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处事禁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活中的处事禁忌-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对公司的一切都一无所知,这就需要你去发现,你去了解周围的同事。同时,周围的人们也在注视着你,这是肯定的,要想立足,首先就是要用竞争的姿态去适应工作环境。但是,不要因为竞争而丧失良好的印象,这需要你有个良好的尺度去把握。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与荣誉和成功联系在一起,但是,如果你无视别人,就很难在职场立足。因此,不要感叹上司、同事和下属度量的狭小!其实造成最后这种局面的根源还是在于他自己。在享受荣耀的同时,不要忽略别人的感受。其实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成功中总有自己奉献的一份力量,而这个部门经理却傻乎乎地独自抱着荣耀不放,别人当然不会为他如此自私的做法而感到舒服了。

美国有个家庭日用品公司,几年来生产发展迅速,利润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这是因为公司建立了利润分享制度,把每年所赚的利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给每一个员工,这就是说,公司赚得越多,员工也就分得越多;员工明白了“水涨船高”的道理,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积极生产自不用说,还随时随地地检查出产品的缺点与毛病,主动加以改进和创新。

职场的黄金原则就是要与同事合作,有福同享,有难共当。当你在职场上小有成就时,当然值得庆幸。但是你要明白:如果这一成绩的取得是集体的功劳,离不开同事的帮助,那你就不能独占功劳,否则其他同事会觉得你抢夺了他们的功劳。

李明灏先生精力充沛,他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并担任该社下属的一个杂志的主编。平时在单位里上上下下关系都不错,而且他还很有才气,工作之余经常写点东西。有一次,他主编的杂志在一次评选中获了大奖,他感到荣耀无比,逢人便提自己的努力与成就,同事们当然也向他祝贺。但过了一个月,他却失去了往日的笑容。他发现单位同事,包括他的上司和属下,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和他过意不去,并处处回避他。

过了一段时间,他才发现,他犯了“独享荣耀”的错误。就事论事,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主编的贡献当然很大,但这也离不开其他人的努力,其他人也应该分享这份荣誉,而现在自己“独享荣耀”,当然会使其他的同事内心不舒服。

虽然上帝给了我们两只手一张嘴,但人们还是喜欢用嘴而不喜欢动手。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能看到一些高谈阔论的人。他们总是炫耀自己的才能多么的出众,如果能按他说的计划实行,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这些人滔滔不绝,在自己空想的领域里如痴如醉。然而,在旁人看来,那是多么的可笑和愚蠢啊。

所以,当你在职场上有特殊表现而受到肯定时,一定不能独享荣耀,否则这份荣耀会为你的职场关系带来危险。当你获得荣誉后,应该学会与其他同事分享,正确对待荣誉的方法是:与他人分享、感谢他人、谦虚谨慎。

在职业生涯中,最圆滑的处世之道就是当你的工作和事业有了成就时,千万记得不要独自享受。要让自己拥有团队意识,摒弃“自视清高”的作风,换之“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职业意识。只要注意到这一点,你获得的荣耀就会助你更上一层楼,你的人际关系也将更进一步。

热忱绝不等于刻意表现

真正善于自我表现的人从来没有停顿的习惯。因为停顿的语气可能被看成是犹豫,也可能让人觉得是一种敷衍、傲慢的态度,很令人反感。

真正懂得自我表现的人,常常既表现了自己又不露声色。他们不会旁若无人地以自己为中心,而是能给人一种“参与感”,他与同事进行交谈时喜欢用“我们”而很少用“我”,因为“我”给人以距离感,而“我们”则使人倍感亲切,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意见相左的人划为同一立场,并按照自己的意图影响他人。

第49节:第四章 职场禁忌(9)

表现自己并不错。在当今社会,充分发挥自己,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和优势,是适应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但是,表现自己必须分场合、形式,如果过于表现会使人看上去矫揉造作,一点都不自然,好像是做样子给别人看似的,那就要另当别论。那种刻意地自我表现是愚蠢的行为。如果我们只不过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而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实而诚挚的朋友。

张研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职员,工作积极主动,待人热情大方。但是有一天,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

当时在会议室,许多人都等着开会,其中一位同事发现地板有些脏,便主动拖起地来。而张研一直站在窗台边往楼下看。突然他急步走过来,叫那位同事把手中的拖把给他,同事不肯,可张研却执意要求,那位同事只好把拖把给了他。

