将。海军巨头们齐聚一堂,这个会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家也知道,格奈森瑙号是我们目前唯一可以投入大西洋战线的战列舰,在它入坞维修之后,我们将只有两艘装甲舰、两艘重巡洋舰和一些轻型舰艇可供调遣,这将是我们开战以来兵力最困难的时期!在年底沙恩霍斯特号修复、俾斯麦号形成战斗力之前,诸位,对英海上封锁的任务将更多的落在海军潜艇部队和海军轻舰队肩上!”

雷德尔没有讲出的一点,便是德国空军的凶猛攻势和英国空军的顽强抵抗将交战双方最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了英吉利海峡纵深不超过200英里的区域内,正因为这点,德国元首才可以容忍自己的海军暂时疲软一段时间。或许这位德国独裁者现在所考虑的是只要不列颠空战最终以德国获胜而告终,德国就算不能迫使英国人妥协,也可以凭借制空权发动一场没有太大悬念的跨海登陆战役,那样大西洋无从成为英德之间的主战场,德国海军也就没有必要冒险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海上袭击战了!

“冯·赫森将军,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近期潜艇部队的生产和准备情况!”雷德尔顺势坐回自己的位置。

“是,尊敬的元帅!”长期负责潜艇生产和战略协调的冯·赫森中将今天穿着一身整洁的海军夏季军服,透过窗户射进来的阳光正好落在他这边的位置上。尽管是炎炎夏日,但窗外的绿景却让人感到阵阵凉意。

赫森走到长桌一侧,在副官的帮助下将事先准备好的图纸展开在木板架上,那上面复杂线条所构成的是代表世界目前最先进水下技术的杀人利器——潜艇。

“诸位,我们最新型的IX…B/40型从6月开始已经全面投产,由于采用分段、分部件生产和集中装备体制,平均每周的产量已经达到4艘!我们的目标是在9月底之前装备4个中队的这种潜艇,以替换早期建造的U…5至U…21,而那些旧式潜艇则将前往波罗的海造船厂接受现代化改装!”

单型潜艇每周4艘的速度意味着一个季度下来就会有50艘左右的潜艇加入作战序列,综合目前德国潜艇的损失速度以及新艇员训练磨合的时间,长此以往投入对英封锁作战的德国潜艇只会越来越多,而考虑到目前德国还没有完全将法国、比利时、荷兰的各种工业资源转为己用,海军建造潜艇的速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赫森紧接着又向大家展示了另外几张图纸,并配合着讲解说:“这是对U…5至U…21的改造计划,预计改造工程将在11月之前全部结束,重点是装备大功率艇载雷达以及更换新型的柴油发动机,在不增加艇员人数的前提下,我们预期这些潜艇的性能可以增加到原来的百分之一百六十!在潜艇改造期间,原有艇员将配属至新建成服役的IX…A/39型和IX…B/40型潜艇上!”

众所周知,战争是科学技术的特殊催化剂,在战争状态下,一个国家最出色的科学家大都会为它的战争机器所用,加上大量资源的投入,各种军事装备在技术性能上出现日新月异的进步不足为奇。在介绍完海军潜艇部队的新装备计划之后,冯·赫森接下来又以世界海图向在座的海军核心将领们介绍了德国潜艇部队目前的部署情况——现役状态下的280余艘潜艇让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的规模达到了20多年来的顶峰,按照邓尼茨提出的轮换作战体制,它们中的大约三分之一留在德国本土维修、补给和休整,三分之一在开赴战区或者返回的途中,真正在第一线活动的在90到100艘左右。

用醒目颜色标注出潜艇活动情况的海图看过去一目了然,大西洋作为对英封锁战的重中之重集结了一线潜艇中的大部分,这一点张海诺不久前已经在海战中深刻体会到了,在返回柏林之后他还特意请邓尼茨向参加那场战斗的艇长们转达敬意。若没有他们的配合,他的舰队未必能够凭借自身力量击沉“拉米利斯”号——到头来反而有可能因为弹药耗尽而不得不提前返航。

待冯·赫森坐回到位置之后,雷德尔向冈瑟·吕特晏斯中将作出一个手势,“吕特晏斯将军,请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最新的海上袭击舰!”

吕特晏斯起身后大步流星的走向赫森先前所站的位置,他的副官适时的从随身携带的皮箱里取出一个只比手臂稍短的木质轮船模型,并将其放在长桌靠近雷德尔的那一侧。这并不是新式海上袭击舰的概念第一次登堂入室,作为德国海军的高层人物,在座其他将军之前也或多或少的了解到一些情况——由于德国海军适合远洋作战的大型舰艇数量有限,而国内的大批商船在战争爆发后只能呆在本土港口,一些军官便萌生了将它们中性能较好的改造成为海上袭击舰的想法。事实上,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就曾这么干过,只不过那时的海上袭击舰由于敌众我寡开战后没多久便被英国海军一一消灭。

“这就是我们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