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第3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5分钟、10分钟……时间慢得像是在读秒,机舱外的景色早已归于单一,阴沉沉的天幕、浪涛翻滚的海面,除此之外没有一只鸟、一条鱼、一艘船、一架飞机。无线电通讯器中只有沙沙的杂音,发动机稳定的发出隆隆的运转声,只此而已。

离开战场约有30分钟的时候,波加勒多么希望飘扬着圣乔治十字海军旗的舰队突然出现在海平面上,但这样的期望并没有变成现实,前方的海平面始终是同样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加勒的担心越来越深,眼看油料所剩无多,这样下去只能在海面上迫降,看看波涛起伏的海面,波加勒觉得无助的飘荡上几天绝不是一件好受的事情,何况这大海上还有许许多多未知的危险,巨浪、鲨鱼还有暴晒、缺水等等。

波加勒转过身,目光落在了副驾驶员胸前挂着的那副双筒望远镜上,平时观察四周情况的任务总是由大卫执行,这个视力很好的小伙子也总是干得很好,只可惜现在他那双大大的眼睛再也不会睁开了,淡蓝色的双眸肯定也永远失去了光泽。

“管鼻藿”后座的座舱很长,副驾驶坐在紧靠机尾的那一端,不爬过去是拿不到那副望远镜的,可驾驶员一旦离开了驾驶舱,飞机也就失去了控制。

犹豫了好一会儿,波加勒终究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

当波加勒再一次用他那在海军考核中得到“A”的视力环顾四周时,终于在西南方的海面上发现一个黑点,年轻的飞行员心里难免一阵扑腾。一个舰队看起来目标很大,可人工估算、人工导航以及仪器的误差都可能导致他在漫长的飞行中错过自己的舰队,正因如此,舰载机群才会配备专门的领航员,想到自己不但能够避免在海上漂泊的悲惨命运,很快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鲜活的面孔,波加勒心中的沉重顿时减轻了一半。

“管鼻藿”缓慢的在海面上转了个弯,朝着新的目标飞去。

起初,波加勒觉得那可能是游离于己方舰队附近的一艘警戒舰,所以才会形单影只,但他很快发现那个大黑点后头还跟着另一个小黑点。

随着距离的拉近,他发现两个黑点的体积似乎远远超过了通常用来执行警戒任务的舰艇,而且舰艇的轮廓也不像是一般的巡洋舰或者驱逐舰。这个时候,经验的缺乏让波加勒犯下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原本贴近海面飞行的“管鼻藿”缓缓开始爬升,这在让他更好的辨认对方身份的同时,也将自己完全暴露给了对方。

皇家海军的每一位舰载机飞行员,都接受过如何辨认舰艇的专门培训,他们不但清楚各国主要舰艇的外观,而且能够通过目测大致判定对方的大小、航速和状况。基于这方面的素质,波加勒最终判断出那是一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和一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但是,这时候他和那两艘战舰的距离实在太近了,还没等他掉头逃跑,对方的高射炮就已经猛烈开火了。在火控雷达的指引下,俾斯麦级战列舰单舷多达9座双联装105毫米高炮展现出了优异的防空性能,大口径的高射炮弹迅速将老妪般的“管鼻藿”给吞噬了……

第19章 镇山之石

9座双联装105毫米重型高炮,一分钟的齐射便将那架英国舰载机击落海中,对于这样的效率,就连一贯要求严格的德国将军们也显露出满意的神色。在这其中,德国主力舰队司令、海军上将海诺·冯·芬肯施泰因可谓居功至伟,正是在他的作用下,德国海军意识到了防空对于水面舰艇尤其是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的重要性。在战争爆发之前,德国海军的绝大部分战舰都进行了防空强化,后期建造的大型舰艇,更是直接从设计阶段就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满载排水量近5万吨的俾斯麦级简直成了一只“海上刺猬”,加上四座雄壮而醒目的主炮塔,大小口径的副炮达到了88座!加之德国海军引以为傲的全舰统一指挥系统和火控雷达设备,俾斯麦级的单舰战斗力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它远远超过了德皇时代最后的精华——巴伐利亚级,沉沦的舰队终于复活了!

“尊敬的海军上将阁下,在那架英国飞机被击落前,我们的无线电监测室没有发现异常讯号,飞行员似乎没来得及向他们的上级报告!”

身穿深蓝色军服的少校军官,以专业的口吻向自己的舰队司令官作出报告。如今这支舰队虽然只“剩”一艘战列舰和一艘重巡洋舰,却绝不意味着实力上的削弱。

在张海诺的记忆深处,“俾斯麦”号与“欧根亲王”号的组合在一场面对面的战斗中战胜了由“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组成的英国舰队,那场战斗也被奉为时代的经典。如今,完全修复的“俾斯麦”号加上从未受损的“欧根亲王”号再一次组成了快速舰队,为的却已经不是突破英军海上封锁那么简单。从最一开始,一个庞大的计划就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承载这个计划的册子上,写着“莱茵演习”。在经历了成功的前两个阶段之后,第三阶段也是这个演习最后的舞曲,正在隆重上演。

“不去管它!”

