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凤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凤雏- 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甘宁闻言,不禁大笑,对庞山民道:“弟妹可是昔日天下第一美人,于此道之上,唯有那周公瑾,堪堪可比山民了吧!”

“兴霸此言,倒也不错,只是公瑾命途多舛,如若孙权之前以兄长事公瑾,江东也不会如今日这般衰败。”庞山民说罢,莞尔笑道:“所以若与公瑾相较,庞某愿与他比何人运气更嘉!”

徐晃见对座的君臣二人,毫无隔阂,心中暗羡,对庞山民道:“不知唐侯今日予晃重职,是何打算?依徐某看来,有兴霸将军震慑水道,江东踏上荆襄土地的机会不大。”

“莫非公明甘心为一文臣?”庞山民说罢,微微皱眉道:“庞某使公明为御史,只是权宜之计,处事公道之人极多,然而其中帅才,却寥寥无几,以公明才华,居御史之职,外人见到怕是皆要以为庞某识人不明了吧!”

徐晃未曾料到,庞山民对他本领,如此赞誉,苦笑一声,对庞山民道:“败军之将,何敢言勇?”

“公明休要气馁。”甘宁闻言,不禁笑道:“公明的对手可是孔明与云长二人合力,就算甘某遇上二人,也只有缴械投降的份,云长倒也罢了,你我尚且可与其战阵之上,争个高下,那诸葛孔明的卑鄙下流,却着实让人防不胜防!”

“休要背后言人是非。”庞山民闻甘宁之言,大笑不已,对甘宁道:“兴霸今日初与公明同饮,勿要揭人伤疤。”

“兴霸将军所言,皆是事实。”徐晃闻言,微微摇头,一脸失落道:“如若不然,徐某也不会这般辗转荆襄。”

“莫非公明对庞某仍有怨乎?”庞山民闻言,收敛笑容道:“庞某与丞相相争天下,乃是大势所趋,即便庞某不打丞相,丞相日后又岂会放过庞某土地?庞某欲重用公明,只因欣赏公明才华……若庞某记得不错,公明起初,跟随之人并非丞相,而是杨奉,既然公明早已心中明白,贤臣亦可择主而侍,为何至了荆襄,却这般纠结?”

“丞相待徐某不薄……”徐晃一脸黯然,说罢,拱手一礼,对庞山民道:“徐某戍守长沙,定保固若金汤,只是徐某请求唐侯,日后若与丞相交兵,勿使徐某,与之敌对。”

庞山民闻言,沉吟半晌道:“此事庞某自然应下,庞某又岂能不知晓公明难处?如今公瑾屯兵许都,亦是此理,虽说最适合统御荆襄水军者,仍是公瑾,可庞某却依然使兴霸于此,劳心劳力!”

庞山民说罢,甘宁急忙一把攀住庞山民肩膀,对庞山民道:“之前甘某征战许都不得,如今江上又有仗打,山民可不能再临战换将!”

庞山民肩上吃痛,急对甘宁道:“先把手放开,你这厮多大手劲,你不知道?”

甘宁闻言,连忙松手,告罪连连,庞山民缓了好一会儿肩上疼痛,对甘宁道:“你这脾气,何人敢抢你水军都督一职?只是此番扼守沿江水道,切不可大意行事,江东虽弱,亦有能人!”

“没了周瑜,又有何能人?”甘宁嗤笑一声,对庞山民道:“程普老迈,韩当已亡,擅水战者,多为我荆襄手下败将,水战倚仗的又非兵多之利,甘某三万水军,自可保沿江水道无虞!”

“兴霸岂不知骄兵必败?”庞山民见甘宁轻敌,急忙劝道:“江东虽离了公瑾,子敬,可其军中上将,只去一太史子义,其军中虽如我荆襄五虎这般威猛者并不存在,可百战上将,亦是不少!兴霸可敌其中一二,却难敌人多势众!”

“唐侯此言,倒也不错。”徐晃闻言,微微点头道:“若兴霸将军以为江东孱弱可欺,恐临战之时,将遭棒喝!”

“徐公明,你倒底哪边的啊?”甘宁闻言,颇为不悦道:“莫非又是做文官做得久了,脾气都变的这般软弱可欺?江东到底是何情况,甘某岂能不知?”

“可数月前文远亲率大军,亦拿庐江无可奈何,文远文韬武略,比之徐某,又高不少!”徐晃说罢,甘宁还欲再辩,却见庞山民大笑道:“公明能对兴霸这般相劝,庞某心中甚慰!”

“晃如今于荆襄为官,虽非情愿,却也不会行下作之事。”徐晃闻言,收敛神情道:“且今日与兴霸相逢,晃亦敬兴霸豪情,怎能不出言提醒其骄兵之失!”

“真是服了你了……”甘宁闻徐晃之言,一改面上桀骜之色,拱手一礼谢过之后,对徐晃道:“徐公明,这顿酒钱算甘某的!只是下顿可要你请了!”

徐晃见甘宁这般动作,心中不解,却听甘宁笑道:“山民之前便与甘某做赌,赌公明会不会对甘某出言提点,甘某原本以为,公明与甘某未有交情,自然不会交浅言深,然而山民却早已告知甘某,公明胸怀,远非甘某所想!”

