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夫看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屠夫看世界-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本住喜来登大酒店,没想到酒店部分装修,油漆味儿刺鼻,外国人命贵,担心摄入过量致癌物质,临时搬到了凯悦饭店。周斌此来,除我之外,最高兴的当属我的两个孩子,大包小包的礼物,洋货国货一应俱全。过惯穷日子的孩子们哪里见过这么多好吃的,他们一改以往腼腆的个性,跟在后面“伯伯、伯伯”叫个不停。

经过长途跋涉,又要倒时差,周斌看起来很疲惫,寒暄了一阵,问过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叮嘱我搞好方案,明天晚些时候碰头讨论,便回了饭店。

老板此来,除了汇报工作、安排来年工作计划之外,提出新的设想为第一要务。我不敢懈怠,周斌他们走后,我赶紧回房,泡上茶,点上烟,将如何做自己的品牌,投资养殖、屠宰、销售、深加工一条龙等一揽子方案,在头脑中细细地筹划了一遍,紧要之处仔细推敲,写写画画列出要点,最后附上投资规模与经济效益分析。忙完这一切,已经接近午夜,熬过了头却很难入睡,又辗转反侧,将方案要点再过一遍,唯恐有所遗漏,直至了然于心。

第二天下午,我如约来到凯悦饭店,用过自助餐,在大厅的茶苑里,老孙汇报了几个月来的工作情况,老板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期望。对于我的设想建议,周斌思索良久,未作正面回答,而一边的女博士则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最终还是老孙打破僵局,说兴平那边有一家规模养殖场,取得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认证,建议先一起去看看再作理论,大家一致赞同。

兴平是咸阳专区所辖的一个县级市,因几家省级企业落户而设市。近几年,国有企业普遍效益下滑,人们收入有限,所以兴平市消费水平并不高,然而却是养猪大市,其大肉主要供应西安、咸阳市场。老孙与养殖场老板似乎很熟,说明来意,未费周折,经过消毒,我与周斌、女博士,还有前文提到的高桥屠宰场老板老王就进了养殖区。其养殖规模不小,足足有四五千头,大多是二元、三元杂交品种,品系优良。女博士似乎与猪情有独钟,不停地给一帮蠢家伙拍照,镁光灯吓得猪群东躲西藏,引起养殖方反感,我们不得不急急地退出。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久负盛名的晁庄、界庄。那是距离兴平市区不远的两个小村庄。走进村子,一股股恶臭扑鼻而来,几乎每家门前都有一个用木材圈起的待宰圈。这里的人们以杀猪为业,每家都是一个小型屠宰坊,私屠乱宰的情况比较严重。听说村子里办理了一本营业执照,村民家里便是一个个分散的车间。据我所知,这种情况国家明令禁止,不知何故,兴平市仍然予以保留。

老孙的意见是,与兴平这家养殖场合作,连锁店先从此地进货,运作一段时间后,视情况建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屠宰场。

我以为不妥:其一,兴平这家养殖场的货固然不错,基本为优良品种,瘦肉率高,但价格较长安还贵两毛,长安较西安又贵四到五毛,大肉利润本身很薄,投入市场,缺乏竞争力;其二,此地距离西安路途遥远,必须经过西宝高速,长年累月,运输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其三,兴平多年形成的习惯,先一天宰杀第二天上市的猪,肉不新鲜,冬季勉强凑合,到了夏日,极易变质。必须使用冷藏车,而冰冻肉在西安本身就缺乏市场;其四,以后倘屠宰场建在此地,我们人生地疏,对合作方依赖性太强,极易让人牵着鼻子走;其五,媒体对瘦肉精极力渲染,人们谈“精”色变,太瘦的大肉有人还真不敢买,我在长安区的肉店之所以出售比较肥的肉,原因就在这里。何况我们自己做品牌,不从根本抓起,如何对外宣传?走捷径有时会把自己绕进去。

我与老孙争得脸红耳赤,周斌与女博士在一旁听着,未参与任何意见,末了一句“容我掂量掂量,OK?”周斌说。

三天之后,我们仍然驱车来到四川会馆。当初的合作协议是在这里签署的,我猜想,故地重游,周斌可能另有深意。

酒过三巡,各抒己见,依然是老一套。周斌最后总结:老孙与我在半年之中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现在要加快连锁店进程,希望我能从具体事务中脱离出来,协助老孙抓紧连锁店建设;装修好的店面要尽快试营业,同时扩大范围,争取在2004年5 月份前,西安地区的连锁店数量达到一十四家。待连锁店形成一定气候,销售问题彻底解决了,再考虑养殖、屠宰到深加工一条龙等其他项目。并强调“一条龙”一定要搞,但不是现在。

我能听出周斌话中的弦外之音,表扬之中暗含批评:几十万元扔在西安,六个多月了,你们两个吃干饭的,尽干些没有明堂的虚事!

我也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但想法得不到实施,小打小闹又有什么意思?

