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人生智慧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冯友兰人生智慧书-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速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人人追求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最初蹒跚学步时的经历,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惬意。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可以一步登天,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可以一夜成名……

人们的期望在变,社会也在变。人们不用再为从一地到另一地要花费太多的时间而烦恼,因为有了飞机就可以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到达;人们可以不用再为了找不到书而焦虑,因为有了电脑所有的书都无所遁形……但这个世界的规律却没变,吃东西时,还是得一口一口吃;睡觉时,还是得够八个小时才会清醒;读书时,还是得一点一点地去看;工作时,还是得一步一步地去做……“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所以,脚踏实地一步步去过人生,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冯友兰先生说:“不论做何事,凡是可以长久底办法,总是西洋人所谓‘慢而靠得住’底办法,亦即是所谓‘细水长流’底办法。诸葛亮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是俭,宁静是所谓‘细水长流’底办法。”或许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备用网址:。。≯,有些事情可以快速地解决,但在治学这件事情上,永远不可能有捷径,也永远没有一步登天的机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去消化、去应用,才能真正地有所进步。

冯友兰先生是明白这一点的,所以,他会在还是个孩童之时,便将绝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用来读书;他会在遇到一本喜欢的书时,即使挑灯夜战,也非将其看完不可;他会在面对全然陌生的西方哲学领域时,一本接一本地读原著……他正是凭借着这种所谓的“细水长流”的办法,才一步步地走进了哲学的殿堂,并且在其中占据了非常醒目的一席之地。

为学需要的,便是这种“慢而靠得住”的方法。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不需要高明,只需要简单即可。《伊索寓言》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一个穷到揭不开锅的人到富人家去讨饭吃。

“滚开!”富人家的仆人驱赶着穷人,嘴里还大吓着,“不要来打搅我们。”

衣衫褴褛的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把衣服烤干就行了。”

仆人听了,觉得反正也不需要什么花费,也不会吃什么亏,就让穷人进去了。冻得瑟瑟发抖的穷人,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好让他能煮一锅“石头汤”来喝。

“石头汤?”厨娘听了深感诧异,出于好奇,便答应了他,还说,“还是第一次听说什么石头汤,我倒想看看你怎么用石头做成汤。”得到锅的穷人出门在路上随便拣了一块石头回来,洗衣干净后放进锅里煮。

“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着拿了一些盐给他,同时还拿来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收拾到的碎肉末也都放进了穷人的汤里。

结果可想而知,穷人最后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免费吃了一顿大餐。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穷人在一开始时就对仆人说:“您行行好,给我一锅肉汤喝吧!”仆人断然不会慷慨地让他进屋,并端出一锅肉汤来让他品尝。穷人也知道这种办法行不通,于是,他放弃了一蹴而就的办法,〖TXT小说下载:。。〗选择仆人最容易接受的方法作为突破口,然后再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地朝自己的目标前进。他采用的正是冯友兰先生所说的“慢而靠得住”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求知治学中,“细水长流”虽然简单,有时甚至会显得愚笨,但同时,它也是最有效、最可能成功的办法。不管面对的是多棘手的事情,只要放下急于求成的心,将长远的目标分解成无数个短期目标,用“慢而靠得住”的方法,将其一个个地实现,终成登上最后的高峰。

且行且珍惜,无愧心灵的每一下跳动

人应该有大志,作大事,不能仅只游山玩景,白费了有用的岁月,如果如此,那就要为山灵所笑。

——《三松堂自序》“清末帝制时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或许孔子说出这句话时,心中并非充满了悲伤与无奈,而是想要告诉世人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眼前的一切终将成为过去,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就像是浪头一样,一波又一波地过去,却永远无法将其拉回来;岁月像一把冰冷的刻刀,它让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留有它的痕迹,每个人都成为它的雕塑作品。

因而,才有了对时间匆匆而过的感慨:“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时间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你高兴而延长一秒钟,也不会因为你厌恶而缩短一分钟。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将其白白地浪费掉。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人应该有大志,作大事,不能仅只游山玩景,白费了有用的岁月,如果如此,那就要为所笑。”

