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内闯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衙内闯三国-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郄俭的死活嘛,倒也不难。”刘璋即展开了思路,脑中的脉络便渐渐清晰了起来。只是这一张嘴,却也吓了屋里老少三个一跳。

好家伙,掌握一州之牧的死活不难?刘范与刘诞对望一眼,都露出惊疑之色。唯有刘焉知道自家这小儿子可不是信口开河的,既然如此说,就必然是心里有些料的。

“计将安出?”刘焉心中安静下来,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才缓缓的问道。

“呵呵,父亲怎么忘了,孩儿当年在童师处学艺时,可是有两位师兄的。那大师兄张任,便是蜀中大族。”刘璋微微一笑回道。

这话一出,刘焉父子三人同时一惊。刘诞霍得站起,走到门口处仔细张望了几眼,这才又回来坐下。

刘璋这话的意思,他们如何不明白。竟是要从中暗使手段,就算那郄俭活着,也要将他变成死的。这事儿一旦传扬出去,刘家必是灭门之祸。

“四弟,这事儿,可靠吗?其人家世如何?”刘诞皱着眉头,想了想问道。至于问起张任家世如何,自是考究究竟有没有那个实力的意思。

刘璋点点头道:“二哥放心,当日我与二位师兄情谊极深,断不会有什么纰漏。至于说他的家世嘛,第一件事儿需要隐秘去办,小弟自也会安排人手过去,张任师兄处,只作为协助就可。不论他的家世如何,都不会去轻易惊动。”

刘诞面色放松,颇是赞赏的点点头。他生怕这个幼弟年轻毛躁,涉及一州之牧的生死之事,若是闹的风风雨雨的,便是达成目的,也是后患无穷。

而刘璋之意,竟是不惊动张任的家族,只让张任个人参与。对于真正行事之人,更是直接从自己这边直接派出。

这般手段心计,端的是四平八稳,滴水不露。自家这个小弟,年岁虽轻,处事却是极为稳妥,当真令人欣慰至极。

刘焉与两个大儿子对望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轻松。如今蜀中乱成一团,有了张任这个当地之人从中掩护协助,郄俭的小命,等若十成已去了九成九了。

若如此,那么,刘焉这个益州牧的职位,也算是铁板钉钉,不出意外的话,算是已然落到口袋了。接下来,如何平叛,平叛之后又当如何立足,便是重中之重了。

☆、第114章:密谋蜀中(3)

有了刘璋一番表现,刘范、刘诞都不由的对他信心大增,齐齐望向这个四弟,看他还有什么手段把出。

刘璋瞅瞅自家老子和两个哥哥那神色,不由的开始翻白眼了。怎么我很像是神仙吗?我不过是说能解决郄俭那个倒霉蛋好不好?怎么一个两个的,看这架势,后面的事儿全都巴望着我去办似的?

话说平叛之事还真没什么。只要老爹真能去了蜀中,凭老爹手下将兵的素质,再加上张任这个地头蛇的协助,扫平一些农民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只要老爹名正言顺了,张任的家族力量自然可以毫无顾忌的发挥出来。而且,那马相其人虽是名士,但却绝不是个什么真的将帅之才。这里外里的账算算,平叛之事又何须烦忧?

眼下唯一难办的是,平叛完了,如何才能光明正大的坐镇蜀中,将那天府之国,牢牢的握在刘家手中。

眼下朝野虽乱,但也还没到公然抗拒的时机。况且,一旦失去大义的名头,必成万夫所指。若是那样,占据蜀中就不是跳出乱局、静待时机。反而变成挑起乱局的急先锋,给他人做嫁衣了。

别说刘家不过初据蜀中,根基全无,就算经营有年,一旦成为众矢之的,也必然是个破家人亡的结局。如后面的董卓肥猪,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刘璋将心中想法跟老爹和哥哥一说,刘焉、刘范、刘诞都是皱起了眉头。父子三人刚才一起讨论,前面两件事儿虽然也未能解决,但却也都知道,其实第三件事儿,才是最最难办之事。

如今,刘璋一到,前两件事儿已是有了章程,算是解决了。但这最后一件,竟也露出为难之色,几人不由的都是心中发闷。

正所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三件事儿都解决了两件了,却偏偏最后一件事儿卡壳了。简直还不如一件也解决不了,大伙儿索性没了念想儿来的利索。

书房中寂静无声,父子四人都是眉头紧锁,各自沉思。刘璋两眼发直,脑子中翻过无数假设,却竟是没有一个主意,能到达完美无缺的。心中大为颓丧之余,思维便不由的天马行空起来。

曹白脸当年还有个得陇望蜀的感叹,自个儿现在,却是眼睁睁的看着蜀就是吃不到,更不用提陇了。咦?等等,陇…。。这个陇……

“有了!”刘璋想到陇,随即便想起了一个人,登时便有了主意,不由的脱口叫道。

刘焉三人精神一振,齐齐望向他。刘璋面现喜色,微微摆手,将脑中思路先自理顺一番。

历史记载上,刘焉入蜀之后,是有个人主动跑来投靠。之后更是替刘焉守住蜀中门户,将朝廷信使隔绝,从而才使刘焉变成实际上的一方诸侯,真正的割地而据。这个人,就是张鲁。

但如今,历史事件提早了好几年,张鲁到底能不能出现,实在是不好把握。就算这厮出现了,但之后难道真的给自己在卧榻一侧,竖立个敌人不成?

