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桃花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误入桃花源-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9) “嗨嗨,你这个人!要你到我家喝一杯也不成,还怕酒里有毒,把你这个真命天子毒死!”(《边城•;五》)

(10) 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边城•;一》)

(11) 这些事从老船夫说来谁也无罪过,只应“天”去负责。翠翠的祖父口中不怨天,心却不能完全同意这种不幸的安排。(《边城•;七》)

(12) “我有什么意见可言?这是天意!一切都有天意……”老船夫说时心中充满了感情。(《边城•;十六》)

(13) 船总顺顺象知道他心中不安处,就说:“伯伯,一切是天,算了吧。(《边城•;十六》)

(14) 如今假若翠翠又同妈妈一样,老船夫的年龄,还能把小雏儿再育下去吗?人愿意神却不同意!人太老了,应当休息了,凡是一个良善的乡下人,所应得到的劳苦与不幸,全得到了。假若另外高处有一个上帝,这上帝且有一双手支配一切,很明显的事,十分公道的办法,是应把祖父先收回去,再来让那个年青的在新的生活上得到应分接受那幸或不幸,才合道理。(《边城•;七》)

从上面的摘录中我们大概可以看到小说叙事中故事人物的天命观根深蒂固,从思想到言谈都对天命充满敬畏,因敬畏而保护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人与天和谐共处,所以能使环境保持原始状态,表现在小说《边城》叙事中叙述者对边地生态环境的大量描写,例如小说第二节写到:

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

山水如画,风景如诗,自然环境四季不同,处处不同,但各时各处都有它的妙处,自然是天斧神工的结晶,所以处处有奇迹,令人神往倾心。这就是边地人对天命的赞美,天的伟大是因为它能创造奇迹创造美,所以边地人既敬畏它又赞美它,敬畏则不敢随意破坏,赞美则甘愿与之和谐共处。这就是边地人的天命观及其生态伦理。

再次,从边地的风俗看,边地人对天命充满敬畏。边地处于屈原居住过的楚地,当地着原始的巫文化。“原始人类面对各种自然现象与变化而困惑不解,产生出‘万物有灵’的思想,这便有了巫文化。巫文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它依次经过如下阶段:无神论→自然灵崇拜→植物灵崇拜→动物灵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人为宗教。”湘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古楚的巫文化非常浓厚,影响深远,深入人心,就连故事人物翠翠小小年纪也能记住一首“巫师十二月里为人还愿迎神的歌”:

你大仙,你大神,睁眼看看我们这里人!

他们既诚实,又年青,又身无疾病。

他们大人会喝酒,会作事,会睡觉;

他们孩子能长大,能耐饥,能耐冷;

他们牯牛肯耕田,山羊肯生仔,鸡鸭肯孵卵;

他们女人会养儿子,会唱歌,会找她心中欢喜的情人!

你大神,你大仙,排驾前来站两边。

关夫子身跨赤兔马,

尉迟公手拿大铁鞭!

你大仙,你大神,云端下降慢慢行!

张果老驴得坐稳,

铁拐李脚下要小心!

福禄绵绵是神恩,

和风和雨神好心,

好酒好饭当前阵,

肥猪肥羊火上烹!

洪秀全,李鸿章,

你们在生是霸王,

杀人放火尽节全忠各有道,

今来坐席又何妨!

慢慢吃,慢慢喝,

月白风清好过河。

醉时携手同归去,

我当为你再唱歌!

