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煮酒话太宗-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唐明宗不识字,所有文件都要由枢密使安重诲诵读,他顺便学习文化。唐明宗还坚持汉唐以来大学士开筵讲授儒家经典的传统,尽管基础太差,而且过了读书识字的年龄,学习收效甚微,但这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态度,和唐庄宗沉溺于声色、优伶形成了鲜明对比。

唐明宗痛感唐庄宗的奢靡浪费,首先捕杀了为祸的宦官和伶官,把剩下没做坏事的也大部分遣散,偌大的皇宫只留下一百名宫人。最有趣的是唐明宗把年轻漂亮的宫女都遣散回家,只留一些中老年妇女承担宫务。有道理!宫女本来就是做家务的,要那么漂亮干什么?能够还政于民、还富于民的君主颇为不少,但能还靓于民的皇帝就相当罕见了!这个男人太伟大!

唐明宗虽然不怎么识字,但也喜欢吟诵点诗词。那这位十三太保排行第一的悍将最爱吟什么诗呢?唐朝留下无数豪情四溢的边塞诗和武将诗,但都不是他的所爱,他最爱的是聂夷中的这首《伤田家诗》: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

如果不能理解这首诗中的悲天悯人情怀,或者说不认识聂夷中这个人,那可以再看看他《悯农》系列中更著名的这首《田家》(也有人认为是李绅作品):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位以武勇立于乱世的猛将,内心深处追求的价值却并非以武力建功立业,而是非常痛惜百姓在乱世中遭受的苦难。唐明宗出身部族,但不是这个部族的奴隶主贵族,而是一介平民,更成长在汉人的环境中,带着一种纯真质朴的平民意识。所以唐明宗当上皇帝不求享乐,甚至在乱世中也没有急于大发统一战争,而是想用手中的权力为正在苦难深渊中呻吟的百姓做一点实事。当一个仁君其实并不复杂,大致就是精简机构、减免赋役、休养生息等。唐明宗在位七年,是五代在位最长的皇帝,这七年相对安定,物价下降,可以说是中国人民难得的一次喘息之机。除他之外,五代的其他皇帝就只有两种:打输的是暴君,打赢的是战神,反正都不愿给百姓哪怕片刻的休息。

不过,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毕竟不是文盲可以治理的,尤其在五代这个组织结构很不规范的乱世。唐明宗最为倚仗的左右臂是宰相任圜和枢密使安重诲,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但他居然不能协调好这两人的关系,两人经常争权夺利甚至在朝堂上公开争吵。此二人不和,朝政也就不可能和谐。唐明宗虽然仁爱,但心胸也说不上多宽广,不是很听得进反对意见,晚年就因不满任圜的忠言直谏而对他怀恨在心,最终免了任圜的官。而唐明宗最大的缺陷仍在于子嗣问题,他当皇帝时已经六十岁,但一直没有确定储君。他的儿子中最能干是次子秦王李从荣。又见老二!又见秦王!这是一个好兆头吗?

李从荣非常善战,官至守尚书令兼侍中,加河南府尹、大元帅,位在宰相之上。但他为人凶残暴虐,人缘极差,文武百官都不愿他继位。李从荣也感觉到压力,长兴四年(933),六十七岁高龄的唐明宗卧病在床,骄纵的李从荣认为可以趁机夺权。说他骄纵,他还不是一般的骄纵,事先将这个计谋告诉枢密使朱宏昭、三司使冯赟,先给他们个机会投诚。但几位重臣没有接招,李从荣大怒,率河南府步骑千人占领宫门的天津桥,准备强行攻入。

近臣们赶紧把消息告诉唐明宗,唐明宗本来以为自己眼看就要死了还没被篡位,大有希望在五代乱世出淤泥而不染,创下一个善终的纪录,结果临死前还是被这个逆子破了,气得指天大哭。

所幸事先已经有很多人知道李从荣的计划,在宫内设置了防备。控鹤指挥使李重吉是唐明宗义子潞王李从珂之子,正在禁宫值守。唐明宗对他哭着说:“你父亲跟我冒矢石定天下,多次救我于危难。李从荣这个逆子算什么东西,我准备把军权交给你爹,你给我顶住了!”尽管没说传位给他爹,但授军权也是很大的诱惑了,李重吉率军死命顶住宫门,更兼李从荣事先约定的内应康义诚临阵腿软,不敢打开宫门,叛军一时无法攻入。

政变这事儿,成败就在须臾之间,只要坚守片刻,等主力部队赶来,叛军也就完蛋了。马军都指挥使朱洪实率大批骑兵赶来,剿杀叛军,将李从荣夫妇及其幼子杀死在床下。李从荣还有一个小儿子从小养在宫中,唐明宗不忍杀害,但诸将坚决要杀,最后只好忍痛杀之。听到李从荣死讯后,唐明宗更是悲痛欲绝,昏厥数次,对赶来的群臣哭道:“我家事搞成这样,没脸见你们啊!”数日后,唐明宗驾崩,享年六十七岁,在位七年。

唐明宗虽然没文化,却有一种发自心底的质朴善良,在五代这个道德沦丧的血腥乱世中尤为令人感动。更可贵的是武夫出身的他,还非常恬静,完全没有部族军头的那种狂躁。他登基后每晚都焚香祝天:“我本胡人,因动乱被众人拥立。愿天早生圣人,为生民做主。”

