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智慧枕边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犹太智慧枕边书-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在一天之内,约伯的牛羊驴和骆驼被人抢去的抢去,被火烧死的烧死,全部子女也在吃饭时因狂风吹塌房屋而被压死。

约伯突然遭此大变故,却没有改变他的虔信。

上帝为此在撒旦面前大大地炫耀。撒旦却回答说,这些毁掉的,都是身外之物;要是伤了约伯的身体,他一定会弃掉上帝。

好胜的上帝便又将约伯的身体交付撒旦处置。

于是,约伯从头到脚长出了毒疮,整天坐在炉灰中,拿瓦片刮身体。妻子劝他弃掉神,死了吧。约伯却认为,人可以从神手里得福,也可以从神手里得祸,坚持不改自己的虔信。

后来来了3位朋友,想安慰他,看到他的这副惨状,都放声大哭,陪着约伯一声不吭地坐了7天7夜。

到此时,约伯终于开口抱怨,诅咒自己,而这3位朋友则轮番劝说他。

这些对话,占了整卷《约伯记》的主要篇幅,概括起来就是:约伯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没有行恶事,何以突然遭此惨祸?上帝降祸于他,究竟为的何事?为什么不给他说明,也不给他一个辩白的机会?恶人得福,义人遭祸,上帝行事究竟有没有道理?

而朋友们的劝解都是,上帝善恶必报,约伯必有罪恶,才会招致如此之祸,上帝不会不公道。

由于3个朋友没有一个说服得了约伯,故事中又突然插进了一个布西人以利户,他滔滔不绝地批驳了约伯,意思无非是,作为一个人,约伯根本不可能知道全知全能的上帝的道理。

以利户的长篇大论刚说完,上帝就在旋风中出现,并对约伯痛加训斥。

可上帝只字未提约伯遭祸的理由,只是大谈了一番自己的全知全能,以及对比之下约伯的无知无能。

约伯一见上帝显现,马上转过意来、虔诚忏悔,再无一点怨意。

有意思的是,接着,上帝却说,约伯的3位朋友所说的维护上帝公义形象的话,还不如约伯的抱怨正确,令他们去到约伯那里献上燔祭,否则,就要向他们发怒气。

最后,上帝重新赐福给约伯,让他重新生了7子3女、家产则增加了1倍。约伯自己又活了140年,直到年纪老迈,满足而死。

从这篇议论风生的《约伯记》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充分体现犹太民族智慧的若干独特的观念和理路。

约伯怀疑上帝的公义,而3个朋友维护上帝的公义,结果反倒是约伯的怀疑比3个朋友的维护来得正确。这决不能理解为上帝承认自己的非公义,而只能理解为约伯所怀疑的和3个朋友所维护的“对象”有问题。

约伯怀疑的不是上帝本身,而是他所知晓的上帝的道理。3个朋友维护的,也只是他们所知晓的上帝的道理。然而,以人类的这点智慧怎么能保证他们所知晓的上帝的道理便是上帝的真正道理呢?

既然不是真正的道理,那么对这种道理加以怀疑,当然要比对其加以维护来得正确。

要大胆怀疑。怀疑可能引发出对真正道理的认识或接近;而维护则只能永远停留在某一纯属误解甚或曲解的境地。

………………………………

无论借多少都可以

………………………………

一位犹太人走进银行贷款部,大模大样地坐了下来。

“请问先生,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吗?”经理一边小心翼翼询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名贵的西服,高档的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镶宝石的领带夹子……

“我想借点钱。”

“您想借多少?”

“1美元。”

“只借1美元?”经理惊讶得张大了嘴巴。“难道他在试探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于是便装出高兴的样子说:“只要有担保,无论借多少,都可以。”

“好吧,”犹太人由豪华皮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国债及其他债券放在经理的办公桌上,“这些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了一下:“先生,总共50万美元,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1美元吗?”

“是的。”犹太人面无表情。

“好吧,年息6%,1年后归还,我们就把这些股票和证券还给您……”

“谢谢!”犹太富豪办理完手续,起身离去。

一直冷眼旁观的银行行长从后面追了上去,“我是这家银行的行长,我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证券,怎么只借1美元呢?”

“既然您如此热情,我不妨把实情告诉您,我是到这儿办件事的,可这些票证放在身上不太安全,而几家金库的保险箱租金又太昂贵了。所以嘛,就把它们以担保形式存放在贵行,而这最多也不过交6美分的利息……”

良好的思维能帮助你更好地发挥你的潜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

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角度来观察生活

………………………………

《塔木德》上说:“一个人应该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角度来观察生活。”

一个以色列人、一个英国人和一个法国人被一群强盗劫持。

为首的一个强盗发了善心,允许他们在被杀死前做最后一件事。

法国人说他临死前想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想和女朋友再亲热一番;英国人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写份遗嘱,强盗们给他找来了纸笔;以色列人却站着一动也没动。

好生奇怪的强盗头子走上前去,问以色列人:“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心愿?”以色列人却说:“我别的不想,只想让你踢我屁股一脚。”

“哈哈!”强盗头子被他这奇怪的心愿逗得大笑起来。笑完后,猛然间,抬起大脚,狠狠地踢了以色列人屁股一脚。

以色列人一个趔趄,就在这一瞬间,他转身取出藏在身上的枪,“啪啪”几声枪响后,强盗们便立马成了他的枪下之鬼。

见此情景,英国人和法国人便问那个以色列人:“既然你身上带着枪,强盗们刚劫持我们时你为什么不开枪,要乖乖做人家的俘虏?”

