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煮酒话太宗-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后述律氏的回鹘家族和奚六部均改汉姓萧。奚和契丹是很近的民族,并且形成了皇室通婚的惯例,辽历代皇后除淳钦皇后外均为奚族萧氏。所以辽官员耶律、萧二姓奇多,而且皇后全部姓萧,其实他们并非都是亲戚,只是同民族而已。《天龙八部》中乔峰在得知身世之谜后,一口一个契丹萧峰,但其实姓萧的是回鹘或奚族,恰恰不是契丹族。

辽太祖东征西讨,兵锋西至阿尔泰山,北至克鲁伦河,臣服了大量原属突厥、回鹘的部族,契丹成为草原上新的霸主。在这个过程中,辽太祖的次子耶律德光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他现在主要是去踩一些游牧部族,压力不大,当皇帝后跟中原交手便鲜有胜绩了。

淳钦皇后育有三子: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其中耶律倍热爱汉族文化,尊崇孔孟之道,深得辽太祖喜爱,早早被立为储君。辽太祖攻灭渤海国(今辽宁境内的渤海族政权,较早汉化),又将渤海故地封为东丹国,作为耶律倍的封国。但淳钦皇后反感汉化,最爱和她一样暴戾残忍的幼子耶律李胡。而耶律德光长年带兵,战功卓著,实际势力最大,像极了契丹版的隋炀帝、唐太宗。当然,耶律德光没能像隋炀帝那样得到淳钦皇后的偏爱,但淳钦皇后又考虑辽太祖最爱长子,所以联合次子对抗长子。

按理说他们联合起来也未必能阻止辽太祖传位给耶律倍,但意外的是辽太祖在攻灭渤海国回军途中突然驾崩。虽然按宋制,皇帝家属没有公共管理权限,但契丹现在还达不到这个程度。天皇王驾崩后地皇王权决军国事,淳钦皇后召来辽太祖旧臣商议继承之事,众臣均认为应由人皇王耶律倍继承天皇王之位。地皇王问他们:“先帝挂了,你们想不想他?”大家当然哭丧着脸说:“当然想啊!”接下来这句就出人意料了:“果真想,就随他去吧!”游牧部族虽有活人殉葬的陋习,但应该都是些家奴姬妾之类,怎么可能拿大臣殉葬?而且人家说想念先帝,那是客套话,哪有真去殉葬的道理!不过这只是她的一个借口,把不服的全杀了。她还想杀耶律德光的汉臣赵思温,但汉人就没那么好忽悠,赵思温说:“先帝生前最爱的人就是您,您怎么不去殉葬?我们臣子去侍奉先帝,恐怕不如意啊!”淳钦皇后圆不过来,不过她也确实够强悍,立即剁下自己的右手,送到辽太祖坟中代殉。吃了这个亏,这场杀戮才终于停了下来。

淳钦皇后摄政一年半,至次年底,耶律德光终于登上帝位,史称辽太宗。述律皇后为皇太后,史称应天皇太后,并将幼弟耶律李胡立为皇太弟。

登基后,辽太宗和应天皇太后不断削弱东丹国。这本意是打压耶律倍,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契丹帝国中央集权化。耶律倍备受打压,非常郁闷,又常受到唐明宗的召唤,最后留下一首汉诗: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这……能算诗吗……算吧。

遂逃离契丹,投奔后唐,扫除了辽太宗最大的隐患。

但这并不表示辽太宗便可大权在握,应天皇太后似乎比他实权更大,而且与他政见相当不合。辽太宗虽然不如哥哥那么热衷于汉化,但也算汉化倾向者,这与极度反感汉化的应天皇太后就形成了冲突,而且应天皇太后还随时准备扶耶律李胡上位,形势也很微妙。

契丹汗国恰好建于唐朝终结这一年,这个草原新霸陪伴了中原的五代十国。按理说,中原小国林立,朝不保夕,勃兴的契丹汗国应该很容易踩扁他们。但事实是辽太祖、辽太宗多次南下均被一些破烂国家击败,连晋出帝这种傻货也先赢了辽太宗两阵。尤其是晋辽第二次大战的白团卫战役,明明是辽军占据上风,明明战场上还刮起了东北风,明明晋军已经陷入逆风和火海的困境,但还是在杜重威、李守贞的指挥下反败为胜,大破辽军,这不由得让辽太宗陷入深思。

第一,时至唐代,游牧部族的战斗力和军事思想比汉人已经差了不止一个时代。游牧部族以民为兵,尽管表面上看成本低,但素质更低,根本没有阵形的概念,上阵就只会“猪突”。这种“军队”劫掠下汉民可以,一遇到职业军队就惨了。尽管五代的汉族军阀无力远征草原,但游牧骑兵(确切地说是牧民)主动进攻中原那就完全是送死。怎么建设契丹民族自己的正规军?

第二,汉民族实力强大,即便四分五裂,也远非游牧部族可望其项背。怎样利用巧妙的政治杠杆,撬动汉族的内部力量为我所用?

