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死亡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戴笠死亡之谜-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这点,戴笠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戴笠在视察中原察觉汤恩伯欲以曹操那样企图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来实现自己的霸业时,戴笠内心里顿时有了许多的不满和不安。他对身边的人说:“胡宗南在关中要学左宗棠做西北王,没有料到汤恩伯作了中原王还不满足,竟然想起做曹操来了。我劝他英雄本色是应该有大志的,但功高压主决无善终之理。”这话戴笠是否真的与汤恩伯说了已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戴笠中原之行结束后与蒋介石报告了汤恩伯的言行,要不然蒋介石不会在汤恩伯的中原战役失利后,派汤恩伯的对头陈诚到中原来检查和总结战役失利的原因。不久,蒋介石对汤恩伯的班底动了大手术,拆散了汤恩伯多年建立起来的以十三军为核心的小集团。蒋介石之所以下手这么准确,这与戴笠的告发不无关系。戴笠这样做既向蒋介石表示了忠诚,又假蒋介石的手打击了汤恩伯的势力,使汤恩伯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汤恩伯并不清楚这里面的实情,更不会去怀疑已结盟在一起的戴笠,而是把所有的不满和怨恨全都发泄到了陈诚的身上。戴笠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既掩盖了自己的真实面目,又使汤恩伯和胡宗南把目光盯在了共同的政敌陈诚的身上。为了对付陈诚,“三王”在政治上互通信息,工作上互相援手,生活上互相照顾,有事一起商量。同时,戴笠还利用在重庆的有利位置,随时将国民党政府高层内部的情况向胡宗南和汤恩伯通报。为加强通讯时的保密性,戴笠要军统局的机要室,在他与胡宗南和汤恩伯电讯联络时必须使用几套密码本,不同的内容不能使用相同的密码本。“三王”当时还有个约定,对非常重大的事情,则使用“亲译”密码本。这种密码本,平时均由戴笠、胡宗南和汤恩伯自己带在身边。每当遇到“亲译”的电报,由他们自己或指定极个别的亲信译电员代译,以防止内容外泄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不过,这种“亲译”的电报戴笠与胡宗南和汤恩伯之间较多,而胡宗南与汤恩伯之间就很少了。

为了给“三王”的结盟造成声势,扩张力量和巩固地位,戴笠利用其特殊的地位极力在蒋介石面前以及国民党的高层人物中,为胡宗南和汤恩伯穿针引线和评功摆好。同时,戴笠还利用陪梅乐斯到西安和河南等地视察的机会,把胡宗南和汤恩伯介绍给梅乐斯,并卖力地在梅乐斯面前说胡宗南和汤恩伯的好话。梅乐斯在与胡宗南接触后印象很好,认为胡宗南是中国军队中很有才华的年青将领。在这期间,胡宗南和汤恩伯为了能得到美国人的支持,以增强自己的国际背景,对梅乐斯是极力逢迎巴结。戴笠为了“三王”的结盟是极尽了心事的,他经常代胡宗南和汤恩伯给重庆的一些要人送礼物,以拉拢人际关系。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戴笠与胡宗南和汤恩伯见面后是无话不谈。尤其是戴笠与胡宗南之间,虽然有相互利用的一面,但毕竟有患难时留下的情意,加上两人志趣相投,有时谈起来总是没有个完。胡宗南因年青时婚姻不顺而一直未娶,是在戴笠的劝说下而动了心。胡宗南的老婆叶霞翟原来是戴笠的情妇,戴笠为了能得到胡宗南在军事上的支持,他先保送叶霞翟到美国留学,当叶霞翟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就有意促成了胡宗南和叶霞翟之间的婚姻。后来,戴笠通过叶霞翟了解和掌握了胡宗南的许多情况,而胡宗南对这是否清楚没人能知道。不过,胡宗南和汤恩伯为报答戴笠的支持,对戴笠提出的要求无不全力协助。戴笠的军统局也正是依靠了胡宗南的势力,在新疆成立了军统局的下属组织,并调用胡宗南的人员加强了忠义救国军的力量。戴笠与汤恩伯的合作大都在策反汪伪军队上,当然在经济走私上也多次合谋以此赚了不少的钱。

戴笠、胡宗南和汤恩伯在龙门石窟的结盟,把“三王”之间的关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此时的结盟使他们成了国民党内一个极有力量的派系集团,但也正因为它的强大而使蒋介石坐立不安了。戴笠发起结盟的本意是想借助胡宗南和汤恩伯的力量,来稳定他在蒋介石那里的地位,可他没有料到的是这更引起了蒋介石的警觉。戴笠也许以为参与了结盟的胡宗南和汤恩伯,决不会把三人间的约定作为向蒋介石邀功的资本,其实他内心里的盘算错了。戴笠不也是在中原之行之后告了汤恩伯的状吗?对这,汤恩伯在短时间里可不明白,可时间长了不可能不清楚。还有胡宗南,他确实是戴笠最知心的朋友,两人几乎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而且戴笠在做出许多重大的抉择前都要听听胡宗南的意见。但戴笠绝对没有想到是,蒋介石在随后秘密组建监视和控制戴笠的五人小组时,指定胡宗南为该小组的组长。

