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法兰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主法兰西- 第5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腓特烈二世以八万人迎击奥地利九万人。

战役最终以奥地利军队低伤亡撤走告终。

这场战役虽是平手,但由于奥地利未能达到预先目标而实际上是普鲁士获胜。然而,腓特烈二世考虑到敌军甚多,因而为了保存实力而撤走。

最后,奥地利成功夺得了布拉格,波西米亚战局回到了战争开始的状况。

其实,奥地利若是在腓特烈二世撤退之际追击,那普鲁士完全会因来不及组织起防御而被赶出波西米亚,然而,拉西元帅和劳东元帅互相不和,双方在进入布拉格之后便开始了争功,因此,普鲁士和腓特烈二世才能稳定住北边半个波西米亚。

第534章重回谈判

4月20日,东西两线的战火已经全面停止。

普鲁士正式提出了谈判邀请,奥地利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只能应允,法兰西也因为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而不愿再东刀兵。

这场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的延续,发生在1779年3至4月的战争,最终获得完胜的是法兰西。法兰西保住了莱茵兰和佛兰德斯,并且还成功将荷兰完全摧毁。此次战争最大的失利者是奥地利,奥地利损失了许多兵力,也损耗了许多钱财,最终虽然收复了布拉格,却并未收复波西米亚。普鲁士虽然是此次战争的发动者,可这个发动者既未损失什么,也未得到什么,战前和战后并未有太大的区别。

4月30日,法兰西、奥地利和普鲁士三国再度于萨克森首都德累斯顿展开中断了的和谈。由于此次战争加入了荷兰,因此,已经沦为法兰西傀儡的荷兰也象征性地派出了外交使者。萨克森虽然是1778年和1779战争的参与者,而且也是谈判的东道主,可由于在两次战争中都无所建树,甚至在军事上成为了普鲁士的陪衬,因而也如荷兰一样,不过是没什么话语权的小卒。

谈判的三方的主要议题围绕着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战争时的疆域变化问题,这里面包括了波西米亚、莱茵兰、佛兰德斯、巴伐利亚等地区的归属。

波西米亚作为中欧战场,如今是一分为二,分别被奥地利和普鲁士占据,这两个国家在这一问题上都无法谈,因为他们都想要对方手中的那一部分。莱茵兰和佛兰德斯的问题已经不是大问题,无论在名义上还是事实上,这两块地区都被法兰西控制着,而且无论是普鲁士,还是奥地利,如今都无法提出质疑。巴伐利亚的一部分仍然在奥地利手中,但任谁都已经不再将它当做主要事件了。

第二个方面是巴伐利亚王位继承的问题。

这一问题已经不算是问题,由于法兰西在这场战争中取得大胜,因而法兰西支持的候选人茨魏布吕肯公爵成功被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国同意,因此,茨魏布吕肯公爵查理三世也就跃过了他的表兄普法尔茨选帝侯成为了新一任的巴伐利亚选帝侯,而他的表兄死后,他还会成为普法尔茨选帝侯。不过,现在的普法尔茨选侯国只有莱茵河东岸的若干碎片领土,不再是那个雄踞莱茵河两岸的大普法尔茨了。

第三个方面是荷兰问题。

普鲁士虽然在巴伐利亚归属一事上支持法兰西的提议,但那是因为这并不违反普鲁士自身的利益。荷兰的执政威廉五世是腓特烈二世侄女的丈夫,在这层姻亲关系下,腓特烈二世并不承认现在的荷兰执政和摄政,他甚至提出了威廉五世复位的要求。

腓特烈二世是一个精明的战略家。他当年联合奥地利、俄罗斯瓜分波兰,便是因为过人的外交判断能力,而后又采用战争的方式来打压奥地利在帝国内部的扩张,也是因为他看出了势力强大的奥地利会是普鲁士最强大的对手和最危险的敌人。因此,他在荷兰一事上也是为了自身利益。

荷兰与普鲁士虽在领土上并无接壤,但荷兰却是有着海上传统和海外殖民地的海上强国。腓特烈二世早就有建立海军、扩张海外的打算,只是苦于没有资金而未能实现。为保证商路畅通,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在波罗的海航线上不被瑞典、丹麦和俄罗斯的海军压制,他便希望能借助荷兰的商船和海军。同时,荷兰的独立也能为普鲁士在西方多一个有着强大银行业的金融盟友,以取代不稳定的不列颠王国。

在感情和自身利益上,腓特烈二世都不愿意荷兰如萨丁尼亚那样沦为法兰西的附庸,因此,法兰西和普鲁士在这件事上也根本没有办法谈。

不只如此,奥地利也不在这件事上支持法兰西。

奥地利虽然承认了佛兰德斯属于法兰西,可那是在成为了既定事实后的被迫妥协,因此在荷兰事件中,奥地利便也反对荷兰执政换成一个少女担任。

不过,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国的态度也并不一样。

普鲁士态度强硬,直接提出了要法兰西撤军的要求。奥地利则显得圆滑一些,他提出荷兰割让马斯河南岸诸省以换取法军撤军的建议。不过,这两个国家的要求、建议是徒劳的,路易并不会如此轻易放弃荷兰。

