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拿起听筒后,脸色却霍地发生了不好的变化。他手里仍拿着电话,但表情异常急迫的对上司们报告道:“我们的潜艇在半个小时之前于卡玛里尼亚斯湾以东约40海里处发现一支高速北上的英国舰队,已经确定那支舰队拥有至少5艘大型战舰和9艘轻型战舰,可以辨认的包括舰队航空母舰1艘!”

“H舰队?”

舰桥上的众军官们几乎异口同声的说出这个名字。所谓的H舰队是英国海军海外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前配属于地中海舰队司令部,战争爆发后,英国海军部根据战场形势变化调整了地中海舰队的建制,以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为母港的英国舰队仍称地中海舰队,另一支驻直布罗陀的舰队称为H舰队,两支舰队实力相差不多,作战区域则以马耳他岛为界,而战争中两场发生在地中海的著名战斗——对法国海军的米尔斯克比尔之战和对意大利海军突袭塔兰托就分别由H舰队和地中海舰队主导!

总体战斗力方面,以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刚勇”号为旗舰的H舰队在没有得到地中海舰队增援的情况下是远远比不上德国主力舰队的,“俾斯麦”号指挥室里的中低阶军官们之所以会表现出诧异甚至惊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听到这一报告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以为自己的舰队遭到两支英国舰队的“夹击”。英国本土舰队和H舰队加在一起的话,主力舰数量以及火力上都要强于德国舰队——日德兰海战时的不利局面似乎即将重演。

张海诺有意看了看自己的亲密战友,霍夫曼这时的神态变化不大,但刚才那种凌厉的眼神已经收敛了许多,以“俾斯麦”号舰长的视角,他完全有理由对眼下的形势感到不安,好在大局观不错的他显然已经意识到这种表面现象背后的东西:一旦德国舰队驶入比斯开湾甚至进抵法国沿岸,德国空军的力量将足以为他们提供强大的空中掩护,德国潜艇和海军事先布设的水雷阵也能够对紧逼的英国舰队构成威慑,转而言之,只要德国舰队执意避战,英国海军就很难找到攻击他们的机会,而素来严谨的德国人显然不会允许一场塔兰托式的失利在自己眼皮底下出现!

在众人揣测纷纷之时,张海诺镇定自若的对航海官吩咐道:“肯特斯少校,测算一下卡玛里尼亚斯湾到这里的距离以及我们到布雷斯特的路程!”

“是!”

仓促的敬过军礼之后,少校航海官三步并作两步走向下层海图室兼第二作战指挥室,这种悄然加温的焦躁同样可以在周围其他中低阶军官的表情或者动作中得到体现,这也是任何一群新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而作为这里经验和资历最为丰富的军官,张海诺和霍夫曼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舰长尽职尽责的督促指导着军官们上传下达,编队司令官则在喝完他的咖啡之后来到外部舰桥接受午后温暖海风的吹拂。

不多时,神色严肃的航海官重新返回上层舰桥,得到霍夫曼的示意之后,他径直来到站在舰桥外部防空哨位上的张海诺面前,“将军,根据侦察报告的时间推算,南面的英国舰队现在距我们大约240海里,而我们距离布雷斯特还有110海里!”

“240、110、110……”张海诺默默将这组数字念了一遍,同时按照脑海中的地图大致估测了一下,除非德国舰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在比斯开湾绕圈子,否则两支英国舰队基本上没有机会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俾斯麦”号射程之内。想过这些之后,张海诺又问这位航海官:

“第二战术编队的估计位置?”

好在少校是有备而来的,才没有被这个问题考倒,他飞快的回答道:“按照计划路线,我们再有两个小时就能和它们会合了!将军!”

虽然航海官不是传令官,张海诺仍然对他吩咐道:“让霍夫曼将军立即派遣舰载侦察机前去寻找和联络第二战术编队,要求他们迅速向我们靠拢!”

己方舰队的行动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现在,张海诺就等着看英国指挥官如何应对了!

第24章 大暗器

众所周知,作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的海上利器以及令各国船只闻之胆寒的水底恶魔,潜艇有着和狼极为相似的习性:昼伏夜出,善于利用环境隐藏行踪,单独行动或者群体出击皆能形成战斗力,还有极强的攻击性与凶残嗜血的本性,而在大雪封山的时节,苦于寻找食物的饿狼们也会反常的在白昼出动,这条非常态的特殊法则同样适用于游弋在浩瀚大洋上的“狼群”……

“少校,我们已经抵达指定的31号海区!”自从潜艇从预定潜伏区域出发后,艇上的参谋兼航海官就一直在根据潜艇航向、航速和时间就着航海图计算,只要距离不太远且海况过得去,这种计算的误差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改三分之一航速前进!”身形矫健、下颌留着少许胡须的少校艇长嘴对通往轮机舱的话筒喊了一声,紧接着又朝本舱室负责水柜气压的军官吩咐道:“水柜排水,潜艇上升至潜望镜深度!”

“声纳严密监测海面情况!”他不忘叮嘱自己的声纳兵。

不一会儿,紧盯潜艇深度仪表的士官开始报数:“30米……25米……20米……15米……”

少校适时命令道:“升起潜望镜!”