张研把拖把接到手,刚过一会儿,总经理推门而入。他正拿着拖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拖着。从此,大家再看张研,顿觉他虚伪了许多。从前的良好形象被这个小动作冲得一干二净。

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类喜欢表现自己就像画眉鸟喜欢炫耀声音一样正常。但刻意的自我表现就会使人感到做作、虚伪,最终的效果与表现的人的愿望适得其反。许多人在谈话中不论是不是以自己为主题,总是有表现自我的毛病。这种人可能被人误认为具有辩才,但是也可能被认为是口无遮拦、显得轻浮等等,最终总会暴露出他的自我显示欲而使别人产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绪。

丘吉尔虽然经常爱用些夸张的词汇来自我表现,但是在关键时刻他却会用英语说:“我们应该在沙滩上奋战,应该在田野、街巷里奋战,应该在机场、山岗上奋战——我们,决不感激投降。”他在这段话里唯有“投降”这个词使用的是外来语(而非英语),因为它代表的含意是丘吉尔认为不予以考虑的,可见,真正善于自我表现的人是“有贡献”,会表现的,又能适时出现的人。

因此,当你有克制不住的情绪想要表现时,有很多的自我意识想要宣泄时,要把握好热忱与刻意表现的尺度。做一个适时出现的人,把你的表现融入到你的热忱中去,做一个完美的表现者。不要在同事面前过多地炫耀

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谦虚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知己,那些妄自尊大、小看别人、高看自己的人总是令别人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到处碰壁。[奇+書*网QISuu。cOm]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在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当我们让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得到肯定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优越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甚至对我们产生敌视情绪。因为谁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有人对他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他自尊的一种挑战与轻视,同时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应运而生。

日常工作中很容易发现这样的同事,他们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刚说几句就令人感到狂妄,所以别人很难与他苟同。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以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其实结果只会在同事中失掉威信。

做人不可过多地对自己炫耀,对自己要轻描淡写,要学会谦虚,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永远受到别人的欢迎。有一位学者曾有过这样的一番妙论:“你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你没有成为白痴的吗?其实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不过是你甲状腺中的碘而已,价值并不高,才五分钱。如果别人割开你颈部的甲状腺,取出一点点的碘,你就变成一个白痴了。在药房中五分钱就可以买到这些碘,这就是使你没有住在疯人院的东西——价值五分钱的东西,有什么好谈的呢?”越是有涵养、稳重的成功人士,态度越谦虚,相反,只有那些浅薄的自以为有所成就的人才会骄傲。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当我从事的石油事业蒸蒸日上时,我晚上睡前总会拍拍自己的额角说:‘如今你的成就还是微乎其微!以后路途仍多险阻,若稍一失足,就会前功尽弃,切勿让自满的意念侵吞你的脑袋,当心!当心!’”这就是告诫人们要谦虚,尤其是稍有成就时应格外小心,不要骄傲。

第50节:第四章 职场禁忌(10)

做事还是谦虚一些好,谦虚往往能得到别人的信赖。谦虚,别人才不会认为你会对他构成威胁。谦虚不仅是人们应该具备的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说,谦虚也是获胜的力量。尤其在对峙双方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各异的情况下,偶然一句“我不太明白”、“我没有理解你的意思”、“请再说一遍”之类谦恭的言语,会使对方觉得你富有涵养和人情味,真诚可亲,从而提高办事成功的可能性。

越是谦逊的人,别人越是喜欢找出他的优点;越是把自己看得了不起,孤傲自大的人,别人越会瞧不起他,喜欢找出他的缺点。这就是谦逊的效能。所以,平时你要谦逊地对待别人,这样才能博得人家的支持,为你的事业奠定基础。当你以谦逊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做事时,就能减少一些冲突,还容易被他人接受。即使你发现自己有错时,也很少会出现难堪的局面。正如柴斯特?菲尔德所说的:“如果你想受到赞美,就用谦逊去作诱饵吧。”勿传播同事的隐私

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不要对别人的隐私报有好奇心的,要知道有些事只能点到为止,才能给自己也给他人留下一片自由呼吸的空间。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却无意中成了制造矛盾的根源。大家在一起谈论其他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