三大问题,如今只有这场战争名义上的争端巴伐利亚王位得到了解决,相反,由于战争带来了领土和荷兰两大问题,因此,整个形势不但未冷淡下来,反而是愈发鸡烈,诸国间的矛盾也越发复杂。

参战的主要三国中,法兰西和普鲁士互相不信任,普鲁士和奥地利是世仇,奥地利又和法兰西暗中矛盾。三大矛盾如同一个圆圈般交织在一起,最终,第二次和谈也趋于停滞。

路易在和谈开始之前便因看出了各国间的矛盾而认为这不过又是一次暂时停止,因而也并不幻想谈判能做到什么。

4月30日,法军开始休整,莱茵军团和阿尔卑斯军团全都获得了补充,其主力更是全部驻扎于阿纳姆,形成对德意志地区的绝对虎视状态。与陆军相比,法兰西海军却清闲了很多,地中海舰队和大西洋舰队的主力舰船都返回了大西洋沿岸的几个港口,荷兰沿海只以巡航舰来巡逻。

这些都是为未来可能发生的第三场战争做的准备,下一场战争一旦打响,便意味着法兰西将会成为首当其冲的要敌,而法军也必然要越过边境作战。与上一场战争一样,路易预见了战争将会再度爆发,可他却不知道敌人是谁。外交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即使是盟友亦可能是敌人。路易自身就在与奥地利的盟约中大占便宜,因此也不认为奥地利不会做同意甚至更过分的事情。

第535章瑞典的使者

荷兰的几个主要城市被法军占领后,亦有爆发过反对法军的抵抗行为。

4月初在阿姆斯特丹,当地的依靠航运业致富的贵族因不满法兰西海军的封港而发动叛乱,试图将法军赶出城市,并夺取港口的码头和船坞。这场叛乱的参与者只有一百余人,很快便被驻守在阿姆斯特丹的法军平定。

4月中旬,部分共和派贵族逃回前行政中心海牙,依靠前荷兰陆军发动叛乱,趁着驻守的法军来不及反应时夺取了城市,并建立起名为“荷兰共和国”的政权。一日之后,城外的法军涌入城中,依靠白刃战在巷战中击溃了叛军,并利用火炮彻底摧毁了叛乱者盘踞着的位于海牙市中心的荷兰国会大厦。

前两次的叛乱规模小、伤亡少、影响力低,相比起第三次叛乱根本不算什么。

5月初,乌德勒支爆发了由王权派和共和派部分人士发起的拥护威廉五世的运动。

奥兰治家族和荷兰的议员们被强行迁移至乌德勒支后,前执政威廉五世的女儿、新的荷兰执政、年仅九岁的弗雷德里卡小姐被带离了奥兰治家族,交给了法王的红人约瑟夫?巴达维之女凯瑟琳?巴达维教养。

法兰西国王惯有的风流之名使得流言四起,凯瑟琳?巴达维被污指为“法兰西国王的荷兰情夫”,约瑟夫?巴达维也被相传是因为向法兰西国王贡献了女儿才得到高位。这些虽然都是假的,但不少本就对法兰西国王和约瑟夫?巴达维不满的议员却信以为真了。

为防止荷兰未来的执政被法兰西控制,为防止荷兰在未来成为法兰西的一个行省,王权派和共和派中的一小部分贵族联起手来。他们以“废黜威廉五世的决议不合法”为名发动叛乱,在第一天便率领着数百名曾经的荷兰陆军士兵占领了奥兰治家族所在的官邸。

第二日,他们对外宣布威廉五世重新复位,并缺席审判约瑟夫?巴达维死刑。然而,也就是在这一日,约瑟夫?巴达维调派了城内的自由共和军平叛。

战斗次序一天一夜,最终于叛乱发起后的第三日被平定。此役,五百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为乌德勒支平民。参与叛乱的贵族大部分流亡,只有少部分死于乱军中,而那奥兰治家族,在被俘虏后则宣称自己是被劫持,因而留下了性命。

三次叛乱过后,法兰西在荷兰的威望不降反升,因为至此之后,荷兰已经不再有能正面对抗法兰西的人存在了,况且法兰西还利用向民众分发钱财的行为稳固了民心。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避免路易心中的不安被扩大。

荷兰和法兰西的宗教不同,所以它不可能被并入法兰西,路易也正是为此而扶立威廉五世的女儿为女执政,以便保持荷兰的稳定。然而,荷兰现在的稳定状况却完全是因法兰西军队的存在。

路易已打算在近期返回巴黎,为了能在临行之前确保约瑟夫?巴达维和新的女执政能在以后也稳定住荷兰政局,他于5月10日赶回了乌德勒支,举办了一场类似加冕仪式的新任执政和摄政的就任舞会。

舞会是法兰西式的舞会,女执政只在一开始时穿着整齐的在人群间走了一圈,在说了几句早就背好的大意为“感谢、宣示身份”之类的话语后便又离开了,接下来,整场舞会的主角便成为了法兰西国王路易,就连摄政约瑟夫?巴达维都成为了配角。

舞会的来宾除了荷兰本地的贵族外,还有普鲁士、不列颠、奥地利、俄罗斯等外国派驻在荷兰的大使,他们本就是因为法兰西国王的原因才会参加舞会,而今自然是直扑主角了。诸多贵宾中,最特殊的是西班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