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周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东周郎- 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管顾,我这心里也颇为着急啊~~唉~~谁叫我这人一向急公好义呢,就勉强去担这个重任吧……”

站在袁术周边的那些丫鬟们闻言都嗤嗤地笑了起来,她们还很少见到袁术这副神态,不像是个世家公子,倒像是个市井混混。

张燕却像是没有听见一般,他立即站起身来,朗声抱拳回道:“请主公放心,末将一定不辱使命!”

“好!”袁术轻鼓手掌,大声说道,“我已令驻守在彭城的纪灵分兵六路,只待你的大军一到,七路大军共伐陶谦。记住,其它六路人马都是施放的烟幕,你这路军方是我军的主力,能否一战功成,就看你的了!”

张燕听得热血澎湃,谁说我们主公目光短浅、为人凉薄,看他这番谋划,分明是个胸怀天下的英雄人物。为这样的主公卖命,值了!

望着张燕一人一骑逐渐远去的背影,袁术的脸色逐渐变得阴冷。自诩为名门贵族的袁术,骨子里是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出身的。张燕虽然骁勇善战,却是寒门出身,自幼即聚合少年成为群盗,在山泽间转战,这一点使他在袁术心目中大失颜色。

在当前的局势下,袁术无大将可用,必须倚仗张燕,因此对他颇多恩宠。假以时日,袁术有了更多的选择,对待张燕的态度也必然会发生变化。

徐州,下邳城。

作为古华夏九州之一,徐州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

下邳城,具备优越的地理环境,南濒泗水,沂水和武水北来绕城和泗水相汇,它既占水运之利,又有灌溉渔猎之便,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下邳为商周时的都邑,春秋时宋襄公修造了城邑,秦时称下邳县,到了汉代,下邳曾为楚都,韩信为楚王时,就驻在这里。东汉时置下邳国,管辖十七城,区域范围相当大。

下邳作为汉朝东部重镇,其经济和文化是相当发达的。可谓是徐州境内最富庶的一个区域。

自陶谦治徐州后,励精图治,总算在乱世之中维持了徐州民殷国富的局面。因此,徐州也成为了周边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边境屡屡被骚扰。陶谦手中兵马虽多,却无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却也无可奈何。

第二百四十六章 徐州之主

在农业方面,陶谦大胆任用年轻有为的陈登为典农校尉,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在陶谦、陈登的努力下,徐州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收获“粳稻丰积”。

可以说,陶谦在徐州还是兢兢业业地做了不少事情,因此他也在年初被朝廷授予“徐州牧”之职。

州牧一职和州刺史一职可有天壤之别。从表面上看,州牧和州刺史都是一州的最高地方官,但是州牧拥有统领本州兵马作战的权力,还会获得将军的称号,对于各郡守的人事安排,也是州牧说了算。州牧可谓是地方的行政军事最高长官,权力极大。

而州刺史则是行使监察权力的官员,负责监察各郡守的行政事务,理论上没有做决定的权力。但是随着朝廷影响力的迅速弱化,各州的刺史也已逐渐地掌握了地方军事行政的权力,基本等同于州牧了。但是在形式上,还是需要皇帝给个正式的州牧称号为最好。

在获得徐州州牧这个官职的同时,陶谦还被授予了安东将军的称号,顾名思义,皇帝是希望陶谦能为朝廷镇守住国家的东部。为了表示皇恩浩荡,陶谦同时被封为溧阳侯。

只可惜,这次刘协的希望要落空了,因为陶谦年事已高,在剿灭乱贼后,终于一病不起,虽然请了很多郎中来看,也只能是延长数月生命而已,而陶谦的身体,却是一日不如一日,日渐消瘦。

就在下邳陶谦的官邸里,树影婆娑,竹影扶摇,睡莲盛开,正是一副盛夏的景象。有一股暗暗的幽香传来,那是院子里那些不知名的野花开得正艳。

“咳~~咳~~嗯~~”一阵急促的咳嗽声自屋内传来,慌得守在门口的两名丫鬟忙冲进屋里,她们俩看见满头白发的陶谦正侧过身子,费力地咳嗽着,有几缕鲜红的血丝正挂在陶谦的嘴唇上,看得这两个丫鬟心里发紧,两个人交换了一下颜色,一人留下照顾陶谦,另一人忙疾步跑去找夫人汇报去了。

片刻之后,一名满头苍苍白发的老妇在几名丫鬟的搀扶下走进了陶谦的屋子,急切地问道:“夫君~~夫君你可曾好些了?”在她的身后,跟随着陶谦的两个儿子。

此时陶谦的气喘已经略微平息了些,他听见自己夫人的声音,便无力地挥了挥手,低声道:“我现在还死不了……小霞,你的身体也不太好,不必为我操心了……”

陶夫人的眼中突然盈满了泪水,她的身体晃了晃,泣声道:“我们一家老小可就指望着夫君你呢,你可千万别倒下,坚持住啊~~听说名医华佗就在徐州境内行医,我们已经多派人手去寻他去了……”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陶谦缓慢地说道,“今年我已经六十二岁了,也算是高寿之人……反正我已经看淡了……如今~~生命于我如浮云……”

