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周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东周郎- 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时,最大的宗姬国不过百里,小者仅五十里,秦在秋周平王时只有一个赵城。而庸国横跨长江和汗水流域,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强大的武力,“唯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

公元前年,庸国趁着楚国灾荒,起兵东进,想要扩大疆域,不料反被楚庄王联合西部的巴国、秦国所灭,国土被楚、秦、巴三国瓜分。成语“庸人自扰”因此而来。此后,楚人吸收庸国的先进文化,国力大增。

建安元年,上庸也遭遇了百年未遇的旱灾,汉水和丹水几近干涸,河床上只有涓涓细流在无力地流动。农夫们想尽了办法,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青绿的秧苗在田间枯死。偏偏又有铺天盖地的蝗虫飞来,所过之处,寸草不生,饥饿的人们没有食物,气急之下捕获了很多蝗虫烤了来吃,结果染上了疾病,互相传播开来,形成了一场可怕的瘟疫。

在这种情况下,张济和张绣叔侄无奈地做出决定,暂时退出上庸,转向富庶的荆州寻找新的安身之处。此时,他们靡下的西凉军队已经休整数年,又增募了不少人马,共有一万五千余人,其中一半是骑兵。

穰城,是南阳郡中除了宛城之外最大的一座县城,秋战国时期即是重要的军镇,城高墙厚,宽约三丈的护城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是座易守难攻之城。

第三百七十六章 穰城之战

残阳如血,穰城城墙上的军旗已残破不堪,却仍在迎风猎猎飘动,上面的“袁”、“桥”字隐约可见,经过了一天的血战,这座城还在袁术的手中。

望着城下遍地狼藉的尸体,张济的瞳孔慢慢地开始收缩,他的心在痛,在流血,这些可都是长期跟随他的西凉好儿郎,血染沙场,丧命于荆州,此生就再也回不到自己的故乡了。

“啊”张济仰天长啸,那股自胸腔间迸发出的悲壮感染了他身后的张绣,张绣一张帅气的脸庞涨得通红,高举手中的虎头金枪,高声喝道:“誓破穰城誓破穰城”

在张绣的感召下,数千名西凉骑兵纷纷高举斩马刀,齐声呼道:“誓破穰城~~誓破穰城~~”,声音威武雄壮,声浪滔天,传入了穰城守军的耳中。

袁术靡下大将桥蕤阴沉着脸,双手紧紧扶着城墙垛,恨不得用他的目光杀了张济和张绣。这几天的守城之战,虽然勉强挡住了西凉军队的进攻,但守军也是损失惨重,用于守城的箭矢、滚木、礌石等物消耗殆尽,桥蕤已经下令拆除百姓屋顶,选其粗壮的木料,当做滚木使用。

桥蕤是汝南汝阳人,为人粗勇,有一身的蛮力,使一杆点钢枪,寻常三五十人近不了身。自袁术在南阳扩兵以来,桥蕤便一直是袁术手下的急先锋,为其南征北讨,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桥蕤招招手,一名军司马将身体隐在墙垛之间,搭上狼牙箭,偷偷地拉开了手中的铁胎弓,瞄准了张济,随即眼中冷光一闪,右手松开,狼牙箭自暗处激射而出。

张济正沉浸在西凉军队所创造出的激|情氛围中,他想着明日该一鼓作气,将穰城攻下,再转兵攻打宛城,在富庶的南阳郡站稳脚跟。张济微微出了神,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夺命的狼牙箭如闪电般射到,待张济发觉,已经来不及躲避,只能眼睁睁地看到狼牙箭射入了自己的胸膛。

张济“唉呀”大叫一声,翻身落马。张绣等人忙抢上前去,将他的身体抬回营中,因狼牙箭正中心口要害,张济没能撑得过午夜,伤口绷血而亡,去和董卓在地下相会去了。

在张济临死前,他郑重地将所部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自己的侄子张绣,张绣跪在张济榻前,含泪接受。

第二日,张绣下令全军缟素,停止攻城一天,为张济举行葬礼。桥蕤在城楼上远远望见,心中不禁大喜。袁术已经将主力部队全部调到徐州境内去攻打刘备去了,穰城的守兵比原先少了一半,如果西凉军队继续这样凶猛地攻击的话,那城破就在数日之间。见西凉军营中一片雪白,想来定是主将受伤不治,群龙无首,说不定很快就会退兵了。那穰城就算是守住了。

第三日清晨,太阳还未升上地平线,张绣便召集军中各级军官议事,张绣先用凌厉的目光在每个人的脸上扫了一遍,然后沉声道:“此乃乱世,世道崩坏,叔父不幸丧命于小人之人,我等当奋力一战,破了面前的这座小小城池,为叔父复仇西凉铁骑的威名可不要毁在你我的手上”

众人身穿素衣,群情激奋,纷纷大呼道:“振我西凉军威,踏破穰城,替先主复仇”

张绣见火候已到,便高声道:“好今日就让我们敌人跪倒在我西凉铁骑的脚下,今后听到我们的名字就浑身发抖”

接着,张绣安排攻城的次序,这次他决定倾全力做出雷霆一击,所有的将士和攻城器具全部集结在城墙高度稍矮的东门,以车轮战术连续不断地攻城。

此举果然奏效,穰城的守军本已有了些大意,认为西凉军会很快地退走,谁知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便有铺天盖地的西凉军杀了过来,且个个勇猛,人人当先,攻击的力量犹如滔天的巨*,前浪刚刚退后,更加凶猛的后浪又打击了过来。

