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陵新传- 第3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中国代表团出席大会的前一天晚上,联合国礼宾司司长科尔莱向中国代表团透露,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乔治·布什(上届美国总统)很愿同乔冠华团长在会前先见一面。科尔莱同时具体安排了中国代表团第二天早晨进入大会会议厅的路线。中国代表团很快发觉了其中有文章。当11月15日上午中国代表在科尔莱陪同下按既定路线走向大会会议厅时,布什果然也在会议厅门外的走廊上与人“随意聊天”。科尔莱随即将布什介绍给乔冠华。两国代表握了手。这件经过巧妙安排的会见立即在会场内外传为趣闻。就在这次大会上,布什以东道国身份发表了简短讲话,欢迎中国代表。他说,中国代表来到后,“联合国将更能反映世界当前的现实情况”,说包括美国在内,大家都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联合国的历史时刻来到了。”

一星期后的11月23日,当中国常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黄华第一次出席安理会会议时,又出现了同联合国大会上一样的极为热烈的欢迎场面。安理会成员国的代表们一个接一个地致欢迎词,热切期望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更加发挥她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

经过22年崎岖的外交历程,中国人民的合法权益终于被恢复和承认,新中国从北京走向纽约,走向世界,以其固有的丰采展现在国际舞台上。

第十节“老朋友”的保证周书楷发出“警讯”

在微妙的中美外交“小步舞”刚起步的时候,台湾就十分敏感地察觉到此事对自己的不妙。但真正准确判断出美国在旋转中要与自己拉开距离,是尼克松下令第七舰队停止巡逻台湾海峡,他的借口是美国经济困难。这对台湾当局来说等于是一个晴天霹雳。1970年7月15日,台湾“驻美大使”沈剑虹得悉这条消息后,震惊得几分钟内说不出话来。后来他说:“我简直不相信我的耳朵”。他受台湾当局命令,立即向美国国务院提出“强烈抗议”。翌日上午,台湾“外交次长”杨西昆匆忙约见美国“大使”马康卫,指责尼克松的举动是“最不友好的行为”。但尼克松并不为之所动摇。

基辛格访华,使台湾当局倍感自己已面临冒险或毁灭情势,唯有以冒险以求生存,决不可坐待毁灭。当务之急,是阻止尼克松访华。于是,“外交部长”周书楷公开叫嚷:“如果魔鬼能救我的国家,我也会与魔鬼握手。”联苏举措,呼之欲出。

对台湾当局发出的这种警讯,华盛顿当权者当然不能等闲视之,台湾毕竟是美国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美国政府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台湾进行安抚。1971年8月14日,美国众议院议长艾伯特赴台北,转告尼克松关于美国不会抛弃“老朋友”的保证。10月,尼克松又派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里根作为私人代表再赴台北,向蒋介石转交美国总统信件,重申美国“完全烙守”同台湾缔结的条约。特别是1972年1月,美国国务院公开宣称美、台“所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无限有效”。这是给台湾当局吃了定心丸。

1972年2月16日,基辛格在尼克松启程访华前约见沈剑虹谈话,基辛格说:“希望台湾不要对尼克松访问发表任何官方评论,华盛顿和台北不要恶言相向,台、美之间关系不会因尼克松踏上中国大陆而有所改变。”

尼克松率先与周恩来握手2月21日,北京的气候同美国一样阴冷。当尼克松乘坐的“76精神号”专机飞越太平洋出现在人民共和国首都上空时,正巧太阳冲出了厚积的云层照射到大地上。尼克松从舷窗向外眺望,田野是一片灰黄,小村镇就像他看过的图画里中世纪的村镇一样。

上午11时10分,尼克松总统的副机到京,美国人做事相当认真,元月3日,总统国家安全副助理黑格就带了一个庞大的先遣技术小组到北京。他们在首都机场建立起一个电视转播台,并进行其它准备工作。先遣组为总统座机确定将要滑行的路线、停放的位置。机门朝哪个方向打开?总统从哪个点下飞机?舷梯放在哪个角度?这一切,都用皮尺量好,然后划上标志,固定下来。就连飞机的前轮将停在哪块地板上,主轮压在哪个点上,都测量后做上记号。

间隔20分钟以后,总统专机平稳地停定在候机楼前。舱门开了,穿大衣的尼克松与其穿红大衣的夫人帕特两人走出舱门。出乎这位美国总统的意料,机场的欢迎是冷调子的,没有欢呼雀跃的群众,没有迎接国家元首的红地毯,没有礼炮。只有一面美国国旗,和一面五星红旗并排在机场上空飘扬。由于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中国只能以附合这种情况的礼遇接待这位第一次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周恩来站在舷梯脚前,在寒风中不戴帽子。厚厚的大衣也掩盖不住他的瘦弱。紧随他身后的是李先念、叶剑英等领导人和包括各界代表的百余人,没有外国驻华使节。

