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解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诗经解读-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派白水素女下凡帮助他。白水素女又说道:“天帝派我下凡,专门为你烧火煮饭,料理家务,想让你在十年内富裕起来,成家立业,娶个好妻子,那时我再回到天上去复命。可是现在我的使命还没完成,却被你知道了天机,我的身份已经暴露,就算你保证不讲出去,也难免会被别人知道,我不能再呆在这里了,我必须回到天庭去。”谢端听完白水素女的一番话,感谢万分,心里很后悔,再三盛情挽留白水素女。白水素女主意已决,临走前,白水素女对谢端说:“我走以后,你的日子会艰苦一些,但你只要干好农活,多打鱼,多砍柴,生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我把田螺壳留给你,你可以用它贮藏粮食,能使米生息不尽,壳里的稻谷都不会用完。”正说话时,只见屋外狂风大作,接着下起了大雨,在雨水空蒙之中,白水素女讲完最后一句话飘然离去。

谢端感激白水素女的恩德,特地为这位田螺姑娘设了神位,逢年过节去烧香祭祀。而他自己依靠勤劳的双手和白水素女的帮助,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几年之后,村里有人把女儿嫁给了他。据说后来他当了县令,直到今天,在那里还有一座“素女庙”。

【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服装原料:明代之前,中国古代人民衣物主要原料为丝麻,所以古代人民除栽种粟、麦、稻等粮食作物外,多栽种桑、柘、大麻、苎麻等,称为“男耕女织”。除了供衣服制作,麻可以制作麻绳之类,丝絮是制作被褥、冬服等的原料。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至元明时代,棉花才逐渐部分取代丝麻,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中国东北地区偏冷,衣服原料偏皮革制品,称为裘。

【相关阅读】

屈原 《湘夫人》;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原文】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1),济有深涉(2)。深则厉(3),浅则揭(4)。

有弥济盈(5),有鷕雉鸣(6)。济盈不濡轨(7),雉鸣求其牡(8)。

雝雝鸣雁(9) ,旭日始旦(10)。士如归妻(11),迨冰未泮(12)。

招招舟子(13),人涉卬否(14)。人涉卬否,卬须我友(15)。

【注释】

①匏(páo):葫芦瓜,挖空后可以绑在人身上漂浮渡河。苦:通枯

②济:河的名称。涉:步行过河叫做涉。

③厉:穿着衣服渡河。

④揭 (qí):牵着衣服渡河。

⑤弥:水满的样子。盈:满。

⑥鷕(yāo):雌野鸡的叫声。

⑦不: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濡:被水浸湿。轨:车的轴头。

⑧牡:雄雉。

⑨雝雝(yōng):雁的合鸣叫声。

⑩旭日:初升的太阳。旦:明。

⑾士:男子的通称。归妻:娶妻。

⑿迨:及,趁。泮(pàn):冰已融化。古人婚礼一般在冰融之前举行,取其农隙。

⒀招招:招手。舟子:摇船的人。

⒁卬(áng):我。

⒂须:等待。友:指爱侣。

【经典原意】

匏瓜的叶子已经枯黄,要渡过深深的济水。水深的地方和衣而过,水浅的地方则提起衣裳。

充溢的济河升起白茫茫一片水汽, 雌野鸡咕咕地叫着。济河水还没有深过车的轴头,野鸡不停鸣叫着追求它的配偶。

大雁雍雍地鸣叫着,朝阳升起来了天已大亮。如果你真想来娶我,赶紧趁着冬天的冰还没有融化。

船夫热情地向我招手,别人都已过河我没有。别人都已过河我没有,因为我要等待我的伴侣。

【当代阐释】

一汪瞳影里的嫁衣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女孩子盼望男子来迎娶自己的心态。

匏瓜的叶子黄了,在野外水汽朦胧的济水旁,雌野鸡咕咕地呼喊着它的配偶。在大自然的环境里,一切都按照自然的规律有序地进行着。人作为万物之灵,同样属于万物中的一类,同样遵循着大自然的脚步。

诗中的女主人公在大雁和鸣的河边充满了期待,希望那个人能在冰融之前娶她。在别人都已经过河,船夫催促她赶紧过河的时候,她仍孤单地回头凝望着远方,追寻可能会出现的那个影子。女孩子到了结婚的年龄,相比较男孩子,似乎总会表现出更多的焦虑。抛开男女社会地位、传统角色定位等各种外在因素外,青春易逝往往是导致女孩子更渴望婚姻的主要原因。

细细品味这貌似舒缓的诗歌,我们也会发现太多的匆忙与不安。叶子黄了,大雁南飞了,早晨的太阳升起来了,种种意象表征下面都体现出时间的匆匆。女主人被时间追赶得焦急、忧虑,甚至忘记了雄野鸡是为了追求雌野鸡而将羽毛变成锦光灿灿,他们应当主动去展示自己的热忱与衷心。雌野鸡只需要等待就可以。

