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周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东周郎-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知下落。郁林功曹番歆熟悉地理民情,为人正直,素有威望。已委其暂任太守,以镇布山,然中溜、桂林、潭中、定周、领方、安广、增食、临尘、广郁九县闻讯后均派使来降,足见儋萌之暴*已触民怒,主公之威望享誉海内。今屯兵于布山,观军中减员十之一二,皆为水土不服之故。肃有一策,闻知合浦、朱崖洲诸郡瘴气更甚,毒泉众多,守兵甚少,欲留半数部众在布山屯田,另征募当地百姓,他们熟知地理风物,则可大为减少我将士伤亡。待合浦、朱崖洲归入版图,再以屯田之兵为主力,往东南攻取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如此轮休之法,既可休养士卒,也不耽误军事行动,一举两得矣。”

周瑜得信后,挥笔回道:“轮休之法,实为妙招。大军远征岭南,可渐服当地水土,征募土著居民入军,需防其半途溃散或通敌叛乱,可从十夫长中精选百人,令其领土著部,以诚心感召,以平等待人,料可服也。交州征伐,前期以突袭为主战法,直取敌酋首,再犁庭扫|穴,余众皆可降。然此时料敌已有防备,宜稳扎稳打,巩固既有地盘为主。待大军适应岭南气候地理,走山路如履平地,当可直捣交趾亦。”

郁林郡,郡治布山。

在县城东侧,有大片的土地,因无人耕种而荒芜着。鲁肃正领着部下在勘察土地情况,有了当年治理鲁庄的经验,鲁肃指挥起来井井有条,“这里地势甚平,可以修建营舍……从这里到那里,要深挖水渠,将坨坨江的清水引入,以便于浇灌作物……那里地势高,适合修几座粮囤……”

随着鲁肃的手指方向,便有士卒快步走到位,放置不同大小的石块,以区分不同的区域,还有鲁肃帐下的文吏在纸上写写画画,很快地,五千人规模的屯田基地便在纸上成了规模,布局合理,令人叹服。

在回城的路上,又有好奇的侍卫见鲁肃心情甚好,便低声问道:“将军,郁林这个名字挺奇怪的,此名到底从何而来?”

在布山休养了几日,洗去风尘,换了新衣,吃到了新鲜的酒食,鲁肃的心情自然不错,他闻言回道:“你可能不知,此地本名为桂林郡,后为南越武帝赵佗所有。我朝高祖皇帝英明神武,采用羁縻手段,仍封赵佗为南越王,使得他不得不年年朝贡。后来南越国宰相吕嘉叛乱,反对旧附我朝,割据了此地。元鼎五年武帝刘彻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军南下,于元鼎六年平定南越国,调整郡县设置,改桂林郡为郁林郡。”

“哦,原来如此,”那名好学的侍卫重重地点了点头,又问道,“我见此地居民服饰与我大汉迥异,讲话我也听不懂,不知是何族?”

鲁肃笑道:“你还真有心。夷巢十万古西瓯,聚啸南江最上游。据书籍记载,灵帝建宁三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乌浒人十余万内属,皆受冠带,开置七县。是以当地居民以乌浒人为主,辅以俚、绔等百越民族,皆爱穿黑色短衣短袖短裤,头戴尖顶竹笠。他们和我们汉人一样,勤劳朴实,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我们以诚信待他们,他们必然也会以诚信待我们。”

第三百四十六章 高筑楼台

侍卫“哦”了一声,大概是有些不以为然。大军千里迢迢地攻占了郁林,吃尽了辛苦,还死了不少兄弟,到了这里后还要和当地百姓平等,那自己的苦不是白吃了么?血不是也白流了么?

鲁肃听出了侍卫话音背后的意思,便沉下脸来,肃然道:“我已颁发军纪,严令三军不得扰民,不得有掠劫财物、强抢民女之举,违令者~~斩”

侍卫见鲁肃对待此问题如此严肃,不由得吐了吐舌头,又伸手挠了挠头,心中暗道:“虽然将军这次是小题大做了,但值此风口浪尖,自己可别犯了军纪,让将军也为难了。”

就在鲁肃大军在交州势如破竹之时,远在幽州的公孙瓒却陷入了深深的麻烦之中。三月间,原幽州刺史刘虞旧部阎柔、鲜于辅、鲜于银、齐周、辽东乌桓峭王苏仆延率各部人马自辽东南下,袁绍令上将麹义统兵十万自界桥北上,两军在鲍丘会师。

公孙瓒闻讯自提六万大军赶到鲍丘。在茫茫的草原上,旌旗蔽日,人喊马嘶,两只数量庞大的军队对阵厮杀,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战况之惨烈,便是天上翱翔的秃鹰也看不下去,展翅远飞。

公孙瓒虽有精锐的白马义从,怎奈阎柔、鲜于辅、鲜于银、齐周等人欲为主复仇,使出了全身的解数,死战不退,加之乌桓骑兵的袭扰、鞠义十万大军的侧击,公孙瓒大败而退,军中士卒被斩首两万余人,草原上处处皆是残肢断臂,过不了多久便成为累累的白骨。

此役过后,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郡原刘虞的部下纷纷杀掉公孙瓒所置长官,与鲜于辅、刘和的兵马联合,易帜与公孙瓒作战。联军实力大增,而公孙瓒的军队士气低落,屡战屡败,公孙瓒于是逃回易京坚守。

