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细说红楼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端木蕻良细说红楼梦-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东边的“柳叶渚”,这里发生的故事较多,在西头是“荇叶渚”,这里故事发生得不多。但是两渚对峙,也是作者苦心孤诣的所在。就以二渚的命名来说,也可以窥见一些面貌。柳是陆地上的植物,荇是水草,这里透露出个对应关系来。

与此互为呼应的,是“凹晶馆”和“凸碧山庄”。山下是“凹晶馆”,山上是“凸碧山庄”,这个对应就更加明显了。从这儿可以证明,二渚以一水一陆的植物来命名,是收到了对应的妙处。这种对应关系是处处可见的。“大观园”的设想,既体现矛盾的对立,同时,又体现出水域周流的回复作用。这在一水环流上面,就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了。因此,我认为友人周启祥写信告诉我他的看法,把大观园的水域,理解为回流的两股,是可取的。

另外,在这里顺便提一下,大观园里,也点出了四季的场景。可都是暗中点出,因为明写出来,这在曹雪芹看来,就觉得丢失了蕴藉寻味的妙处,而使人一览无余,不但不够隽永,而且必定落进俗套的旋涡里去。

这就是:代表春天的“沁芳亭”,代表夏天的“滴翠亭”,代表秋天的“藕香亭”,代表冬天的“芦雪亭”。我们可以说,这四个亭子,是用四季景色来命名的。

因为曹雪芹笔底下面,从来排斥俗套旧调,所以这四亭的命名,也很少有人把它和四季联想在一起。我所以在这里指出,是想说明大观园的设计,充满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作者懂得事物的对立、统一、周流的关系。这种思想特别体现在“大观园”水脉的设计中,那么,不妨再谈谈“大观园”里的水脉。

大观园里的水,是从“沁芳闸”引进来的。它出了山洞,首先经过“怡红院”,直奔“潇湘馆”,然后汇集二渚,即“柳叶渚”和“荇叶渚”,再和“沁芳闸”联了起来,就像人身上的动脉和静脉似的,既有输出,又有回流。

关于水的布局,脂砚斋曾有批语:“园中诸景最要紧的是水,亦必写明方妙。余最鄙近之修造园亭者,徒以顽石土堆为佳,不引泉一道,甚至丹青唯知乱作山石树木,不知画泉之法,亦是憾事。”他很知道这股泉水的重要,它能使整个布局出落不凡,使整个园子草木生华、丹青映照。但实际还有更进一层的意义,值得我们来探讨。

前面已经说过,在大观园的整个布局上,不难看出以“省亲别墅”为中心,靠它最近的就是“蘅芜院”,其次就是“怡红院”。我是倾向元妃曾对宝玉婚姻起过作用。她也许耳闻“金玉良缘”的说法。要是以贾元春作为宝境的天仙,那么,恰巧在她两旁,就是一个金童,一个玉女,一个住在“怡红院”,一个住在“蘅芜院”,所以,这两个建筑群,正像众星捧月般靠近“天仙宝境”。

但是,从大观园的设计中,恰恰给她一个最有力的反击。曹雪芹却巧妙不过地用一股清泉,把“怡红院”和“潇湘馆”连接为一气,体现出贾宝玉和林黛玉才是心心相印,脉脉相通的。倒把“蘅芜院”冷冷地抛在北面,这就是曹雪芹巧思安排最隐秘的地方,同时又是他表现特别强烈的地方。

这样一来“蘅芜院”虽然和“省亲别墅”近在咫尺,成了她的北方屏障,但是在水脉的联系上却是不着边际的。这就象征着在宝玉心灵上是隔得远远的。从而就出现了一个再明白不过的对照,以“省亲别墅”为中心的“怡红院”和“蘅芜院”,成为犄角之势,在地形上是离得最近的。但在作者安排的含意中,却是离得最远的。反之,“潇湘馆”在地形上是和“怡红院”离得较远,但由于一股水脉的连接,却成为不可分割的了,这是曹雪芹真正命意之所在,也就是大观园的布局中心思想最富有暗示性的所在。

还有一点,也是值得一提的。这就是埋花香冢,就在“沁芳闸”进水不远的地方。

“沁芳闸”是“大观园”总的水源,花冢是“千红一窟”的总的结束。因之,也就成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最好注解。

水,像血脉似的,把“大观园”的几个重要关系,都突出来了。

水、石,在曹雪芹心目中,是有着分量的。因之,在石的分布上,在水的流动上,曹雪芹是埋藏着自己的苦心,也寄托了自己许多不凡的巧思和富于生命的命意。

这时,我想再回过来重念“天上人间诸景备,嘉园应赐大观名”时,我们不仅会点头同意,丝毫不感到作者的故意夸张,而且心头还会增添了人与物化的另外一番理解了。

(原载贵州《红楼》三期,1987年10月)

