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周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东周郎- 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伏虎派上下忙于召集辽东部众,联络精武卫及其它门派,准备趁夜突袭公孙恭府宅的时候,远在许都的天子刘协正在召见袁绍属下的军谋校尉应劭。

应劭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字仲远,汝南郡南顿县人。其父应奉,乃汉桓帝在位时的名臣,官职司隶校尉。应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灵帝时被举为孝廉,中平六年至兴平元年任泰山郡太守。

初平二年,黄巾军纠集了三十万余人进入泰山郡界。应劭纠率文武连续与黄巾军作战,前后斩首数千级,获俘虏老弱万余人,辎重二千两,黄巾军大惧,全部退却,郡内得以安宁。

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和儿子曹德从琅讶入泰山,应劭派兵迎接他们,却没有接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来怨恨曹嵩之子曹数次出兵攻打徐州,就使轻骑追击曹嵩父子,并杀之于郡界。应劭害怕曹杀来,放弃泰山郡太守的职务,投奔了冀州牧袁绍,被任命为军谋校尉。

“臣应劭叩见皇”,应劭跪在地上行三拜九叩之礼。

刘协平静地宣道:“爱卿平身~~”。

应劭恭恭敬敬地起身,奏道:“皇上都许,乃天下所望。夫国之大事,莫尚载籍。载籍是为了决嫌疑,明是非,赏罚的分寸,比较恰当,使后代人有所借鉴。所以胶西相董仲舒老病辞官后,朝廷每有政议,数次派廷尉张汤亲至他住的陋巷,问其得失。于是写下《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件事,动以经对,说得很详尽了。”

“逆臣董卓,颠覆王室,烧毁书籍,没有剩下一点,开天辟地以来,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今大驾东征,巡视许都,拔出险难,其命惟新。臣几代受恩,受福不浅,窃不自量力,贪少云补,撰写《律本章句》、《尚书旧事》、《廷尉板令》、《决事比例》、《司徒都目》、《五曹诏书》和《春秋断狱》共二百五十篇。删去重复之处,成为简洁之文。又集驳议三十篇,分类编辑,共八十二事。见之于《汉书》的有二十五处,《汉记》四处,都删叙润色,以全本体。有二十六处,博采古今理玮之士,文章有光彩,德义也可观。有二十七篇,是臣所创造。不能说必合道衷,心有所思,聊以表述罢了。”

“从前郑人以干鼠为璞欲,卖给周人;宋国的愚夫也以燕石为宝,缇绍十重。看到的人掩口大笑,斯文之族,多半像这。《左氏》实云虽有大国姬妾,也不抛弃陋贱之人,大概是用来代替匮乏哩。因此敢露顽劣之才,附于明哲之后。虽未足纲纪国体,宣洽时雍,庶几可以供给圣听.希陛下日理万机之余.随便翻阅。”

刘协闻之大喜,夸奖道:“爱卿学识渊博,于律令、仪礼尤其熟悉,著作颇多,甚好甚好。爱卿之著作,朕自会令人去取,当认真阅读,希有收获。”

应劭闻言停顿了片刻,接着奏道:“臣听闻迁都许县以后,旧章堙没,书记罕存。便缀集所闻,写有《汉官礼仪》一书,涉及到朝廷制度,百官典式,还请皇上过目。”

说罢,应劭将怀中的《汉官礼仪》一书取出,交给ì,ì再疾走数步,呈给刘协。刘协翻来一看,见书中都是关于官场礼仪、朝会、郊祀、封禅、陵墓规制等制度以及各衙署行事旧例,更是大喜。

自从刘协被迫逃出长安,历经风险,辗转到了许都后,这些方面的书籍都已经散失了。如今曹执掌朝政,对自己虽然还是恭敬有加,但是皇室的威仪较之以前则是弱了许多,如果能够恢复,自是大喜之事。

应劭抬眼见天子脸上荡漾着喜悦之色,便上前一步道:“皇上,孔子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周朝尚文重礼,长期积累起繁杂而丰富的礼制,后被成《周礼》。及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僭越,天下纷争,礼崩乐坏。高祖建都长安之后,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祖患之。”

“高祖遂令博通古礼的博士叔孙通制定朝仪,诸侯群臣朝贺皇帝刘邦时,均须按照礼仪行事,否则必遭惩处。高祖感受到了天子的无上权威,便赏赐叔孙通许多礼物,跟随叔孙通修行儒学的学生也感到了莫大的荣耀,称师傅叔孙通为圣人再世。”

刘协聪慧非常,听应劭如此说,便大笑道:“爱卿就是今日的叔孙通啊,爱卿收集汉仪,花费诸多心思、心力,证明你对汉室的耿耿忠心,理当嘉奖!”

应劭忙推辞道:“臣此举实出于真心,并非为了赏赐。”

刘协笑道:“朕晓得,爱卿真心待朕,朕也理当回报。只不过新朝在此初建,用度并不充裕,特赏赐爱卿白银百两,聊表心意。”

应劭忙下跪叩谢道:“谢主隆恩~~”

第四百零二章 匈奴之变

刘协眼珠一转,露出关切的神色,问道:“爱卿才华横溢,我欲留你在许都任职,意下如何?”

