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煮酒话太宗-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匡胤是中下级军官赵弘殷之子,周世宗在开封府尹位置上锻炼时见他聪颖干练,便招致帐下,成为一员干将。赵匡胤和李重进、张永德等名将一起为周世宗制订了作战计划:北汉总兵力不多,但骑兵较多,更有万余辽军助阵,周军必须充分发挥人数优势,在磁州(今河北武安)到晋州(今山西临汾)一线形成庞大的凹形防御面,分散消化北汉军进攻火力后,在反击中形成战略包抄,以梯队攻击实施逐步毁灭打击,并在刘崇的后路预设埋伏,如果顺利的话,或许能一战成擒!

当然,刘崇敢以区区三万兵马(另有一万辽援)南下,自有其道理。北汉兵马本就精锐,近年来在辽的支援下,骑兵建设更是一日千里,在开阔的河北平原作战,优势明显。周世宗调兵北援,刘崇得报后绕开潞州南下会战,周世宗也立即下令周军加速前进迎敌,控鹤军都指挥使赵晁私下说其实应持重缓行。周世宗听闻大怒,立即下令将赵晁押回大牢听候发落。控鹤军是唐五代皇帝的御前近卫,五代很多人都是利用控鹤军发动政变,是一个暧昧而又敏感的阴谋策源地。但刚刚登基的周世宗军令如山,毫无畏惧地拿控鹤军开刀,一时三军无不骇然,再无贰言,加快速度,两日抵达泽州,与北汉军前锋相接。两军主力在泽州高平县的巴公原列阵决战,史称高平之战。

北汉军左翼悍将张元徽率四千铁骑先攻,对位的周军右翼是老将樊爱能、何徽,北汉军以重骑兵冲锋取得了第一波优势。樊爱能、何徽二将是武将版冯道,混迹于五代沙场自有一套,该逃命时绝不含糊,见北汉铁骑来势凶猛,率先逃遁,周军右翼顿时乱成一团。见这么轻松就旗开得胜,刘崇得意洋洋,心想郭荣果然是个小狗屁,这么不经打,看来第五代又是过眼云烟,我可以再次光复大汉了。以后我的庙号叫什么?太祖、世祖、高祖都已用过,难道我要叫烈祖?唉,我们汉朝的祖是不是多了点……刘崇越想越轻松,在战场上换上一套羽扇纶巾,摆开美酒,奏起音乐,准备在谈笑间让樯橹灰飞烟灭。这真是一幕载入史册的浪漫武士情怀,难道一百年后苏轼写的不是周郎而是你刘大爷?

不过此刻却出现了一个相当不识趣的人——辽军主帅耶律敌禄。耶律敌禄率万名辽军作为北汉军的梯队,准备后续投入战斗,但他观察两军布阵后觉得对方不容小觊,更可怕的是这时战场上开始刮起了越来越强的南风。这不得不让他想起当初辽太宗南征后晋的白团卫战役,实力明显占优的辽军顺着北风尚且惨败,现在风向逆转,着实不是个好兆头!耶律敌禄立即找到刘崇,要求重新研究阵法。这让兴头上的刘崇很不是滋味,虽然你是上级领导派来的,但也太会扫兴了吧。我请你是来助拳的,不是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更何况现在我已经赢了,不需要人帮,你就到一边去,不要跟我抢功。耶律敌禄气呼呼地率军离开战阵,看你刘崇单打独斗。

其实北汉军已经冲开了周军右翼,但毕竟兵力太少,无法继续投入,如果此刻耶律敌禄能分出数千辽军发起梯队攻击,可将周军右翼彻底摧垮,之后随便怎么蹂躏阵形全失的周军估计问题都不大,但由于刘崇和耶律敌禄赌气而失去这个机会。

年轻的周世宗见右翼败军不断向后拥来,却丝毫没有慌乱,用剑拨开射来的箭支,大声为己方将士鼓气。见皇帝尚且不惧,本已慌乱的周军稍稍安定下了情绪。这时一个真正改变历史走向的人及时出现了——赵匡胤!

赵匡胤疾驰到阵前,对张永德高喊:“既然敌军从两翼包抄,则我们从两翼反击,稳住阵形待后队插上即可全线反击!”周军将士都已被周世宗的豪情所染,皆高喊愿意杀敌。赵匡胤又说:“我军右翼已经崩溃,张元徽势猛,我愿率军前去迎他!”说罢赵匡胤率两千精骑直冲张元徽而去,赵匡胤一马当先,虽左臂中箭,血满征袍,却毫不动容,专门从敌军最密集处穿过,沿途敌将纷纷落马,如一支长刃插过北汉军的胸腔,右翼周军在他的率领下借助南风发起了潮水般的反攻。

周世宗见状更是豪气大发,突然率领五十名御前近卫跃上一线,亲自向刘崇发起了冲锋!

这确实太出人意料了,刘大爷吓得半死,急忙召回前线的张元徽才勉强抵住这次亡命猛攻。但本已占据绝对优势的左翼也失去了最佳战机,赵匡胤重整周军右翼发起反击,阵斩张元徽。而周军的预备队河阳节度使刘词终于率军赶到并立即投入战斗,北汉军的骑兵优势已经挥发,这时就该周军发挥人数优势了,北汉军全线溃败。遗憾的是后周本来在刘崇的退路设有埋伏,但伏兵听信了樊爱能败兵的谣言而撤走,不然极有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直接翦灭北汉!

