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者与智者的48个差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愚者与智者的48个差距-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5.智者改善自己的弱点,愚者埋怨自己的短处
道家始祖老子有句千古名言:“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的真谛:只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找到自己的弱点和长处,从而改善弱点,发挥长处,使自己强大起来,无往而不胜。
智者都有自知之明,能客观地对自己做出评价,从不掩盖自己的弱点,而是积极地去改变自己的弱点,使自己不断获得进步,发挥长处,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愚者对自己的弱点是消极地埋怨,他们或埋怨老天不公,或怨恨自己无能,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去改善自己的弱点,就这样,在愚者的埋怨中,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弱点还是弱点,愚者还是愚者,直到愚者悄然而逝。
自身的缺憾一般说来是难以更改的事实,任何企图掩盖或回避缺憾的做法都会引来的消极结果。只有直视缺憾,并把它当作是一种奋斗的动力,即使有缺憾,你也可以获得成功的快乐。
美国的总统罗斯福8岁时,他的身体虚弱到了极点,呆钝的目光,露着惊讶的神色,牙齿暴露唇外,不时地喘息着,老师唤他起来读课文,他便颤巍巍地站起,微张嘴唇,吐音含糊而不连贯,然后颓然坐下,生气全无,标准一个低能儿童的典型。而世界上像他同类的儿童不知有多少,大都是这样的神经过敏,如果稍受刺激,情绪便受影响,处处恐惧畏缩,不喜交际,顾影自怜,毫无生活乐趣。但罗斯福并不如此,他虽有天生的缺憾,同时他也有奋斗的精神,他抱定人定胜天的信心,克服他的弱点,而不为其所屈服。

第59节:不钻生活牛角尖(5)

罗斯福所用的方法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他不坐等幸运之神降临,而努力追求幸运。他毫不自馁于天生的缺憾,反而利用它作为通往成功的基石。他绝不怨恨苍天的不公,而使自己愁苦,更不姑息他身体的虚弱,一味地疗养。他不单单只从喝药水,注射针药,或避居山林,遨游海上,以恢复他的健康,而是积极地锻炼,以达到他的目的,他和别的健康孩子一样,去骑马、划船和做剧烈的运动。他用坚毅的态度,对付他畏怯的天性;用忍耐的精神,克服他先天的不足。处处以快乐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们,他要除去怕羞、畏缩和不喜交际的个性。果然在他入大学之前,他获得了大大的成功,他已是人们乐于接近,一个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的青年了,他经常在假期中,到亚烈拉去追逐野牛,到洛矶山狩猎巨熊,以及到非洲大陆去袭击狮子,终至他胜任军队的艰苦生活,带领军队,在与西班牙的战争中,功绩显赫。
罗斯福总统的成功,不但因为他有刚毅的精神,不为先天的缺憾所屈服,更因为他有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的弱点,并不自以为聪明、勇敢、强健而稍事放任;他明了自己的缺憾,何者可以克服,何者应予利导,他自知虚弱、畏怯,可以克服,而语言、态度,必须因势利导,他学习假嗓音,在演讲时运用,虽然齿露于外,及身躯颤抖等小节,未能迎合演讲的技巧,更没有洪钟般的声音,惊人辞令,但仍是令人信服的演说家之一。所以,我们应有自知之明,改善弱点,建立自信,你若任其自己的弱点一直存在下去,而一意孤行,那就成了被人所讪笑的愚人了。
许多人喜欢看NBA的夏洛特黄蜂队的球赛,特别喜欢看1号博格士上场打球。
博格士只有1。6米身高,在东方人里也算矮子,更不用说在即使身高两米都嫌矮的NBA了。
据说博格士不仅是现在NBA里最矮的球员,也是NBA有史以来破纪录的矮子。但千万别小看了这个矮子,他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精准,甚至带球上篮也毫无惧色。
每次看博格士像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人们心里总忍不住赞叹;他不只安慰了天下身材矮小而酷爱篮球者的心灵,也鼓舞了平凡人内在的志气。
博格士是不是天生的篮球高手呢?当然不是,而是意志与苦练的结果。
博格士从小就长得特别矮小,但他非常热爱篮球,几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篮球场上打球。他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去打NBA,因为NBA的球员不只待遇奇高,而且也风光无限,是所有爱打篮球的美国少年最向往的梦想。
每次博格士都告诉他的同伴:“我长大后要去打NBA。”
听到他的话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甚至有人笑倒在地上,因为他们“认定”一个1。6米的矮子是绝不可能打NBA的。
他们的嘲笑并没有阻断博格士的志向,他用比一般人多几倍的时间练球,终于成为技术全面的篮球运动员,也成为最佳的控球后卫。他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优势”——行动灵活迅速,像一个小精灵一样,运球的重心最低,很少有失误;个子小不引人注意,抢断球常常得心应手。
很多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甚至是生理缺陷。有些人也许会问:“老天生来就待我不公,我生下来就有生理缺陷,那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你属于这类“不幸者”,那就想想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吧!还有谁比一个又聋、又哑、看不见东西的女孩更为不幸的呢?可她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也许你又觉得这是世上仅有的唯一奇迹,那就让我们看看下面这则平凡人物的故事吧!
有一个名叫丹普赛的孩子,他生下来就是一位畸形人,四肢不全,只有半边右足和一只右臂的残段。在丹普赛小时候。他想跟别的孩子一样从事运动。他喜欢踢足球。他的父母就给他做了一只木制的假足,以便使他能穿上特制的足球鞋。丹普赛从不间断地用他的木脚练习踢足球,努力在离球门愈来愈远的地方将球踢进去。后来,他变得极负盛名,以至新奥尔良的圣哲队都愿意雇他为球员。