刘协此问,是因为他知道应劭是袁绍的属下,而袁绍是如今天下最强大的一派势力,自己虽然很希望应劭能在身边,但如自己强硬地留下他,恐有后患,得不偿失。

应劭心里也很清楚这一点,他临行之前,袁绍便派人叮嘱他,见过天子后务必回邺城。于是应劭无奈地回道:“谢皇上厚爱,臣全家俱在邺城,如臣留在许都,恐有不测……”

刘协轻轻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爱卿就回邺城去吧,只要心怀汉室,在哪里都是一样……朕会下诏书给大将军,让他支持你继续著书,为天下苍生造福。”

应劭拜别后,刘协回到自己居住的殿内,仔细了应劭的著作,心生感慨,信步到花园中走了走。

两场大雪过后,几乎所有的树木都抖落了一身的叶片,光秃秃地甚是难看,即使是排列在一起的树木,也显得孤单凋落。唯有几株青松依旧苍翠,在花园的角落里,有一树红梅刚刚结了花苞,花瓣的粉红色顽强地从花苞中跳了出来,入到刘协的眼中。

刘协信步走到红梅树前,悠悠地叹了几口气,尽管世间依然有应劭这样忠于汉室的臣子,但为数是越来越少了,汉室的衰败已是不争的事实,谁也没有力挽狂澜的力量。数十年后,也许就是数年后,这天下就未必还姓“刘”了。

“希望我能挺过去,汉室不能亡在我的手里……”,刘协暗暗地下着决心。顽强地透苞而出的红梅给了刘协信心,世道沧桑,风云变幻,只有坚持才是最重要的。他走了几步,又回头看看红梅,在扑面的寒风中,只有这一树红梅与众不同,即便是迎风傲放又如何?一树红梅不是春,刘协又感到了自己的无奈和孤单。

回到殿中,刘协看到尚书台刚刚送上来几份奏折,这也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真正的决策曹已经替他做了,刘协能做的就是看一看,掌握些天下大事,让自己不至于闭塞得太久而已。

刘协随手拿起最上面的那份奏折,却是度辽将军耿祉的,奏折里耿祉上报了南匈奴单于栾提于夫罗因病去世的消息。

刘协对于南匈奴单于栾提于夫罗还是有些印象的,还颇有好感。原因是在去年刘协率众从长安逃出时,曾经得到过栾提于夫罗的帮助,今日骤闻他的死讯,刘协不免有些伤感。

汉光武帝时,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而统治阶级因争权夺利,分裂成南北二部,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建庭五原塞,匈奴分裂为两部。后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被安置在河套地区。次年,迁庭于美稷县,即“南庭”。汉朝置使匈奴中郎将率兵保护其安全。其后南匈奴的单于世代相传。

刘协知道,栾提于夫罗能够拥有这个南匈奴单于之位,大汉帝国曾给予了他一些帮助。栾提于夫罗是南匈奴老单于羌渠之子,被立为右贤王,封持至尸逐侯。灵帝中平年间,政府征调南匈奴的兵力来镇压各地起义,栾提于夫罗带领部队来到中原。

中平五年,由于南匈奴多次发兵帮助汉朝,国内不满,害怕继续征调兵源,于是叛乱,杀死单于羌渠,拥立须卜骨都侯为新单于。于夫罗便也自立为单于,入京晋见汉灵帝,请求发兵帮助复国,正赶上汉灵帝病危,援助了他一些粮草辎重,栾提于夫罗主要依靠自己的原先带领出来的兵马,在攻下黎阳后,站稳了脚跟,开始逐步发展。

栾提于夫罗死后,谁会继任单于之位?南匈奴会怎么样?听闻他和袁术暗中一直有来往,如今逆贼袁术悍然称帝,他的继任者会继续支持我还是支持袁术?刘协带着心中的疑问继续看了下去。

“南匈奴单于栾提于夫罗突得暴病身亡,因其子年轻且性格鲁莽,难掌大局,左右拥护其弟栾提呼厨泉继任成为单于,其子刘豹被立为左贤王,族中元老去卑任右贤王。”

栾提呼厨泉?未听闻过此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刘协心怀疑问。

“栾提呼厨泉,栾提于夫罗之弟,曾被封左贤王,外貌粗勇,实有谋略,不仅武力过人,且善于笼络族人,故得以上位。虽南匈奴衰落已久,但族人皆善战,控弦之士仍不下五万,常年流寇中原,杀我百姓,掳掠妇女、牲畜、粮食,实乃心腹之患。值此单于更换之际,人心浮动,朝廷宜起大军彻底征服南匈奴,扬我大汉之威,则耿祉此生足矣。”

看到这里,刘协轻轻地摇了摇头,不是他不愿意出兵南匈奴,解边境百姓之苦,一则朝政大事,尤其是出兵讨伐都由司空、车骑将军曹决定,自己这个皇帝做不了主。二来朝廷初定,方方面面的事情太多,豫州、兖州周边皆有强敌环伺,随时有可能发大军进攻,使得曹根本无力再管南匈奴的事情。尽管他们的目标是曹不是自己,但实际上会让自己再次走上颠沛流离之路,这个是自己绝对不愿意再重温的噩梦。

看来度辽将军耿祉的愿望要落空了,还好他没有狮子大开口,向朝廷要兵要粮,否则自己还要怀疑他的用心究竟怎样呢。

刘协继续看了下去,奏折的结尾部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