高平之战后周世宗赏罚分明,重奖赵匡胤、张永德等将,并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余人处斩,一时军纪肃然,周世宗乘胜进围太原。此时北汉已被打残,辽不得不派出大批援军救命。本来周军士气旺盛,又将仓促来援的辽军击败,结果先锋官史彦超兴奋过头,追杀辽军败兵时冲得太猛,冲进了人堆,被砍了,辽军趁机反败为胜。这事确实有点奇特,也不好明确责任人,周军诸将议论纷纷,人心涣散,最后无奈只好解除太原之围,撤军南返。

尽管周世宗没能一举翦灭北汉,但在即位之初顶住了北汉和辽的联合攻势,避免了辽再次入主中原。上一次辽太宗灭后晋入主中原却又被赶走,有很大的偶然性,再来一次难道还会犯同样错误?如果被高度文明而非野蛮部落的辽入主中原,汉文明可能会从此失去生存空间,真正终结。所以,高平之战对历史走向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被后人严重低估了。不可否认,周世宗获胜也有很大运气成分,但他的英勇奋战无疑是保卫家园的首要因素,所以说周世宗是一位伟大的英雄,毫不为过!

不过有人当了大英雄,也有人颜面尽失,这人就是老油条冯道。史称老油条“历事八姓,身为宰辅,不闻献替,唯谏世宗亲征一事”。意思是他一共在八姓老板手下打过工(说实话我只数出来他事奉过七个政权,而且其中有大量同姓的),身为宰辅,但连政权更迭这样的事都不过问,一辈子就直谏了一次——就是反对周世宗亲征——结果人家没听他的就打赢了,简直一个耳光打在老脸上,皱纹都全部打平了。最悲剧的是周世宗凯旋不久,七十二岁的老油条油尽灯枯,一命归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数十年,临死前自己讨了这么个耳光,说来也是晚“节”不保。

度过了这场重大危机,接下来就该认真思考如何长治久安,怎么在一个道德沦丧的时代重整纷繁复杂的武人江湖?办法有且仅有一个:构建科学的公共管理尤其是军事指挥体系。

周世宗反思中唐以来乱世的特征,首先是藩镇拥兵自重。这个问题历代都在尽力解决,用某些手段在一段时间内起到了控制作用,但最终又以新的形式成为祸害。比如节度使这个制度就是魏晋时代用于控制武将军权的手段,到中唐又成为新的诸侯割据形式。汉晋以门阀出任太尉,总揽军务,这很容易失控。隋唐遂废除太尉实职,以尚书兵部代管兵权,但这个文职机构掌控力度太弱,导致战斗力流于藩镇。于是周世宗重新设计中央和地方军队编制,重构指挥体系。周世宗首先改组殿前司作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掌控全国禁军。禁军本是皇帝御前禁卫,但周世宗将所有作战部队都归为禁军,借高平之战要求各镇选派精锐补充到禁军,地方只留下厢军负责日常防务并协助后勤工程,退化成辅兵。这样周世宗就将军队的实战能力都集中到了朝廷直接控制的殿前司这个指挥终端,达到了“强干弱枝”的目的。

殿前司下设许多军、营、卫,由武将任指挥使或都指挥使,殿前司总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各一员,也由武将担任,但朝廷另派朝官任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作为代表朝廷掌管殿前司的最高长官。如果非要和现代军制作个比较,殿前都点检相当于中央军委主席,殿前都指挥使则相当于三军总司令,殿前都虞侯相当于总参谋长。

周世宗对文官系统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除通过正常科举选拔大批人才进入官员队伍,还为在职官员开设专场考试,让他们撰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篇,畅所欲言,既征求意见又察举人才。前一篇相当于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或者考研政治,也算是君臣谈心,大家敞开心扉,不要老是疑神疑鬼,确定一个集中精力干事业的姿态。后一篇则相当于申论或者业务课,考察具体业务能力。其中,比部郎中(刑部内设的一个司长)王朴的作文深得赏识,得以脱颖而出。

王朴提出:研究后晋、后唐失政的原因,重点就是离心离德,藩镇在地方上形成了独立,必须加强中央集权,才能保持国家统一。而就具体战略,应该“从易者始,先南后北”。江南的南唐经济发达,可以先攻取它相对容易的淮北并经常骚扰,削弱它的实力,之后再整体攻取。之后广西、广东都会归附,再四面围攻川陕,这时契丹占据的幽燕也会自动回归。唯有并州(北汉)是必死之寇,可留待最后集中力量攻灭。

王朴因此策论脱颖而出,成为周世宗的股肱之臣,在他的辅弼下,周世宗设定规划,大举改革,国力蒸蒸日上。他们的改革包括重建组织机构、改革法律、劝课农桑等,大致和历代励精图治的君王差不多,但有一条比较特殊,那就是废佛。

中国从未进入过宗教社会,没有形成官方宗教信仰体系,政府力量也绝少直接介入宗教事务,因此诸子百家得以长期在这片乐土上自由生存。但这种局面有赖于一个开放、包容的政权维系,否则其中一个宗教过于强势,就会挤压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