徐晃闻言,不禁大惊,眼眸中亦闪过一抹被认同的感动,庞山民见状,只微微一笑,对徐晃道:“丞相虽有识人之能,庞某自认为与其不遑多让,荆襄有今日之势,非庞某之功,而是靠庞某麾下群臣,齐心协力,经营数载……庞某遭逢乱世,唯一自得的也只有这双眼睛,所以公明勿要对此大惊小怪,若庞某不知公明性情,又岂会将起家之地,交由公明手中!”(未完待续。)

第一章 NO。552 秋收时分,各家都忙

时已入秋,近年来的风调雨顺,令各家诸侯都不必太过担心大战所需的粮草,合肥城外,诸葛亮亲自于田间指挥着军屯收割粮草,将士们放下了手中的刀兵,拿起镰刀挥汗如雨,同样也是劳作的好手。

秋收之后,大战便起,天下间仅存的三家诸侯都难以逃脱,中原因连失五城,对于荆襄的怨念极大,而江东亦因柱国之臣的离去,仇视荆襄,诸葛亮心中明了,接下来的大战恐怕会重新改写天下格局,表面看来,荆襄于两家诸侯的夹缝间,处境艰难,而实际上诸葛亮却认同庞山民的做法:成大事者,当有底气。

江东如今无论如何叫嚣,也难改其疲敝的本质,就算这一两月来,江上偶有战舰挑衅,却无一突破荆襄各水道防区,程普掌军不似周郎,老将军虽行军布阵颇有章法,却少了周瑜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且荆襄水军数年来的奋起直追,如今再不似先前那般,只能靠艨艟小船,去抵挡气势雄浑的江东舰队了。

而北地曹操,却着实给了诸葛亮不小的压力,守合肥,寿chūn这两座战略要地并不算什么好差事,诸葛亮心中对曹军的谋划,大抵也有过估算,无论是攻伐许都抑或洛阳,以曹操十余万兵马的战力,想要一战全功,极为困难,即便曹操大军费尽千辛万苦打破坚城,怕是也会后继乏力。

至于攻伐合肥,寿chūn,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

合肥,寿chūn虽也久经战火考验,然而终究比不得那两座大汉旧都坚固,且如今明眼人皆知,江东与曹操之间已有龌龊,若两家诸侯连成一气,很可能会有更进一步的合作。

不过诸葛亮对于庞山民将他安置此险恶之地,并无怨念,不仅如此,诸葛亮每每想到即将到来的曹军,心中隐隐还有不小的兴奋感,庞山民的信任让诸葛亮觉得自己的大好才华,终究是有了施展的地方,曹军虽众,可荆襄军马亦非摆设。

所以近些时日,诸葛亮从未懈怠,整日辛劳于案牍之间,思量着大战开启之时,曹军会使出何等手段。

在诸葛亮看来,以不变应万变最为妥当,若拼比奇策以及用计的狠辣,诸葛亮并不认为他较之郭嘉,贾诩二人,更有优势。

且若说寿chūn,合肥二城主守,那许都与洛阳的兵马便是主攻,一旦诸葛亮可将曹军主力,拖入泥潭,便是庞统与周瑜二人,倾力攻伐曹操麾下,中原广袤土地的时候了。

在诸葛亮看来,此战唯一的变数,仅在于江东麾下的庐江兵马,作何动向,腹背受敌的感觉并不好受,诸葛亮也不希望以一敌二,在应对曹军的同时,还要分心打发江东兵马。

所以诸葛亮已致信庞山民,寻求帮助,若江东一旦彻底翻脸,荆襄军马便出兵江夏,如此一来,也可大减寿chūn,合肥方向的压力。

遥望田间金黄的麦浪,诸葛亮轻叹一声,目光也变得渐渐坚定起来。

黄河两岸于近些时日,往来的舰船比之先前稀疏不少,曹军主力尽已渡河,如今往来黄河的,多是曹操麾下的运粮船队。

十余万的兵马,每日所耗粮秣不在少数,曹操麾下二荀数月来亦不得歇息,督促着河北各方的后勤调动,曹操此战,除欲收复失地外,更重要的意义却在于要与荆襄一争这天下大势。

荆襄连年来蚕食曹操麾下土地,已让曹操彻底醒悟,他与庞山民之间,今后不会有任何妥协。

既然注定为敌,那便痛痛快快的大战一场便是!以曹操心性,自然不会畏惧任何强敌,虽数年来曹操已身居高位,麾下兵多将广,寻常战役已极少亲力亲为,可是此番征伐荆襄,曹操心中却热血沸腾。

在曹操看来,昔日吕布,袁绍,袁术乃至董卓,都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对手,这些故去的诸侯,虽可得一时之势,却不会如庞山民这般,成为他一生之敌。

“倒是小觑了此子。”

于陈留府邸,曹操回忆起数年前,庞山民还无官无职,亲往许都为友求官的情形,感慨万千。

当是又有谁会得知,一荆襄二流世家之子,能闯出如此这般大业?若是此人早生数年,曹操并不认为他还有与其一争长短的机会。

郭嘉见曹操又以此陷入遐思,不禁叹道:“丞相连日cāo劳,当早作休息,如此一来才有精神,应对接下来的连绵大战!”

曹操感慨一叹,对郭嘉道:“奉孝,此番曹某亲征,那庞山民却依然坐守襄阳,莫非此人,欲避曹某锋芒?”

郭嘉闻言,不禁愕然,半晌之后才轻笑一声道:“我中原大军又未与荆襄约战,便是庞山民也难以猜到,丞相心思到底如何,若庞山民如今于许都出现,我等攻伐的却是寿chūn,如此一来,唐侯岂不扑空?”

曹操闻言微微点头,对郭嘉道:“曹某怕是老了,如今遭逢大战,却心绪难平,这般状态,奉孝是否失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