冯友兰先生和所有学有所成者一样,都对时间极为看重,他能将一点一滴的时间,都充分地利用起来,去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年少时,他几乎是将所有课余时间,都用来看书了。尤其是在父亲任县令之时,他如饥似渴地翻看签押房中的两箱大书。

在武昌时,一位乡亲黄公去拜访他的父亲,随身带了一套新买的《通鉴辑览》。冯友兰先生一见,便十分喜欢,请求借阅。但黄公第二天就要离开,冯友兰便利用一晚的时间,将书翻阅了一遍。即便到了疾病缠身之时,冯友兰先生也坚持完成了自传《三松堂自序》。正是这种不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才成就了一代哲学大家。

和冯友兰先生一样,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不在少数,而且他们都还很会挤时间。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很会挤时间写文章,他说:“余(我)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文学家鲁迅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挤时间,拼命地工作。他写了杂文135万字,小说散文35万字,古典文学研究80万字,翻译310万字,书信90万字,日记80万字,散失的文章还不算,给我们留下了700多万字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有人说鲁迅先生是天才,鲁迅先生讲: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他还说:“时间就像海绵中的水一样,要是你愿挤,总是有的。”是的,鲁迅先生从来没有浪费过时间。他晚年身体有病,可还在翻译《死魂灵》一书,病逝前三天,他还在翻译苏联小说;生命垂危时还坚持写日记。

时间是一个老实人,永远只说老实话,对任何人都如此。我们的生命就像时钟,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地滴滴答答地走着。米兰·昆德拉说:“我讨厌听我的心脏的跳动,这是一个无情的提示,它提醒着我生命的分分秒秒都被点数着。”所以,即使是很少的时间,也不应在闲聊中浪费掉。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时间,就应学会珍惜短暂的时间。越是大事,越要善用短暂的时间而做成;越是大的困难,越要利用好短暂的时间而得以克服。

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之中,且行且珍惜,珍惜钟表上的每一刻,珍惜心灵的每一下跳动,珍惜每一个可以把握的学习机会,方能无愧于自己的人生,也才不会“为山灵笑”。

挣脱铁链,一切皆有可能

一个人若没有特殊的才能,他无法离开祖辈生活的这片土地。

一个小孩在看完马戏团精彩的表演后,随着父亲到帐篷外拿干草喂养表演完的动物。

小孩注意到一旁的大象群,问父亲:“爸,大象那么有力气,为什么它们的脚上只系着一条小小的铁链,难道它们无法挣开那条铁链逃脱吗?”

父亲笑了笑,耐心为孩子解释:“没错,大象是挣不开那条细细的铁链。在大象还小的时候,驯兽师就是用同样的铁链来系住小象,那时候的小象,力气还不够大。它起初也想挣开铁链的束缚,可是试过几次之后,知道自己的力气不足以挣开铁链,也就放弃了挣脱的念头。等小象长成大象后,它就甘心受那条铁链的限制,而不再想逃脱了。”

在大象成长的过程中,人类聪明地利用一条铁链限制了它,虽然那样的铁链根本系不住有力的大象。在我们的成长环境中,同样也存在着许多肉眼看不见的铁链。自我们懂事之时起,就当这些铁链当成了习惯,把自己长久地困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自得其乐地享受着一片自认为已经很大的天空。就像冯友兰先生所说:“农民靠土地生活,而土地是无法挪动的。地主阶级出身的读书人也无法离开土地。一个人若没有特殊的才能,他无法离开祖辈生活的这片土地,他的子孙也只有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冯友兰此处所言的“特殊的才能”,实际是一种敢于冲破束缚的力量。曾经,他也只是一个出身中等家庭的普通孩子,然而,在世情风云变幻之时,他走出了那片局限他的天地,踏入了更为广阔的世界之中。他四处游历、讲学,将西方的哲学研究理论,引入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里,开拓了一片新的哲学天地。他用那份“特殊的才能”离开了“祖辈生活的土地”,开始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差别只在于面对人人信以为真的“不可能”,你是否有突破的勇气与力量。

科尔刚到报社当广告业务员时,经理对他说,你要在一个月内完成20个版面的销售。20个版面,一个月内?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了解到报社最好的业务员一个月最多才销售15个版面。

但是,他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