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霸王门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霸王门徒-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过了一天的惨烈厮杀,彰武城内的将佐、兵卒已经进入了梦乡。寂静的夜幕下西城墙上也仅有三三、俩俩的值夜兵卒在往来游动着,有气无力的梆子声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硝烟过后的空气中还残留着弥漫的血腥气味久久的未能散净,经过激烈争夺的城头上在月光的清辉映衬下隐隐约约的暗红斑迹参差斑驳,一切都显现出战火暂熄后的疲惫、苍凉和狼籍!

‘轰隆隆……’的令大地都在‘簌簌’颤抖的沉闷声音响起,一丈多高的西城墙仿佛发生了质变一样的向下坍塌下去,冲天而起的灰蒙蒙烟尘彻底的遮住了月光的余辉,‘噼里啪啦’漫空飞舞的碎石、土块飞扬散落;就连城墙上巡游的值夜兵卒也毫无幸免的随着坍塌的城墙消失在骤起的闷响和烟尘中无影无踪,甚至连一声濒死的嘶鸣也被巨大的声响掩盖得未曾留下一丝。……巨大的声响也令城内正在酣睡中的守城兵将们仿佛做了一个噩梦一样的懵懵懂懂、迷迷蒙蒙的发愣而不明所以。然而,夜路走多了就有可能撞到鬼!骤变经历多也就会陡然猛醒!闷雷临空的巨响尚在余音袅袅,当世最为具有趁夜逃跑经验的大将纪灵就已经反应过来自己又该启程了!

此时身上还穿着一身亵衣的纪灵须发蓬松的冲出了居室,冲着虽然已经跑出来、但仍然发着愣还没醒利索的亲兵们喊道:“是不是西城传来的响声?”得到亲兵稀里糊涂、前言不搭后语的确定回答后,纪灵又急迫的嘶哑着喊道:“赶快传令军兵从东、北、南三座城门撤出城去!快!这一定是徐州军把西城墙给弄塌了。快撤、快撤!……”连喊带叫的纪灵此时也不管亲兵们听没听明白,自己已经首先几步蹿过去翻身跳上了战马,不管不顾的就率先向东门方向飙去。‘逃跑专家’的反应还真不是一般的快呀!

逃跑归逃跑!惊慌失措的纪灵从蹿出居处始手里却还一直拎着从不离身的三尖两刃刀;而在当世,在这种奇形兵刃上有绝高造诣的也就仅纪灵一人而已。以往的多次逃跑,纪灵都是要拼命地保护着袁术一同逃离;而这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纪灵是自己身为三军主将,他当然可以不管不顾的率先一走了之了!

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纪灵这种作为也不乏是明智之举。本就在数量和实力上同城外的徐州军有难以弥补的差距;既然已经城破,从保存实力以利再战的角度考虑,也没必要在进行殊死的抵抗。失败既然是早早晚晚的事,再做无谓的抵抗也只能是徒增伤损。

在西城的尘埃尚未散净的是时候,徐州军已经在太史慈、管亥的统率下从坍塌的西城墙的缺口处涌进了彰武城,响彻夜空的喊杀声、刀枪争鸣声此起彼伏,彰武城的易主已成定局!

待天光见亮一切也渐渐归于了平静。经过了多半夜的鏖战、甚至出城追歼残敌的兵卒都已经归营之后,战后的战损和歼敌统计却令徐州众将感到极其的惋惜!就是由于当时城内的纪灵反应太过迅速,使一些身强力壮、手脚麻利的幽州军兵卒大部分逃出了彰武城。最后的统计结果五万多的幽州军也就被歼灭、俘虏了万余,而大部分的幽州军兵卒都逃之夭夭了!气得率先攻入城内、性情有些暴烈的太史慈不停的叫骂:“纪灵这个老混蛋!逃的也太快了?唉……!如果不是担心弄巧成拙,在东门外埋伏下一支伏兵就好喽!”太史慈说的也是实情。当时张辽也曾考虑在城东设伏,但又担心大军的调动引起城内不断派出的探子的警觉,最后还是放弃了于东城门外设伏。

纪灵的表现也真可称为:识时务者为俊杰!在突发大变的情况下,纪灵反而把大部分的幽州军都撤出了彰武城,这样自然也为徐州军下一步的向幽州纵深进军增加了难度。

第二百二十二章 柔肠百结 (三更)

彰武城的攻防战就这样以有些‘雷声大、雨点儿小’的状态结束了。但这毕竟是在冷兵器时代的古代,交通、物资、军械等均是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以张辽为首的东路军将领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加快攻击的度,但彰武之战仍然前后经历了半个月的时间。为了尽可能的加快进军的速度,东路军也仅在彰武休整了两天,就又匆匆的开拔向蓟城的门户范阳进军了。

而我所统帅的西路大军,此时已经渡过了人为的发了一场大水的盘河,再一次的逼近以高干为主帅的幽州军下寨。高干所统领的这一支以原并州军为骨干的幽州军,不仅在数量上占幽州‘袁氏’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而且在战力上也应该是幽州军中最强的一支。把高干率领的这支幽州军拖住、并争取在野战中消灭,会为夺取幽州、诛除‘袁氏’扫清一个最大的障碍。