这位沙陀血统的新汉人实在太符合儒家传统的审美观了,被视为五代乱世最难得的圣君。司马光指出,唐明宗执政期间是五代乱世仅存的小康社会。欧阳修更认为,夏商周三代能像唐明宗这样的圣君都是少数,何况后世,何况还是五代!然而事实上,唐明宗的名气也算不上很大,甚至比不上他那笑柄弟弟唐庄宗。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自愿放弃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另一方面是评论家们忽略了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巨大贡献。

中国人自秦朝始,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无贵族的平行社会,途中屡有反复但始终在前行。牛李党争以来,贵族阶层已渐处下风,唐朝的灭亡更是致命一击。后梁虽不值称道,但也对打击贵族门阀作出了重要贡献,到唐明宗时,所谓门阀贵族已命悬一线,这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大概还有卢、韦、豆卢(实为慕容氏所改汉姓)等寥寥数家,但也都活得战战兢兢。韦说和豆卢革尽管是拥立唐庄宗的元勋,但后来还是都遭到贬斥并赐死,门阀贵族基本绝迹于江湖。更重要的是唐明宗下诏废除了唐朝的贵族特审制度。

这大概是贵族在中国的最后一项法定特权,唐朝规定贵族犯法虽也要服法,但司法机构需专门呈报给皇帝亲自判罚,皇帝会酌情增减判罚,而不一定和平民适用同样的法律。

何谓贵族社会?何谓平行社会?

同一个国家内,对天生不同的人群适用不同的政策法规,这就叫贵族社会,而抹去了这种不同,就是平行社会。这就是中国历代公共管理者孜孜以求的境界,历经汉唐千年之演进,王谢之族渐失声息,至唐明宗朝,终可谓修成。

客观地说,唐明宗的扫尾工作并不复杂,他只是碰巧生在这个时候,但也不应该忘却他所作出的标志性贡献。不过,唐明宗还证明了另一件事:结构庞杂的中华帝国绝非文盲可以治理,唐明宗虽善良可敬,但还远不具备构建一个宏大文官政府的资质。他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每晚向天祷祝“早生圣人”。不知是否这种至诚至善感动了上天,唐明宗天成二年(927),洛阳夹马营,飞捷指挥使赵弘殷的夫人诞下一名男婴,取名赵匡胤,也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这不正是应唐明宗之求,上天生下将中华民族从五代深渊中解救出来的那位圣人吗?

正是:

莫笑武夫不识丁,铁骨柔肠寓浓情。

天子当为苍生佑,何求一人建功名。

这个太宗没爷爷

唐明宗晚节不保,虽然没被篡位,但也被逆子气死,宋王李从厚继位,即为唐愍帝。唐明宗在镇压李从荣政变时曾向潞王李从珂之子李重吉许下承诺,但最终李从珂并未继位。其实李从珂未必有什么非分之想,但问题在于别人有。须知强Jian易躲,意淫难防。唐愍帝为了削弱各镇节度使的威胁,准备相互调动,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本来无可厚非,军区司令员换防是军队的正常管理手段,但要考虑到五代的人一般都有被害妄想症,稍微做点动作就可以吓得人家造反。李从珂也是患者,皇帝这么吓他,当然就造反了,率军攻入洛阳,弑杀唐愍帝,自立为帝,即为后唐末帝。

现在唐末帝坐上皇帝宝座,但被害妄想症不会就此好了,关键是他现在该怎么对付他手下那帮患者。实力最强的患者当属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石敬瑭是唐明宗的女婿,也是拥立的主要功臣,与李从珂并列为唐明宗的哼哈二将。唐明宗登基后以李从珂镇守西北,石敬瑭镇守东北,分掌后唐主力。

石敬瑭现在的想法应该和李从珂当时差不多,而且还更积极配合治疗,唐末帝还没想到怎么吓他,他就想先试探下唐末帝的态度。石敬瑭主动要求调换军镇,如果唐末帝顺水推舟同意了,那肯定就是想整我;如果他不同意,就继续试探,试探到能证明他肯定想整我为止。果然,唐末帝接报大喜:“正愁没理由调你,你自己提出来了。准奏!”石敬瑭大惊:“果然是想整老子!反他爹去!”

石敬瑭宣布造反,唐末帝调集各镇会剿。这是一场被害妄想症患者的大联欢,各位节度使都借机拼命寻找皇帝要整自己的证据,谁还有心给你打仗啊。不过唐末帝毕竟人多势众,石敬瑭以一镇兵力独抗天下也有点难度,更害怕老对手契丹从背后捅一刀,这时就只好向契丹求援。

石敬瑭对契丹很有诚意,先向契丹帝国天皇王耶律德光(契丹名尧骨)称臣,并承诺灭唐后,将河北从幽州(今北京)至云州(今山西大同)的幽云十六州送给契丹。耶律德光之父耶律亿(契丹名阿保机)曾与李克用约为兄弟,而唐明宗是李克用之子,石敬瑭是唐明宗的女婿,所以石敬瑭比耶律德光低一辈,向他称父。耶律爸爸当然就要为乖儿子出头,派大军助战。

石敬瑭本身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