以色列人满脸疑惑地说:“当初,我的身体又没有受到他们的伤害,我没有理由开枪打死他们。我让强盗头子踢我屁股的原因,他就是在伤害我,对我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那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以自卫的名义开枪打死他。”

这个以色列人并不是办事呆板,而是因为他深谙法律条文,采用了一种既能报复对方又属于合理自卫,还不违反法律的最好方式。

要做守法的楷模,不可违法经营。但是,要花费很多精力研究各种法律,以便找到漏洞,以便充分地利用它们。

………………………………

听从上天的安排

………………………………

从前,在欠债不还便足以使人入狱的时代,伦敦有位商人,欠了一位放高利贷的债主一笔巨款。那个又老又丑的债主,看上商人青春美丽的女儿,便要求商人用女儿来抵债。

商人和女儿听到这个提议都十分恐慌。狡猾伪善的高利贷债主故作仁慈,建议这件事听从上天的安排。他说,他将在空钱袋里放入一颗黑石子,一颗白石子,然后让商人女儿伸手摸出其一,如果她捡中的是黑石子,她就要成为他的妻子,商人的债务也不用还了;如果她捡中的是白石子,她不但可以回到父亲身边,债务也一笔勾销;但是,假如她拒绝探手一试,她父亲就要入狱。

虽然是不情愿,商人的女儿还是答应试一试。当时,他们正在花园中铺满石子的小径上,协议之后,高利贷的债主随即弯腰拾起两颗小石子,放入袋中。敏锐的少女突然察觉:两颗小石子竟然全是黑的!

如果你是那个不幸的少女,你要怎么办?

故事中的女孩不发一语,冷静地伸手探入袋中,漫不经心似的,眼睛看着别处,摸出一颗石子。突然,手一松,石子便顺势滚落到路上的石子堆里,分辨不出是哪一颗了。

“噢!看我笨手笨脚的,”女孩呼道,“不过,没关系,现在只需看看袋子里剩下的这颗石子是什么颜色的,就可以知道我刚才选的那一颗是黑是白了。”

当然,袋子剩下的石子一定是黑的,恶债主既然不能承认自己的诡诈,也就只好承认她选中的是白石子。

一场债务风波,有惊无险地落幕了。

思路宽阔的人出路就多。不管形势对我们是多么的不利,只要你思路灵活,肯动脑筋,总能够逢凶化吉,把最险恶的危机变成最有利的情况。

………………………………

所罗门王的聪明裁决

………………………………

《塔木德》上有这样一则故事:

所罗门时期的某个安息日,有3个犹太人来到耶路撒冷,由于身边带钱过多不方便,大家商议将各自带的钱埋在一块,然后就出发了。结果,其中有个人又偷偷溜回来,将钱挖走了。

第二天,大家发现被盗了,便猜想一定是自己人所为,但又没有证据证明是哪个人所为,于是,3人便一起去素以断案英明的所罗门王那里,请求仲裁。

所罗门王了解事情经过后,什么话也没问,只是说:“这里恰好有道题解不开,请你们3位聪明人帮忙解一下,然后我再为你们裁决。”

问题是这样的:有个姑娘曾答应嫁给某男,并订了婚约。但不久以后,她又爱上了另一个男子,于是她便向未婚夫提出解除婚约。为此,她还表示,愿意付给未婚夫一笔赔偿金。但这个男青年无意于赔偿金,痛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由于姑娘很富裕,不久又被一个老头拐骗了。后来,姑娘对老头说:“我以前的未婚夫不要我的赔偿金就和我解除了婚约,所以,你也应该如此待我。”

于是,老人也同样答应了她的要求。

所罗门讲完故事后,询问那3个人:姑娘、青年和老头,谁的行为最值得赞扬?

第一个人认为,男青年能够不强人所难,不拿一点赔偿金,其行为可嘉。

第二个人认为,姑娘有勇气和未婚夫解除婚约,并要和真正喜爱的人结婚,其行为可嘉。

第三个人说:“这个故事简直莫名其妙,那个老头既然为了钱才诱拐姑娘的,可为什么又不拿钱放她走了呢?”

这时,所罗门王大喝一声:“你就是偷钱的人!”

然后,他才解释道:“他们两人关心的是故事中人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