作为东汉末年的第一豪族、在这个纷乱的年代相继产生了两位傲视群雄的第一诸侯(袁术、袁绍)的‘袁氏’的嫡系高干,按品级上来讲已经是一品大吏,但一直以来其基本上都是被‘袁氏’的阴影所掩盖的难以彰显声名;且在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也并不太多。但毋庸置疑,受袁绍的委任一直稳据并州的高干也并非是一个庸才,否则又何能在经过了匈奴肆虐后几乎乱成了‘一锅粥’的并州站稳脚跟?无论其本人的才略如何?就其能够毫不迟疑的任用牵昭、田豫这两个刚过弱冠之年的少年将领,其就颇有知人善任之明。凶猛的野兽往往是隐藏在黑暗中!反复的思虑着高干此人的人生轨迹,使我不由得对他陡升警惕之心,内心里也产生了要会一会他的想法。

虽然现在‘袁氏’在幽州拥军近二十万,而作为少壮派代表的袁谭、高干等还自忖与徐州军有一定的相抗能力。但在我的眼里,已经江河日下、苟延残喘的‘袁氏’也只是宛如‘秋后的蚂蚱一样蹦跶不了几天’了!无论是在实力还是在士气上,现在的幽州军根本无法同徐州军相比;在大一统的总体趋势下,幽州‘袁氏’的覆灭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当然,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则要重视敌人;过于的轻视对手只会自食其果。

事实上,现在东、西两路这二十几万大军按我原来的想法是为下一步进军大漠准备的,而首先用于攻取幽州则有锻炼兵卒、适应战场气氛的意思。否则,一场正常的内陆作战,动用了近十万的铁骑参与其中也显得太奢华了!但毋庸置疑,幽州的问题也同样是在进军大漠之前所必须要解决的。只有解决了幽州‘袁氏’,我才可以以幽、并二州为基的逐渐向大漠纵深推进。否则,再出现后院起火的情况,那我可就‘画虎不成反类犬’了!再说了,如果我对幽州的‘袁氏’不予以清除就急三火四的从并州出兵,让‘袁氏’得到喘息之机而以死灰复燃?那可就真有些得不偿失了!

说实话,也不怪我一直以来对诡诈、狠辣的曹孟德抱有很大程度上的同情和敬重。就一点上来说我与曹孟德极其的相似,那就是对才略之士有着近乎偏执性的喜爱。因而,现在我就对‘幽州三小’既感到惋惜他们的才干、又有些不忍让他们就这样跟随‘袁氏’亡命在徐州军的铁蹄之下。牵昭、田豫、沮鹄原历史昙花一现的少年英杰,如果能利用得好未来还有无垠的广阔空间可以令他们遨游,就这样很快的的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确实有些暴殄天物!同样,一代悲剧人物沮授、沮公与现在既然还活着,那也应该让他尽可能的发挥余热。

现在的我较原历史的曹孟德在有一点上占有着较大的优势,那就是我在大义上不亏、是以汉帝御兄的名义在代天巡狩、征讨四方。只要你‘幽州三小’和沮授承认是大汉朝的臣子,我就有收归己用、让他们为朝廷效力的机会。想想我还真是有些杞人忧天?现在整个天下的局势已经趋于稳定,而某些执拗的仍然想逆潮流而动的人又何必过于的怜惜?

但无论如何在发起全力进攻前还是有必要会一会高干及牵昭和田豫。所谓上兵伐谋,站在大义的角度尽可能的加以说服,免得把他们逼到与夷族去沆瀣一气的与民族为敌,那就太不遂人愿了!如果真把他们逼得同司马懿一样的逃亡大漠,对我以后所要实施的战略也会有所阻碍不是?至于‘袁氏’兄弟、父子,他们既然已经先期对朝廷的旨意置若罔闻,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保住性命的被幽居着渡过残年了!争霸天下本就是‘胜者王侯、败者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偶然想起阴险、诡诈的司马懿,我心里就像嘴里吃进去了一只苍蝇似的‘抠又抠不出来、吐又吐不出去’一样的别扭!原历史的鲜卑一代天骄轲比能就极其的雄才大略,在有生之年不仅统一了鲜卑各族、并把鲜卑壮大到成为了草原的霸主。虽然轲比能死后鲜卑从总体上分崩离析,但就是分裂出的各个部族也同样具有着不俗的实力,成为了百年之后‘五胡乱华’的主要力量。

现在历史却发生了更加令人担忧的变化,心性阴毒、诡诈、战略眼光独道的司马懿出乎意料之外的投靠了轲比能必将会对今后的大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能力超群的司马懿很可能会使轲比能统一鲜卑的步伐加快很多,也会使鲜卑这个汉民族的最大敌人更加的强大起来。有时一个能力超凡的人物很可能是要左右着整个社会的走向啊!

轲比能加上司马懿,肯定要比依稚斜加上中行曰要强悍得多!一个半残人(阉人)的中行曰就让年轻的大汉朝几乎耗尽了所有的国力才彻底的根除了夷族的边患,这还是要有一代圣主汉武帝刘彻的强力手腕。对比一下,具有着原历史一统中原能力的司马懿即将造成的危害又将是多么的大呀!任重而道远,按下葫芦浮起瓢;看来想尽早的结束乱局、好好的享受快乐人生的日子还是遥遥无期呀!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