这道指令犹如附带了收声的额外效果一般,潜艇舱室内的分贝数顿时降低了许多。艇员们或是默默干着手里的活儿,或是认真的看着艇长忙碌,但没有一个人再随意走动。

略显油滑的潜望镜杆降下之后,戴着短沿军帽的少校动作敏捷的抓住观测镜两侧扶手,双眼紧贴观测孔,速度均衡的转动起来。

“全方位目测观察,未发现目标!”

身体随着潜望镜在原地绕了好几圈却没有找到任何值得自己注意的物体,德国海军少校、U…98的正统指挥官海因里希·雷曼暂且退回到一旁的坐椅上,不过尽管没有猎物出现,他却一点也没有急躁的表现,毕竟作为一名职业“猎手”,耐心是最需要具备的特制之一。也正凭借着非比寻常的耐心和出色的指挥技艺,雷曼在他漫长的五次巡航中已经击沉了19艘英国船只,总吨位超过9万吨,目前在德国海军艇长战绩榜上位列第九!

在往常的海上袭击战中,U艇艇员们最不希望听到的消息就是发现敌舰,因为那往往意味着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战,令人心跳狂加速还是其次,直面死神才是更加恐怖的事情!然而清楚这次作战目的的艇员都知道,今天他们不仅不会像往常一样苦心躲避那些英国军舰,反而要主动找到它们并尽力予以击沉,为此驻留布雷斯特的德国潜艇几乎倾巢而出!

就在这时,艇上的声纳兵报告道:“少校,我听到两艘潜艇的螺旋桨声,它们正在减速!”

“那是U…68和U…149!它们应该一直跟随我们到这里,并且和我们组成一个战术小组进行联合作战!”雷曼非常肯定的说,他紧接着起身命令道:“保持三分之一航速,继续上浮直到指挥塔露出水面,雷达准备开机工作!”

上浮的命令便意味着全员戒备,不待上级招呼,艇员们便各自行动起来,准备上指挥塔的迅速穿好厚实的防水雨披,其他人也都坚守在各种仪器设备前。

随着深度仪的刻度数不断减小,潜艇壳壁发出微微的咯吱声,只听得有人喊了一声“开舱盖”,冰冷的海水哗的从舱内竖梯那边浇下来,但雷曼和他的艇员们全然不顾这小小的阻碍迅速攀上指挥塔。

舱内的脚步声不绝于耳,少有人注意到一名年轻的士官长正坐在一个背对潜望镜的阴暗角落里,他面前一个比脸盆略小的圆形仪器正泛着淡绿色的光,上面一条亮线正如同刷子般不断按照顺时针方向扫动。

不一会儿,这位士官便冲着身旁的传音筒喊道:“少校,雷达工作正常,10公里内的海面上未发现目标,东北方大约40公里处发现两架飞机!”

时值1941年初,德国海军性能最好的FuMo40型雷达已经装备到了核心旗舰“俾斯麦”号和新锐战舰“欧根亲王”号上,其对海探测距离可以达到40公里以上,且抗自然环境干扰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只不过这种“福利”还没有普及到整个德国海军,潜艇部队装备雷达的比率虽然名列海军各部队之首,但许多潜艇上使用的还是战前生产的36型或者38型艇载雷达,其最大对海探测距离仅有8至12公里,甚至不比天气良好时的目测距离远多少,而作为一艘在战争爆发时服役的远洋潜艇,U…98在同级潜艇中还算幸运的,去年秋天的一次战斗损伤让它有了返回船坞进行大修的机会,并顺带改装了当时新投产的39型艇载雷达,正常海况下的对海探测距离也因此增大到15公里。

除开性能不错的雷达,作为1938年设计定型的C型远洋攻击潜艇,U…98拥有前4后2总共6具鱼雷发射管以供大威力的533毫米鱼雷使用,而多达24枚的鱼雷备弹量、低油耗的柴油发动机以及相对充裕的食物淡水储备使它能够长时间的在海洋深处活动,而对于这群两周之前刚刚离开布雷斯特的艇员而言,新的战斗之旅才刚刚开始。

“保持观测,随时报告情况!”

传音筒里不仅传来雷曼那颇有磁性的声音,随之而来的似乎还有呼呼的风声。

年轻士官紧紧盯着那泛着幽幽绿光的小屏幕,最远端的两个亮点似乎无意至此,它们晃了一下便消失在屏幕一角。不过在这片危险的海域,任何疏忽都可能是致命的,因此除了眨眼的功夫,金发梳成三七分的德军士官目光片刻不敢离开屏幕,也正是得益于他的这种谨慎,几分钟之后当一些新的光电出现在雷达屏幕上并迅速向这边移动时,预警报告第一时间传到了这艘潜艇的指挥者那里!

尽管U…98装配有一座双联装机关炮和两挺大口径机枪,但经过多次内部对抗演练之后,如今潜艇司令部的高层指挥官们对于海空对抗显然有着较为明智的看法,艇长们皆被告知应尽量避免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