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耶路撒冷三千年-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趁理查麻烦在身,7月28日,萨拉丁出人意料地突袭雅法,在投石机的轰击下,雅法被迅速攻克。当伊本·沙达德与投降者谈判的时候,扎希尔在岗哨上睡着了。突然,狮心王理查乘坐飘扬着鲜红色旗帜的战舰出现在附近海面。他来得正是时候:一部分法兰克人还在坚持抵抗。理查一边发射弓弩,一边涉水冲上海滩——“他的头发是红的,短袍是红的,旗帜也是红的”。理查甚至来不及脱去防水长靴,也没有穿上盔甲,就挥舞起了丹麦战斧。在仅仅十七个骑士和百余个步兵的护卫下,理查带领部下发起了猛烈进攻,他再次夺取了这座城镇。
  之后,理查对萨拉丁的大臣取笑道:“你们的苏丹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为什么我一来,他就跑了呢?我脚上只穿着蹚水用的靴子,连护身的铠甲都没有。”据说萨拉丁和萨法丁给狮心王送去了阿拉伯马作为礼物,但这只是萨拉丁经常使用的缓兵之计,因为不久他们就会发起反攻。理查击退了他们,随后便向撒拉逊人下战书以求一战。他上下挥舞着长矛,在军队中纵马飞奔,但无人敢应战。
  萨拉丁下令开战,但他手下的埃米尔们拒绝了。震怒之下,他准备将那些抗命不尊的埃米尔按照赞吉的方式钉上十字架。但他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并邀请埃米尔享用刚从大马士革运来的多汁可口的杏果。
  国王和苏丹之间已陷入拉锯战。“我们两败俱伤。”理查私下对萨拉丁说道。当他们开始和谈时,这两位军阀都已筋疲力尽,病入膏肓,他们的资源与意志也都消耗殆尽。
  #####
  注释
  '1' 英格兰最古老的酒馆名叫“耶路撒冷纪程(Journey to Jerusalem)”,位于诺丁汉,其历史可追溯至理查发动的十字军东征时期。
  '2' 1192年4月,理查终于发现,居伊原来是只靠娶了他已过世的、风光不再的妻子,就当上了耶路撒冷国王。他认定蒙费拉的康拉德,即伊莎贝拉王后的丈夫才是耶路撒冷国王。但数天后,康拉德死于穆斯林暗杀组织之手。香槟伯爵亨利是理查和法兰西的腓力的侄子,他娶了耶路撒冷王后伊莎贝拉。伊莎贝拉时年二十一岁,怀有康拉德的孩子,康拉德是她的第二任丈夫。亨利成了耶路撒冷国王。为补偿居伊,理查把塞浦路斯卖给了他。居伊家族统治塞浦路斯达三个世纪。

28 萨拉丁王朝
  公元1193年—公元1250年
  苏丹之死
  公元1192年9月2日,苏丹和国王达成《雅法协定》(Treaty of Jaffa),第一次对巴勒斯坦进行了势力范围划分:基督教王国欢欢喜喜地得到了阿克,并将其定为都城;萨拉丁仍占有耶路撒冷,但基督徒可以畅通无阻地前往圣墓大教堂。
  在返回耶路撒冷的路上,萨拉丁遇到他的兄弟萨法丁,萨法丁亲吻大地以感谢真主,他俩还一同在岩石圆顶清真寺进行了祈祷。尽管理查拒绝拜访耶路撒冷,他的骑士还是照旧在耶路撒冷朝圣并受到萨拉丁的接见。苏丹向他们展示了真十字架,但从那以后,这件至高无上的遗物就不见了,并永远地消失了。停留耶路撒冷期间,国王的谋士休伯特·沃尔特(Hubert Walter)与萨拉丁谈起了理查,萨拉丁指出狮心王缺乏智慧和分寸。多亏了沃尔特,萨拉丁才允许那些拉丁神父返回圣墓大教堂。当拜占庭皇帝艾萨克·安吉卢斯要求圣墓大教堂归属东正教会时,萨拉丁决定基督徒必须在他的监管之下共享圣墓大教堂,并任命加尼姆·哈兹拉吉领袖为教堂守护人,直到今天,加尼姆·哈兹拉吉的后代努赛贝家族仍在担当这一角色。
  理查与萨拉丁此后再未碰面。10月9日,理查坐船去了欧洲。'1'萨拉丁任命伊本·沙达德来监督他在耶路撒冷的规划,沙达德的回忆录里对此有过生动的描述。眼下,萨拉丁去了大马士革。
  在大马士革,安逸的家庭生活在等待着萨拉丁。他有十七个儿子,但现在他已五十四岁,且疲惫不堪。他的儿子扎希尔不想承受与父亲的离别,或许他意识到父子俩以后恐怕难以相聚。令人动容的是,扎希尔反复重复着道别的话语,而后又一次骑马返回亲吻萨拉丁。在宫中,伊本·沙达德发现苏丹正在花园的门廊里和他的一个幼子玩耍,此时法兰克贵族和土耳其埃米尔们正等待着苏丹的接见。
  几天后,欢迎完来自麦加的朝圣车队,萨拉丁由于发烧病倒,很可能是得了伤寒。医生为他放血治疗,但病情更加严重了。萨拉丁说需要温水,水送来后他还是嫌冷。“上天哪!”他呼喊道,“没人能把水弄热些吗?”1193年3月3日黎明,在《古兰经》的诵读声中,萨拉丁去世了。“我和其他人为他奉献了自己的人生。”伊本·沙达德沉吟道:时光如梭,风云人物悄然而去;
  往事如烟,所有只是一场梦幻。
  穆阿扎姆·伊萨:另一位耶稣