穰城不是无坚可催的堡垒,在这样的狂风激荡中,东门守军的压力骤然提升了十余倍,仓促之间根本来不及调整,便有勇悍的西凉士兵登上了城头,张绣身先士卒,也随后跃到了城墙上,一杆虎头金枪就像是催命鬼一般,不断吞噬着守军士卒的性命。

眼睛涌上城头的西凉军士卒越来越多,守军开始恐慌了,然后便是慌不择路地逃跑,待桥蕤组织了亲兵队想要赶过来增援时,已有西凉士卒将东门打了开来,就在城门外,轰隆隆的马蹄声扑面而来,那是西凉铁骑即将杀入城来,马蹄声震得桥蕤所部将士心头慌乱不已,纷纷抱头鼠窜。桥蕤再也指挥不动,独木难以擎天,无奈之下,他只得领着亲卫们策马自西门逃出。

张绣威风凛凛地站立在东门城楼上,清凉的晨风吹得他的战袍不断鼓动着、飞舞着,他看到的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西凉铁骑在残酷无情地践踏着守军们的生命。

这时,一轮红日终于喷薄而出,张绣转过身来,凝望着朝阳,口中喃喃自语道:“叔叔,侄儿替你报仇了”

说罢,张绣一刀劈出,呼啸的风声中,雪亮的刀锋将跪在张绣面前那名射杀张济的司马面孔映得扭曲起来,“噗”的一声,那人的硕大人头滚落在地,一腔热血直接喷出,在空中形成一大片的血雾。

张绣随即下令,严格约束军纪,只可斩杀敌军士卒,不允许骚扰百姓,偶有违反军纪的将士,张绣毫不留情,立即命令拖出去斩了。此举震慑了许多对张绣尚有不服的将领,此后再也不敢违抗他的命令了。

穰城既下,张绣便将目光投向了南阳郡的郡治宛城。

此刻,袁术的关注点不在穰城,而在徐州。就在下邳境内,袁术靡下大将张勋率领着纪灵、雷簿、陈兰、乐就、曹豹五将,统领着十万大军,正在和刘备的军队对恃着。

第三百七十七章 泗水之滨

建安元年八月,正是骄阳流火的使节,天气炎热,但在下邳城外,泗水之滨,战争的乌云在天空盘旋,两支军队将阵型列得整整齐齐,即将展开一场大战。

下邳城,是一座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下邳其名还得从夏商时期下邳国去溯证。相传夏代薛人的祖光奚仲,曾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他被封在薛。后从薛迁到了邳。古代以北为上,南为下。薛城在北,称上邳,邳在南,称下邳。

下邳为商周时的都邑,春秋时宋襄公修造了城邑,秦时称下邳县,到了汉代,下邳曾为楚都,韩信为楚王时,就驻这里。东汉时置下邳国,管辖十七城,区域范围相当大,为东部重镇,其经济和文化相当发达。

下邳城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它南濒泗水,沂水和武水北来绕城和泗水相汇,下邳城既占水运之利,又有灌溉渔猎之便,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袁术原本派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张燕镇守下邳,随着他移居寿春,为防南面扬州军的进攻,便将张燕调到了寿春,负责护卫他的安全。下邳则由大将张勋驻守。

此刻,张勋领着众将列于阵前,身后的亲卫打开了红罗伞盖,替他们遮挡刺目的阳光。只见对面的阵中杀出一人,身材高大,面若重枣,骑着一匹枣红马,手持一把厚重的大刀,刀背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锋利的锯齿,那人一脸的傲然,大喝道:“河东关云长在此尔等鼠辈还不速速受死”

关羽的声音如同重鼓擂响,敲击在袁术军众将的心头,都不禁心头打晃,一时间竟然无人敢上前迎战,士气顿时为之一夺。关羽见袁术军中久久无人响应,忍不住仰天大笑,策马在阵前来回驰纵,目光冷傲,睥睨四方,如若无人。

终于,袁术军中恼了一人,拍马摇戟杀出,高声大喝道:“兀那厮,休得猖狂欺我军中无人耶”

张勋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靡下的校尉马重,此人臂力过人,有一身的蛮力,使一把重达五十四斤的铁戟,是其帐下一员勇猛的战将。张勋郑重地冲着左右点了点头,意思是给大家加气,别被关羽的威势所慑。

关羽见马重杀出,从他手中的铁戟便知此人力气不小,关羽的嘴角不由得浮出几丝冷笑,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想和我比力气,只会误了卿卿性命。

眨眼间,马重已经冲出数十步的距离,关羽大喝一声,拍马迎上,二人各自挥舞掌中兵器,打斗在一起。马重的铁戟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在空中剧烈碰撞了一下,一股巨大的力量顺着铁戟暴卷而来,震得马重双臂发麻,铁戟几要脱手飞出。

马重心魄欲裂,他万万没有想到以自己一向自负的臂力,居然挡不住关羽的一击。“呔~~”关羽暴喝一声,青龙偃月刀在空中一个回旋,快速地在马重脖间一抹,马重突然觉得脖颈间凉冰冰的一片,接着他惊骇地发现,自己已经轻飘飘地飞了起来,居高临下,可以看见关羽那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