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凤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凤雏- 第3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处,蒯氏为荆襄世家魁首,所作所为,亦有无奈,攻伐宛城之时,世家并未与庞某配合默契,庞某心中虽有怨愤,却也不想怪罪蒯氏,毕竟荆襄和平数年,来之不易,若庞某只因一时之怨,降罪世家,这荆襄安乐,怕是毁于一旦。”

蒯良见庞山民所言不似作伪,长叹一声道:“终是我世家有负唐侯,若蒯某去官,于唐侯而言可算是杀鸡儆猴,其余世家亦不敢如先前那般,贪婪无度!”

“治标不治本……”庞山民淡笑道:“蒯氏数年来于荆襄兢兢业业,多有功劳,且先前伐宛城不予配合之事,也非你蒯家挑头,莫非子柔先生真当庞某昏聩不明?荆襄世家如今手无兵权,庞某若是想要泄愤,自可用手中百万雄兵,令其低头。”

见二蒯闻言一脸惊愕之色,庞山民摇头苦笑:“如今宛城大胜,庞某这心中怨愤,自然淡去不少,二位大可将这心事放下,世家之事,仅在于被财帛蒙蔽了双眼,庞某接下来要做的,却是要世家耳清目明一些……”

蒯越闻言,心中疑惑,对庞山民道:“唐侯有何打算?”

“庞某欲加大扶植寒门的力量,予世家多些竞争,另欲完善法度,只不过完善法度之事,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所以扶植寒门,还须二位多多相助啊!”

二蒯闻言,尽皆愣住,半晌之后,蒯良不禁叹道:“唐侯这想法虽好,可是不知唐侯有无想过,以唐侯这奇术敛财的手段,寒门历经三五载,其财富怕是去中小世家,别无二致了,届时这寒门,还称的上是寒门么?”

“子柔先生所言极是,可是对我荆襄而言,三五载时间,完善法度,绰绰有余!”

PS:感谢一路自由同学投出的月票……(未完待续。)

第一章 NO。504 劝徐晃,可为御史

庞山民言之凿凿,二蒯虽不知庞山民为何如此自信,却也不禁被其情绪感染,庞山民见二蒯仍跪伏于地,命二人起身入座。

完善法度一事是一项漫长而细致的工作,二蒯虽有心相帮,却立场尴尬,二人俱是人杰,但也是荆襄世家的代表人物,二人心知肚明,完善法度之事轮不到他们做主,作为世家家主,行事间总会潜移默化的偏袒世家,这其中更多的并不是私心作祟,而是长久以来的行为习惯罢了。

庞山民不想为难二蒯,作为一地之主,许多时候考虑的应当是兼容并蓄,倚仗世家行政荆襄固然有期先天劣势,可是一些品格良好的世家,还是能够起到不少教化百姓的作用的。

在这个知识物质匮乏的时代,世家中人无疑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如今荆襄新得宛城,颖川诸地,这天下两大书院尽入彀中,然而庞山民却并不满足,荆襄虽渐呈雄霸天下之势,他这个唐侯在用人之际却多有捉襟见肘之感。

总不能将天下之事皆交由卧龙,凤雏来做,当下荆襄最为需要的,不是如那二位一般的人中之龙,而是数目庞大的基层人才,而这些基层人才,于庞山民完善好法度之前,多要仰仗世家中人出力。

寒门学子虽潜力无限,然而长久以来困窘的生活,终究是令其眼光稍显短浅了一些,而世家子弟比之他们更加圆滑,且见识广博,这也是庞山民始终对一众世家,难下死手的原因。

与二蒯商议一阵,打消二蒯心中疑虑,庞山民便告知二蒯,宛城之利,暂且轮不到那些火急火燎的荆襄世家了,如今正是荆襄拓土之时,若不出意外,新得的土地将越来越多,这些土地以及战争收益,正好作为他扶植寒门的资本。

二蒯对于庞山民如此建议,当然不敢有任何异议,作为荆襄之主,提出此般条件已是宽厚之极,此番前来,保得住那些同僚的项上人头,已经令二人喜出望外,些许北地的新得利益,对荆襄世家而言,不要也罢。

贪婪无度之后,便是不得善终,二蒯心中明了,此番归返襄阳之际,当好好与同僚们商议一下,如何将世家财富,散掉一些,用于扶植寒门之事了,如今只是因宛城大捷,令唐侯心情舒畅,才未要了世家脑袋,若是之后再有世家中人,挑衅唐侯威仪,想要活命恐怕远远不会如当下这般简单。

送走二蒯,庞山民心中暗叹,这荆襄之中,总会用如二蒯这般的明眼之人,原本还打算往襄阳一行,震慑这些世家一番,如今倒好,大门不出便可将这诸多问题尽数解决了。

诸葛亮占宛地,庞统所率西凉大军,威逼洛阳,荆襄军马优势占尽,如今庞山民唯一期待的便是那江东周郎,能够于庐江战事之中,多多消耗中原军马的精力,若可再于战事之中,折了张辽,曹操军中强将,怕是所剩无几了吧。

又过数日,数量囚车缓缓而行,抵至长沙,庞山民亲自出城,欲说降徐晃,却被徐晃当头大骂“国之奸贼”,庞山民心中微恼,对徐晃道:“便是曹孟德也未将这‘奸贼’名号授之于我,公明此言,却是冒昧的紧!”

徐晃于车中面不改色,冷哼一声,对庞山民道:“既为国侯,当听命丞相,匡扶大汉,就是因尔等私欲,才令这天下征战不休!你不是国贼,又是什么!”