  接下来的六年里,萨拉丁的儿子们在这种持续动荡的联合中相互争斗,他们那精明的叔叔萨法丁则从中调解。三个最年长的儿子,阿夫达尔、扎希尔和阿齐兹,分别得到了大马士革、阿勒颇和埃及,而萨法丁统治着外约旦和埃德萨。
  时年二十二岁的阿夫达尔继承了耶路撒冷,他也很珍惜耶路撒冷。他修建了欧麦尔清真寺,右边紧挨着的就是圣墓大教堂,他将北非人安置在一处马格里布聚居区里,在那儿他修建了阿夫达尔学校(Afdaliyya Madrassa),与西墙仅隔数米。
  阿夫达尔嗜酒且无能,他发现很难激发起部众的忠诚。兄弟之间为争夺耶路撒冷混战不休。阿齐兹刚赢得胜利,取得苏丹之位,却在外出狩猎时被人暗杀。还活着的兄弟俩阿夫达尔和扎希尔联合起来对付他们的叔父,但萨法丁将二人打败并夺取了帝国,当了二十年的苏丹。萨法丁冷酷却又举止优雅,一点也不像萨拉丁:没有一个当时的人用亲和的笔触描写他,但所有人都尊敬他。他“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业绩,很可能是同辈中最有才干的”。在耶路撒冷,萨法丁命人修建了两座门——链门和神迹门,两座门很可能就位于十字军美门的原址——那精致的法兰克建筑装饰来自圣殿骑士团所建的修道院,两座门的特色在于双顶的门廊和柱顶,柱顶上是各种动物和狮子造型石刻:这些仍是通往圣殿山的西入口的重要装饰物。但甚至在他成为苏丹前,1198年,他的次子穆阿扎姆·伊萨(Muazzam Isa,“Isa”就是阿拉伯语中的“耶稣”)即已被赐予叙利亚作为其领地。
  1204年,穆阿扎姆定耶路撒冷为都城,将阿莫利的府邸作为自己的私宅。作为自他伯父萨拉丁以来最受欢迎的家族成员,穆阿扎姆平易近人,思想开明。每当为了学习哲学和科学拜访学者时,他都会像个普通学生一样走到学者家里。“我在耶路撒冷见过他,”历史学家伊本·瓦希尔(Ibn Wasil)回忆说,“男人、女人、小孩都抢着要看他,没人会将人群赶走。尽管他大胆且富于幽默感,但他几乎没有要吹嘘卖弄的意思。他骑马时旁边没有王旗跟着,而仅留少数人护卫。他头戴黄|色的帽子,穿行在集市和街道,也不用任何人开道。”
  穆阿扎姆是在耶路撒冷大兴土木最多的建设者之一,他修复了城墙,建造了七座巨塔,将圣殿山上的十字军建筑改造为穆斯林圣地。'2'1209年,穆阿扎姆将来自法国和英格兰的三百户犹太家庭安置在耶路撒冷。西班牙犹太诗人犹大·哈里兹前来朝圣时,称赞了穆阿扎姆和萨拉丁的王朝,尽管他仍为圣殿哀伤不已:“我们每天都会到外面为锡安哭泣,为她那已被毁灭的宫殿哭泣。我们登上橄榄山,在上帝面前拜倒于地。看到我们神圣的殿堂成了外族的寺院,这是多么深重的苦难。”突然,1218年,穆阿扎姆的江山面临了巨大的危险:耶路撒冷名义上的国王布里埃纳的约翰(John of Brienne)率领第五批十字军进攻埃及。十字军包围了杜姆亚特港。时年七十四岁的萨法丁率军迎战,但听说杜姆亚特的链塔失守时,他溘然长逝。穆阿扎姆急忙从耶路撒冷赶往埃及以帮助自己的兄长,埃及的新任苏丹卡米勒。但兄弟俩惊慌失措,他们两度提出,若十字军离开埃及,他们会将耶路撒冷拱手相让。1219年春天,在这个家族帝国遭遇危难之际,穆阿扎姆作出了痛苦的决定:将耶路撒冷所有的防御工事拆除。他认为“如果法兰克人占领这些地方,他们将杀死那儿的所有人,并将控制叙利亚”。
  耶路撒冷失去防务,人口少了一半——城里的居民成群结队地逃走。“妇女、女孩以及老人聚集在圣地,他们撕扯着头发和衣服,四散而逃”,好像“末日审判”来了。然而十字军愚蠢地拒绝了兄弟俩让出耶路撒冷的提议。随后,十字军便土崩瓦解了。
  十字军一走,卡米勒和穆阿扎姆便开始为争夺最高权力展开残酷的战争,而之前,他们在这场严重的危机中的合作却如此亲密。直到19世纪,耶路撒冷才真正恢复元气。在前前后后的许多传说中,耶路撒冷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内都没有城墙。耶路撒冷也即将在一场最虚无缥缈的和平交易中再次易手。
  腓特烈二世:世界的奇才,《启示录》中的野兽1225年11月9日,在布林迪西(Brindisi)的主教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西里国王腓特烈二世娶了时年十五岁的耶路撒冷女王约朗德(Yolande)。婚礼一结束,腓特烈就以耶路撒冷国王的名义开始了他的十字军东征。他的敌人宣称他不单引诱新婚妻子的宫女,还与穆斯林宫女放荡取乐,这震惊了他的岳父——布里埃纳的约翰,也触怒了教皇。但腓特烈已成为欧洲最有权势的君主——他后来成了赫赫有名的腓特烈二世,世界的奇才——而且他一切都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霍亨斯陶芬(Hohenstaufen)的腓特烈长着绿色的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