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周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东周郎- 第2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百八十六章 妻妾成群

袁绍并不知道,他的烦恼才刚刚开始。

并州境内多山,山贼众多,黑山军转战并州后,收编了很多当地的流匪和山贼,实力大涨。吕布原先一直采用的是安抚的策略,相互间倒也相安无事,但是袁绍自恃自己兵多将广,未将黑山军放在眼中,下令高干领军清剿境内的黑山军。这些黑山军采用的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游击战术,从未和袁绍军正面对阵,让高干束手无策。袁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方将并州境内的各股黑山军彻底清除干净。

并州的黑山军牵扯了袁绍的大量精力,消耗了他大量的财力,损耗了他大量的兵力,除了对付公孙瓒以外,袁绍暂时没有精力来顾及正在大肆扩张的曹了,而这,恰恰便等于送给了曹一个很大的礼包。

曹的发展很快,由于打着朝廷的旗号,很多能人投到了他的帐下,有些人是真心地为他工作的,奉他为主,有些人则是认为曹代表的就是汉室,自己是投汉不投曹,唯汉室为尊。

不管怎样,曹实力的快速膨胀是人所皆知的,他本占有兖州、豫州二个大州,现在又将目光投向了荆州和徐州。张绣在南阳的崛起让曹如鲠在喉,很是不舒服。而吕布率部东进兖州,则是更加出乎了他的预料。

不过,曹没有料到的是,居然是自己平生的好友之一、陈留太守张邈将吕布引进了兖州,由此兖州很多县城背叛了自己,从而使得吕布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

在曹正在为先发兵攻打张绣,还是出兵在半道袭击吕布而左右思量的时候,他的第七个儿子出生了。

曹是个英雄,而自古英雄最难过的便是美人关。曹自然也不例外,他看上的美女,都要想尽方法弄到手中。单单是他的老婆,前前后后就娶了十几个,真可谓是妻妾成群。

曹的原配夫人姓丁,人称丁夫人,是他正式娶的第一个老婆,却没有留下子嗣。

曹的继配夫人姓卞,人称卞夫人,就是历史上的武宣卞皇后。建安元年时,她三十七岁,是曹宠爱的夫人。卞夫人是琅琊开阳人,出身于倡家,以歌舞擅长,姿容秀丽,性格婉约。她为曹生下了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子。今年,四子中年龄最大的曹丕才十岁。

刘夫人,她原是丁夫人的侍女,陪嫁到了曹家里,被曹,娶之,生下了曹的长子曹昂和次子曹铄。刘夫人在生下曹铄后不久就因病而亡,丁夫人便收养了曹昂和曹铄,谁知曹铄体弱,年幼时便因染风寒而过早离世。曹昂倒是一直健康地成长着,今年已经二十岁了,为人聪明且性格谦和,今年刚举孝廉,深得曹喜爱。

为曹生下第七个儿子的是环夫人,她是彭城人,性格活泼,外形靓丽,聪颖非常。曹给这个孩子取名为曹冲,这是他和环夫人的第一个孩子,自是宠爱有加。

此外,曹的身边还有一个杜夫人,日后他又陆陆续续地娶了秦夫人、尹夫人、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赵姬、陈姬等,大多数为曹生下了子女。

在曹冲出生之前,曹还多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不是曹生的,跟随着他的母亲尹氏一起来到了曹家,被曹收为养子。这个人就是何旻。

尹氏本是前大将军何进的儿媳妇,颇有姿色。何进被杀后,她带着儿子何旻躲藏在一个好心百姓家里,方躲过了洛阳之乱。曹迎接天子都许时,她也夹杂在洛阳的百姓中间,一起来到了许都。负责登记的官吏知道后,便把此情况告诉了曹,曹听说是何进的儿媳和孙子,较为重视,亲自接见了她们母子。虽然经历了一些磨难,但尹氏的容颜依旧清丽,且增加了成熟之风韵,更显娇媚。一见之下,曹就喜欢上了尹氏,而尹氏也想为自己母子找个靠山,因此,几乎不费什么周折,你情我愿,曹便留宿了尹氏,后正式纳其为妾。尹氏后来为曹生了个儿子,取名为曹矩。

尹氏既然成为曹的妾,她的儿子何旻自然也就成为曹家的一员,何旻天资聪慧,曹甚喜,收他做了养子,并欲将其名改为曹旻,何旻知道了,便在地上用粉画了一个方格子,自己就坐在里面一直不出来。

有人看见了此情景,感到很奇怪,便问道:“你有房子不住,干嘛坐在地上这个格子里?”何旻恭恭敬敬地向那人施了一礼,道:“您有所不知,那座房子姓曹,我这格子姓何,我是住在何氏的房子里呢。”

那人闻言哈哈大笑,将此事禀报给了曹,曹也大笑道:“此子何等聪慧也”后来,曹派人告诉何旻,不要他改姓曹了,让他从地上画的格子里出来,何旻这才面露笑容,从从走了出来。