曹雪芹生平

曹雪芹,《红楼梦》作者。姓曹,名霑,字雪芹,又字梦阮,号芹溪,又号芹圃。汉军正白旗人,包衣世家。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4年)。九世祖曹锡远,从龙入关,隶属内务府,正白旗。十世祖曹振彦,天聪八年为旗鼓牛录章京。旗鼓多系左近长白山辽金旧部。十一世祖曹玺(尔玉)于康熙二年任江宁织造,专差久任二十二年。祖父曹寅,为康熙伴读,十六岁当侍卫,列身哈哈珠子,为康熙擒拿鳌拜立功,继任江宁织造二十余年。授通政使衔,巡视两淮盐政,正三品,诰授通奉大会。曹家以此时最为辉煌。毛际可说:“曹寅为天子亲臣。”杜岕说:“陈思之心,即荔轩之心。”顾景星把“价重明月,声动天门”移来赞扬他的诗作。曹寅妻兄李煦任苏州织造,表兄孙文成任杭州织造。康熙四十五年,寅长女嫁多罗平郡王纳尔苏,次女亦为皇帝指婚满族王孙为王妃。寅开设扬州诗局,校刊御籍《全唐诗》、《佩文韵府》等,世称康版。康熙六次宣抚江南,四次由寅承办。三汊河行宫系寅出银修建。寅母孙太夫人侍皇太后起居,康熙称为“我家老人”,亲赐“萱瑞堂”匾额。康熙重视曹家人才素质,寅亦深受江南逸民名士称誉,对融洽满汉之间民族感情多有促进。康熙崇尚朱熹,曹雪芹家祖也都讲性命之学,此时,颜元、李塨立论反对程朱。程廷祚崇信颜李,不受曹寅笼络,即可说明这一点。曹寅也有另一面,他的诗句“寻常不觉西风恶,才耸吟眉叶打头”,就透露出他的心情。对洪昉思、赵秋谷遭遇不幸,都以著作鸣世,更为理解,曾赠诗说:“礼法谁尝轻阮籍,穷愁天亦厚虞卿。纵横捭阖人间世,只此能消万古情。”寅摆脱不掉金钱和精神双重负担,深感潜在危机,常说:“树倒猢狲散”。凡此种种,对少年曹雪芹,自会有强烈的感染。康熙五十一年,寅病疟,康熙亲赐“金鸡纳”,药未到,寅已逝。江宁士民机户称颂寅善政多端,联名恳请以长子颙继任。颙继任三年,赴京染病早夭。时妻马氏已怀有孕。康熙得知曹荃四子为人好,降旨承嗣袭职。马氏生子,即为曹霑。(近年发现《五庆堂宗谱》,载曹颙“生子天佑”,遂疑前说。但《五庆堂宗谱》正本“天佑”名字,显系后人添补,不足为据。谓取意上天保佑,亦不合理。因三藩之一尚可喜所部兵队,夙称“天佑兵”,曹家岂可犯此大忌?曹家同辈起名,一般均从同一部首,如确有“天佑”其人,亦应从雨字头。也有推论曹颙十九岁时已得一子,如未夭亡,则曹上奏说“如果马氏得子,则吾兄有嗣”等语,岂不犯了欺君之罪?)雪芹自幼生活在锦衣玉食中。曹宴请英商菲利普,请其介绍西洋技术,菲利普曾在席间宣传《圣经》教义,讲述莎士比亚故事,雪芹偷听,受训斥责打。雍正继位后,雪芹家道败落。诸多秦淮往事,以及亲历亲闻,种种错综复杂交织一起,萦绕雪芹一生。雪芹十三岁到北京,呼吸仍处于华林月色之中。他早熟早慧,癖于庄子一样丰富的任性驰想。他认为女性是水作的,男性是泥作的,水是生命的起源。民间在解释人类起源时,就有这种说法。他认为女儿是至清至贵的,婚后为男性附庸,便也成了浊物了。雪芹自号“梦阮”,以阮籍自况。曹寅词中有:“追往事,看啼笑……几个蕉鹿生活,几个鸡虫得失,混了好林泉,休夸人物志,且作悟真篇。”把它来咏《红楼梦》,也觉合适。雪芹曾入景山官学读书。他不屑制艺,不重考试,受抑不得志。遂放浪行骸,杂优伶中,演剧以为乐。这是宗族所不许的。父执把他关在房中三年,要他苦读,他却写小说。因要混人耳目,遂题名《风月宝鉴》。由堂弟棠村作序。乾隆十一年,雪芹姑表兄、获乾隆宠信的福彭逝世,姑祖父傅鼐家道没落,亲戚也都失势。雪芹行为既不容于宗族,性情又不合于世人,因而,便从宝塔顶上为龙卷风抛掷到地狱下层,以致衣食不给,寄居在朋友家中。曾被召入宫廷画苑,但他未就。乾隆十四年左右,到右翼宗学当差。教习中有卜宅三、黄克显、孙灏等,学员中有敦敏、敦诚等。他们命运相似,气味相投,相处甚得。敦诚在家园演习自编《琵琶行传奇》,雪芹当场赋诗,留下“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散蛮素鬼排场”的名句。诗友公认雪芹有李贺诗才。乾隆十九年,右翼宗学改组后,雪芹携妻移居西山。乾隆二十二年,雪芹得敦敏寄诗,结句为“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鼓励他写书。雪芹定居西山,披阅增删《石头记》。家叔脂砚,曾为评点四次。雪芹还和山乡塾师张宜泉结为好友。张曾赠诗:“韩信兴刘无剩骨,郭开亡赵有余金。谁似尼山功烈永,残篇断简尚堪寻。”也鼓励他写作。雪芹除了和城里诸人唱和交游外,在西山居民中,交结许多朋友,这段生活是他生命升华阶段。后世村民还把有关他的传说编成《莲花落》来演唱。雪芹立意要使“闺阁昭传”,所以曾题小说名为《金陵十二钗》,但整个故事以石头城为背景,认为还是以《石头记》为名,方能总揽全局。他很欣赏“敲断玉钗红烛冷”这句诗,恰巧书中重要女性有一玉一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