辽太祖以汉制建立了一个草原帝国,留给辽太宗的任务就是以上两点,应该说他还算基本做到了。

最初辽太祖挟一统草原之势,很快踩扁了河北的小军阀,但遇到他干侄儿唐庄宗,这位票友打他比唱戏还轻松。辽军虽然有不错的马骑,但都穿着杂色衣袄,更无阵形可言。而票友麾下精兵统一着黑甲,号称鸦军,队列整齐,进退得法,阵形切换时如寒鸦蔽日,牧民兄弟看一眼尿都吓出来了,还打什么仗?辽太宗汲取教训,不再轻易挑衅中原,所以唐明宗一朝,战乱较少。直到后晋高祖石敬瑭主动来求,辽太宗才利用汉奸的帮助首次将势力伸向中原。但很快他又遇到了弱智儿童晋出帝。此时辽军的正规化建设已大有进步,比如著名的铁鹞军已经登场,或许辽太宗也想试一试剑,于是御驾亲征,但又被打了脸。辽太祖不敌五代第一战神唐庄宗也就罢了,辽太宗连弱智儿童都打不过,想来景延广的豪言壮语也并非完全没道理。

但辽太宗非常执著地南征,因为他知道五代是契丹民族入主中原,成为一个主流文明帝国的最好时机。以应天皇太后为首的游牧主义者却非常反对,提出汉地难治,就算打下来也治理不好。辽太宗两次南征失败,内部压力更大,但他还是顶住压力,组织了第三次南征。这次他也算是脑筋转过弯来,重拾找汉奸当儿皇帝的技巧,在杜重威的指引下打进了开封。

打进开封后,辽太宗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身穿汉服,以汉礼制即中国皇帝位。

以前的耶律尧骨是契丹帝国皇帝,现在他要以汉制成为中国皇帝,把所谓契丹帝国改为中华帝国辽朝。之前入主中原的鲜卑天王,包括后来的元清皇帝都不会穿汉服以汉礼即位,他们只是以蒙古或满洲可汗兼中国皇帝,和大不列颠国王兼印度皇帝、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兼东罗马皇帝一个道理。辽太宗这不是兼,是真的变成中国皇帝。

辽太宗改年号大同,改国号为辽。汉文史料记载,该国后来在辽和契丹两个国号之间切换了至少四次,所以宋人认为契丹和辽是一个意思。但事实上,改年号确实很好玩,国号改来改去干嘛?据研究,契丹可能是契丹民族真实的自称,而所谓辽则便是“写给汉人看的”。

无论如何,至少辽太宗本人有一种雄心,要让“辽朝”成为中华帝国史上一个和汉朝、唐朝一样的正统王朝,他要带领契丹民族融入这个主流帝国。

那他的理想完成得如何呢?前面已经说了,汉民自发起来反抗,汉高祖又宣称要断他后路,几下就把辽太宗搞得焦头烂额,连病都犯了。不久,汉高祖兵至洛阳,辽太宗只好骑上骆驼仓皇逃出开封,撤返东北。但辽太宗是个非常善于总结经验的人,他总结此行有三失:第一,没有约束士兵劫掠(打草谷);第二,括民私财,没有获得汉民支持;第三,没有及时派契丹人去当各地的节度使。途中,辽太宗病情愈发严重,于是派人告诫皇太弟耶律李胡:“治国之术无非与臣僚推心置腹、和协军情、抚绥百姓三者。你老哥受不了开封炎热,所以回来纳凉,不然最多一年可以治平中原。以后要以镇州(今河北正定,但此县不久被周世宗所取,宋朝也再未归还)为中京,再图后举。”

事实上,他还是没有总结出(也可能是不好意思说)最根本的一个原因——缺乏契丹的后援。

辽太宗带了不少军队进中原,就算汉高祖要断他后路,也不用跑得那么急,至少在关外辽军的支援下和汉人打一仗,打不赢再跑啊。然而关外却没人来支援他。有些游牧部族的最高领主想当大国皇帝,但提着脑袋打天下的骑士兄弟们可不会为了你的理想放弃领主身份。契丹国内本就不支持南侵,更不允许把契丹变成“辽朝”,没帮汉人插你两刀已经是看在母子情分上了,就别指望帮你了,你还是爬上骆驼滚回家来罚跪吧。

驼峰奇侠逃到栾城(今属石家庄),病情愈发严重,太医说皇上患的是热疾,一定要远离女色。辽太宗大骂:“我就是火气重,正需要女色来败火!”我倒是很欣赏此等男儿,但不相信科学尤其是医学科学的人一定会受到惩罚,年仅四十五岁的辽太宗在即将到达辽境前,吐血身亡。为防尸体腐烂,随行将其内脏摘去,以盐浸泡。汉人见契丹人用做腊肉的方法对待君主遗体,非常惊讶,认为是狼狈逃窜时为保存尸体的无奈之举。当时腊肉叫做羓,于是新旧《五代史》均猎奇地将辽太宗称为帝羓(《资治通鉴》称帝鹾)。然而根据北宋中期辽国问题专家文惟简所著《虏延事实》,契丹本有这样的风俗,所有人尸体都会这样处理,汉人纯属少见多怪。但帝羓名声早已不胫而走,成为辽太宗狼狈撤逃的一个喜剧注脚,连本书都忍不住要将这两个字挂到标题里吸引下眼球。

按设定,皇太弟耶律李胡应该继位。但诸臣都害怕暴戾嗜杀的耶律李胡母子,觉得还是汉化的人比较好处,于是在军中拥立了耶律倍之子耶律阮,史称辽世宗。辽太宗带出来的兵力比较多,应天皇太后和耶律李胡发兵不能拒,辽世宗打回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将应天皇太后和耶律李胡幽禁,说来还和宋太祖陈桥兵变有几分相似。辽世宗的汉化倾向更强,尽管他在位仅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