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智慧枕边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犹太智慧枕边书-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屈就,普利策全力投入该工作。他勤于采访,认真学习和了解报馆的各环节工作,晚间不断地学习写作及法律知识。他写的文章和报道不但生动、真实,而且法律性强,不会引起社会的非议和抨击,吸引着广大读者。老板高兴地吸收他为正式工,第二年还提升他为编辑,他的收入也因此增多了,开始有点积蓄。

几年后,对报社工作了如指掌了,他决定用自己的一点积蓄买下一间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取名为《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

普利策自办报纸后,资本严重不足,但他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使用别人的资金,很快就渡过了难关。他怎么借用别人力量呢?

19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商业开始兴旺发达,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竞争,不惜投入巨资搞宣传广告。普利策盯着这个焦点,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以经济信息为主,加强广告部,承接多种多样的广告。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交的广告费使自己有资金正常出版发行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开办5年,每年为他赚了15万美元以上。他的报纸发行量越多,广告也越多,他的收入进入良性循环,不久他发了财,成为美国报业的巨头。

普利策能够从两手空空到腰缠万贯,是一位做无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他初时分文没有,靠打工挣的半薪,然后以节衣缩食省下的极有限的钱,一刻不闲置地滚动起来,发挥更大作用。

判断一个企业家是不是有头脑,会不会做生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其能否以较少的资金做较多的生意。

………………………………

找准位子,做好本行

………………………………

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市建在圣劳伦斯河的一个岛上,圣劳伦斯河可以说是加拿大东部人民的母亲河。在蒙特利尔市有一条很著名的街道叫圣劳伦斯街。在这条街上,有一家同样著名的餐馆,这是一家犹太人开的熏肉店。这家熏肉店,据说是早年由从波兰或罗马尼亚过来的犹太移民所开。这家熏肉店在当地既不占先机,也不占主流,但它却开得很有特色,很有名气。它的名气甚至使它成了城市的一个亮点,不仅当地的食客很多,外地来的也不少,很多旅游方面的杂志甚至把它列为蒙特利尔市的一个重要景点。于是近处的、远处的,东方的、西方的,有钱的、没钱的,喜欢的、不喜欢的(仅是慕名而已),都涌到了这里,使这里每天都要出现排队候餐的盛况。

圣劳伦斯街是一条很古老的街道,那里的建筑物大多显得很陈旧,而这家店的店面就更是不起眼了——仅有一间单开门铺面。里面的店堂实在太小,恐怕不会超过50平方米;设施也很陈旧,不过这里的卫生却一点都不含糊。

犹太人的熏肉店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快餐食品店。这里可供选择的主食也真是简单得很,除了面包夹熏肉的三明治食品,还有烤牛排或牛肝,但最出名的当然还要数熏牛肉(客人大多点了这道菜)。这些东西的价格很便宜,也就4~7个加元左右,在当地也就是一餐汉堡包的价钱。此外,它既是老外们可以接受的主流食品(面包三明治),又与当今最流行的汉堡包风味迥然不同。汉堡包大多加有很多奶酪,而这里就是熏肉或烤肉味,汉堡包配餐的饮料大多是可乐,而这里的客人大多点的是一种带甜酸味的樱桃可乐。

店里做的熏肉,都是选上等牛肉为原料,制作过程也相对复杂。据说是要先将牛肉腌10天以上,然后再熏10个小时。由于配料用的是祖传秘方,因此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不过该店做出来的肉的确很香、很嫩,也很松软,嚼在嘴里感觉它很快就化渣了。

餐饮业素来竞争激烈。当地其他餐馆的生意并不好做。可犹太人的熏肉店,据说已传了三代,而这家店的生意一直都很红火。但这么多年,它既不开分店,也不搞装修,甚至没风格。想来,也许第一代犹太老人远涉重洋来到这里时,他首先考虑的还是如何靠手艺谋生,当他在这里找到市场、打开销路时,他可能压根儿就没想到过要冲出什么洲,走向什么界。估计在他们心里,做熏肉的就应当做好熏肉。几十年下来,不赶新潮,却能独树一帜;虽然一直固守传统,却也能跟上时代;朴实无华,却能声名远播;不搞扩张,却照样赚得盆满钵满。看来找准位子,踏踏实实,做好本行,也一样能找到生存发展的良机。

犹太人素以生意精明而著称于世。北美这边的很多商界巨头,都是犹太人。做大做强了的暂且不提,像烤肉店这种做小做精的,也很让人羡慕。当外面的、全球的餐饮同行为竞争而杀得天昏地暗、人仰马翻时,蒙特利尔的犹太老人却几十年如一日地拨弄着他的熏肉。当这位老板一天下来,照样坐在壁炉边计算着收银机里流出的净利润时,你想想,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塔木德》中说:“没有哪种行业比另一种更好。”想要赚取更多的钱,主要不在于你干什么,而是取决于你怎么去干。