庞山民闻言,先是一愣,继而大笑道:“世人称孟德‘曹贼’者数不胜数,却未有人称庞某国贼之人,且公明当知,孟德立于世间便是倚仗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已遭其挟制,总不能称其为兴汉之人吧……”

庞山民一言倒是说的徐晃语塞,徐晃沉吟半晌,对庞山民惨烈一笑道:“咬文嚼字,徐某说不过你,总之徐某深受丞相大恩,如今战败被俘,知无幸免,要杀要刮,悉听尊便!至于唐侯此来,若想说降,却是大错了主意!”

“既然如此,何不学云长之前于许昌行事?”

庞山民说罢,徐晃大愕,半晌之后,徐晃仰天笑道:“徐某非云长,且无把柄落入唐侯手中,之前云长肯降,仅因刘备家眷于丞相手中,唐侯手中,又可有丞相家眷?”

“暂未捉到……”庞山民闻徐晃之言,不禁莞尔,遥指徐晃身后囚车,对徐晃道:“不过有荀氏族人无数,不知可否令公明回心转意?”

徐晃眉头大皱,对庞山民道:“唐侯此举,非是英雄!”

“仅效仿孟德公也……”庞山民闻言并不动怒,对徐晃道:“权当以此,向孟德致敬如何?”

徐晃半晌不言,沉吟许久之后,对庞山民道:“徐某与文若,公达等,未有如此交情,还请唐侯给徐某个痛快,也好全了徐某忠义!”

“庞某又不会命你征讨曹操,公明何须如此固执?”庞山民收敛笑容道:“庞某诚信想邀,公明这般回绝,也太过不近人情了些,庞某此番前来,非欲令公明再上战阵,而是我荆襄有一新职,欲公明走马上任也……”

徐晃闻言愣住半晌,继而笑道:“无论唐侯舌灿莲花,徐某终是不降!”

“公明莫要着急,此事还当由庞某细细说来……”

庞山民微微一笑对徐晃道:“庞某于荆襄之时,便素闻公明于营中行事公正,赏罚分明,庞某麾下虽精兵强将无数,于此道之上,却难有人及公明本领,庞某此番诚意相邀,只欲公明于庞某麾下,监察我荆襄吏治,公明既不用担心日后与孟德沙场相逢,又可保全有用之身,为这荆襄无数百姓,谋些福利,还可坐看孟德有没有能耐在这征战天下的道路中,与庞某再抗衡下去……公明若降,三全其美,庞某言尽于此,还望公明多作思量!”

庞山民说罢,徐晃呆立半晌,口中喃喃道:“监察吏治,那是文官之事,莫非唐侯欲庞某,为御史乎?”(未完待续。)

第一章 NO。505 徐晃降,言明心事

徐晃还在思索庞山民所提建议的之时,已有士卒将囚车牢门打开,去掉徐晃身上绳索,待徐晃回过神来,便见庞山民点头笑道:“姑且算是御史之职,庞某欲监察官员行事可有枉法之处,还是选择一个与庞某麾下各世家毫无关联,且处事可公平公正之人,公明此番兵败被俘之时,庞某已有了这般想法,庞某殷切期待,还望公明勿要拒绝才是。”

徐晃闻言,一时间也不清楚庞山民到底在打什么主意了,莫非这荆襄真的将才济济,不需要他手中这柄大斧征战沙场了么?

如今虽兵败被俘,徐晃却对这位声名赫赫的唐侯并无多少恶感,丞相与荆襄交锋多年,与庞山民仇隙不小,然而提及庞山民时,却常赞不绝口,徐晃心中也很好奇,一年少竖子,如何当得丞相如此夸赞。

徐晃神游物外,庞山民并不打扰,只是盯着徐晃坚毅的面庞,若有所思。

欲使徐晃监查百官,并非庞山民临时起意,而是庞山民得知徐晃被俘之后,思索许久得出的办法。

如今荆襄世家之事,已牵扯庞山民不少精力,庞山民时不时的在想,偌大荆襄,却缺少一个可以一心为公,监察百官之人。

徐晃本为敌将,与荆襄中人并无瓜葛,且以庞山民多年以来对曹营将领的了解,其人并非徇私之人,所以若徐晃肯应下此事,庞山民愿意看到,荆襄之中,有这么一个一心为公之人,为朝堂之上带来一股新的气象。

日后盛唐李世民肯用魏征,制衡关陇世家,庞山民为何不能用徐晃,肃清朝中世家纠葛?

且庞山民也不担心,徐晃会否决他的建议,徐晃与云长交厚,众人皆知,昔日于许昌之时,徐晃能劝得了关羽,如今在这荆襄,即便是庞山民说服不得徐晃,还有云长相助,又不是让徐晃与曹操兵戎相见,何愁他不为荆襄所用?

这一简单条件比之昔日关羽被困许都之时,已宽厚太多,庞山民极有信心,使徐晃为其所用。

见徐晃踌躇不语,庞山民对徐晃笑道:“既然公明还有顾虑,那就再细细考虑一番也好,如今公明已被我荆襄所俘,沙场之事还是不要去想的好,庞某已于府上略备薄酒,还望公明赏个面子,如何?”

徐晃闻言颇为无奈的点了点头,心中却暗道,庞山民这人劝降的说辞也是另辟蹊径,居然令他不知该如何拒绝了。

入长沙太守府中,酒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