陶夫人走近陶谦,轻轻地用手摩挲着他的身体,轻声道:“夫君应该有信心,整个徐州的百姓也都在为你祈福呢。”

“百姓们……”陶谦不断地在喃喃自语,忽然间,陶谦提高了音调,对身边的近侍说道,“速请两位陈大人、糜大人前来!”这句话的语速较快,陶谦说完之后,喉间又发出了一阵剧烈的咳嗽。

待得徐州别驾从事糜竺、下邳太守陈珪、典农校尉陈登三人匆匆赶来,陶夫人知道妇道人家不可参知政事,便先行回屋去了,只留下了陶谦的两个儿子在场。

这三人可谓是陶谦的心腹之人。实际上东海糜家、下邳陈家俱是徐州本地最有势力的两个家族。糜竺字子仲,是徐州富商,先祖世代经营垦殖,养有僮仆、食客近万人,资产不可胜数。陈珪字汉瑜,是陈登之父,陈珪的叔父是陈球,陈球先后担任过郡守、列卿,最后一直升到太尉,可谓是高官世家。

陶谦自从到了徐州之后,知道必须得借助当地大族、豪强的势力方能顺利地统治徐州,因此他擢升陈珪为下邳太守、陈珪的儿子陈登为典农校尉,又辟糜竺为别驾从事,其弟糜芳为步军校尉,将这两家的势力笼络好之后,陶谦在徐州做起事情自然便是顺风顺水了。

陶谦轻轻抬手示意陈珪三人分别坐在自己的身边,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我老了~~想起小时的时光,竟恍如眼前……那时我父母双亡,是祖父将我拉扯大……后来举孝廉,拜尚书郎,直到当了徐州刺史,这条道路每一步走来都付出了很多心血……”

见众人脸上均是一副凝重的表情,陶谦轻咳了两声,继续说道:“我这条路也快要走到头了……不过心里放不下的还是大家,还是徐州的百姓们啊……我这两个儿子,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也没有多大出息,我死之后还望诸位善待他俩,让他俩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就成……今日我叫大家来,就是想跟你们商量商量,今后谁为徐州之主合适?”

糜竺的脸不由自主地抽搐了几下,自他当了别驾从事后,利用这个关系,将他的生意扩大了许多,如今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陶谦一旦身死,对他的生意影响不可谓不大了。

糜竺忙劝慰道:“主公春秋鼎盛,这小小毛病休养个几日还不就好了?这徐州之主,除了你,还能有谁?”

糜竺一边说,眼珠子一边滴溜溜地乱转,他在观察陈珪、陈登父子二人的表情。

陈珪面不改色,只是拼命用手撸着下巴上的花白胡须,显然他的内心活动比较激烈。陈登却是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彷佛这件事情和自己无关似的。

陶谦也在偷偷地用眼角余光打量着这三个人,他见陈珪和陈登都不接话,便轻声地说道:“子仲的话不能当真,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汉瑜、元龙,你们俩觉得后将军袁术怎么样啊,他可是正宗的袁家后人,四世三公的荣耀举世少有。”

陈珪立刻把正在撸胡须的手重重地拍在了腿上,急道:“主公,万万不可啊,袁术此人两面三刀、生性凉薄,虽有家世的显赫背景,也颇有野心,却不是一个值得投靠的对象。说实话,他还不如两位公子呢。”

第二百四十七章 陈登荐曹

陶谦忍不住又剧烈地咳嗽了起来,咳完之后,他稍微喝了点热水,喘息了几声,对陈珪等人说道:“唉……既然你们觉得袁术不值得托靠,那冀州牧袁绍如何?他可是袁术的哥哥,少即有侠名,礼贤下士,广有威望,如今据有冀州,手下可谓是兵多将广。将徐州交给他,可以得到强大的庇护。”

听陶谦说到袁绍,糜竺马上就不乐意了,皱着眉头道:“主公,你不是提袁术就是提袁绍,你一定要将徐州托付出去么?你且安心养病,一些杂事我们去做就可以了。等你病好了,徐州还是你的。”

陶谦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徐州乃是汉室的徐州,是刘家的天下,非我一人之地,只是如今朝廷暗弱,崩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为了徐州数百万百姓着想,大家还是早早地选定一个明主吧……”

陶谦的两个儿子听到自己的父亲不是说袁术,就是说袁绍,一点儿也没提到自己,明白陶谦看不上自己的能力,加之二人平日里也只顾着潇洒玩乐,对于军国大事也从不操心,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心里还是清楚的,因此二人便一直垂着头不说话。

这时,陈登说话了,“主公的心思,我等了解了,只是如今天下纷扰,豪杰并起,我等也实在不清楚状况,还是主公做决定吧。”

陈珪接着说道:“呃……方才主公说到袁绍,不错,他确实算是一个英雄人物,既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手头上的军事实力也很雄厚。但是……但是他以不正当的手法取得的冀州,而且韩大人把冀州这么大的一块基业送给了他,事后还居然死于他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