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周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东周郎- 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临出前,周瑜紧急派人送来了大批刚刚在庐江采摘的新鲜柑橘。原来周瑜得知鲁肃的行军计划后,最为担心的便是在长期的海上航行中,船上将士们缺乏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极容易患上因缺乏维生素而得的坏血病。

来自后世的周瑜自然知道,坏血病在历史上曾是眼中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尤其是远海航行的船员极易患病,有“水手的恐惧”之称。十三世纪十字军东征,就因为坏血病而产生大量的伤亡。周瑜可不愿看到自己的将士们倒在这种疾病下,将新鲜的柑橘密封后存放在温度较低的船舱底部,应该可以保留较长时间,减少将士们患病的风险。

臧霸的斥候营和祖郎的山越营则选择走6路,他们本就驻扎在秣陵附近,在准备停当后就先期出了,第一个目的地是桂阳。抵达桂阳后休整数日,然后自桂阳南下,直取苍梧郡。

为适应交州的山地作战,周瑜特地在民间征集了一千匹矮脚马,这种马虽然度有限,但极为适应山地行走。斥候营原有的西域马则被替换下来,放在秣陵郊外饲养。周瑜还寻到几名当地有名的兽医,让他们想办法让西域马和本地土马进行**,以获得更为适应江南地势的军马品种。

随着江夏郡和桂阳郡的相继占领,虽然周瑜都派去了得力的官吏,但是他的工作量也明显地加大了许多。特别是征讨交州的战役开始后,他更是忙得没日没夜,单是每天各地报告、军情消息都得花上半天时间。周瑜的书房成了整个江东六郡、荆州二郡的政务军事决策中心。

有时周瑜读完卷宗,会掩卷轻叹,谨慎微、事必躬亲可不是自己的风格,尽管现在的事情很多,但自己可不想像诸葛孔明一样累死。环顾左右,张昭、张纮、顾雍、虞翻等人都是一流的内政人才,可他们现在分别在各郡任太守,没有替代的人选,也没法帮自己,陈宫、贾诩都是一流的谋略家,处理内政事务并非他们的特长。鲁肃文武兼备,是不可多得的统帅人才,已被派去远征交州。

尽管现在周瑜靡下人才济济,但真到用时,觉还是不够用。

不久前,周瑜得到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鲁肃在大军出前专门写了一封信给周瑜,举荐琅琊人诸葛瑾,称此人胸怀宽广、温厚敦信、文武全才。

周瑜得信大喜,可诸葛瑾却姗姗来迟。半个月之后,诸葛瑾方带着鲁肃的举荐信来到秣陵。周瑜忙热情接见,刚一看到诸葛瑾,周瑜不禁心中暗笑。根据历史上的记载,诸葛瑾虽然才华横溢,长相却很难恭维,面长似驴,浓眉细目,令人很难忘记。

寒暄过后,周瑜方知诸葛瑾这次举家都迁到了秣陵城里来,所以耽搁了一些时间。周瑜和诸葛瑾年岁相仿,非常投缘,谈得极为投机,二人纵论天下大势,觉两人的很多观点都很一致。

周瑜当即拜诸葛瑾为州牧府中长史,掌管全州的兵马调度,为方便工作,周瑜在厢房里特僻出一间供诸葛瑾使用,这样如工作到很晚的话,他就在府中休息,不用赶夜路了。

诸葛瑾本和步骘、严畯是知己好友,游历江南的过程中,他被江东六郡清明的政治、欣欣向荣的展所吸引,在结识鲁肃之后,两人惺惺相惜。鲁肃因忙于征讨交州的事情,暂无法安排诸葛瑾,又害怕他远走他处,投在别人帐下,便立刻将诸葛瑾推荐给了周瑜。

这下子诸葛瑾、步骘、严畯三人俱在周瑜靡下为官,也不枉他们一身的才学了。

第三百四十一章 南越武帝

南海郡,秦时置,下辖番禺、增城、博罗、龙川、揭阳、四会、中宿七县,郡治番禺。

秦以前,对番禺及岭南一带,有多种称谓。春秋时泛称“百越”,战国时称“扬越”。而岭南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并未成为楚国的势力范围,秦时又称岭南“6梁”。

番禺之名,战国时已有,因番山、禺山而得名。县城东南一里曰番山,其山多木棉,其下为泮宫。自南联属而北一里曰禺山,其上多松柏,二山相连如城,林木葱郁,风景秀丽。

番禺城南十里处,便是浩渺无际的南海,海边有一村,名为南沙村,此处是个天然良港,其时海运尚不达,每日进出的大多数是渔船,也有少数来自叶调、爪哇等国的商船在此入港,经过长途跋涉,将海岛的珍珠、珊瑚、鱼干等特产卖到中原,再将中原的铜、铁、丝绸等物品运回。

金秋十月,在番禺这里仍然是一派夏日风光,碧海黄沙,云卷云舒,温度较之九月略微低了一些,南沙村里的孩童成群结队地在海滩边玩耍着,或是捡贝壳,或是挖海蛎,或是挖海蚯蚓出来钓鱼,忙得不亦乐乎。