要知那张鲁乃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教,也即是盛行五斗米教的始祖张道陵的孙子。至张鲁这代,更是自己便身居五斗米教教主之位,在川中有着不小的一股势力。

这样一个人,固然是极好的一个屏障,但对后期西蜀一地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想必刘焉当日用这个张鲁,也是迫于无奈的决定。毕竟,他无法准确预知后面整个天下的走势。

如果没有后面因董卓入京导致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蜀中要想割地而治,还真就得张鲁这么一号强力人物挡在前面才行。

但如今,刘璋可是明白的知道,蜀中需要撑过的时间,不过最多两三年而已。既然如此,又何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竖起那么个难啃的绊脚石?

只要将眼下的形势稍加推动,自也可达到当日刘焉竖起张鲁的效果。刘璋的计策没什么太高明的,说到底不过就是四个字:纵贼相峙!

太常府的书房中,刘璋笑眯眯的凑过去,低低的给父兄解说起来。蜀中大地的上空,风云变幻。乌云层叠之际,竟似隐隐现出一张面孔,面孔上的神情,一如刘璋嘴角上那丝坏笑………

☆、第115章:大婚(1)

第115章:大婚

爆竹声声,锣鼓震天。

太常府上,在经过了一番冷清之后,这一天晚间,忽然热闹了起来。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笑语之声,喧嚣尘上。

整个宅子从里到外,处处张灯结彩、红缎锦幔。噼噼啪啪的爆竹脆响声和升腾的烟雾之中,所有府中下人个个身着新衣,往来川流不息,满面都是喜意。

老家人刘安一袭崭新的袍子,站在大门口,不时的将一个个宽袍锦带的客人迎入。一边的案子上,一个家人不时在一块锦缎上写下一个个人名,高声唱报着礼单。

今个儿是老太常刘焉最小的儿子,奉车都尉、蔡亭侯、破虏将军领涿县太守刘璋刘季玉的大婚之日。

虽说老太太柳氏,如今已是一天好过一天,全然没了当日垂危模样。但刘璋与吴苋的婚事,既然原本就定下了,自也不需再去改变。全当喜上加喜就是了。

对于目下这种情形,吴懿一家当然也是欢喜不已。不管是谁,对于有冲喜之心去举办的婚事,心中多少也是有些纠结的。如今没了这一层意思,自是皆大欢喜。

古时的婚礼,比之后世更要繁琐百倍。尤其是刘家这般人家,父子三人,皆为当朝显官。刘焉本是九卿之首的太常,新郎官刘璋更是俨然一方诸侯。这个规矩可就大了去了。

打从头一天开始,一对儿新人就被开始折腾开了。吴苋那边自是梳头、沐浴、熏香等一系列程序。而刘璋这边,却也同样繁复。

只是让刘璋惊奇不已的是,向来以为婚庆之事,自然是大红衣冠,胸带红花的装扮才是。但事到临头,一切却完全颠覆了他的概念。

整个人从头到脚,全是一色的黑。甚至连去迎亲的车子,都是黑色。不但如此,迎亲的时辰,也不是上午或中午,而是傍晚,夜色将起之时。

他却不知,那婚礼白天举行,是从唐朝才开始的。至于大红吉服,更是晚唐乃至宋朝一代始兴。

自汉以前,婚嫁之事,秉承“阳往而阴来”的准则。士大夫娶亲,必须于夜间,着黑衣,驾墨车,以黑马御之。马前还必须有两个人,专门手持明烛引路,一切均需与夜色相配。

刘璋被折腾了一天一夜,饶是他身强体健,这会儿也感到颇有疲意。对于这古代繁琐礼仪,大是腹诽。

想自己纳安琪儿和邹玉娘时,何曾这般费事。看来这妻便只娶一回才好,后面的美人儿,自当还是以妾礼迎进家门才是。

于这娶亲之日,却想着后面怎么纳妾,这般无耻念头,怕是不但前无古人,便是其后也难有来者的。

待到好容易将新娘迎了回来,这才双双往大堂上行礼。柳氏得见自己最疼爱的儿子成亲,心中欢喜,被人扶了出来坐定。虽仍是口不能言,眼中脸上,却尽是满足欣慰之色。

等到拜完天地父母,新娘被送入房中,刘璋这新郎官儿,却要出来敬酒答礼。

☆、第115章:大婚(2)

整个刘府前面不论正厅侧厅花厅,全数摆上席位。便是府门外,也临时搭起棚子,摆上流水宴,但凡走到这儿的,不论识与不识,都可随意入席,白吃白喝一通。这便叫随喜。

当然,有那吃不了想要兜着走的,只要不是太过分,自也没人真的与你计较。对于这些排场,生性很有些守财奴潜质的刘衙内,也只能在肚里猛翻白眼,狠狠的唾弃一番:肉食者鄙!

至于刘衙内自身也算是肉食者中的一员,自然剔除在外。以他的理论就是,哥乃是标准的白皮红心。穿越千年而来,以大无畏之勇气而见证历史真相,那是需要膜拜的,自然不在被鄙视之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