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桃花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误入桃花源-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儿女的幸福。人在社会中生活,人的行为受到社会(他人)的影响,人的行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人的行为到底由什么来决定?社会给人发出一个刺激,人就自动做出一个反应,这个过程是按什么机制发生的?人的行为由他人来决定还是由自己来决定?人的行为的独立性到底有多大?曹七巧的性变态与《沉沦》中的主人公在性压抑后升华到更高的精神追求,为什么一样的刺激发生了不同的结果。

心理学告诉我们:“刺激——反应”模式中,人的反应是被动的,只能做做出自然的被动反应,这个反应人与人相差不大,例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人也是如此,许多行为就是条件反射,别人夸奖你,你就高兴;别人打你,你就愤怒;别人侮辱你,你就生气;别人帮助你,你就高兴;你看到别人快乐,你就会失落;你看到别人成功,你就会嫉妒。并且这种反应由于产生了预期效果还会得到强化,生活中经常有这种事,因为一件事做成功了,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反复去做,例如因为一篇论文顺利发表又收到稿费,你也许就此成为一个学者;一个学生因为一件事老师当众批评了他,他也许就从此成为一个“坏学生”。一个刺激按照自然法则产生一个对应的反应(或行为),这是金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但是人是有意识有意志有精神的人,一个刺激并非简单地相应产生一个反应,中间要经过人的认识和思考,这个行为模式是:刺激——对刺激的认知(思考)——反应。这也说明为什么同样的刺激或境遇,人们的反应为什么又千差万别。同样是一个美女,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却认为十分美丽;同样是一份精美的书刊,有的人喜欢,有的人讨厌。别人夸奖一个人,有的人高兴,有的人也许以为他在讽刺,所以反而不高兴;别人成功,有的人会嫉妒,有的人却真诚地为他高兴。对于一个刺激,是人们对刺激的认知决定一个人的反应(行为),而不是刺激本身决定人的反应。人的反应是能动,有选择性的反应,生活中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只能改变对别人的看法,我们不能改变社会,只能改变对社会的看法。

人的行为反应是要经过大脑思考的,不是被动支反映刺激,不是一面镜子,人的反应不是一个简单的反映,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处理,这个反映,多数情况下,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同样的食物,一个人喜欢,另一个厌恶;同样的人,一些人喜欢,另一些人讨厌他;同样一部作品,一些人赞美它,另一些人贬低它。并且这种反应还因时空的变化可能发生变化。

一个刺激按照人为法则产生一个选择性的反应,这是有主见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的行为方式,可惜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并不多,多数人懒于思考惯于从众,因而多数人的行为是自然的,没有经过思考的,也是幼稚的,不成熟的。

人是极具可塑性的生命,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和良好的机会,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人,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人的行为是可以塑造的,只要人愿意接受改造,每一个人在适当的领域都可能成为伟大的人。

但是同样地,有一部分人的行为是无法改变的,他们极有自己的主见,独立性很强,外界的刺激对他们没什么影响,反过来他们还影响别人和环境。多数人极易受别人和环境影响,少数人却总是影响别人和环境。前者是性格软弱意志薄弱的人,后者是性格坚强意志坚定的人。

第八章 生命 第三十七节  生命的结构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有一篇散文《暂时脱离尘世》:

夏目漱石的小说《旅宿》(日本名《草枕》)中有一段话:

“苦痛、愤怒、叫嚣、哭泣,是附着在人世间的。我也在三十年间经历过来,此中况味尝得够腻了。腻了还要在戏剧、小说中反复体验同样的刺激,真吃不消。我所喜爱的诗,不是鼓吹世俗人情的东西,是放弃俗念,使心地暂时脱离尘世的诗。”

夏目漱石真是一个最象人的人。今世有许多人外貌是人,而实际很不象人,倒象一架机器。这架机器里装满着苦痛、愤怒、叫嚣、哭泣等力量,随时可以应用,即所谓“冰炭满怀抱”也。他们非但不觉得吃不消,并且认为做人应当如此,不,做机器应当如此。

我觉得这种人非常可怜,因为他们毕竟不是机器,而是人。他们也喜爱放弃俗念,使心地暂时脱离尘世。不然,他们为什么也喜欢休息,喜欢说笑呢?苦痛、愤怒、叫嚣、哭泣,是附着在人世间的,人当然不能避免。但请注意“暂时”这两个字,“暂时脱离尘世”,是快适的,是安乐的,是营养的。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大家知道是虚幻的,是乌托邦,但是大家喜欢一读,就为了他能使人暂时脱离尘世。《山海经》是荒唐的,然而颇有人爱读。陶渊明读后还咏了许多诗。

