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蓬语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茅蓬语录-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心生则真法灭,心灭则真法生。

安详的精神境界——就是以豁达淡泊、顺应自然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种种无常变化,将痛苦忧伤的情绪降伏到最低点。

在恶意的人群中不怀恶意,在拳握刀拔的人群里言行温顺,在与执着的人相处而能不执着,是谓圣者。

用尽一切心机,不如一个无心机可用之人。

水能熄灭熊熊大火,挽救即将付之一炬的房屋。同理,懂得观照的智者,也能将自我或外在环境的忧患,消失于无形,宛如一阵风吹散棉絮一般。

久住寒山凡几秋,独吟歌曲绝无忧,饥餐一粒伽陀药,心地调和倚石头。

安祥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不要抗拒命运,不要抱怨因果,直接接受它,烦恼就会减少,当下放下,烦恼即无奈你何。

所谓「禅」,是指不管何时、何地,皆能心平气和地生活。

修行人不管到那里,都要保持平常心、无挂无碍、清净自在,而修行就是要修这点自在。

「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自心何等自在。

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的人。

「人」在处理某些生命中所必然面临的过程时,一直不肯去承认并接受,殊不知无论你百般的不愿意,依旧逃不过命运无常的支配,既然无法改变,何不以一颗自在的心笑看人间呢?

心灵安静的人,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能享受乐趣,若是心灵不平静,即使在深山幽谷,也得不到真正的安宁。

开悟的人想要有事都很难,凡夫想要没事则更难。

若能调适自己的心,所有的感觉皆是一种享受。

人到无求品自高。

渴爱之灭,是心解脱;不着大善,名大功德。

当你内心起烦恼时,当处、当下就要叫它消灭。

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随缘,能得自在。放下即得解脱。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不要把「放下」当成「放弃」!「放下」——是尽全力但随缘尽分。

文字不碍实相,见性万事皆圆。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是名诸佛。

当你内心拥有安详即是正受。

观一切音声,如风过树;观一切境界,似云浮空。

勇者提得起,智者放得下。

心既清净,语默皆如;遇缘即施,缘散即寂。

若你破坏境界,即是破坏你的清净心(境即是心),所以我们要学习心与境界调和。

性识周遍法界,对悟道者而言,无处不自在、解脱。

悟道之人时时皆享受着喜悦、明澈、清净、永恒的生命。

不分别、不颠倒、不执着即是本性作用。

见性之人,大用现前,不存执着,活捉生擒,不劳馀力。

遇到困难时不害怕,心中无事,是名真修。

彻悟本性的人,纵然全世界的人都不了解他,他依然不觉得寂寞。

凡事要随缘,不要攀缘。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唾老拙,留它自乾了。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也省气力,我也少烦恼。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诽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

无事不要找事(麻烦)做,有事不要怕难做。

人随处作主,就会立处皆真。

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宝贵荣华莫强求。

「远离罪恶」的味、「寂静」的味、「法悦」的味,尝到此味的人,并无恐怖。

制服自己的人,便得自由,也是做自己的主人。

应学习智者:清除心灵的污垢,舍弃感官的享受,内心没有挂碍。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佛本身是超越人心的各种动态而存在的。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人多随情互执,执即相违;法本称理互通,通即互顺。

于色自在,一切融通,是礼,是自由。于心自在,无所不照,是智,是平等。

品尝到永恒不朽的悟境后,圣者不再为世俗的束缚所困惑。

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掀开无明的面纱。

觉醒时,梦即不再;开悟后,宇宙的幻相亦将消失。

当悟道时,一个人看这个世界,就如掌中之苹果,清清楚楚。

悟道的圣者,宇宙间处处都是永恒的喜悦;但是对无知的人而言,处处都是痛苦和不幸。

悟道者——纵横四海皆能通,随手拈来皆是智慧。

笛子为何能吹出如此美好的曲调?因为笛子内部是「空的」。悟到「空性」的人,也能吹出生命真正的喜悦。

外无所求,内无所着,悟道近矣!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如何能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一)提高你的思想水准。(二)拓展你的见地观点。(三)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四)加强心灵的灵敏度。(五)把自己升华到一个超然的世界里。