第60节:不钻生活牛角尖(6)

一次,当丹普赛用他的跛腿在最后不足两秒钟内、在离球门63米的地方破网时,球迷的欢呼声响遍了全美国。这是职业足球队当时踢进的最远的进球。这次比赛,圣哲队以绝对的比分战胜了底特律雄狮队。
底特律雄狮队的教练斯密特说:“我们是被一个奇迹打败的。”对许多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奇迹:“丹普赛并不曾踢中那个球,那球是上帝踢中的。”底特律雄狮队的后卫沃尔克说。
丹普赛的确创造了奇迹。同那些善于改善自己弱点的人相比,只知道埋怨短处的人显得愚蠢而又可怜。
亨利写过这样的诗句:“我是命运的主人,我主宰自己的心灵。”
是的,只有你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只有你才能把握自己的心态,而你的心态塑造着自己的未来,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不断地改善自身的弱点,发挥自己的长处。想像自己能够把扎根于人的心灵中的思想和态度转化成有形的现实,不管这种思想和态度是什么,我们能很快地把思想变成现实,做一个智者快乐地生活。
36.智者知道变通,愚者死钻牛角
愚公移山的故事,曾激励着古今无数人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不息。但是,今天,我们除了对愚公的执著精神而感动之外,对愚公的做法绝不敢苟同。为了不使大山阻挡路途而穷其一生不说,还要搭上儿孙们的人生,像牛一样辛苦地劳作,这在当今社会对这样的人来评价就是:标准老顽固一个,爱钻牛角尖,与其累死累活移山,哪如轻轻松松搬家,找一个山清水秀且交通便利的地方搬过去居住多好,也难怪人们称之为“愚公”。
其实,生活中如愚公者不计其数,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而大费时间,浪费精力,搞得自己精疲力竭,结果也没见有什么大的功绩。智者绝不会干那种傻事,他们的处理原则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看此路不通,便不为其大费周折,而是另辟蹊径,因为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何必为一条死路而大伤脑筋呢?
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可谓名扬四海。你也许不知道,马克·吐温在试图成为一名商人时却栽了跟头,吃尽苦头。马克·吐温投资开发打字机,最后赔掉了5万美元,一无所获;马克·吐温看见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作品赚了大钱,心里很不服气,也想发这笔财,于是他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然而,经商与写作毕竟风马牛不相及,马克·吐温很快陷入了困境,这次短暂的商业经历以出版公司破产倒闭而告终,作家本人也陷入了债务危机。
经过两次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毫无商业才能,于是断了经商的念头,开始在全国巡回演说。这回,风趣幽默、才思敏捷的马克·吐温完全没有了商场中的狼狈,重新找回了感觉。最终,马克·吐温靠工作与演讲还清了所有债务。
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成功,也是因为他的善于变通。
杨振宁于1943年赴美留学,受“物理学的本质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科学理论”观念的影响,他立志要写出一篇实验物理论文。于是,由费米教授安排,他跟有“美国氢弹之父”之誉的泰勒博士做实验研究,并成为艾里逊教授的6名研究生之一。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杨振宁成为他所在的实验室流行的一则笑话的主人公:“凡是有爆炸(出事故)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杨振宁不得不正视自己: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在泰勒博士的关怀下,经过反复的思考,杨振宁放弃了写实验论文的打算,毅然把主攻方向调整到理论物理研究上,从而踏上了物理界一代杰出理论大师之路。假如他一条道走到黑,不知变通,恐怕“杨振宁”至今还是一个默默无名的符号。
人们受自己主观意识的影响,或传统观念的约定俗成,很容易在事业的路上钻进“死胡同”中,如果不知变通,一味坚持下去,将使自己最终在“牛角尖”中,不能脱身,贻误终生。

第61节:不钻生活牛角尖(7)

马戏团是这样训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