翠翠唱完了歌,又想起秋末酬神还愿时的火燎同鼓声。“在湘西,在凤凰,万物有灵观念和多神论观念浓郁,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附魅文化的生命力之强,是外地人不易理解的。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在凤凰,即使在城区,拜井神、拜树神、拜石神的现象还常年累月可见。方法简单,用红纸剪贴两双三四寸长的布鞋样,一双略长,一双略短,届时贴在井壁上、大树上或石头上,作为对井、树、石神两公婆的孝敬。另写一张红色拜寄贴,表示愿将小儿女拜寄给他们作干儿女,请保佑小儿女长命富贵,易养成|人。这一切与沈从文在20世纪20年代所写的《阿丽思中国游记》里的一样。”附魅文化就是巫文化,也是边地人的天命观,对万物敬如神,对天更是如此。正因为敬畏万物敬畏天命,边地人与万物和谐相处,容不得有人去破坏它。巫文化使湘西一直保持着原始生态地貌。

边地人敬畏天命,是不是就消极地生活呢?不是。前文也提过,边地人象篁竹一样坚强韧性、向上挺拔,一面敬畏天命,一面又安分地坚强地活下去,他们有一颗韧性的心。在《边城》叙事中,叙述者叙述支边地人的生存伦理的地方有好多地方,大略举例如下:

(1) 凡事求个心安理得。(《边城•;一》)

(2) 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边城•;一》)

(3) 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人民每个日子皆在这种单纯寂寞里过去。一分安静增加了人对于“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梦。在这小城中生存的,各人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边城•;二》)

(4) 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遇不相熟的人,做生意时得先交钱,再关门撒野,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边城•;二》)

(5) 帮里的风气,既为“对付仇敌必需用刀,联结朋友也必需用刀”,故需要刀时,他们也就从不让它失去那点机会。学贸易,学应酬,学习到一个新地方去生活,且学习用刀保护身体同名誉,教育的目的,似乎在使两个孩子学得做人的勇气与义气。(《边城•;二》)

(6) “伯伯,你说得好,我也是那么想。地方不出坏人出好人,如伯伯那么样子,人虽老了,还硬朗得同棵楠木树一样,稳稳当当的活到这块地面,又正经,又大方,难得的咧。”(《边城•;九》)

(7) 祖父又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边城•;十三》)

(8) “二老,大六月日头毒人,你又上川东去,不怕辛苦?”“要饭吃,头上是火也得上路!”“要吃饭!二老家还少饭吃!”“有饭吃,爹爹说年青人也不应该在家中白吃不作事!”(《边城•;十七》)

一面是“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一面是“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这就是边地人的生存伦理。不管遇到什么变故与困难,都要“活下去”,即使“头上是火也得上路”,这就是边地人的韧性。不管生活如何困难,边地人也绝不干坏事,他们”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宁愿生活单纯寂寞,也不愿违心地损人利己,他们永远保持“做人勇气与义气”。人,在面临生存问题时,总有一对矛盾需要解决,是生存,还是不生存?是为生存而唯利是图?还是宁为义也不愿苟且偷生?甚至舍生取义?边地人永远坚强地活下去,但永远不把钱看得重于人间真义真情。孟子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在鱼与熊掌之间,在生与义之间,选择前者还是选择后者,这就是生存伦理。为了生存而苟得,边地人不为也;为了生存而辟患,边地人不为也。翠翠的父亲为了真爱服毒自杀,翠翠的母亲为了人间直义吃冷水而死。生命诚可贵,谁不想活着?但是如果为了仁义为了真义真情,死亦死得伟大。想一想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许多人为了一点小利不惜欺骗父母亲人,为了生存而唯利是图,为了生存而不惜破坏人类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见利忘义,为所欲为,真是让人心痛。比较一下两者的生存伦理,好坏自分。边地人畏天命,现代人唯我独尊天不怕地不怕;边地人重义重情,现代人重利重势;边地人硬扎结实,现代人软弱空虚;边地人舍生取义,现代人见利忘义;边地人为了生存而与自然和谐相处,现代人为了生存而破坏自然。既要硬扎地生存下去,又要重情重义,这就是边地人的生存伦理。

附录 儒家伦理与《边城》叙事2

第四章儒家伦理的人性观与《边城》的人际交往叙事

第一节儒家伦理的人性观

人之初,性本善。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所以人性本善,人无有不善。这就是原始儒家伦理的人性观。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人为自然立法”的命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