这仿佛白日做梦,也可暂时脱离尘世。

铁工厂的技师放工回家,晚酌一杯,以慰尘劳。举头看见墙上挂着一大幅《冶金图》,此人如果不是机器,一定感到刺目。军人出征回来,看见家中挂着战争的画图。此人如果不是机器,也一定感到厌烦。从前有一科技师向我索画,指定要画儿童游戏。有一律师向我索画,指定要画西湖风景。此种些微小事,也竟有人萦心注目。二十世纪的人爱看表演千百年前故事的古装戏剧,也是这种心理。人生真乃意味深长!

这使我常常怀念夏目漱石。

这篇散文告诉我们其实人的生命是有独特的活法的,人不是机器,人不能成天生活在“苦痛、愤怒、叫嚣、哭泣”当中,否则人的生命就是可怜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该怎样度过呢?人总有一死,或死得重于泰山,或死得轻于鸿毛。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的人归于前者,把自私自利甚至害人害社会的人归于后者。实际上,客观地讲,人死了,生命就不复存在,功过是非对于死者来说毫无意义,一死百了。难道人的生命因为死而变得无足轻重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有没有意义?如果没有意义,那么人的生命有没有价值?这些问题会在适当的地方还会专门论述。虽然*说人首先要解决吃饭、穿衣等基本生存问题,才能高谈科学、艺术、政治、道德等,物质决定精神,离开利益谈思想和精神是愚蠢的。人的生命与动物的生命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生命不仅是物质意义上的生命,根本上说还是精神意义上的生命,人的生命不仅是物质的存在,而且是精神的存在。一句话,人的生命的本质是精神。人类史就是人的精神史,个人的一生也是如此。人在有限的一生中可能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为了生存,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而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生活上,许多人也许一生都没有尝过“暂时脱离尘世”的滋味。笔者认为的人的存在有三个层次,即生存、生活和生命。

首先人要学会生存。虽说科学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人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处于贫困状态。人类的生产力和社会制度没有彻底解决贫困以前,人与人之间的生存斗争将一直持续着。达尔文说:“至少我认为,口头上承认普遍的生存斗争这一真理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但是要在思想里时时刻刻记住这一结论,却没有比它更困难的。”为了生存,人和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但人的生存显然要复杂的多,人为了生存首先要受教育,然后才可能谋生。生存问题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后变得更加复杂,资本和工业使人异化为非人,劳动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其次是生活世界。生活是真实的、琐碎的、平凡的,渺小的,它扼杀生命,许多人的雄心壮志不是被特别大的困难打败了,而是被现实琐碎的生活消磨掉了。生活世界是人与人错综复杂的关系世界,人与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物质的交换上,这使人与人的关系几乎成为*裸的金钱关系。当然生活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它充满了美的诱惑和各种物质享受。生活世界里人与人是不平等的,有贫富高低之分,人的精神发展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人没有多少自由可言,支配生活世界的是欲望和社会的权力。人在生活世界里是异在的,外向的,只有物质和金钱在发挥作用,所以在生活世界里自由和精神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多数人不幸沦为生活的奴隶,并且像一头驴子一样永远绕着磨石转来转去,在平凡和琐碎的生活里循环地忙碌着。在生活世界里,所谓快乐只是人的欲望的暂时满足和和各种物质的享受,根本谈不上精神的自由与快乐。

然而人的生命,从本质上说,是精神。精神只有从物质和生活中解放出来,才能回归自我,才能体验到精神的自由和快乐。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少数人才能从繁重的物质和琐碎的生活中解放出来,多数人陷入物质和生活的泥沼中难以自拔,甚至越陷越深。人的生命生来就是自由的、平等的和善良的,但是复杂的社会逐渐给人的生命套上枷锁,人变得越来越不自由,教育也只是为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人的精神给遮蔽了。精神只有在能够物质后才能独立,人的生命只有解决了生存和生活后才能体现它的高贵和价值,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快乐。人的生命,也就是人的精神,以后的论述中,如没有特别说明,笔者所指的生命就是指人的精神,生命的精神体现为自由、爱情、信仰与宗教、道德、权力以及生命的快乐等,笔者会变精神的这几个方面,在以后适当的地方会做专门的研究。

生存、生活和生命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影响的。生存是最基础的,没有生存一切无从谈起,而生活是沟通生存和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