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智慧枕边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犹太智慧枕边书-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云的人合作,办了一份《漆坦隆加快报》,结果只经营了几个月就倒闭了。

合伙办的报纸失败了,奥克斯却没有灰心,他反复思考后,决定利用报社的残存机器和纸张发挥作用,编印一本《工商指南》,相信从中可赚到一些钱。根据其思路,他走访了许多工商界人士,记录了他们的地址、企业名称及经营目录、电话等等,然后自己亲自排字及开机印刷,装订成书,向工商界出售。这《工商指南》实质是一本广告物,在当时还算罕见,对工商界开展业务十分有利,因此非常畅销,使他赚了一笔钱。他顺着这路子,编印了一些小册子及承印一些宣传目录,获得了不少收入。

1878年,奥克斯20岁了,他的专注精神使他又迈进了一大步,他决心自己独立办报。此时正好有一家《漆坦隆加时报》又因经营不善而将告倒闭,它正在廉价寻求买主,奥克斯以500美元买下了。

奥克斯接办了该报后,进行版面及内容的改革,集中多报道社会大众关心的问题。同时,他对报社内部进行改组,精减了1/3人员。他自己既当总经理,又兼当排字领班;结果,不到两年,发行量大大增加,获利不少。到1892年,《漆坦隆加时报》成为当地最有名气的报纸,奥克斯积累增多,他投资15万美元盖起报社大厦。在19世纪末的15万美元价值不少,因此该大厦十分豪华,对这份报纸的信誉十分有利。

奥克斯的专注精神使他雄心勃勃,他不满足于《漆坦隆加时报》的成就,决心向全国性报纸进军。1896年,他发现米勒接手后的《纽约时报》面临危机,他乘机插手,把它接了过来。

奥克斯接管了《纽约时报》后,大胆进行了改革。他与银行取得了共识,对该报发行股份l万股,每股100美元,以2000股换回股东全部股份,另发行债券40万美元,以30万美元还债,其余当作周转金。这样,奥克斯实际上没有注入多少钱,通过扩股和发债券之手法,使他掌握了《纽约时报》。1896年8月13日,时报改组成功,奥克斯成为该报董事局主席了。

奥克斯跟着对《纽约时报》的编排也进行了改革,增加了金融新闻。此时正是纽约市经济起飞之时,城市人口增长很快,这为《纽约时报》的销售提供了有利时机。奥克斯是排字工人出身,他在多年的排字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改革《纽约时报》中,他针对各竞争对手的报纸情况,把《纽约时报》精心编印,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他每到周末时又增刊“周末书评”,使得各出版界纷纷在其报纸刊登广告。更重要的一招,是把零售价从每份3美分,降价至每份1美分。这样虽然减少了发行费的收入,但报纸销售量大大增加了,而厂商们看到《纽约时报》发行量大,大家纷纷在该报登广告。这样,《纽约时报》的收入反而增加了。

奥克斯刚接管《纽约时报》时,其发行量只有9000份,到1900年时,发行量已超过10万份,奥克斯的收入迅速增多。1904年,奥克斯斥资250万美元兴建“纽约时报”大厦,高为22层,在当时是少有的高楼大厦。

1928年奥克斯70岁时,他仍精力充沛地主持着这份报纸,当时另办的一份《星期日时报》也发行40多万份,他靠这两份报纸的经营,每年盈利近3000万美元,当时他已是美国的著名富豪了。

成功的事业依赖的是执著的追求和埋头苦干的精神;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要懂得变通,大胆创新。

………………………………

迅速把业务拓展到国外去

………………………………

比奇特尔公司虽然是世界级的建筑工程大企业,名闻遐迩,但它却是一家私人拥有的企业,这家公司历史近百年,是一位德国犹太移民在1898年创立的。这位犹太人叫沃伦·比奇特尔,他刚创立该公司时,是从事一些建筑维修业务的。由于没有什么资本,公司设在一间只有10多平方米的小房,共有员工10多个。经过60多年的经营,比奇特尔公司有了一定的发展,能从维修业务扩展到建筑较大的工程楼宇,成为一个中小型建筑企业。该公司真正进入迅速发展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

1960年,沃伦·比奇特尔的孙子斯蒂芬·比奇特尔出任公司的总裁。当时他才35岁,他有知识、有魄力,上任不久,即对本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管理办法进行全面改革。经过几年时间,公司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一个中小企业跃升为美国的大企业。