………………………………

农夫不是做生意的料

………………………………

《塔木德》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农夫,由于庄稼种得好,生活过得很惬意。村子里的人都夸他聪明,并有人断言只要他做生意,肯定能发大财。

农夫的心就痒痒了,和妻子商量要做生意。他的妻子是个明白人,知道他不是做生意的料,就劝他打消这个念头。

但农夫主意已定,妻子怎么说都不行。见劝说无用,妻子就说,做生意总得有本钱吧,你明天就把家中的一只山羊和一头毛驴牵进城去卖了吧。妻子说完就回娘家了,找来3个人,对他们如此这般地叮嘱了一番。

第二天,农夫兴冲冲地上路了。他妻子找来帮忙的人偷偷地跟在他的身后。

农夫贪睡,第一个人乘农夫骑在驴背上打盹之际,把山羊脖子上的铃铛解下来系在驴尾巴上,把山羊牵走了。

不久,农夫偶一回头,发现山羊不见了,忙着寻找。这时,第二个人走过来,热心地问他找什么。

农夫说山羊被人偷走了,问他看见没有。第二个人随便一指,说看见一个人牵着一只山羊从林子中刚走过去,准是那个人,快去追吧。

农夫急着去追山羊,把驴子交给这位“好心人”看管。等他两手空空地回来时,驴子与“好心人”自然都没了踪影。

农夫伤心极了,一边走一边哭。当他来到一个水池边时,却发现一个人坐在水池边,哭得比他还伤心。

农夫挺奇怪:还有比我更倒霉的人吗?就问那个人哭什么。

那人告诉农夫,他带着一袋金币去城里买东西,走到水边歇歇脚,洗把脸,却不小心把袋子掉进水里了。农夫说:“那你赶快下去捞呀。”那人说自己不会游泳,如果农夫给他捞上来,愿意送给他20个金币。

农夫一听喜出望外,心想:这下子可好了,羊和驴子虽然丢了,可能到手20个金币,损失全补回来还有富裕啊。他连忙脱光衣服跳下水捞起来。当他空着手从水里爬上岸,他的衣服、干粮也不见了,仅剩下的一点钱还在衣服口袋里装着呢。

当农夫回到家,惊奇地发现山羊和毛驴竟然还在家中,他的妻子说:“没出事时麻痹大意,出现意外后惊慌失措,造成损失后急于弥补。你连这些基本的风险都预料不到,又怎么能在商海里征战呢,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家中种地吧!”

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如果没有足够的本领与能力,就不要轻易涉足;否则,除去失败,没有第二个结局。

………………………………

弗农推销方法中的别出心裁之处

………………………………

莉莲·梅那斯切·弗农1928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

当1951年弗农开始在餐桌上组建邮订购物公司时,她当时是一个23岁怀孕的家庭主妇,试图为增添人了的家庭赚取额外的收入。她用2000美元的嫁妆钱投资于购买最初的一批钱夹和腰带,并花了495美元在《十七》杂志上登广告。弗农以典型的普罗米修斯风格行事,准备开拓别人未曾问津的新领域。你可曾想过西尔斯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也在销售标有人名的腰带,而且西尔斯是最大的商品目录册零售商,弗农最强劲的对手;再考虑一下其他公司在没有成功经济的情况下,如果要将新产品推向新市场,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只有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才能操纵陌生的环境。西尔斯、曼特戈麦利·沃德和斯贝戈尔绝没想到过如此大胆的举动。

弗农太勇敢,也许是太天真,敢于做没人愿做的事情。但她直觉地了解像她这样的妇女想买什么产品,正是这种“内脏”知识给她以内在信心追求自己的道路。她的策略她自己看得最明白,因此她能弃别人的想法于不顾。弗农的创举是提供顾客需要的别致的产品。她的策略是传统竞争者不敢采取的:提供印有人名的、仅此一家的、没有大众市场的产品。弗农愿意冒大男人们不敢冒的风险,这成为她的威力所在。尽管她从没听说过相应的概念,她却找到了市场定位。“踏上别人不敢问津之地”是大多数伟大企业家的共同呼声,弗农正是这么做的。她利用了商品目录册行业巨大的弱点(无力提供小批量、小范围的产品),将之转变为自己的优势。她的基本策略也成为形成公司的保护性障碍,这种做法在形成之初极有可能让她破产。弗农的洞悉力使她一举成功。

弗农最初的两样产品腰带和钱夹,包括个人化的特色,她首次邮购广告在最初的12周内收到价值32000美元的订货额。弗农对未曾料到的成功欣喜若狂,她又刊登标有人名的书签看看自己能否像第一回合这般幸运,这一新产品销售额较前一次翻番,于是弗农频频推出新产品,走上了顺道。她不仅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而且每种新产品都获得了良好的声誉,随着她不断找出吸引自己的新产品,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