何旻美姿仪而色白,长大后非常注重自己的仪表,常常顾影自怜。不过他的才华却是非常出众。

在历史上,何晏长大后,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首开一时之风气,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何旻与王弼等阐述老子和庄子的理念,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他认为“道”或“无”能够创造一切,“无”是最根本的,“有”靠“无”才能存在,由此建立起“以无为本”,“贵无”而“贱有”的本体论学说。

何旻还认为圣人没有喜怒哀乐,圣人无累于物,也不复应物,因此主张“圣人无情”说,即认为圣人可完全不受外物影响,而是以“无为”为体。在思想上重“自然”而轻“名教”,与何旻自己仗势专权的实际行为多相乖违,故当时的名士傅嘏说他是“言远而情近,好辩而无诚,所谓利口覆邦国之人也”。

曹的妻妾多,子女也多,但她们之间很少出现大的矛盾,足见曹治家之严。曹把统治朝臣和部下的手段稍微用一些在家中,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众人皆以曹的话为圣旨,从不敢违逆他的意思。

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术称帝

曹迎接了第七个儿子曹冲的出生之后,正准备与诸部下商量出兵截击翻越太行山东进的吕布所部的并州军,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曹迅速做出了另一个决定。

这个消息的关键人物是袁术,因为他做出了一个始终萦绕在他心头的一个决定……称帝。

要当大家都认可的皇帝,有几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其一是要有可以号召天下的身份。无论是汉高祖刘邦还是光武帝刘秀,都是出身于草民,他们的天下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打下来的。袁术的身份可比他们要高多了,袁氏一族,四世三公,门生学子遍布海内,号召力极大,自己又是袁家嫡出的公子,身份血统较之他们两位,自是高得多了。

其二是要有传国欲玺,这是皇权的象征,这个袁术已经珍藏了好几年了。自从孙坚将自己从洛阳宫中找到的传国欲玺送给袁术以换取粮食后,袁术几乎是每隔几日便取出把玩一番,在烛光下,传国欲玺晶润的质感经常让袁术心痒难搔,自己何时可以正式地使用它呢,那鲜红的玺印,可是决定着天下苍生的生死啊。

其三是要有足够的实力,当别人不服你的时候,你可以很容易地把他消灭掉。有的时候,拳头比嘴巴来得更有效些。关于这一点,袁术倒也有清醒的认识,他的实力肯定比不上自己的哥哥袁绍,与曹、刘表、周瑜、刘璋、马腾相比那是在伯仲之间,比公孙瓒、刘备、吕布等人相比肯定是要强上许多了。

不过袁术有着自己的观点,他觉得自己之所以这几年没有太大的发展,是因为名望不够高,如果自己当了皇帝,就可以居高临下,收服那些摇摆不定的人马,再指挥他们消灭自己的敌人。

因此,在袁术的脑中,一直思考的不是该不该当皇帝,而是何时当皇帝的问题。

建安元年秋,袁术觉得这个时间点终于到了。

寿春,袁术宫殿般的府邸中,摆放着豪华饰物的议事厅内坐着的都是袁术的心腹和骨干。袁术独坐高处,用目光扫视全场数周,方和颜悦色地道:“昔秦失其政,天下群雄争而取之,兼智勇者卒受其归。今世事纷扰,复有瓦解之势矣。曹以武力强迫天子迁都,挟天子以令不臣,此人名为汉臣,实为汉贼。汉室衰弱于斯今刘氏微弱,天下百姓翘首以盼真命天子,以救民于水火之间。诸位以为如何?”

主簿阎象、长史杨弘、应劭、别驾金尚、谋士李丰、袁胤、韩胤等文官面面相觑,他们早就知道袁术的野心,但没想到他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提了出来,一时不知如何应答。

坐在袁术右首的都是武将,既有张燕、纪灵、张勋、桥蕤、雷薄、陈兰、乐就、韩浩等旧将,又有新近来投的杨奉、韩暹、胡才等将领,听得袁术此话,纪灵腾地一下子站起身来,上首抱拳高声道:“主公之言令我等振奋今海内鼎沸,刘氏微弱。主公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早就该应天顺民,登大宝之位”

桥蕤、雷簿等将纷纷附和,袁术心里得意,但他看到自己手下的那帮文官们一个个犹豫不决的神情时,脸便沉了下来。

主簿阎象见此情形,便上前一步,进言道:“昔日周国,自后稷开始,至于文王,积德累功,已占据了天下的大部土地,仍然奉殷为天子。明公虽奕世克昌,孰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至殷纣之敝也。”

阎象的意思很明确,当年周国势力那么强大,还是以殷为主,如今我们的实力较之周国是差得太远了,而天子也不像殷纣王那么荒淫无道,实在是不应该有自立为帝的想法啊。

阎象的话招来了袁术的一阵嘿嘿的冷笑,他又问杨弘道:“当年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人之众,欲徼福于齐桓,拟迹于高祖,可乎?”

杨弘想了想,沉着地回道:“老朽以为,能否称霸天下,在德而不在众。苟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云匹夫,霸王可也。若陵僣无度,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

杨弘的话分明是在警告袁术,如果不靠德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