显然,蒋介石对戴笠已不仅仅是警惕和戒备了。

第十三章

一九四五年的春节刚过,军统局经济研究室代主任邓葆光通过对日本经济的统计和研究,认为随着美国军队在太平洋上的攻势越来越猛和对日本的封锁越来越严密,日本的经济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枯竭和崩溃,随之而来的是日本国的战败。戴笠对邓葆光的惊人推断是认同的,但他没有向蒋介石汇报此事,他觉得在这位已对自己心有疑虑的领袖面前不能不留一手。其实,此时的蒋介石为了加强对戴笠的控制,下令在原先情报特工部门建立的甲种会报和乙种会报之外,又建立了年度会报。第一次年度会报是在蒋介石的官邸举行的,并由蒋自己主持。在年度会报之后,蒋介石又要求有月度会报。月度会报地点设在军统局大院对面的漱庐。月度会报由唐纵主持,他以蒋介石代表的身份,对军统局及其他情报部门呈送的情报提出意见和指出应当注意的问题。而此时的戴笠,除了负责召集和接待外在月度会报上没有更多的地位。自从有了年度和月度会报后,蒋介石除有重大情报自己亲自掌握外,其它的情报和行动全由唐纵整理分析后上报。这就使唐纵的地位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他出任军统局的帮办后,已看出蒋介石对戴笠有猜忌和戒备之心,为此他对戴笠及军统局内部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如实地向蒋介石密报。

蒋介石要求建立年度会报和月度会报,表面上看是为了发挥情报特工部门的整体效率,更重要的是他是想通过这两个会报以唐纵的特殊作用来抑制戴笠。对蒋介石的这种手段,戴笠是十分敏感的,为此他在对邓葆光的分析性情报上的做法也就能理解了。可是没过多久,国际形势的发展证实了邓葆光的判断。一九四五年四月,德国的希特勒自杀,强大的苏联军队攻克了柏林,紧接着德国宣布投降。这年的六月,美国军队攻占了冲绳,日本本土的最后一个堡垒失守,所有国土已完全暴露在盟军的火力打击之下。此时,苏联按雅尔塔会议的协定,正在积极向东线增兵,准备参加对日本军队的作战。形势发展如此之快,尽管有些出乎戴笠的意料,但他已感觉到一个新的时机正向自己走来,那就是掌握胜利大接收的主动权,为自己在战后的发展和立足打下基础。于是,戴笠把京、沪、杭等东南沿海地区作为自己接收的重点。他在呈给蒋介石的报告中列举的理由是:一、京、沪、杭一带是抗战前国民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失去了对京、沪、杭一带的控制,不但国民党还都计划将成泡影,而且没有江浙财团的支持将从根本上动摇国民党统治的根基;二、京、沪、杭是日伪统治的中心,掌握和控制了这一带的大中城市,也就控制了沦陷区的大局,不致在接收过程中酿成大的动荡和祸事;三、东南沿海地区共产党所领导的新四军势力强大,如何在国民党军队没有到达之前,不使这一带的中心城市落入共产党之手是当务之急。

说实话,蒋介石也没有料到抗战的形势会有如此的突变,更没有想到戴笠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对即将到来的接收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特别是戴笠所列的第三条理由正是蒋介石的心病,因为他所有的正规部队大都在西南和西北一带,一时很难赶到东南地区。所以,当戴笠提出他亲临东南沿海布置接收工作时,很快就得到了蒋介石的批准。戴笠临行前,得到了蒋介石的召见。召见时,蒋介石多次以“雨浓”称呼戴笠,说话的语气也恳切有余。蒋介石此时心里非常明白,在抗战的这些岁月里戴笠手下的特工人员和特务武装,是在沦陷区里与日伪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现在他需要利用戴笠这支力量来完成还来不及做的事。戴笠对这心里也是明白的,为此在蒋介石面前他有了已好长时间不曾有过的兴奋。至于,在完成了蒋介石还来不及做的事后,是否真的还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戴笠似乎还没有认真地去想过。

戴笠是带着梅乐斯和杜月笙,一道来到浙西山区里的小镇淳安的。

戴笠邀请梅乐斯和杜月笙同行,目的是借用美军在东南地区以及杜月笙在上海的帮会力量,控制和稳定东南地区的接收局面,不想让异党和异军来插手。淳安虽然镇小,但它独特的地理位置给进退带来了便利,而且此地与上海和南京及杭州都相隔不远,所以戴笠选择此地作为他准备接收东南沿海地区的前线指挥部。就在戴笠紧张地部署工作时,他从收音机里收听到了日本政府向反法西斯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的公告。于是,戴笠在淳安发出了最初的接收指令:(1)电令忠义救国军军调室主任刘方雄,以他的私人代表的身份立即从余杭去上海,与日军总部参谋长今井武夫进行接触,向日军侵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传达受降事宜;(2)电令军统局东南办事处处长李崇诗从建阳赶来淳安,部署“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特务武装立即向沦陷区的各大城市集中,并严令忠义救国军阮清源纵队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