张海诺泰然自若的屹立在装甲指挥室前方的敞开式观测台上,站在他旁边的是一干年富力强的将领们:舰队参谋官雷蒙·舒伯特、“俾斯麦”号舰长库尔特·霍夫曼、参谋副官卡萨雷·鲍曼以及航空参谋官迪里克·伯格,这些军衔皆在海军上校之上的军官们年龄都不超过45岁,相互之间相识最短的也有12年。私交好坏固然不能决定一个指挥团队的水平,却关系到默契和稳定程度,加上明确的分工和清晰的职责,各自发挥特长与密切配合才是压倒一切的关键。

和所有的指挥官一样,这里的每个人也在密切关注着海上的战局。通讯官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来一次,将己方舰艇发来的密电或者截获到的敌方电文报告给这些指挥官们。

“接到格拉夫·齐柏林号发来的密电,飞行甲板被一枚200磅的航空炸弹击中,舰桥轻微受损,上层飞行甲板出现破口,舰员正在抢修,所幸位置并不影响飞机正常起降!”

“格奈森瑙号发来密电,左舷漏水情况已经得到控制,损管人员成功使2号锅炉恢复运转,航速已经提升到11节!”

“截收到英国舰载机的无线电通讯,第二批攻击机群开始返航,他们损失了一半的飞机,这与齐柏林号先前的报告基本相符!”

“收到布雷斯特联合指挥部发来的密电,侦察机发现一支由三艘巡洋舰和若干驱逐舰组成的小型舰队从朴茨茅斯起航向比斯开湾驶来!”

“收到柏林发来的电报,英军直布罗陀舰队已于黎明之前起航并驶入大西洋!”

大多数时候,张海诺和他的将领们只是默默的听着这些报告。

由于连日来的阴雨天气,海面上的风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加上战舰正以28节的高航速行进,吹得人脸上身上多少有些寒意,但身材结实的德国军官们看来对此没有丝毫的顾忌。站在这高高的观测台上,他们反而有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豪迈感觉。

“雷达发现敌机!一共三架,分别在西北、正北和东北方向,距离约50海里,其中正北方的朝着我们飞来!”

当通讯官再次前来报告时,张海诺看了看自己的同僚们,“命令全舰队做好战斗准备!”

虽然这里只有两艘战舰,仍然算得上是一支舰队。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并没有几个国家的海军能够和这支舰队抗衡!

“英国舰队应该距离这里不远了!”航空参谋官迪里克·伯格显然理解张海诺的想法:那三架极有可能是英国舰队派出的巡逻侦察机,它们的活动范围就限定在舰队周围。

战斗警报很快在两艘战舰内部响起,原本就已经处于高度战备状态的舰员们无需多作调整便进入了待战状态。舰队旗舰“俾斯麦”号上,88座舰炮随时可以开火,无一例外的。近两百根炮管严密警惕着四周围的海面,其中,4对47倍口径的15英寸主炮已经提升到最大仰角,它们正常情况下可将800千克重的被帽穿甲弹发射到36000米外的地方。由于采用半自动装填方式,其最高射速可以达到3发每分钟,加之优越的穿甲能力,战斗性能超过了英国现役的任何一款主力舰炮!

敌机仍在接近当中,站在张海诺的位置上,可以看到舰首各层甲板高射炮战位上,舰员们正在军官的指挥下忙碌而有序的为持续射击做好准备——那些SK…C/37双联装105毫米高炮、SK…C/30双联装37毫米高炮、MG…C/38四联装20毫米机炮以及单管的MG…C/30 20毫米机炮,无不是需要舰员们人工供弹的。至于舰上的150毫米副炮,在装填散榴弹的情况下亦可作为远程高炮之用。

“正前方发现敌机,高度500,距离2。5万码!”

来自光学观测战位上的报告声,嘹亮而坚定,前向的敞开式炮位能够听得一清二楚。这时候,张海诺转头冲着舒伯特淡淡一笑,“身体是战斗的根本,我们无须在这里展现空乏的勇武!”

舒伯特的心态不至于那么放松,表情也是非常平和的,他身体往旁边一侧,在这空间实在不怎么宽敞的观测台上给张海诺让出一条路来,身后的军官们也一一效仿。

回到受14。1英寸装甲保护的舰桥指挥室,张海诺示意参谋军官搬来椅子,大度的落座之后,他朝舰长霍夫曼点了点头。

“30节!”库尔特·霍夫曼大声命令到。

“舰队加速至30节!”

参谋军官心领神会的将命令传达下去,对于一艘最高航速为30。8节的战舰来说,这几乎是最高的战斗航速了!

一艘5万吨巨舰以30节航速在海面上行驶,气势之磅礴令人叹为观止,高耸的舰首轻而易举的撞碎迎面而来的海浪,宽厚的舰身每一次起伏都将数以百吨计的海水重重推向两侧。

这一次,出现在前方的那架英国飞机并没有飞近到远程高炮的射程之内,它只是远远的盘旋着,丝毫不敢跨越雷池一步。对于这样的情况,张海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