村头的大榕树下,则有十余个稍大些的少年,围坐在一个白苍苍的老者身旁,听他纵论天地、谈古论今。今天那老者说的是南越王赵佗的故事。

“话说始皇帝统一中原后,见岭南虽然荒僻,却未纳入版图,心中不快,便令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统领五十万大军,一举攻占了岭南。屠睢此人人如其姓,在岭南掀起一片腥风血雨,滥杀无辜,岭南的百姓奋起反抗,终于将他刺杀。始皇帝无奈,只得又令大将任嚣统兵二十万,浩浩荡荡地向岭南杀来。这个任嚣可不了得,他家历代都是秦国的将军,战功卓著,武艺高强,你们说他能不能顺利平定岭南呢?”老者兴致勃勃,说话间,口沫横飞。

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稚声回道:“他那么厉害,自然是一战而定了。”

“呵呵,你错了”老者得意地笑了笑,用手轻轻地指了指那少年,继续道,“任嚣本有轻敌之心,哪里还会胜,结果他连吃了三场败仗,无奈回军,被始皇帝痛斥一顿,又加派熟悉岭南民情的赵佗为副将,增兵十万,历经四年,方将岭南全部平定。”

一个脸露刚毅之色的少年忽地站起身来,道:“四年时间,也不知屠杀了我们岭南多少百姓”

老者用赞许的眼神看了那少年两眼,道:“常人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哪一场战争不是建立在普通百姓的血肉之上的?我再继续说赵佗。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秦朝末年,任嚣病危,临死前他召见了赵佗,此时赵佗任龙川县令,手上掌重兵。任嚣说,南海负山险阻,五岭隔绝,远离中原,可以立国,同时,任嚣假传朝廷旨令,委任赵佗为南海郡尉。”

另一名少年扬声问道:“爷爷,那任嚣为何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却给了赵佗呢?此事定有蹊跷。”

老者手捻胡须,呵呵笑道:“你这个娃娃倒是聪明。我方才所说的记载的内容,其实我也不信。我猜想呢,假传朝廷旨令的人应该是赵佗,他最后逼死了任嚣,然后代任南海郡尉。”

“后来呢?”其余几个少年耐不住性子,追问道。

老者想了一想,道:“后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赵佗统治岭南,手握几十万重兵,封关、闭道、筑起了三道防线,拥兵自重。岭南天高皇帝远,赵佗此时虽未称王,但已是实际上的王了。高祖三年,他终于等到了机会,自立为南越武王,定都番禺。过了数年,高祖下诏,封赵佗为南越王。赵佗归附大汉。”

“高祖去世后,吕后临朝,她布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区禁止向南越国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赵佗觉得吕后可能会通过长沙国来吞并他,于是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打败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汉越矛盾开始激化,吕后随即派遣大将隆虑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赵佗,但由于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连南岭都没有越过。一年后,吕后死去,大汉的军队停止了进攻。这时的赵佗凭借着他的军队扬威于南越一带,并通过财物贿赂的方式,使得闽越、西瓯和骆越都纷纷归属南越,领地范围扩张至顶峰,东西纵横万里,堪称是一个强大的帝国。”

另一个少年目露羡慕之色,问道:“爷爷,赵佗还真的是一个英雄。不过,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听说赵佗死前藏了很多金银珠宝,至今无人找到。你知道他们藏在哪里么?”

老者呵呵笑道:“原来你们动的是这个脑筋,告诉你们吧……我……也不知道”

“嗷,爷爷也不知道,我们还是自己去找吧。”有少年起身不准备听下去了。

“唉你们别走”老者有些急了,生活平淡得就像一杯白开水,偶尔给这些孩子们讲些自己的所闻所得,也是他的一大乐趣。此刻,他谈兴正浓,怎么会舍得放他们走?

老者重重地咳嗽了一声,环视四周,神秘地说道:“你们知道么?赵佗一生收藏了很多奇珍异宝,比如金缕玉衣,比如玉玺金印,他死后,这些宝贝都放在他的墓|穴里一起陪葬了”

少年们听到宝贝字样,纷纷回转身来,张大了眼睛继续听老者讲。老者眼露笑意,轻轻捋着胡须,高声道:“赵佗享年一百余岁,传位给其孙赵胡,他死后风光大葬,居然同时有四辆一模一样的灵车出了东门、南门、西门和北门,令人分不清孰真孰假,所有在场的人都搞不清他到底葬在了哪里。”

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海士武

少年们知道还有下文,都眼巴巴地等着老者。老者轻咳一声,果断地道:“但是据我判断,赵佗应该就埋在城北的越秀山上”

“爷爷为何如此判断?”有少年生问道。

“这个嘛,呵呵,”老者微笑道,“越秀山上有马鞍冈,始皇帝曾因马鞍岗有“天子气”,派人开凿致地中“出血”,以后果然生赵佗称王之事。此地风水最佳,赵佗肯定就选在此地了。”

少年们听得蠢蠢欲动,有些不信地问道:“真的就在越秀山么?我们待会就去挖,挖不到找你算账”

老者哈哈大笑道:“帝王陵墓,自是机关重重,就你们哪里能进得去,就是找怕也找不到。”

众人在一起说说笑笑,时间过得很快,夕阳已开始西斜,橙红色的晚霞染红了一大片天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