1973年,斯蒂芬·比奇特尔成为该公司的董事长,在他的直接主管下,很快发展成为跨国公司乃至世界顶尖级建筑工程大企业,引起世界建筑行业人士刮目相看,惊叹不止。

斯蒂芬·比奇特尔拓展业务的思维方法,与其长辈形成鲜明反差,他一直保持“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的思想,要不断进取。他在国内扎下根和扩展业务后,迅速把业务拓展到国外去。首先,他把重心瞄准阿拉伯世界,因为阿拉伯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开发石油,那里有许多重大工程需要建设。他亲自率领专家和有关人员到那里进行一个个项目的洽谈,取得圆满的成功。如1974年为沙特阿拉伯首都设计和建造一个机场,光是设计费就得到1亿美元;1976年在阿尔及利亚承建一项液体天然气工程,收入亦超亿美元;在沙特阿拉伯境内波斯湾的朱贝尔渔港承建及管理一项工业工程,为期20年,共收入90亿美元;1977年在阿布扎比承建两座天然气加工工程,在沙特阿拉伯承建一个石油化学综合工程,这两个项目又使比奇特尔公司增加收入9亿多美元;1978年该公司又承接阿尔及利亚的撒哈拉地区一个油田的开发和沙特阿拉伯国际机场的建设,这两项工程收入为26亿美元;1979年又负责埃及开罗的一座900兆瓦发电厂的设计及建设,获得费用6亿美元。还有更大的工程,如沙特阿拉伯境内一座30万人口的新工业城市,用20年时间建成,可获得费用收入200亿美元。

斯蒂芬·比奇特尔在阿拉伯地区市场取得了绝对优势后,又向太平洋地区及全球目标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先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新兴工业发展国家承建工程,继而向中国台湾发展。现在,比奇特尔公司的营业额中,在国内工程占50%左右,在中东地区占15%,在太平洋地区约占15%,世界其他地区占20%。近年来,斯蒂芬为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业务,多元化经营战略战术变得宽广灵活,该公司除了承建工程外,自办了比奇特尔电力公司、比奇特尔石油公司、比奇特尔采矿和矿产公司等,这些自办公司每年营业额已达30多亿美元。

斯蒂芬·比奇特尔主管的公司已成为扬名世界的建筑工程跨国大企业。

作为商人,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的事业。

………………………………

挣钱的时候只想着这是唯一的一次

………………………………

孩子问亿万富翁:“你是怎么成为亿万富翁的?”

“1元钱1元钱地挣呗,当你重复1亿次时就自然而然成为亿万富翁了。

“挣1元钱并不难,可是怎么样坚持1亿次呢?

“可以不去想1亿次,想得太多反而给你背上心理包袱,让你觉得挣1元钱也是那样遥不可及。你挣钱的时候只想着这是唯一的1次,既然是唯一的1次,你就一定要把它挣来。挣来这1元钱之后,再去挣下1元钱。如此反复,时间一长,你会发现,自己拥有的财富是许多个‘1元’,你会从自己过去的成绩中得到信心,那时候你的财富就不是1元1元地增加,而是1万1万地增加,甚至是百万百万地增加。”

世界上所有的伟大事业,都是由一系列微不足道的小事积累而成的。做成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通过成就一件件小事走向辉煌。

………………………………

“罗特希尔德”的品牌价值

………………………………

梅耶·安塞姆是赫赫有名的罗特希尔德家族财团的创始人,18世纪末,他生活在法兰克福著名的犹太人街道上,他的同胞们往往在那里遭到令人发指的迫害。虽然关押他们的房门已经被拿破仑推倒了,但那时他们仍然被迫在规定时间回到家里,否则将被处以死刑。他们过着卑微和屈辱的生活,生命的尊严遭到践踏,在这种环境下,犹太人很难保持诚实。但实践证明,安塞姆不是一个普通的犹太人。他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创建了自己的事务所,挂了一个红盾,他称之为罗特希尔德,在德语中的意思是“红盾”。他在这里做借贷生意,迈出了创办横跨欧陆的大型银行集团的第一步。

当拿破仑把兰德格里夫·威廉从赫斯卡塞尔地区的地产上赶走的时候,威廉还有500万银币,他把这笔钱交给了安塞姆。当时,侵略者随时会把这笔钱没收。安塞姆精明地把钱埋在后花园里,等敌人撤退后,他再以合适的利率把它们贷出去。威廉返回时,安塞姆差遣大儿子把这笔钱连本带息还给了他,还附了一张明细账目表,使威廉喜出望外。

在罗特希尔德家族世世代代的成员中,没有一个人给家族的诚实的名誉抹过黑,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在事业上。如今,“罗特希尔德”这个品牌的价值高达4亿美金。

波士顿市长哈特先生说,50年来,他目睹了诚实和公平交易的深入人心,90%的成功的生意人都是以正直诚实而著称,那些不诚实的人的生意最终都会走向破产。他说:“诚实是一条自然法则,违背它的人会受到报应、受到应有的惩罚,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不可违背一样,诚实的定律也是不可违背的。违背的结果就是受到惩罚,不可逃脱的惩罚。他们或许可以暂时地逃避,最终却无法逃避公道。商人拥有顾客们所需要的东西,同时也需要顾客所拥有的东西。当交易发生的时候,如果双方都是诚实的,那么双方都会受益。对资本家和工人来说,诚实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如果资本家不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