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耶路撒冷三千年-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个苦乐参半的时候,灾难降临了。1144年,血腥的赞吉占领了埃德萨,大肆屠杀法兰克男子,奴役法兰克女子(却对亚美尼亚基督徒予以保护),十字军建立的第一个国家以及耶路撒冷王朝的摇篮就此毁灭了。伊斯兰世界拍手称快,他们发现法兰克人并非不可战胜,深信下一个要灭亡的目标就是耶路撒冷。“如果埃德萨是外海,”伊本·盖萨拉尼(Ibn Qaysarani)写道,“那耶路撒冷就是海岸。”阿拔斯王朝哈里发赐予赞吉“伊斯兰的荣耀”“信徒统帅的伟大助手”“天降的神辅国王”等称号,但不久赞吉便因酗酒遭遇不测。
  在伊拉克的一次围攻战中,一个受尽屈辱的阉人,可能是被阉割供赞吉玩乐的阉人中的一个,潜入戒备森严的营帐,刺向躺在床上、喝得酩酊大醉的独裁者。一个侍从发现赞吉流血不止,无助地讨饶:“他认为是我要杀他。他用食指指着我,打手势向我求助。我因惧怕他而不敢轻举妄动。我恭敬地说道:‘上主啊,是谁向你下的毒手?’”鹰王就这样死了。
  赞吉尸骨未寒,部下就抄劫了他的财物,他的两个儿子瓜分了他的江山:二十八岁的次子努尔·丁(Nur al…Din)从父亲手上扯下了象征权力的图章戒指,占据了叙利亚地区。努尔·丁很有头脑,不像他的父亲那般残暴,他发起了更猛烈的圣战来对抗法兰克人。埃德萨失守后,梅利桑德震惊之余向教皇犹金三世(Pope Eugenius III)求援,后者发动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阿基坦的埃莉诺和路易国王:丑闻与失败
  路易七世,圣徒般年轻的法兰西国王。他和他的妻子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诺,以及到过圣地朝圣的德国国王康拉德三世,一起响应了教皇的号召。但这些德意志和法国军队穿越安纳托利亚时,遭到了土耳其人的袭击。这次行军损失惨重,路易七世只得向安条克进发。埃莉诺肯定被这场败仗吓坏了,她丢掉了大批行李,同时丢掉的还有她对道貌岸然实则无能的丈夫的尊重。
  安条克的贵族雷蒙德催促路易帮助其夺取阿勒颇,但路易决定首先争取去到耶路撒冷朝圣。老练的雷蒙德是埃莉诺的叔叔,也是“王公贵族中最英俊的人”。经过这场悲惨的旅行,埃莉诺“抛弃了她的结婚誓言,并对丈夫不再忠诚”,提尔的威廉写道。埃莉诺的丈夫像少年初恋一样对她爱得发狂,但却把性(甚至是婚姻中的性)视为放纵。难怪埃莉诺说他“像个僧人,不像男人”。而埃莉诺绝顶聪明,长着乌黑的头发和眼睛,身材曼妙。她是欧洲最富有的女继承人,在糜烂的阿基坦宫廷长大。基督教的编年史家断言,罪恶的血液流经她的血脉,因为她的祖父是行吟诗人威廉,一个荒淫的骑士诗人。而且,她的外祖母还是她祖父的情妇,绰号“危险人物”。威廉是通过让“危险人物”将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与她走到一起的。
  不管埃莉诺和雷蒙德之间是否有通奸行为,两人的挑衅行为已足以使埃莉诺的丈夫颜面扫地,进而引发了国际丑闻。这位法兰西国王用绑架埃莉诺的手段来解决自己的婚姻难题,同时他改变了行军路线,与已经到达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国王会合。当路易和埃莉诺来到耶路撒冷城外时,“所有的神职人员和民众都出城迎接”,并护送路易来到圣墓大教堂,“一路上,人们都在不停地唱着颂歌”。这对法国夫妻与康拉德一起住在所罗门圣殿,但埃莉诺已被法国卫兵严密监视,她在那儿滞留了几个月。
  公元1148年6月24日,梅利桑德和她的儿子鲍德温三世在阿克召开了一次贵族大会,在会上确定了十字军的目标:大马士革。大马士革不久前成了耶路撒冷的盟友,但大马士革依然是合理的目标,因为努尔·丁攻下大马士革只是时间问题。7月23日,耶路撒冷、法国和德国的君主一路攻进了位于大马士革城西侧的果园,但两天后又神秘地移师城东。移师四天后,十字军起了内讧,三个国王灰溜溜地撤走了。
  大马士革的乌努尔可能贿赂了耶路撒冷的男爵们,使他们相信西方的十字军想独吞所有的战利品。这种奸诈的欺骗方式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十字军获悉赞吉的儿子努尔·丁正率援军赶来,他们因此才决定撤兵。在巨大灾难的冲击下,耶路撒冷元气大伤。康拉德渡海而归,而路易做了苦行忏悔后,留在耶路撒冷庆祝复活节。他不打算如此迅速地回去而称了埃莉诺的心:这场婚姻在他们回程的路上宣告失败。'2'