易京,本名易县,位于易河之阳。在夏朝时,即有一个叫易氏的民族生活在易水流域。其后有易氏、白狄、鲜虞、中山国世居易水。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分封诸侯,召公封地在燕,即后来“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燕昭王迁都于易水,建燕下都。在这里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使得燕国一度强盛起来。后来燕王喜时期,燕太子丹派荆轲渡易水西去刺秦,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绝唱。

回到易京的公孙瓒此时大有“风潇潇兮透骨凉”之感,眺望宽阔的易水奔流不息,就算是豪迈粗勇的他也不禁生出些苍凉悲怆之意。

不过刚强的公孙瓒并不是那么轻易就被打倒的。他收拢散兵,派出亲卫召集四周忠于自己的军队,很快又集结起了数万人。为抵御联军的进攻,公孙瓒灵机一动,下令临易河挖十余重战壕,又在战壕内堆筑高达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筑有营垒。堑壕中央的土丘最高,达十余丈,公孙瓒自居其中,以铁为门,斥去左右,令男人七岁以上不得进入,只与妻妾住在里面,又囤积粮谷三百万斛。公孙瓒又让妇人习为大声,使声音能传出数百步,用来传达命令。

长史关靖不明所以,特来询问,公孙瓒答道:“昔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今日视之,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田畜谷。兵法,百楼不攻。今吾楼橹千重,食尽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

关靖明白这是“龟缩”战术,只守不攻,绝对是坐以待毙的笨方法,他很不赞同,但又无法说服公孙瓒,只得怏怏离去。好在公孙瓒在军中素有威望,忠于他的士卒很多,过了几日,袁绍靡下大将鞠义领兵来攻易京,公孙瓒只是坚守不出,鞠义围攻了数月,粮草耗费无数,却成效甚微,只得退兵。公孙瓒遂得意洋洋地对身边的人说道:“怎么样?我这个方法好吧?袁本初能乃我何?”

自此,公孙瓒基本很少出高楼,整天在里面饮酒作乐。他又疏远宾客,致使身边没有一个亲信,谋臣猛将都渐渐疏远了。从此以后,公孙瓒很少出来打仗,名震边关的一代枭雄自此消沉,再无翻身的机会了。

和穷途困顿的公孙瓒相比,袁绍此刻却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本已占据青、冀两州的他,击败公孙瓒之后,幽州、并州大部皆纳入了自己的地盘,怎不令他欣喜?

袁绍又采纳田丰之策,封刘虞之子刘和为护乌桓校尉,总督乌桓各部,封阎柔为护乌桓司马,鲜于辅、鲜于银、齐周等人则被编入鞠义军中,各领本部人马攻打易京。

如此一来,袁绍便不显山不露水地将刘虞旧部纳入了自己帐下,实力大涨,又博得了幽州民众的好感,一举两得。只不过田丰建议过些时日将刘和毒死,以绝刘虞旧部念想,袁绍想了半天,还是拒绝了。他感叹道:“伯安公襄贲励德,维城燕北,仁能洽下,忠以卫国。他仅此一子,还是给刘家留些血脉吧。”

由是,袁绍声威震动海内,成为事实上的北方第一霸主。不过,此时的曹操也没有闲着,在巩固了兖州之后,曹操并没有按照郭嘉的谋划先攻袁术,一来曹操在等待着一个机会,袁术称帝日,便是他起兵攻击时,二来孙坚和孙策接连过世后,豫州已经成了一个任何人都可以捏的软柿子。虽然豫州贫瘠,然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处于中原大地的中心,得之可西进关中。

最为关键的原因是,随着长安之乱的发展,皇帝刘协避乱安邑,料其不久后就会还都洛阳。若得了豫州,则曹操可以很顺畅地领兵以“勤王”的名义将皇帝保护起来,自此可以“挟天子以令不臣”。

让曹操坚定了迎接皇帝的信念之人名叫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其人有大才,少为县吏,以清廉公正闻名,得到人们的赞许。后毛玠准备避乱荆州,走之前闻听人说刘表政令不够严明,遂迁往鲁阳。曹操占据兖州后,礼贤下士,辟毛玠为治中从事。

第三百四十七章 来势汹汹

曹操和毛玠二人初次见面,毛玠便侃侃而谈:“如今天下分裂,天子迁移他方,人民放弃本业,因灾荒而逃亡他乡,国家没有一年的粮食储备,百姓没有安居本业的念头,这样的局面实在难以持久。现在袁绍和刘表,虽然百姓众多,军队强大,但他们都没有谋划远大事业的考虑,也没有树立根基、确立基础的打算。打仗作战,正义的军队一定能够取胜,保持地位凭借的是财力。您应当遵奉天子,并以他的名义号令不履行臣子义务的地方诸侯。发展农业生产,积储军用物资,这样霸业与王道才可以成功。”

曹操大喜,很恭敬地采纳了毛玠的建议,惊叹于毛玠对于时事深邃的洞察力,提升他为幕府功曹,专门在自己身边出谋划策。

一日,曹操感叹地对郭嘉说道:“奉孝啊,若论才智计谋,孝先不如你。可若论战略眼光,他可不比你差哦。”

郭嘉微微一笑,道:“恭喜主公,得此良臣,霸业成功有望”

曹操却笑不起来,有些担忧地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