周斌走了,我的心有点凉。西安的连锁店装修完工的已有四家,在一般人眼里,“四”是个很不吉利的数字,更有商家将“四”与“死”联系在一起,无论登记汽车牌照还是选择电话号码,都不喜欢“四”。但周斌似乎不这样看,经商做生意,希望“天天有事”,即“三三四四”,倘若没事,整日坐冷板凳,便没了生意,赚谁的钱?所以要在2004年4 月底前建成十四个连锁店。

老孙的意思,我因名牌大学毕业,单位效益不佳,下海、下岗,自谋生路而出名,故连锁店雇用人员,首选下岗职工或未就业之大学生,于是介绍西安石油学院一名休学的大学生在我的肉店接受培训。

我们开公司办企业,目的是为了盈利,为了做大做强,并非开设慈善机构,救济天下苍生,即使救济,也是赚钱以后的事。老孙以为杀猪卖肉是眼窍活,“灵人不可细教”,聪明人仔细观察三两天,大致可以摸出其中的窍道。但老孙忽略了一点,手、眼的功夫非十天、半月就能练就,卖肉也与其他技术工种一样,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况且,想要保持生意的稳定,首先要保证从业人员的稳定,所以连锁店最好招聘具有实践经验而又能够长期稳定之人,这样经过简单培训,便可上岗。

我目测了该大学生,以为其不符合这样的条件,即使花费一定的心血与精力培养成功,干不了几天,又要上学,完成学业之后又不一定看上杀猪卖肉这等下三烂的活计,到头来等于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忙活一场。

该大学生写了一封长信,老孙转交于我,信中期期艾艾,悲悲戚戚。我心中不忍,建议老孙资助大学生一笔钱,助其完成学业。老孙的意思,先放在肉店,观察观察再说。

我办不成大事,就是心地太软。与老孙分歧太多,担心在老孙眼里,我处处与他“为难”、“作对”,凡他所说,我都不赞成,因而不好直接违拂老孙的意思,勉强接纳了该大学生。

学卖肉从剔皮开始,这是最起码的基本功。冬季,天气寒冷,大学生养尊处优惯了,怕冷,又似乎有洁癖,见不得油腻,每动一下肉,便要净手,然后找把椅子上坐下,双手插入裤兜,挑起二郎腿,一副大老板的架势。早上生意忙时,帮不了忙,还碍手碍脚。他与我肉店的小学徒年龄相仿,两人呆在一起,才找着了玩耍的对象。一次去西京大学送肉,骑着摩托车,一个带一个,本来半小时即可返回,却送了整整一个下午,让人担心是不是出了交通事故。我把有关情况告知老孙,老孙自己也观察了两天,认为确实不行,方辞退了该大学生。

抽空与区人事局接上头,大致谈了我的想法:自己已经年届不惑,转眼就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不像刚走出校门的小青年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幻想,政治上已经没有前途,希望能去文化部门,发挥专业所长,安安静静做学问,争取在有生之年,在专业领域有所成就。

人事局主管业务的副局长亲自承办此事,很快就有了回音,区委党校、政协文史办、广播事业局等诸多单位可供参考。权衡再三,我最终选择了地方志办公室。我以为区志办是一个文化部门,业务相对单一,工作之余,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事自己想做和必须做的事,党的事业与个人奔小康两不误。

依照常理,事情既然决定了,年前就应该报到,但逼近年关,连锁店急于开业,具体事务千头万绪,老孙又人地两生。我答应过周斌,尽力协助老孙办好连锁店,这样,上班的事又搁置起来。

吃过几次牛拽马不拽、意见不统一的亏,这次,我们吃一堑,长一智,仔细分析过肉店经营的特点之后,我们的主张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致,拟将连锁店承包经营。但多次犹豫,贻误了时机,轮到我们烧香,庙门便关了。按照陕西人的习惯,辛苦了一年,到了春节,是享受收获喜悦的时候,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很少有人这时出门打工,因而肉店的雇员出奇地难找,更遑论承包经营了。按理,我是内行,这一点应该未雨绸缪,提早谋划,确定人选,毕竟卖肉不能等同于建筑工地的小工,随便拉一个,傻子、瘸子、哑巴都能派上用场,然而想到几次建议,老孙都未采纳,而在此之前,老孙也一直主张使用下岗职工和未就业之大学生,我的社会交往有限,自忖跟前没有合适的人选,以为老孙另有主意,故而一直没有在意。

通过熟人关系,好不容易找到两位,却怕承担风险,不愿意承包。没有办法,遂高价雇用了他们,先开一家试营业。但2004年冬,货源紧缺,进货又成为问题。我开肉店时间长了,有一些老关系,解决自己肉店的供货勉强可以,哪有隔夜之炊,建议连锁店从朱雀路批发市场进货。老孙是外行,有些胆怯,遂让给我供货的批发商先供吧,大不了我的肉店少卖一点,应付应付老主顾,优先保证连锁店。

第一天送去三头,只卖掉一头。老孙说,肉不好,很难卖。我便让在我的店里选货,需要多少拿多少。

从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