  三支军队撤走后,梅利桑德开始庆祝自己最辉煌的成就,但又蒙受了奇耻大辱。1149年7月15日,她和儿子再一次为自己掌管的新的圣墓大教堂祝圣,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新的圣墓大教堂都是十字军给耶路撒冷留下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舞台杰作。建筑师们发现了一处1048年建造的复杂建筑,里面有迷宫一般杂乱的教堂和圣地,还有1119年修复的部分。建筑师们以大无畏的胆略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在这些建筑物的上面修建了耸立的圆形大厅,并将所有建筑联结成一座壮观的罗马式建筑,将其扩展到东边的旧日的圣地花园。他们打开圆形建筑东面的墙壁,新建了一些小教堂和一条巨大的回廊。在君士坦丁大教堂所在的位置上,他们修建了大型修道院。他们把守着1048年修建的南入口,创造出一种正面带有两扇壮观大门(一扇现在已用砖砌上)、顶端饰有雕刻的门楣(现藏于洛克菲勒博物馆)的罗马式建筑。雕刻精美绝伦的楼梯一直延伸到各各他山的教堂,这是十字军所有艺术中最精致的。
  梅利桑德的儿子对他的母亲心怀不满,他要求掌握全部权力。现年二十岁的鲍德温三世头脑精明,一头浅黄|色头发,体格健壮,被人说成是完美的法兰克国王,尽管他干过一些不好的勾当。尽人皆知的是,鲍德温三世是个赌徒,并诱奸已婚妇女。但北方局势危急,耶路撒冷需要一位强有力的勇武的国王掌控大局:赞吉的儿子努尔·丁此时已经击败了安条克人,杀死了埃莉诺的叔叔雷蒙德。
  鲍德温火速北上,及时为安条克解了围,但他回师时,他的母亲、时年四十七岁的梅利桑德坚决反对他在复活节加冕称王。鲍德温决心反抗。
  母子之争:梅利桑德挑战鲍德温三世
  梅利桑德把两个富庶的港口提尔和阿克给了鲍德温,自己仍据有耶路撒冷。当鲍德温招兵买马以夺取王国时,“暗伏的火焰复燃了”。梅利桑德从纳布卢斯匆匆赶往耶路撒冷,鲍德温紧随其后。耶路撒冷敞开大门迎接国王。梅利桑德撤往大卫塔,而鲍德温将大卫塔团团围住。他“修筑工事,准备一战”,并点燃弩箭,发射石头,这样持续了数日。最后,梅利桑德女王交出了权力,还有耶路撒冷。
  当努尔·丁再次攻打安条克时,鲍德温还没有完全得到自己与生俱来的权力。而当鲍德温再一次出现在北方时,1086年到1098年间曾统治耶路撒冷的奥尔图克家族正从其伊拉克领地出发,企图夺取圣城。他们集结在橄榄山,但耶路撒冷人主动出击,在去往耶利哥的路上将其悉数歼灭。经此一战,军心大振。鲍德温率军带着真十字架进攻阿什克伦,长久围困后最终破城。但在北方,大马士革最终向努尔·丁投降,努尔·丁就这样控制了叙利亚和东伊拉克。
  努尔·丁“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留有胡须,但上唇无须,在一双动人双眼的烘托下,显得额头生辉,相貌堂堂”。努尔·丁和赞吉一样残暴,但他有所节制,且更加狡猾。甚至十字军都称他“勇敢、智慧”。努尔·丁为他的侍从们所拥戴,其中就包括那位政治风向标式的人物奥萨玛。努尔·丁迷恋马球,晚上点着蜡烛也照打不误。正是努尔·丁将伊斯兰世界对法兰克人征服的仇恨转化为逊尼派的复兴以及新的战争信心。一批新的法达伊作品赞扬了耶路撒冷,这推动努尔·丁决心发动一场圣战以“以清除十字架的污俗,纯洁圣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十字军也曾说穆斯林是“圣墓教堂的玷污者”。努尔·丁打算一征服该城,就授意属下在阿克萨放置一个精心雕刻的讲经坛或小讲坛。
  鲍德温陷入了与努尔·丁的僵持中,双方同意暂时休战。此时鲍德温开始寻求拜占庭的支援:他娶了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的侄女狄奥多拉(Theodora)。在圣墓大教堂举行的婚礼和加冕仪式上,“新娘穿着镶有金子和宝石的婚礼服饰,这样的服饰和珍珠”把君士坦丁堡奇异壮丽的风情带进了耶路撒冷。鲍德温最后病倒在贝鲁特,并很可能因痢疾而于1162年5月10日死亡。这桩婚姻没能留下后代。
  送葬队伍从贝鲁特出发行至耶路撒冷,一路上都是空前“沉痛与悲哀的景象”。耶路撒冷的国王们也像其他老牌的十字军家族那样,成为黎凡特的显要人物,所以正如提尔的威廉所观察到的,“从山上走来一大群异教徒,他们哭号着跟在送葬队伍后面”。甚至连努尔·丁也说,“法兰克人失去的这位贵族可遇不可求”。
  阿莫利和阿格尼丝:配不上圣城的王后
  一个声明狼藉的女子如今扰乱了耶路撒冷的王位继承。鲍德温的兄弟、雅法和阿什克伦伯爵阿莫利(Amaury)是继承人,但大主教拒绝为其加冕,除非他废除与阿格尼丝的婚姻。大主教认为他们是近亲,尽管两人已育有一个儿子。真正的问题是“她不配做像耶路撒冷这般圣洁城市的女王”,一个谨慎的史家写道。阿格尼丝因不检点而留下坏名声,但由于历史学家们都对她抱有很深的成见,所以我们无法确认阿格尼丝是否应得此恶名。尽管如此,阿格尼丝却明显是个众人追捧的战利品,她的情人很多,据说包括总管、大主教和四个有妇之夫。
  阿莫利恪守职责与阿格尼丝离了婚,并在二十七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