当尼克松下到舷梯快一半时,周恩来带头开始鼓掌。尼克松略停一下,也按中国的习惯鼓掌相报。

当尼克松走完梯级,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便经微笑着伸出他的手,周恩来那只手也伸了出来。俩人紧紧地握着手,轻轻地摇晃着,足足有一分多钟。周恩来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尼克松日后回忆:“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待尼克松和周恩来的历史性握手圆满结束,随着通讯卫星向全世界实况播出,这时,罗杰斯、基辛格、霍尔德曼等代表团成员,才获准涌出机舱,走下舷梯。

原来,特别重视电视的神奇作用的尼克松已经下令对电视转播作了精心的计划安排。中美两国隔着太平洋遥遥相望,在时差上,中国的北京时间比华盛顿时间早13个小时。中国每天上午的活动可以在晚上电视的黄金时间传到美国,晚上的活动又可以在早晨的电视上作实况转播。因而,尼克松特意安排他到达北京的时间是21日上午11点30分,也即是美国东部标准时间星期日晚上10点30分,正是电视观众最多的时刻。

为了突出美国总统到达北京这一历史性镜头,尼克松和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早已决定:当电视摄像机拍摄尼克松走下舷梯第一次和周恩来见面与握手时,镜头里美方应该只有总统单独一个人。他要纠正传闻中1954年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的失礼行为;此时,不能有其他美国人在电视镜头中出现而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就连罗杰斯和基辛格这样的人物,也被告知要留在飞机上,直到总统与周恩来握手结束。但是,霍尔德曼还是不放心,还特别委派一名强壮高大的副官待总统一走出机舱就挡住飞机的通道。于是,当尼克松走下舷梯时,身后不再有人跟随出来,不像往常国家首脑来访时常见的,代表团成员及随员们会尾随着元首沿舷梯鱼贯而下。长长的舷梯只有尼克松与夫人两人迈步走下来,仿佛偌大的“76精神号”专机只载着他们俩人。尼克松被介绍给所有中国官员,然后站在周恩来的左边,这时军乐队演奏两国国歌。

周恩来陪同尼克松检阅仪仗队。仪仗队的士兵一个个身材高大健壮,衣着笔挺,精神抖擞。周恩来和尼克松在长长的威武的队列并踏着节奏鲜明的步伐走过时,每个士兵都神态昂扬地微微转动着头,行着注目礼,使人觉得庄严、肃穆、兴奋。

周恩来和尼克松同乘一辆防弹红旗高级轿车进城。当车队驶至长安大街时,尼克松心里还满以为真正的欢迎仪式可能在天安门广场等待着举行。尼克松在白宫作访华准备时,观看过天安门前人山人海向毛泽东欢呼的纪录片镜头,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他在飞机上曾经想过,要是他受到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的欢迎,那么,盛况将不亚于他在贝尔格莱德和布加勒斯特受到的接待。可是,车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广阔的广场空无一人,据说许多行人被挡在横街小巷里。尼克松的希望落了空。他的心情有点黯然。他注意到连大街也是空的。

这时,周恩来一一将天安门广场的主要建筑指给尼克松看:“这是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在这里会见群众。那是人民大会堂,人民代表开会的地方。。”

尼克松“哦、哦”应着,看着窗外。他是觉得有点冷淡;但是,外表没有明显地流露出他内心的感觉。

尼克松住入18号楼汽车很快驰入钓鱼台国宾馆。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在尼克松与基辛格及白宫来的工作人员下榻的18号楼等候。

18号楼被人戏称为“元首楼”。它是一座二层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楼身洁白,飞檐绿瓦,门前悬挂着盏盏大红纱灯,有一种非凡的气派。

元首楼一楼有一处328平方米、布置精美的室内花园,厅内铺着绒毯般的塑料草坪。花园的东南、西北角分布着造型优美又形态各异的山石和水池,水池中喷泉飞花,金鱼攒动。池边围种着四季花木有山茶、棕竹、散尾葵、兰草、杜鹃、梅花、玉兰、芭蕉等。由于这里无论是那个季节都显得妩媚可爱,生气勃勃,所以被称为“四季厅”。

步入宾馆后,大家在会客厅摆成大圆圈的沙发上就坐,周恩来在叶剑英、姬鹏飞、乔冠华等官员的陪同下,一一招呼了美国代表团的每一个成员,他在寒暄中还经常开几个玩笑,显出自信与轻松。让尼克松第一次亲自领略了周恩来的风度。

午宴结束后,尼克松一行人各自回住房去盥洗。

罗杰斯和国务院的人员住在不远处的一幢稍小的6号楼,基辛格前两次来访时在这幢楼里住过。

从住处的安排上能体察出周恩来很熟悉美国的国情,知道美国行政机构内部奇怪的相互制约和平衡。

刚一会儿,周恩来来找基辛格。他俩在会客室刚见面,周恩来不像往常一样先开开玩笑,直接说,“毛主席想会见总统,请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