小时候我们看到陀螺旋转时,常满怀喜悦,因为我们感受到它内在的平衡。

当心灵自由时,你不仅能控制你想做的事,也能操纵不想做的事。

如果你是仰赖他人使你感觉舒服,你会因此而不安;而仰赖真我,你就不会再有

所谓不安的感觉。

美女不尚铅华,似疏云之映淡月。禅师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莲。

大道虚旷,常一真心,善恶勿思,神清物表。随缘饮啄,更复何为。

处处作主,立处皆真。

一切属他,则名为苦;一切由己,自在安乐。

以禅悦为食,以道德为衣,以虚空为安居,以无牵挂、自在的心境为行。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二性空是体,知二性空是解脱,更不生疑,即名为用。

无念之念,生无生相,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非思虑计度所知,惟洞彻法源者,颇测其彷佛,未易与缠情缚识者语也。

若能于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归,则于自境界、他境界,无不如意,无不自在者。

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帘。

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不即不离,不住不着,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

人情世态纷纭往复,安危苦乐随遇而安。

法身自在无方,触目无非正觉。

不起罪业,不起福业,不起无动业,是名供养佛。

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如鸟空中只么飞,无取无舍无憎爱。若会应

处本无心,始得名为「观自在」。

花开花谢春不管,水暖水寒鱼自知。

身似闲云,月影山光堪证性;心如止水,松声竹色共忘情。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调古神清风自高,貌瘁骨刚人不顾。

自处超然,接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歉然,失意泰然。

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老倒疏庸无事日,安眠高卧对青山。

虚舟驾浪,随高随下;流水转山,遇曲遇直——心心无知。

今日腾腾任运,明日任运腾腾,随顺众缘,无障无碍。

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着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

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诸圣以无为而得名,圆修以无作而成行。

饱食安眠消日月,闲谈冷笑接交亲;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

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困惑,方名自在人。

赵州云:诸人被十二时使,老僧使得十二时。

但自忘心,同于法界,便得自在。

公案通则情识尽,情识尽则生死空。

念念不见一切相。

念念无求,刻刻自知,事事自觉,荡荡无着,时时安详。

悟后方知,有固然好,无亦甚丰富。

眼底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若无闲事挂心头,即是如实美景现。

明心的不愚痴,见性的不忧愁。

不向外驰求,亦不于心内取证,则二六时中随处解脱。

第八识既除,则生死魔无处栖泊。

我今意况大宽,不语无事心安,从容自在解脱,东西去易不难,终日无言寂寞,念念向理思看,自然逍遥见道,生死定不相干。

迷时人逐法,悟时法由人。

我今意况大奇,不向世上侵欺,荣华总是虚诳,弊衣粗食充饥,道逢世人懒语,世人咸说我疾,外道瞪瞪暗钝,心中明若琉璃。默契罗睺密行,非汝凡夫所知。

虽无妨随缘而行,却不可随缘而转。此意即是:缘应了者,得机便了,不与纠缠;缘应结者,亦无妨结,但不攀缘。

佛说无为法者,即是无住;无住即是无相,无相即无起,无起即无灭。荡然空寂,照用齐皎,鉴觉无碍,乃真是解脱佛性。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顿息万缘,越生死流,迥出常格,灵光独照,物累不拘,巍巍堂堂,三界独步。

入深山,住兰岩,岑崟(岑崟:高峻的样子。)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潇洒。

随法性则万法俱寂,随智用则万法俱生,不离一真,化仪百变。

只是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自然解脱,得大自在。

与世界同步,却不与世界同向;以红尘为道场,而不与红尘同流。

学道之人,但于一切诸法,无取无舍,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心如木石,刮削併当,令内外清净,方是逍遥自在底人。

不谤亦不嫉,当奉行于戒,饮食知止足,常乐在空闲,心定乐精进,是名诸佛教。

真心妙体,本来不动,安静真常。真体上妙用现前,不妨随流得妙。

六根俱所能,亦能收摄在一微尘。知之者谓是佛

性,不识者唤作精魂,所以善巧方便说,莫不发明这个大用。若于日用不迷,自然纵横无碍也。

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道成,无一尘而非佛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