与前面三篇男子追恋女子主要在两人相恋之前不同,这首诗歌中的女子对男子的渴慕是在婚前,似乎反应出男子更注重相恋的感觉,而女子更希望一份安稳幸福的婚姻。

男女之间,是恋爱时浓浓的柔情蜜意重要,还是婚后默默的相濡以沫重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会有争论。如果用一个横倒的“丫”来表示一对男女,恋爱仅仅就是两人走到一起后的很小一段,而在两人关系无穷尽的延长线上,都是婚姻在一路默默无闻地守候。如同一盏引航的航标灯,虽然在茫茫大海上比不上绚烂的流星雨浪漫,但它却会长久地用自己的微光引导路的方向。

【文化常识】

归妻:即为娶妻。古代女子出嫁称为“归”。古代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男子是中心,出嫁的女子以男家为家,娶妻子就如让妻子归来一样,所以称为归妻。结婚后,妻子回娘家称为“归宁”“归省”,回到原先住处的意思。《说文解字》解释说:“归,女嫁也。”古书中也常常把“娶”写成“取”,表示男子把别家的女儿取到自己家里来。

【相关阅读】

旧题刘向撰《江妃二女》(《列仙传》);沈从文《边城》

2、思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原文】

采葛

彼采葛兮(1),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3)。

彼采艾兮(4),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注释】

①葛:葛藤,皮中纤维可以做夏衣。

②萧:芦荻,用火烧有香气,古时用来祭祀。

③三秋:这里指三季。

④艾:艾蒿。有香味。

【经典原意】

那位去采葛的人啊,一天不见她,好像隔了三个月之久。

那位去采芦荻的人啊,一天不见她,好像隔了三秋之久。

那位去采香艾的人啊,一天不见她,好像隔了三年之久。

【当代阐释】

扭曲时间的思念

《采葛》,简单而又经典。

全诗总共三句话,语意重复,核心意念就是思念。不论女子去采葛,采芦荻,还是采香艾,男子都会痛苦地呼喊,一天没有见到你,就好像过了许久许久。

“乐莫乐哉新相知,忧莫忧哉生别离”,热恋中的情人,总是感觉时间的脚步那么匆忙,相聚短暂;而一旦分离,却又感觉时间如停滞了般缓慢,完全忽略了刚刚还抱怨时间那么快。他们在矛盾中体验着快乐,处于忘我状态中。这个世界仿佛只有他们两个人,两人除了热乎乎的情感体验之外,脑子里没有其它任何东西的位置,也不可能有其它东西。

所以就会出现奇迹,出现幻觉。客观的真实被执着强烈的爱恋扭曲成另一种模样。一天的时间,在他的感觉中,那就是漫长的三个月,三个秋天,甚至三年。而根据古汉语数词虚指的用法,那还有可能是很多很多年。但我们不会因为这种貌似简单的错误认知而感到可笑,相反,我们却能在这简单的错误中感受到爱的力量的伟大,并为其真诚而感动。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难以忍受的煎熬因秋天的萧瑟而凄凉,一天的分离因三秋的悠长而愈加刻骨铭心。在淡淡的一句话中,我们感受到灵魂深处的震颤。时间,空间,财富的多寡,地位的贵贱,尘世的俗碍在至真爱情面前都会灰飞烟灭。

热恋期间的爱是轰轰烈烈的,沉浸其中的人们总是幸福的。这是人性的呼喊,不需要太多的压抑与束缚。只是,现在有些爱恋的表达过分注重形式而变得夸张可笑,形式的华贵难以掩饰内容的苍白。一叶一世界,一花一菩提。一束简单的玫瑰花,就是一个爱的世界。

【国学故事】

秦吉了:四川剑南地区一豪门贵族家中,有个十分聪慧美貌的奴婢。主人十分疼爱她,如同自己女儿般。有位太守送给他一只秦吉了,他便让这位奴婢专门看养这只鸟,其他什么事情也不用做。天长日久,备受精心照料的小鸟与奴婢之间产生了浓厚感情。一天,小鸟突然不见了,惊恐不安的奴婢四处寻找,一无所获,无奈之下,她向主人说,她洗澡的时候,不知为何,小鸟逃出笼子飞走了。主人一直怜爱她,也就没加指责。

这家主人同县的亲戚家有个儿子叫梁绪,非常聪明好学。一天,他正在刻苦攻读,突然发现一只小鸟飞到了他的书案上,对着他,如同人一样说:“我为你找了个好妻子,你去看看吗?”。梁绪非常惊奇,也非常好奇,就尾随着这只秦吉了出了书房。刚到院门口,看见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进到了母亲的房内,再左右巡视那只鸟,则已经不见了。他进到母亲房内,和母亲打声招呼,不停地偷眼看那位女子。从谈话里他知道,原来这位女子就是那位贵族家的奴婢。而这位奴婢也侧眼瞧见了这位风神俊朗的少爷公子。再仔细瞧时,正好碰到梁绪目光投射过来,两人不觉心房乱颤,脸颊飞红,陷入了爱情的甜蜜中。此后,两人通过小鸟传信,倾诉衷肠,互表思念,感情的温度越来越高。

梁绪从未感觉她是奴婢而心存狭芥,只感觉她就是他一辈子的爱人。日思夜想,渴望秦吉了每天都能带来她的消息。然而突然一天,奴婢和小鸟销声匿迹,音信皆无。正在怅惘若失时,贵族家传出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